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彭加木事件(彭加木纪念中学事件)

彭加木事件(彭加木纪念中学事件)原创Enigma龙探长2021-03-24 18:56:07

神秘的古城遗址,不知名的夺命植物,十人组成的科考队,队长却离奇失踪,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他去了哪里?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疑案之一,科学家彭加木失踪案。

我们今天这个事情,得从一个神秘的地方说起,也就是罗布泊。

图1 罗布泊

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南部,根据1928年的测量结果,其总面积曾达3100平方公里,是当时我国第二大内陆湖,仅次于青海省的青海湖。由于多条河流汇集于此,所以在它的周边曾存在过多个古代文明,其中就包括位于它西侧的楼兰古国。这个一夜之间消失的王国,无疑为这个案件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图2 楼兰古城

罗布泊由于气候和人为的一些因素,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彻底干涸,成为一片满目苍凉,毫无生气的戈壁滩,从此,它又有了一个令人胆颤心惊的名字,死亡之海。从卫星图片上来看,干涸后的罗布泊非常像我们人类的耳朵,因此它也被誉为地球之耳。我国第一枚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是在这里爆炸成功的。几百年来,神秘的罗布泊和楼兰古国,尤其是传说中,楼兰古城遗址下埋藏着的宝藏,吸引了大量中外探险者和专家学者们前往一探究竟。

图3 死亡之耳

无名干尸

时间来到2007年6月2日,4位探险爱好者在哈密大南湖戈壁与罗布泊相接的位置游玩时,意外发现了一具干尸,当时他们正在拍摄雅丹地貌,突然发现大概50米远的沙堆下,似乎埋着一个人。于是赶忙上前查看,只见这是一具170左右长的干尸,从身上的衣物和饰品来看,很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领头的那个人因为来的时候做了大量的攻略,他马上联想到了一个人,一个27年前在这附近神秘消失的科学家,彭加木。

图4 衣物

彭加木出生于1925年,广东番禺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大学。彭加木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专家。在1956年至1980年期间,身患两种癌症的他,曾先后15次到新疆进行科学考察,3次进入罗布泊进行探险,为我国植物病毒得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他的消失,就发生在最后一次穿越罗布泊的核心地带上。

图5 彭加木

1980年5月3日,时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的彭加木,带领9名科考队员抵达马兰基地,准备对罗布泊进行一次综合考察。按照他的计划,他们将在6月底返回乌鲁木齐。这支科考队的队员们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例如副队长汪文先,他是水文地质学家,马仁文,闫红建,这两位都是化学家,沈冠冕,植物学家,谷景和,动物学家,以及3位驾驶员和一位配备了64式手枪的保卫员陈百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支队伍是临时组建的,队员之间可能不是特别熟悉,需要磨合的地方还有很多。

图6 临时组建的小队

5月8日,在马兰基地筹备完此次行程的所需物资后,科考队正式出发了。在出发前,马兰基地还为他们配备一部用于联络的电台,这部电台由4名报务员负责,其中3人在一个代号为720的地方建立了一个电报转接点,另外一名叫萧万能的报务员背着发报机与科考队同行。出发的第一天,科考队就产生了分歧。

分歧

在离开720以后18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叉路口,驾驶员陈大化驾驶的8座大吉普车由于拐错了方向,一直没有跟上车队。彭加木所乘坐的北京212吉普车的驾驶员,王万轩多次向彭加木提出,停下来等一等陈大化的车,因为陈大化的车上拉着通讯员和发报机,如果没有电台,一旦考察队遇到什么危险,将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图7 汽车拐弯

可是彭加木着急赶路,并没有让王万轩停下来,这让王万轩感到非常的不能理解。不过所幸的是,他们经历了沙尘暴,车辆受损,迷失方向等多重艰难困阻,最终从罗布泊西南方向的塔里木河故道走了出来,在720休整了3天。1980年5月30日,彭加木车队与陈大化车队汇合,决定再次穿越湖盆行动,由于上次车辆负重太高,车胎被盐壳啃的面目全非,磨损特别严重,于是他们决定减少所携带物资,由彭加木,汪文先,陈百录以及驾驶员王万轩,包继才和报务员萧万能6人穿湖,其余人和车走罗布泊外围到米兰农场汇合。

6月5日,彭加木一行6人在水和汽油等物资即将耗尽的时候,终于从东戈里克穿出了罗布泊湖盆抵达米兰农场,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科考行动。这是我国第一次组队穿越罗布泊的核心地带,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纵向穿越罗布泊,他们在湖盆中采集了众多的生物和土壤标本以及矿物化石,这些第一手的资料为我国综合开发罗布泊做足了前瞻性的准备。为了庆祝,他们在米兰农场购买了3只羊杀了吃。但就在队员们庆祝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一直闷闷不乐,看上去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个人就是彭加木。此时他的心中只有5个字,重返罗布泊。

图9 影视作品中闷闷不乐的彭加木

重返罗布泊

彭加木认为,按照他原定的计划,是要6月底才返回的。而现在提前20多天就完成了计划,因为组织一次罗布泊科考行动太不容易了,罗布泊的东南角是他们从来没有探索过的区域。如果可以趁着20多天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去探索一下,说不定会有更多有价值的发现。但是当队员们听完彭加木的想法以后,科考队再次遇到了分歧。首先是司机们感觉好不容易逃出了罗布泊,而且这次走的路线并不在计划之内,也就是说不属于他们的任务范围,说什么也不愿再去受那个苦,冒那个险。其他队员也是感觉此次的收获已经很多了,即便是要去,也不能擅自做决定,最起码要得到上边的同意。

图10 分歧

就这样科考队在这里争吵了5天,新疆分院的指示到了,他们准许了彭加木的提议,让科考队休整后便可以出发。有了这个指令,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过他们还是与彭加木约定好,只要任何物资消耗掉了一半,他们还没有走完一半的路程,就要立即返回米兰农场。6月11日一早,米兰农场提前开饭,科考队在吃完早餐以后,向东开始出发。这次他们带了5桶汽油,3桶水,这和他们第一次出发时有些许的不一样,因为车队里负责运载物资的车辆只能装下8个汽油桶,第一次他们装了4桶汽油4桶水,这次为什么要少带一桶水呢,因为彭加木通过一份30年代,前苏联考察罗布泊时绘制的军用地图了解到,在他们重返罗布泊的路线上,有个叫库木库都克的地方有一口水井,他计划在这里进行一次补水,如果水井也干涸的话,就再往东一些,到八一泉补水。

图11 八一泉位置

司机们通过地图测算了距离,到达库木库都克只需要3天,可是当他们真正踏上路程的时候,才发现这条叫疏勒河故道的路是真的难走。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艰难险阻,3天才走了不到200公里,但水和油已经消耗了快一半。而这才是整个行程的五分之一。那按照他们的约定呢,这个时候就要返回木兰农场了。但彭加木则对大家说:科学精神就是探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刻,大家要挺住,决不后退一步。不得不佩服他的思想觉悟,在身患两种癌症的情况下,还有如此强大的意志力。就这样,科考队在6月16日傍晚的时候,艰难地到达了库木库都克西大约10公里的地方。此时科考队从米兰农场带出来的物资已经基本耗尽,可以说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了。

图12 弹尽粮绝

为了能节省汽油,彭加木决定在此扎营休整,由他和司机王万轩,保卫员陈百录开车去寻找水井,但没有一点发现,返回营地后又让水文地质学家汪文先再去寻找,结果是同样的,并且汪文先还告诉彭加木,他挖了好几个大坑,不见一点水气,这个地方不可能有水资源。在这种几乎陷入绝境的生命威胁下,彭加木与队员们又发生一次非常严重的分歧。队员们都要求向基地发电报求援,但彭加木坚决不同意。因为他考虑到动用直升机求援的话,可能要花费掉大几千元的费用,这在当时人均年收入不到千把块的年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为国家增加了不小的麻烦。他还是坚持自己寻找水源。

图13 寻找水源

激烈的讨论会一直进行到了晚上10点左右,这期间他们还捕获到一大一小两头野骆驼,彭加木最终顶不住队员们集体施加下来的压力,同意发电报求救。电报的内容大致如下:我们现在已经到达库木库都克地区西,约十公里的地方,我们缺油和水,请紧急支援各500公斤,在18日运送到这里,请示作战处处理,请转告乌鲁木齐,另捕获一头野骆驼。电报发出后,队员们如释重负,兴奋的点起篝火,并且把捕获到的大骆驼杀掉作为食物补充到物资里。彭加木坐在篝火边,直勾勾地看着篝火,一言不发。等大家进帐篷休息的时候已经是夜里2点,此时彭加木还是那个动作坐在篝火边,由于大伙实在太困了,倒下就睡着了,没有人知道彭加木那一夜干了些什么。

图14 篝火

失踪

而基地方面在收到求援电报以后非常重视,马上同意了救援。于是便回电:报告营地的位置。6月17日上午9点左右,副队长汪文先兴奋的拿着基地发来的电报给彭加木看时,发现彭加木心情并不好,而且还说这么贵的水他喝下去,不会让他肚子疼,而是心疼。这不免让兴奋中的汪文先碰了一鼻子灰,转身去找萧万能给基地回电报去了,9点30分,基地收到复电,内容报告了他们现在所处的经纬度及标志。上午11点30分,基地回电,飞机18日抵达,你们原地待命。这期间彭加木多次号召继续去寻找水源,可是并没有人响应,整个上午他一个人坐在越野车里看着地图。

图15 地图

中午12点左右,汪文先拿着这封电报去越野车上给彭加木汇报,可是发现车里并没有人,心里想着他可能是去附近解手了,于是就回到帐篷内等彭。12点30分,司机王万轩去越野车里拿衣服,无意间发现彭加木的地图中似乎夹着一张纸条,他抽出来一看,上边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点30分。但这个纸条上的日期有明显被涂改过的痕迹,6被改成了7。关于这一点有很多种猜测,咱们最后总结的时候再来讲。那纸条刚被发现的时候,队员们还并不着急,因为彭加木经常一个人离开营地去周边散步。据他们回忆,发现纸条的时候天气非常炎热,最少得有4-50度,到了下午3点左右,突然刮起了大风,漫天的黄沙使能见度变的极低,一直到4点彭加木都没有回来。

图16 漫天黄沙

这时候他们开始着急了,于是便开着越野车往东搜寻,在一公里多的地方发现了彭加木的脚印,这时候他们悬着的心有些放下了,开始沿着脚印继续寻找,可是找着找着,进入了一片盐碱地,脚印也随之不见了。此时天也黑了,为了安全期间,他们放弃了继续寻找,朝着天空开了几枪,等了一会儿没有动静,就返回了营地。他们并没有马上向基地报告这件事,因为心中还抱有彭加木可以回来的希望。他们盘点了一下物资发现,彭加木出走时带了两公斤的水,一袋饼干,一个照相机,还有一件毛衣和一些匕首之类的野外工具。

图17 抗癌药物

可是随身携带的抗癌药物并没有带走。他们当晚每个半小时就发射一颗信号弹,并且把车开到沙坡上,打开双闪,希望彭加木可以通过这些信号找到营地的方向。但一直等到半夜也没等到彭加木归来,于是基地在凌晨2点收到了彭加木失踪的消息。至此,这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及劳模音信全无。

搜救

在收到彭加木失踪的消息后,军方在第二天用直升机,除了给科考队投放了500公斤的水以外,还冒着危险,打破禁令又投放了三桶汽油。有了汽油以后,科考队兵分两路,一部分乘坐直升机超低空飞行去寻找彭加木,据说当时飞行的高度连地面上野兔都能清楚看见,但却始终不见彭加木的踪迹,大概就这样找了近40分钟,直升机的油料已经消耗大半,无奈之下,只能先返回基地了。

图18 飞机

那另外一队是由汪文先带领的,他们开车到昨天彭加木脚印消失的地方,然后分头开始寻找,终于在下午4点左右,科考队队员马仁文在营地东北方向大约10公里的地方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他在一个长着芦苇的小土包上发现了一个人坐过的坑,附近的脚印也与彭加木的脚印相符,另外他还发现了一个椰子奶糖的包装纸。这是彭加木最喜欢吃的糖果,在米兰农场的时候,彭加木买了两大包带着身上。由此可以推断,彭加木应该是在盐碱地处拐弯往这个方向走了,在这里休息过。

图19 奶糖

于是科考队在这里集合,又向不同方向开始搜寻,可是依然没有一点发现。当天晚上,营地所在的地区突然刮起了十级大风,黄沙蒙上了天空,更蒙上了整个科考队队员们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因为就算彭加木现在还活着,在户外他也躲不过漫天的黄沙。6月20日,军方和当地政府又派出了一百多人,9架直升机,3架安-2型飞机,以出事地点为中心,对附近60公里的区域进行了耕耘式的搜寻,但始终不见彭加木的踪迹,经过7个昼夜的艰苦工作,此时距离彭加木失踪已经10天,乌云笼罩着所有搜寻人员的心,在这样沉重的气氛下,前两次搜救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科考队跟随搜救队撤出罗布泊。

图20 寻找彭加木

第三次搜寻

那既然找不到活着的彭加木,也应该可以找到他的遗体或者遗物啊,于是在同年7月7日,第三次大规模搜寻开始了。这次搜寻队分成3组,分别从敦煌,八一泉,库木库都克三个地方同时出发,跟前两次搜索不同的是,这次是以地面搜索为主,空中搜索为辅,为此,搜救队还从南京,上海,烟台的警犬训练基地抽调了6名经验丰富的民警,同时携带6条优秀的警犬加入到搜救队。不过由于7月的罗布泊实在太热了,警犬有的拒不下车,有的水土不服,有的中暑,并没有派上用场。

图21 搜救犬

一直到8月2日,第三次搜索行动结束,在出动了181人,48辆汽车,29架飞机,运送物资40次,搜索范围达4000多平方公里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一点发现。这难免让彭加木失踪案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使一些人对此事总是抱有一些神秘言论。

那按照正常情况呢,沙漠戈壁这种无人区,有人失踪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而且国家还下了这么大功夫去搜寻,这个事儿应该也该告一段落了。可是没多久,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把整个事件推向了全球各个角落。

叛逃与第四次搜索

1980年10月11日,香港的一家报社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独家新闻,大概意思是说,有个叫周光磊的中国留美学生,给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写信说:

在1980年9月14日晚上7点左右,他跟另外一个留学生同一名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华盛顿某饭店吃饭时,看到彭加木跟两个美国人也在这个餐厅吃饭。因为他与彭加木是多年的朋友,所以很热情的上去打招呼,谁知道彭加木装作不认识他,赶紧跟那两个美国人走了。

图22 给北大校长写信

这篇报道爆出以后,海外媒体疯了,美国的那些朋友们也开始疯狂转载。一时间,这个传闻被闹得沸沸扬扬的。正是为了驳斥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11月20日,第四次大搜索开始了。这一次的行动是由8个单位联合组成,有军方的,也有地方政府的。通过专家们对罗布泊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分析,判断彭加木不会走的特别远,于是把搜索范围设定为库木库都克营地周围,彭加木脚印消失处周围,疏勒河故道周围,以及八一泉,红十井周围。并且此次的搜索方法也跟前几次大有不同,他们采用拉网战术,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分组分段,使用罗盘,两人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80米,凡是找过的地方插上一面红旗,遇到低洼地带,甚至还要用钉耙扒寻。

图23 寻找彭加木的路线

口号就是,不丢一个沙丘,不拉一丛芦苇,不留一处空白。由于罗布泊地区冬季非常寒冷,搜寻队员们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饿了啃冻馒头,渴了喝冰水,很多人支持不住相继病倒。最终于12月20日,全员撤出罗布泊,停止了第四次搜寻行动。这次行动总共有一千余人参加,该找的地方一个没落下,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不过关于出逃这条谣言也是有很多不攻自破的漏洞的,首先就是北大校长周培源根本不认识这个叫周光磊的人,另外他提到的那名留学生,9月14日前后的那段时间也没有去过华盛顿,还有那名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也不认识什么周光磊,更没去过信中说的餐厅。

图24 餐厅

而且库木库都克不是边境地区,想要靠两条腿走出戈壁滩,根本做不到。所以彭加木不可能外逃。

次年,也就是1981年,彭加木先生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上海和新疆两地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也在彭加木消失的地点,竖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同志在此科学考察时,不幸遇难。而之前提到的那具疑似彭先生的干尸,其特征与彭先生的特征基本吻合。这具干尸的出现,也伴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图25 纪念碑

一些人认为这就是彭加木的遗体,因为身高都是170左右,鞋是42码的,年龄在55-60岁,短头发,死亡时间也基本吻合。不过还是有人认为有几点比较可疑的,一是这具干尸的右手拇指留着长指甲,但彭没有这个习惯,二是死者额头宽距也与彭的相差很大。三是死者手腕上带的表是一款女士手表。由于之前罗布泊地区就经常发现无名干尸,有好多次都被怀疑是彭加木的遗体,但最终结果都被否认,这为彭加木的后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伤痛,因此他的后人们也不愿意再做DNA比对,不过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罗布泊的环境确实比较凶险,经常有人遇难。

图26 发现女尸

至于是什么原因呢,这就又要说到另外一个故事或者说是传说。

夺命植物

说是在1957年到1962年的时候,有人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楼兰古城的遗迹,这就吸引了一些探险者前去一探究竟,顺便看看能不能带几样宝贝回来。所有罗布泊地区经常有人因为迷路或者沙尘暴天气而遇难。那就算有人成功找到了古城遗址,可是不知道他们在这里遇到了什么,回来以后死得死疯的疯,反正那种形态非常不正常啊,就跟吃了兴奋剂一样,最后全部筋疲力尽而死,那法医在验尸后发现他们胃中都有一些残留的未知植物,这些植物有一种未知毒素,这些人全部都是死于这种毒素。

当时实际上已经开始调查这种植物了,不过因为一些其他变故,这件事就搁置了。等那些变故停止以后,国家又重启了对这种植物的调查。所以有些人就认为彭加木这名植物学家,去罗布泊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查古城遗址和采集那种植物样本的。由此又延申出一个传的非常火的版本,就是传说中的双鱼玉佩。

双鱼玉佩

说是彭加木一行人到达古城遗址后,在这里不光找到了植物样本,还发现了一块玉佩。但之所以叫他双鱼玉佩,并不是因为它的外形是两条鱼。而是因为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它的奇特之处时,是用了一条鱼做为实验对象,当玉佩被放在鱼缸里的时候,它的功能居然启动了,一条一模一样的鱼被复制了出来。

图28 双鱼玉佩

那为了能够证明这条鱼和原始鱼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就打算给这两条鱼做个标记,可是没想到刚在原始鱼身上下了个标记,它随即也出现在了复制鱼身上。不过位置却是相反的。于是研究人员就对原始鱼进行了注射死,这次的结果不一样了,复制鱼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情况,在7个小时以后才死掉。这证明两条鱼本就是一条鱼,只不过因为玉佩的功能,呈现出了两条处在不同时空的鱼。两个空间的时差是7个小时。因此这块玉佩被叫做双鱼玉佩。而在一次实验事故中,彭被复制了。那为了保密,对外宣称彭失踪。

另外还有被传的非常热的罗布泊镜像人事件,也跟这个双鱼玉佩有关,不过内容缺少理论支撑,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彭加木在这里触发了一种未知装置,然后穿越回西汉成为王莽。

网上有一种言论,说是彭加木是被科考队其他人杀害后藏尸的。因为现在所知道的过程和细节,都是通过科考队员们了解到的。他们其中有几位在参加央视节目的时候,曾讲述过科考队中有多人都与脾气比较倔的彭加木发生过分歧和争吵。而且上文提到过彭加木出走前留下的字条,日期从16号改为17号。

图30 日期更改

所以持这一言论的人认为,一意孤行,带领众人重返罗布泊的彭加木,实际上15日或者16日上午就已经抵达库木库都克营地的位置。

由于一直找不到水源,大家都要求向基地求援,可是彭加木却不允许,所以队员们为了自保,只能对彭下手,然后伪造了彭外出找水失踪的假象。等处理完现场以后,已经是17日,所以将纸条的日期也改了。那这个理论乍一听,似乎是说得通,可是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如果真相真是这样,那需要整个科考队员们都参与了才能封住嘴,在那个讲究思想觉悟的年代,他们真的能集体干出这种事吗?

图31 谋害

还有,假如真是这样,这群人在获救以后接受采访会是什么状态?应该会把团队的关系描述的非常和谐,可事实是他们都用很正常的语气,不加掩饰地讲出了与彭之间发生过的争执。所以所谓的分歧和团队关系不是特别和谐,在他们心中都是工作中正常的意见分歧,不至于成为一个导火索,至于字条上的日期被改动过,不排除是彭自己写错后修改的。

那会不会是意外或者自杀呢?在6月17日上午9点左右,副队长汪文先在拿到部队同意救援的电报后,兴奋的去找彭加木。谁知道彭加木却说,这么贵的水,喝下去不会让他肚子疼,而是心疼。这句话看似是怼了汪文先及其他队员们,实际上也可能是自责自己给国家添了麻烦。那有没有可能是出于愧疚或者是自我惩罚,他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态,留下一张纸条,便一个人出去找水了。从他带走的物品推断,应该不会是自杀,不然不会带上水,饼干,照相机等等这些东西,而抗癌药和地图没有带,也说明他原本并不计划走的特别远。

图32 内疚远去的身影

而且如果真是负气出走自杀,按照他的觉悟,留下的不应该是找水的字条,而是一封忏悔书。所以可能性就剩下意外了,在沙漠中行走,因为缺少参照物,东西南北这些方向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所以迷路是很正常的。即便是带着罗盘这样的工具,也只能定一个大概的方向,有人曾在沙漠中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了一些志愿者,先拿着罗盘向一个方向走一公里,然后再按照反方向往回走,没有一个人可以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

图33 指南针

更何况队员们说17日下午,营地附近刮起了大风,黄沙遮蔽了整个天空。这更增加了迷路的可能性。假设彭加木就是迷路了,他在17日晚上也曾看到过队员们发出的信号弹,可是怎么也找不回来。考虑到周边环境和他身体状况等因素,很可能此时已经累倒,那刚好18日晚上又刮起了沙尘暴。所以不幸罹难。而是流沙裹挟着他的尸体,把他带到百公里之外也很有可能。1950年的时候,一名解放军的警卫员在这一带执行任务时失踪,30年以后,一个地质调查队在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就发现了他的遗体。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程度是不可忽略的。可能是因为彭加木的身份,也可能是因为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使这起失踪事件给人们太多的想象空间,也更增加了罗布泊的神秘色彩。或许他真的化身成罗布泊,静静地躺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心甘情愿地守护着这片神秘的土地。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香囊图片(佩戴香包图片)

下一篇: 减肥的茶(最有效的五种减肥茶叶)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