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从,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

关于【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韩国人真的排外吗?从「三缘」和「四圈」,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2、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

1、韩国人真的排外吗?从「三缘」和「四圈」,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

据 2017 年 7 月韩联社报导,韩国前总统文在寅为了消除财阀与学阀等因素,对政府机关选才的影响,规定于当年 9 月之后,全国所有公家机关都将采用「盲眼选拔」(블라인드 채용,英文:blind auditions)制度,招聘新员工。

这里所说的「盲眼」,指的并非招聘身心障碍者,而是依《公共机构实施盲眼选拔方案》(2017 年 7 月 5 日发布)规定,要求各级政府机构的应征入职申请表,不得要求求职者写上出生地、家庭背景、学历等内容,同时也禁止求职者于履历放上照片等。而 7 月即有 332 处公家机关开启了「盲眼选拔」,9 月全面于全国公务机关实施,至今更已慢慢推广到民间企业。

然而,此规定实施至今,也引发了不少社会争议:如韩国就业网站〈Job Korea〉就曾针对「盲选」政策,访问了 374 位面试主考官与 806 位面试求职者,调查结果一面倒地显示,盲眼选拔制度,只是让「面试」的比重与决定性,更大幅地增加而已。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从,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

原本「盲选制度」的立意,是希望能藉此摒弃面试主考官在初审履历时,先入为主的偏见因素(诸如面试者学历、家乡出身等),好专注于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与从业经验;然而无论在政府机关或大企业体系内,如今每到面试时刻,时见到场内外大排长龙,动辄数十、甚至数百位面试者,每人只能在短短 10-15 分钟内,想方设法让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这时候,原本没写在履历表上的学历、出身等等,往往同样成为面试官和应征者问答的重点。

因此,很多韩国人都认为,盲选制度不但无法解决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三缘关系」问题,反倒让当地原本就非一日之寒的「外貌至上主义」,更加严重。

什么是「三缘」?对韩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说到这里,想必许多喜爱韩国文化的读者,都多少听闻过韩国人非常重视「三缘」:这三缘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血缘」外,韩国人还特重「学缘」(학연)与「地缘」(지연)——当年文在寅推动盲眼选拔的美意,即是想要打破「缘」的制约,创造机会更平等的社会。但真的有这么容易吗?

要知在现实生活中,大学毕业的韩国新人,刚出社会工作时,最常遇到长官、前辈问的问题,就是「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

若是出身于名牌学校(S.K.Y,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三所学校简称),除了顿时让同梯肃然起敬外,若询问的上司也出身相同学校时,新进员工还得立刻报上「学号」来「认亲」,好获得上司日后的特别关照。这个存在已久的「学长姐罩学弟妹」潜规则,在政府机构和企业中屡见不鲜——一切只因为「我们」(우리)是同一所学校毕业的。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从,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

「地缘」也是这般,当中最有名的例子,就发生在韩国政坛:韩国第五至第九任总统朴正熙,第十一、十二任总统全斗焕,以及第十三任总统卢泰愚,都曾把政府要职大量交给同乡人士,甚至因此风气太过频繁,导致韩国人民将他们所选用的官员,通称为「TK 帮」(为「大邱(대구)」和「庆尚(경상)」两地简称)。

1988 年 12 月,时任总统的卢泰愚,他底下的每位资深幕僚,更全数是与他毕业于同一所高中(「地缘」加上「学缘」)的亲信。到了其继任者、第十四任总统金泳三,「地缘」风气仍然盛行,金泳三总统身边的亲信,亦全来自他的家乡釜山。尔后,接任金泳三的第十五任总统金大中,也不甘示弱地大量聘用家乡「全罗道」的人,来取代「釜山人」。

政坛都如是做了「榜样」,何况社会内的一般民营企业呢?

学缘与地缘的由来与利弊

「学缘」与「地缘」关系之说,在韩国由来已久,其来源更是众说纷纭。不过据我个人分析,这「两缘」紧密结合之动力,以「来自早年朝鲜对抗外敌的历史」一说,最具说服力。

如最著名的例子:16 世纪初,朝鲜中晚期长达 7 年的「壬辰倭乱」(1592-1598)。在那段战乱的时代,朝鲜半岛的义兵曾与率领「龟甲船」李舜臣的水军,共同组成对抗倭军(日军)的主要力量——其中「义兵」们的战力,更是远胜朝鲜正规军。

之所以如此,根据后世解读,正在于「义军」(即民间义勇军)多由地方仕绅号召或动员当地民众组成,或以同乡里、同书院人士为中心,以其浓厚的「地缘、学缘」因素,形成默契十足、熟知当地的战斗团队;相较于自各地征召而来的正规军,自然更有凝聚力——而这段历史也成为韩国人重视、甚至推崇「三缘」的滥觞。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从,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

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当出身相同家乡、学校(书院)的人们聚在一起,若是为了国家兴盛努力,「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倒也无妨;但事实上历史上更多的案例,是人们因此更容易结党营私,即使身处太平盛世,也在朝廷内兴起诸多党政士祸。

以古鉴今,恐怕正如同丹尼尔.图德(Denniel Tudor)于《韩国:撼动世界的呛泡菜》内所言:现今韩国政坛之所以难改贪腐陋习,特别是多届韩国总统任期结束之后,都卷入贪污风暴,主因正在于「受限于过于紧密的菁英人脉脉络,以及这些脉络之间无处不在的『人情』。」而这样的「人情」具体来说,就是「地缘」、「学缘」(甚至「血缘」)。

由三缘而来的「四个人际圈」

那么,除了我们所熟悉的「三缘」外,当代韩国人们,又是如何看待「人际圈」、或所谓的「同温层」呢?

根据韩国知名新闻工作者李圭泰(이규태,1933-2006)的观察指出,自上个世纪起的现代韩国人生活圈,以「我」为中心,之后呈现同心圆扩大,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人际关系圈:「韩国人终身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四个同心圆里,换句话说,就是住在四个圈子里」,而且是相对「封闭」的。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从,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

首先,第一圈的人际关系,为最贴近我的「家族」:在此圈内,韩国人是非常有道德感与人情味的,但也确有排斥他人(外人)的倾向。同时在家庭之中,多数韩国人并不存有「自我」,而是依附在家中权威者之下。

这一点,透过 20 世纪左右韩国住宅普遍的构造、与人们于其中的生活方式,可见端倪:如韩国传统的住宅格局,很明显不重视个人空间,甚至说它是家人们的共享场所也不为过——如晚餐时刻,多数韩国人习惯挤在客厅一起吃饭,甚至卧房多数也非「一人一间」,而是一间大房摆上通铺,到了晚上,一家人并排伸腿、一起睡觉。

当然,随着时代演进,如今这类传统居家格局、生活方式已经明显在年轻一辈中出现变化,但这第一圈、也是最为亲近与排他的人际关系依然存在。根据李圭泰的解读,这一圈的最大特征在于「相关性」(의존성),即无论年龄与经历如何改变,以「家」为生命核心,并且高度服从、尊敬家中具权威的长者。

第二圈的人际关系,是当「我」长大后离开「家族」,每日都会密切往来的对象:如学校同窗、职场同事,或与自身事业有长期关系的客户等等。相较起第一圈,第二圈的重点在于「长期关系」,对方可能是我们人生重要且亲密的朋友,也可能是跟自己不和,却不得不努力维持关系的同事或老板——因此在李圭泰的定义中,我们最讨厌的「敌人」、「冤家」,也可能出现在第二圈之内。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从,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

而这第二圈的人际关系,多因「我」的独立技能而存在:即是以自己的资格、技能、实力与表现等,依照(未必是有形的)契约关系进入圈内。例如因为入学考试得了高分,得以进入知名大学、随后进入知名企业,之后得以与获得同样「契约」的人长期往来。是以就李圭泰看来,这第二圈的人际关系,也具备高度排他的性质,其特征为「闭锁性」(폐쇄성)。

继之,第三圈的人际关系,范围就比较大了:包含了「我」的邻居、母亲或妻子的亲戚、姊妹或女儿的婆家、小学中学同学……等等,也可能是我经常往来的商家、职场上认识但不常接触的对象等等。相较第二圈,由于「我」平日较少接触第三圈人士,若会接触,也多是基于(短期)所需往来,故其重视程度自有不同。

在这里,李圭泰对韩国人对不同圈层的应对之道,有非常精彩的解读。他说:「韩国人多用『情』(정)来维系第一、二圈之关系,是超越理解、善恶、苦乐的自发关系;而第三圈关系,则是用『道义』作为连结,因为人们想要互相利用,却也得谨守着社会订下的道德界线。」他认为,这第三圈的特征为「单向性」(단향성)。

最后,第四圈的人际关系,即是「他人」:它可以扩大到无限远,在它之外就没有其他层次了。如「陌生的外国人」,对许多韩国人来说就属于此圈,而此层最大的特征,为「断绝性」(단절성)——简单来说就是,不管你发生什么事,都与我没有太大关连。

「重情重义」或「排他封闭」?三缘的结构会改变吗?

李圭泰认为,多数韩国人在 20 岁之前,就已形塑了这四个人际关系圈,之后尽管生活中有若干变化,这种面对分圈关系的习惯也不会再改变。且韩国人到了20 多岁时,很多人的职业早已固定——不是归属于某个大集团,就是早早选定了未来的长期职业(如服务业、工人、出租车司机等,在韩国 50 岁以上的世代,鲜少有「主动转换跑道」之概念,但今日已有所不同)。

因此,对许多韩国人来说,无论是个人生活、职场工作,基本上绝大多数的人际往来都限定在第一、第二圈内进行,会应用到第三圈人际关系者,多为短期商务工作;易言之,韩国人过了 30 岁后,身边会接触的人大多只到「第三圈」为止,偶尔在社交场合上受人介绍,才有机会与第四圈的人士接触与交换名片,然而尔后若彼此没有共同推展某事务的话,关系也大多在会面后就结束了。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例子,看看前总统文在寅所推出的盲选制度:很显然地,他当时真正想尝试的,就是打破韩国社会长期以来的三缘潜规则;然而无论从超过百年历史的「三缘」,或是近代李圭泰所提出的「高度封闭」人际关系圈,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存在韩国社会中的文化,不但由来已久、至今仍高度影响着韩国社会。

至于这个韩国社会的「特色」,未来会不会改变,甚至被打破?且让我们先别预设立场,一起持续观察下去。

2、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

一、虽广泛使用,但一半以上在走形式

主持人:从目前情况看,“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已经在很大范围内被使用,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那么究竟什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它考察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 能力呢?

任孝鹏: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它只是众多面试方式中的一种,过去主要用于管理层的选拔,而现在它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正在逐渐拓宽。

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同时还考察其灵活性、自信心等。

小组讨论不在乎结果的对错,只考察在过程中考生的反应能力,是否能听懂其他成员的观点,是否能清晰表述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否能说服别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您认为这种形式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何在?是否真的能达到考察的预期效果呢?

任孝鹏:有些公司认为,以前旧的评价方式针对性相对弱一些,效率也不高,而无领导讨论作为一种新的面试形式,很前卫、很时髦,所以被大范围应用。

但我认为,起码有一半公司是在走形式。因为这种面试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含量很高,只有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准确使用。

而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单位人事处或招生办公室的几个人坐在一块儿,没有明确的指标和定义,完全凭个人主观去判断,对待考生的同一个行为,评委之间都会产生很大差异。所以,其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都有待考证。

二、不需要成为应聘专家,但应该熟悉各种面试流程

主持人:对应聘者来说,在心理上和专业上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任孝鹏:无领导小组讨论考察的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不是短期内能培养出来的,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太大的联系。

我认为能做的就是熟悉过程,知道它考察的是什么,这样在考场上就不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了。另外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

主持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应该如何摆正自己在面试中的角色位置,把自己最优秀、最丰富、最有特点的一面展现出来?

任孝鹏:第一,最重要的是基本功要好,心理素质要高。如果太紧张,就可能不会有很好的表现。现在就业压力普遍过大,导致某些考生对职位期待过高,面试过于注重结果,压力就比较大。这也会影响个人发挥。

第二,你不需要成为应聘专家,但要对各种应聘手段有基本了解。现在有些学校对就业进行指导,把一些新的招聘形式与流程介绍给同学,或开设一些相关课程,那么毕业生在求职时就比第一次接触要好得多。

比如3分钟自我介绍,有准备和没有准备显然不同;再比如小组讨论,你如果事先接触过,就会有意识地去注意某些方面,可能就不会留这么多遗憾了。

第三,可以做几次模拟演练,实际参加一些练习,可能会有所帮助。就像四六级考试,做两套模拟题可能对你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太大提高,但是起码可以熟悉题型,考试时就会心中有数。

三、是不是一种表演,要看招聘方是否足够专业

主持人:有人说:这种招聘形式具有表演性质,毫无意义,考察不出什么能力。您怎么看?

任孝鹏:是不是一种无意义的表演,要看招聘方是否足够专业。如果招聘方目的性很明确,真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招一批具有管理决策能力的人员,又掌握了这门技术或请人来测评,那么就不是表演;

如果想招,但没有专业知识,把握不好,可能就沦为表演;如果只是觉得新鲜,想赶时髦尝试一下,被判定为表演也就无可厚非了。

四、不应盲目使用,否则误人误己

主持人:您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目前的应用现状有什么建议呢?

任孝鹏:虽然这种面试形式效率比较高,情景模拟能够避免考生掩饰自己的缺点,同时话题也比较贴近现实。但是,它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

比如,编出合适的题目难度较大。题目应该有多个可能性,这样才有讨论价值,如果一下子大家都认可了,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同时对评价者要求很高,要经过长期专业的培训,一般的招聘人员可能很难胜任。

需要着重指出的还有一点就是,可能会造成隐形的不公正。因为小组划分是随机的,组与组之间容易出现误差。

有的.小组整体实力较强,某个人在这一小组中比较弱,但他可能在其他小组中却是最强的,难免就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结果。

所以我建议,作为招聘方,应该明白这种面试形式主要考察一些基本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要想通过这一形式测试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一些较专业的知识和考生其他方面的优势特长,可能就无法测出。

要清楚自己招什么样的人,根据职位看适不适合用这种形式。不要追形式,赶时髦。否则不仅招不到合适的人,还毁了自己的声誉。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

事业单位面试的形式有哪些?

综合分析近几年事业单位面试的测查方式,总体上呈现出“以结构化面试为主,情景模拟等多种面试测查方式相结合”的特点。

体现出事业单位面试测查方式逐渐规范化、多样化,有利于维护事业单位面试工作的公平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也为用人单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衡量考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目前的事业单位面试主要有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和情景模拟等几种测查方式。为了让考生更多地了解面试的相关内容,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面试方式。

一、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又叫结构化面谈,是目前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中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面试方式。所谓结构化面试是指面试的内容、形式、程序、评分标准及结果的合成与分析等构成要素,按统一制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的面试。

结构化面试的一项主要要求是对应聘相同职位的考生,应测试相同的面试试题和内容,使用同样的评价标准。考官根据考生的应答表现,对其相关能力素质作出相应的客观评价。

结构化面试具有面试程序固化、时间安排合理、问题多样、面试要素结构细化、评分标准分解明确、面试人员结构合理和面试结果运用规范等优点,能够确保面试结果更为客观、公平、有效,因而在事业单位面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指根据对象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景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等的一种面试方式。

在事业单位面试中,情景模拟具体来说是设置一定的模拟情景,要求考生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中,去处理各种事务及各种问题和矛盾。

情景模拟突破了常规面试主考官和考生一问一答的机械模式,在这种面试方式下,面试者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更加的展现,考官对考生的评价也更为和直观。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也叫小组集体讨论,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考查方式。这种面试方式将考生按相同或相近的报考职位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无人组织的情况下,就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小组集体讨论是评价技术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主要测试考生的论辩能力。

四、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主要是设计某种工作环境,在模拟中运用各种手段测试考生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对某种业务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在以上四种面试方式中,结构化面试是事业单位面试中运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考查方式,与其他面试方式相比,结构化面试更适合大型人才选拔考试,更有利于遵循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原则,更便于组织实施。

对于考生来说,也比较便于准备。希望大家了解了事业单位面试类型后,做好有针对性的训练,为面试考试打好基础。

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

一、虽广泛使用,但一半以上在走形式

主持人:从目前情况看,“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面试形式已经在很大范围内被使用,无论是招生还是就业。那么究竟什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它考察的主要是哪些方面的 能力呢?

任孝鹏: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技术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测评技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它只是众多面试方式中的一种,过去主要用于管理层的选拔,而现在它的应用范围和领域正在逐渐拓宽。

主要考察的是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同时还考察其灵活性、自信心等。

小组讨论不在乎结果的对错,只考察在过程中考生的反应能力,是否能听懂其他成员的观点,是否能清晰表述自己的想法,以及是否能说服别人支持自己的观点。

主持人:您认为这种形式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何在?是否真的能达到考察的预期效果呢?

任孝鹏:有些公司认为,以前旧的评价方式针对性相对弱一些,效率也不高,而无领导讨论作为一种新的面试形式,很前卫、很时髦,所以被大范围应用。

但我认为,起码有一半公司是在走形式。因为这种面试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含量很高,只有经过特殊的训练才能准确使用。

而现在的实际状况是,单位人事处或招生办公室的几个人坐在一块儿,没有明确的指标和定义,完全凭个人主观去判断,对待考生的同一个行为,评委之间都会产生很大差异。所以,其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都有待考证。

二、不需要成为应聘专家,但应该熟悉各种面试流程

主持人:对应聘者来说,在心理上和专业上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任孝鹏:无领导小组讨论考察的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不是短期内能培养出来的,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太大的联系。

我认为能做的就是熟悉过程,知道它考察的是什么,这样在考场上就不会一头雾水、不知所措了。另外还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

主持人: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应该如何摆正自己在面试中的角色位置,把自己最优秀、最丰富、最有特点的一面展现出来?

任孝鹏:第一,最重要的是基本功要好,心理素质要高。如果太紧张,就可能不会有很好的表现。现在就业压力普遍过大,导致某些考生对职位期待过高,面试过于注重结果,压力就比较大。这也会影响个人发挥。

第二,你不需要成为应聘专家,但要对各种应聘手段有基本了解。现在有些学校对就业进行指导,把一些新的招聘形式与流程介绍给同学,或开设一些相关课程,那么毕业生在求职时就比第一次接触要好得多。

比如3分钟自我介绍,有准备和没有准备显然不同;再比如小组讨论,你如果事先接触过,就会有意识地去注意某些方面,可能就不会留这么多遗憾了。

第三,可以做几次模拟演练,实际参加一些练习,可能会有所帮助。就像四六级考试,做两套模拟题可能对你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太大提高,但是起码可以熟悉题型,考试时就会心中有数。

三、是不是一种表演,要看招聘方是否足够专业

主持人:有人说:这种招聘形式具有表演性质,毫无意义,考察不出什么能力。您怎么看?

任孝鹏:是不是一种无意义的表演,要看招聘方是否足够专业。如果招聘方目的性很明确,真是想通过这种形式招一批具有管理决策能力的人员,又掌握了这门技术或请人来测评,那么就不是表演;

如果想招,但没有专业知识,把握不好,可能就沦为表演;如果只是觉得新鲜,想赶时髦尝试一下,被判定为表演也就无可厚非了。

四、不应盲目使用,否则误人误己

主持人:您对无领导小组讨论目前的应用现状有什么建议呢?

任孝鹏:虽然这种面试形式效率比较高,情景模拟能够避免考生掩饰自己的缺点,同时话题也比较贴近现实。但是,它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

比如,编出合适的题目难度较大。题目应该有多个可能性,这样才有讨论价值,如果一下子大家都认可了,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同时对评价者要求很高,要经过长期专业的培训,一般的招聘人员可能很难胜任。

需要着重指出的还有一点就是,可能会造成隐形的不公正。因为小组划分是随机的,组与组之间容易出现误差。

有的.小组整体实力较强,某个人在这一小组中比较弱,但他可能在其他小组中却是最强的,难免就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结果。

所以我建议,作为招聘方,应该明白这种面试形式主要考察一些基本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要想通过这一形式测试其他方面的能力,比如一些较专业的知识和考生其他方面的优势特长,可能就无法测出。

要清楚自己招什么样的人,根据职位看适不适合用这种形式。不要追形式,赶时髦。否则不仅招不到合适的人,还毁了自己的声誉。

本文关键词: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问题,对面试的看法和态度,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面试时的态度,面试的状态。这就是关于《正确看待各种面试形态,结构化面试态度观点(从,看韩国人的意识形态)》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工装风衣外套怎么搭配好看,工装风衣外套怎么搭配好看图片(9组工装风衣搭配示范)

下一篇: 准妈妈购物清单,帮妈妈整理购物清单(孕期每月必买用品清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