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奶奶(阿富汗祖母”南希奶奶来自美国却终身都在保护阿富汗的文化遗产)
阿富汗学者阿史拉夫·甘尼这样评价南希奶奶:“她是阿富汗的祖母、阿富汗的母亲,她保护了我们阿富汗的文化遗产,也见证了我们的历史。”
这位名叫南希·杜普利的文化学者动荡一生,在89岁时平和地离开,留下了身后巨量的文化财产。在过去的55年里,她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守护了大量阿富汗最负盛名、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
南希是美国人,父亲在联合国工作,独特的家庭环境让她能够从小就接触亚洲各国的文明,并对亚洲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1962年,35岁的南希来到阿富汗,在阿富汗一待就是54年,南希说:“从我第一眼认识阿富汗开始,我的梦想就是向世界介绍这个国家。”也是因为阿富汗,她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路易斯·杜普利,他是一位考古学家。与路易斯的相遇,让南希倍感幸福,1966年的冬天,暴雪纷飞,他们在阿富汗埃米尔国王的夏宫里举办了婚礼。为了迎娶南希,路易斯花掉了10,000头羊的钱,邀请了很多朋友,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阿富汗人。很多人认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完婚后的南希和路易斯,很快就又展开了对阿富汗文明的研究。他们有一辆红色的路虎,在它的帮助下,两人穿梭在群山和沙漠之中,走过了阿富汗的每座城市和农村,寻遍了所有的文明遗迹。
突变发生在1978年。
阿富汗内部发生政权更迭,先是南希的丈夫路易斯被当做异见者关进了监狱,随后俩人又被驱逐,和百万流亡难民一起困在和阿富汗毗邻的巴基斯坦边境城市白沙瓦。
即使是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南希和路易斯夫妇也从没停下保护文物的脚步。
他们建立了档案,记录并保存了一切能够搜集到的文物、卷宗、典籍,以免受战火涂炭。
然而生活是无情的,阿富汗在苏军撤退后陷入更加惨烈的内战,而丈夫路易斯也在1989年死于癌症。
这场开始于对文明的共同景仰和拜服、绵延23年的伟大爱情却没有因此画上句号。
失去挚爱的痛苦让南希更加坚定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阿富汗古文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她背负着丈夫未尽的梦和他们对人类文明共同的热爱,回到了炮声隆隆的喀布尔。
她带着艰难收集来的珍贵资料四处筹款,苦心游说,希望建立起能够永久存在的阿富汗古文明活档案;
她书写并出版多部关于阿富汗古文明和景观的介绍指南,为阿富汗文化收获世界关注;
她设立了为千百万流离失所的阿富汗青年提供书籍的教育普及项目,在阿富汗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收回被掠夺的文物、修复在战火中被摧毁的古迹;
她建立基金、图书馆,成立阿富汗中心,保存了近十多万份阿富汗文物、卷宗等珍贵资料……
南希奶奶虽是个美国人,但曾被美国入侵的阿富汗人没有仇视她,而是亲切叫她“阿富汗祖母” 。
她坚信,文化遗产并不止于被收藏在精致玻璃柜中的文物,而是和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语言中,溶于一方山水的血脉和基因里。它们值得以生命去保护和留存。
2015年,一档名为《侣行》的户外真人探险节目中,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带着团队来到深处战争漩涡的阿富汗,希望还原曾经巍然耸立1500多年、在2002年被炸毁的阿富汗古代文明象征——巴米扬大佛。
他们找到了当时87岁高龄的南希奶奶,这也正是在阿富汗保护文物古迹、经史典籍的南希·杜普利一直以来的夙愿。她清晰地记得巴米扬大佛被炸毁的消息传来时难言的悲伤。
“一群武装者,喊着‘销毁一切异教偶像’,花了一个多月,用机枪和子弹、重炮和炸药,将这座51米高的大佛毁坏殆尽……”
彼时的南希·杜普利已经没有了几十年前的愤慨,但依然澄澈的双眼里满是无奈和惋惜。
80多岁的南希,翻遍了阿富汗的图书馆,为这群陌生的中国人,找到了巴米扬大佛最细致也最珍贵的图片,还有大量阿富汗出土佛像的资料。
也是在南希的建议下,最终还原的巴米扬东大佛,由两张胶片构成:一张胶片是被塔利班轰炸前的真实大佛,那是一座被多年风沙磨损了面孔与手臂的残缺大佛。
另一张胶片,则是参照阿富汗出土的犍陀罗佛像,还原千年前初建时的大佛。
借助现代科技,这支中国团队依照着从南希的档案库里找到的资料,成功地用光影还原了巴米扬大佛往日的风采。
看着一张张光影构成的大佛,这个老人兴致很高,深陷的眼眶里依然有明亮的光。她甚至叫来了孔子学院的二十个孩子,一起来听关于巴米扬的故事。
对于南希奶奶来说,她所高兴的是:关于这里的报道充斥恐怖与爆炸的时候,阿富汗有好消息了。而阿富汗需要好消息。
故事的开端,她是养尊处优的外交官之女、被视为文化外来者;故事的结尾,她成为无畏奔波于战火的文化学者、被尊称为“阿富汗的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