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欣赏 > 内容

在天堂遇见五个人佳句

1.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摘抄及点评

“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

“因为,在灵魂的深处,人们知道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关联的。死亡把一个人带走的同时,也留下了另一个人,在被带走和被留下的短短距离中,生命改变了。

你说死的应该是你,而不是我。但是,我在地球的时候,人们也为我而死。这种事情,天天发生。你刚刚离开一分钟,闪电击中了你待过的地方。你本来可能搭乘的飞机坠毁了。你的同事病了,你却没有。我们以为这些事情都是偶然的,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其中自有某种平衡。一个凋谢了,另一个正在成长。出生和入死,皆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陌生人,只不过是你还没有遇见的家里人罢了。”

“死亡?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结束。我们以为是。但是,地球上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开端。”

爱迪若有所失。

“我想,这跟《圣经》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一样吧?”上尉说到。“就是亚当第一次在地球上过夜的时候,对吗?当他躺下睡觉的时候?他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对吧?他不知道什么是睡觉。他的眼睛要合拢上,他以为他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对吧?当然他不会离开。他第二天早晨醒来,一个崭新的世界等待着他去开拓,而且,他拥有了另一样东西。他拥有了昨天。”

“有时候,当你牺牲了一件宝贵的东西,你其实并没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过将它传递给了另一个人。”

点评的话

书的第一章竟然被作者命名为结局,这样的安排着实让我感到新奇,但仔细想想,的确,有些故事注定要从结局讲起——其实,所有的结尾又何尝不是开端呢。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米奇阿尔博姆的作品,他的文字总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之前的《相约星期二》随着莫里的阖然长逝而告终,对于《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纪实换成了虚构;死亡从结局演变成了开端;主角还是一位老人,不是洞明世事的教授,而是到死都对自己的一生心存惶恐的退伍老兵,游乐场维修工。米奇在前言中写道:“我希望我的舅舅,以及那些像他一样自觉在世上无足轻重的人们,最终能够明白,他们曾经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受人爱戴。”那一瞬间觉得整个世界如天鹅绒般柔软,我也曾经是那样自卑,是作者用他的文字感动了我并让我重拾自信。哦不,不只是自信。他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关于人生。

他叫爱迪,八十三岁生日那天,为了拯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女孩而殒命游乐场。醒来时,爱迪已身处天堂,这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牧歌萦绕的伊甸园,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断的交叠重现。五个被爱迪或铭记或忽略或遗忘的人,轮流登场,引领他寻找逝去的时光,追问人生的谜底。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让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成了锁链中的一环,分享着同一个秘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故事,说到底都是同一个。

文中的爱迪是幸运的,困扰他一生的惶恐内疚终于得到了让他欣慰的解答,他得以释然。但是他同时是可悲的,当他想对身边的人更好时却已是来不及了。

我们,不知名的你和我,我们到底有着怎样千死万缕的联系呢?

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人都无法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那么,既然我们还在人间,还可以那么真切地关心一个人,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在人间先爱起来吧。

我想:我要给我的爱人更多的爱,给我的朋友更多的关怀,给我的梦想更多的努力,还要给我的敌人更多的微笑。

如果我能做到。

处处是天堂。

2.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是由美国作家米奇·艾尔邦(Mitch Albom)创作的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2004年,美国广播公司制作了同名电视影片。2005年,此书被选为香港电台十本好书。

内容简介

故事的主角艾迪(Eddie)是红宝石码头(Ruby Pier)游乐场的维修员,退伍后就待在家乡,瘸著一条腿,他希望自己能继续升学,学习新的技术,但一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他的生活,苍白而无趣,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是被沈默却又暴躁的父亲害了。在主角83岁生日那天,游乐场发生了意外,他为了拯救一名小女孩而不幸丧生。当他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已身处于天堂。在天堂上,主角遇上了五个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人,当中有部分人跟主角认识,有部分人素未谋面;他们当中有可能曾经改变了主角的人生,亦有可能曾被他改变了命运。书中描述的笔法是时间错综交错的,一会儿描述天堂的情景、一会儿回到艾迪生前的点点滴滴。这五个人续一为主角解释他生前一些行为的对错,令他得到启发:每一个生命都会碰触到另一个生命,而你所付出的爱,永远不会白费。

【图书简介】 –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一个在游乐园里工作的老工人艾迪,退伍后就待在家乡,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他曾经想继续升学,曾经想四处游历,然而他怨怪自己在战争中残废了的腿,怨怪那个性沉默然而暴躁易怒的父亲,害得他放弃梦想,困在这个海滩小镇。他经常做恶梦,梦到同样的大火。至亲所爱都已过世,他剩下回忆作伴。他的生活,苍白而无趣。可是,他仍然每天做着维修工作,就算不耐烦也还是会为小朋友做个小玩具。 83岁生日这一天,他为了救一个小女孩而丧了命。上了天堂后,艾迪遇见五个曾经出现在他生命里的人。这五人逐一说出自己的故事,说出他们是何时在人间与艾迪相遇,以及艾迪要在他们身上学习的功课。艾迪逐渐领悟:原来,自己的生命里一直都有别人的生命;而别人的故事与自己的故事,会在最无法预料的时空,产生交集。作者以想象作为一种颜色,为你描绘了一种可能的天堂;他也以安静作为一种语言,诉说出最滔滔不绝的情感。这个故事深刻而有余韵,它含有一股罕见的魔力,会让你想要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人世。假如你认为自己微不足道,读过这本书后你会明白: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我们来到人间,是为了与别人相遇。

【作者简介】 – 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

米奇·艾尔邦着有《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畅销全球数百万册。为报纸撰写专栏,主持广播节目,并且在许多个慈善机构里担任董事。现与妻子住在美国密执安州(Michigan)。

3.读后感之—【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读后感 之—【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能让我们以五颗星的满分来评价这本由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的米奇·阿尔博姆创作的书。

这是一本谈论死和天堂的书,一般谈论这种话题的书都比较神秘或恐怖,但是当我们读完此书,觉得并不神神鬼鬼,空洞玄虚,反而变得阳光灿烂。它给我们一个视点,跳出日常纠纷,回观人的一生。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个游乐场维修工,因在年轻时的一次错误拼命,被上尉打成了一个瘸子,成了一个残疾人。 他,名叫爱迪。

八十三岁生日那天,爱迪为了拯救一个在游乐场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小女孩而损命游乐场,醒来时,爱迪已身处天堂,这时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牧歌索绕的伊甸园,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段的交叠出现,这时故事开始了…… 爱迪在天堂里一共见到了五个被他所铭记的,忽略的或遗忘的人,他们轮流登场,引领他寻找逝去的时光,追问人生谜底:第一个是名叫约瑟夫·克韦奇克的蓝皮人,第二个是打仗是爱迪的上尉,第三个是一位名叫鲁比的妇女,第四个是爱迪早年逝世的妻子—玛格丽特,第五个是一位名叫塔拉的小女孩。每个人都会给爱迪上一堂课,告诉他一些知识与一些他不知道的事。

我从中明白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联系的,每个人都要知道播撒爱的种子,而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都有可能会一个牵连着一个。最终,在故事的结尾,爱迪终于领悟到,他在人世间自认为毫无疑义的生活,其实,那正是他生命价值的所在。

4.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LZ你好,刚好我也是才看过不久的。

下面简要概括一下吧。 第一个人,是个蓝皮肤的陌生人。

一天,小爱迪和同伴在街上玩球,蓝皮人正好驾车经过这里,为了躲避捡球的爱迪,蓝皮人急忙掉转方向,车子失控,最终撞在了一辆停泊的卡车的车尾上,蓝皮人心脏不好,当场死于突发的心脏病。 但爱迪生前并不知道这些,在天堂听了蓝皮肤的人的讲述后,爱迪感到非常抱歉。

蓝皮人却没有责怪他,而是告诉他:死亡把一个人带走的同时,也留下了另一个人,在被带走和被留下的短短距离中,生命改变了。没有一个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觉得孤独的时候,我们才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人,是他当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南洋战区菲律宾遇到的一位上尉,爱迪当时的指挥官。 当时,他们在被日军俘虏后倍受折磨,好不容易逮住机会可以逃走,但在逃走的过程中,由于对日军残害战俘的痛恨,爱迪放火烧了一处以为里面无人居住的房屋,后来爱迪发现火中有人,准备去救人,这时有人开枪打中了他的腿,他当即昏了过去。

因为这个腿伤,限制了爱迪的行动,间接影响了爱迪的想成为一个工程师、想离开鲁比皮尔游乐园的梦想,爱迪为此一辈子都在诅咒扫射他的那个人。在天堂里,上尉告诉爱迪,当年是他开枪射伤了爱迪。

因为凭上尉的经验,那是在当时情况下能阻止爱迪葬身火海的唯一办法。后来,上尉在上前去探行车路线的途中不小心踩到了地雷,整个人炸成了碎片。

上尉告诉爱迪: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自我牺牲其实是生命的一部分。

你应该以牺牲为荣,失去正好是牺牲的意义,有时你觉得你失去了某些东西,其实你只是将他们转交给了别人。爱迪也学会了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自己那条残废了的腿。

第三个人是游乐场创办人的妻子鲁比。 她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还带爱迪去看了爱迪父亲死亡的真相——是为了救一个朋友。

一天这个朋友失业了,他到爱迪家找爱迪的父亲,爱迪父亲刚好不在,爱迪母亲接待了他,他却想轻薄爱迪母亲,爱迪父亲刚好在此时回家,见此情景非常生气,朋友慌忙逃走,愤怒的爱迪父亲追了出去,追到海边,朋友跳了下去,这个朋友曾帮助爱迪父亲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爱迪父亲很重忠诚,他原谅了朋友,跳下去救起了朋友,自己却因此染了肺炎,重病而死。 鲁比教给了爱迪原谅与宽恕。

爱迪也原谅了从小对他苛刻严厉的父亲。其实,原谅别人,也是宽恕自己。

第四个人是他四十七岁就已去世的妻子玛格丽特。 爱迪和妻子玛格丽特非常相爱,在妻子去世后的日子里,爱迪无比怀念她。

这次的天堂相遇,玛格丽特告诉爱迪,生命虽然有尽头,但真爱是永恒的,失去的爱依然是爱,只是换了种形式而已,回忆成了你的伴侣,你拥抱着它,翩翩起舞。生命是必须结束的,但是爱不会。

第五个人是艾迪在菲律宾放火烧屋后、又想去救的屋子里的那个人——一位年约五、六岁的菲律宾小女孩塔拉。 当时兵荒马乱,塔拉母亲让塔拉躲进了那个无人居住的草房,告诉她自己出去一会很快就回来,塔拉却因爱迪的纵火而死。

知道真相的爱迪,面对烧得面目全非的塔拉,非常懊悔非常难过,在塔拉的天堂,塔拉让爱迪用水洗去了脸上的疤痕,也原谅了爱迪。 爱迪是因为救一个小女孩而死的,他只记得自己最后拉住了一双小手,却不知道有没有救到那个小女孩。

塔拉告诉爱迪,他救了小女孩,他是把小女孩推开的,他拉住的那双手,是她的手,是她带爱迪来天堂的。 塔拉告诉爱迪,虽然他放火丧了她的命,但爱迪在游乐场很认真负责地工作,每天细心检查、维护游乐设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是活得很有意义的。

我觉得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为了解开爱迪的一个心结——他认为影响了他人生的腿伤,他讨厌的父亲,妻子去世的哀伤和他一开始不愿意待的鲁比皮尔公园。记得他说过,上帝好像已经把他遗忘了。

而他死后,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原委,也突然懂得,所谓他该去的地方,就是鲁比皮尔公园。 我想,正如这个故事所说,天堂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帮你了解你人生的意义,让你明白生命的本质,让你懂得爱、原谅、付出、生存、死亡。

也只有当你知道自己活过的意义,学会原谅,学会欣赏,学会幸福时,你最终到达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天堂。那里不一定开满了鲜花欢歌笑语风景旖旎,但你已经知道如何幸福快乐,你已经在天堂。

就像最后,故事绕了一个圈,爱迪又回到鲁比皮尔,但这次,他已经懂得了生命,他已经懂得幸福和快乐,他肯定了自己存在过的价值。这一次,鲁比皮尔到处都是人,不再是他刚死去时到达的空无一人的鲁比皮尔,这都是因为他的日复一日的负责工作,所预防的事故而间接救了的人,他在天堂遇见的那五个人,也都出现在了这里。

这是爱迪的天堂。 额,,很喜欢的故事,一时激动,把五个小故事也概述了下。

最后是自己的想到一些。

希望对你有帮助^^。

5.< >最感人的片段

简介 ······

有些故事注定要从结局讲起的——其实,所有的结尾又何尝不是开端呢? 《相约星期二》随着莫里的阖然长逝而告终。六年后,在米奇·阿尔博姆的全新力作中,纪实换成了虚构;死亡从结局演变成了开端;主角还是一位老人——不是洞明世事的教授,而是到死都对自己的一生心存惶惑的退伍老兵,游乐场维修工。

他叫爱迪,八十三岁生日那天,为了拯救在突发事故中身处险境的女孩而殒命游乐场。醒来时,爱迪已身处天堂,这才发现:那里并不是牧歌萦绕的伊甸园,而是地球上生活片断的交叠重现。五个被爱迪或铭记或忽略或遗忘的人,轮流登场,引领他寻找逝去的时光,追问人生的谜底。无形间,天地间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锁链,爱迪只是其中的一环。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让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都成了锁链中的一环,分享着同一个秘密:天堂里,会有五个人,为了五段不同的记忆,等候你长大、相爱、衰老、死亡,等待着解答你最后的疑问。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影响到另一个人,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故事,说到底都是同一个。

作者简介 ······

米奇·阿尔博姆(1959-),美国著名专栏作冢,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此外还是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阿尔博姆已出版九部畅销著作,其中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2003年,阿尔博姆六年磨一剑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将“星期二神话”继续延伸,迄今已累计售出八百万册,成为当年惟一有能力在排行榜上与《达芬奇密码》叫板的作品。 2006年10月,阿尔博姆推出最新小说《一日重生》,再度以奇巧动人的构思和轻盈感性的文字征服全球读者。迄今为止,这本书在美国的各大排行榜上均在前五位长踞不坠,无可争议地成为去冬今春销售业绩与读者口碑最好的全球畅销书。 米奇·阿尔博姆目前与妻子简宁居住在美国密歇根州。

6.《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中国自古以来有句老话:“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法,我们不太懂。米奇?阿而博姆大概也不会晓得,但他巧妙地将此话演绎为“死而后生”,去了三个字,于是造就了一本扣人心弦的好书——《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曾经读过作者的另一部小说《相约星期二》,感觉莫名的惆怅与无比的洒脱,希望再出现一个像莫里般的人物。而在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人——爱迪,他没有莫里一样的心胸和睿智,是一个极其普通的退伍老兵,在游乐园工作,83岁时由于救一个小女孩离开了地球,来到了天堂。小说从此拉开了帷幕,爱迪在地球上的日子因死亡而终结,在天堂却因终结而开始。他遇到了五个人:蓝皮人杂技演员、上尉、游乐场前主人的妻子、爱迪的妻子以及一个不曾相识的小女孩。本书一共有三条线:爱迪的生日、爱迪死后他身边的人和爱迪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毫无疑问,天堂里的事才是主线。爱迪最终明白,这五个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与自己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爱的家园里,生命其实不会完结”,当爱迪在天堂最终明了这个道理时,他的灵魂也就得到了永生。每一个人的生与死,都是有意义的。一个人的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别人,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一个人的死亡,往往又标志着一个灵魂的延续。如蓝皮人,他为爱迪的生而死,他的灵魂便在爱迪身上得到延续,他付出了生命成全了爱迪的生,同时获得了自己的永生。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们决不能在不恰当的场合放弃生,放弃是毫无价值的,因为此时,生命无法得到延续,依附在你身上的灵魂也无法找到寄托,生命的永恒便成了幻想。

人如果能从容地用自己的“死”换取他人的“生”,那一定有不死的灵魂。或许他的名字没有被铭记,比如爱迪的上尉。上尉打伤了爱迪的腿,保全了爱迪的命;他宁可自己粉身碎骨,也要拯救那一车人。于是,他的生命、他的精神在爱迪身上得到了延续。爱迪救了小女孩,上尉、爱迪的精神与灵魂同时得到了升华与延续。这同时也是一种爱的传递,那女孩的身上已经存在了一种印记,一种看不见却感觉得到的印记——爱。在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即便是匆匆路过的行人,其实也与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陌生人,他们在你遇见的人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但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多的陌生人在与你交换“爱”的过程中,成为了可以为你真心奉献的人。在人的一生中,大致有三种人:真心对你的人、成心害你的人、不太有关系的人。我们要努力尝试把第三种人变为第一种人,甚至将第二种人变为第一种人,以爱建筑起沟通的桥梁。一个人生命中的第一种人越多,他的生命就越有价值,即使死了,留给后人的也是自己永恒的精神。

爱迪遇见的第三个人——游乐场前主人的妻子,她向爱迪介绍了爱迪父亲真正的死因。爱迪父亲对朋友起初是想“杀”,后来改变为“救”,付出生命来拯救。因为爱迪父亲曾经得到过那位朋友真心的爱。他们之间,互相爱,互相传递着信任。一个人,让别人记住他的好,很难;记住他的不好,很容易。可以想象,爱迪的父亲能在朋友不好的时候想起他的好,在自己与他人的生死间迅速做出抉择,这需要极大的宽容和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能够爱他人胜过爱自己,让生命完结,让爱永生。爱,就像连绵的水,但更似无形的风,轻轻地、温柔地,渗透你的皮肤,深入你的心底。然后,一直伴你走完人生,再次寻找下一站,寻求永生。

人死了,生活还在继续;生命有完结的时候,但爱不会。只要人们心底拥有爱,便能通过爱获得永生,并指导别人如何去爱,如何去感受爱,如何去体察细节处的爱。或许,此刻的爱迪正在为他所等待的人讲述着什么呢!

7.《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第一个人 爱迪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个蓝皮肤的陌生人。

一天,小爱迪和同伴在街上玩球,蓝皮人正好驾车经过这里,为了躲避捡球的爱迪,蓝皮人急忙掉转方向,车子失控,最终撞在了一辆停泊的卡车的车尾上,蓝皮人心脏不好,当场死于突发的心脏病。 但爱迪生前并不知道这些,在天堂听了蓝皮肤的人的讲述后,爱迪感到非常抱歉。

蓝皮人却没有责怪他,而是告诉他:死亡把一个人带走的同时,也留下了另一个人,在被带走和被留下的短短距离中,生命改变了。没有一个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我们觉得孤独的时候,我们才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奇妙的是,由于蓝皮人是爱迪爸爸的同事,也在鲁比皮尔工作,虽然小爱迪对蓝皮人的死毫不知情,却在爸爸的带领下,也参加了蓝皮人的葬礼。作者像是要告诉我们,即便是一个陌生人,你们之间可能还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这个陌生人还会影响到你的生命。

第二个人 爱迪遇见的第二个人,是他当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南洋战区菲律宾遇到的一位上尉,爱迪当时的指挥官。 当时,他们在被日军俘虏后倍受折磨,好不容易逮住机会可以逃走,但在逃走的过程中,由于对日军残害战俘的痛恨,爱迪放火烧了一处以为里面无人居住的房屋,后来爱迪发现火中有人,准备去救人,这时有人开枪打中了他的腿,他当即昏了过去。

因为这个腿伤,限制了爱迪的行动,爱迪认为这个腿伤影响了自己成为一个工程师、想离开鲁比皮尔游乐园的梦想的实现,爱迪为此一辈子都在诅咒扫射他的那个人。在天堂里,上尉告诉爱迪,当年是他开枪射伤了爱迪。

爱迪很是惊讶和愤怒,但上尉告诉爱迪,凭自己的经验,那是在当时情况下能阻止爱迪葬身火海的唯一办法。后来,上尉在上前去探行车路线的途中不小心踩到了地雷,整个人炸成了碎片。

上尉告诉爱迪: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自我牺牲其实是生命的一部分。

你应该以牺牲为荣,失去正好是牺牲的意义,有时你觉得你失去了某些东西,其实你只是将他们转交给了别人。爱迪也学会了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自己那条残废了的腿。

第三个人 第三个人是游乐场创办人的妻子鲁比。 她向爱迪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还带爱迪去看了爱迪父亲死亡的真相——为了救一个朋友。

一天这个朋友失业了,他喝着酒到爱迪家找爱迪的父亲,爱迪父亲刚好不在,爱迪母亲接待了他,他却想轻薄爱迪母亲,爱迪父亲刚好在此时回家,见此情景非常生气,朋友慌忙逃走,愤怒的爱迪父亲追了出去,追到海边,朋友跳了下去,这个朋友曾帮助爱迪父亲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爱迪父亲很重忠诚,他原谅了朋友,跳下去救起了朋友,自己却因此染了肺炎,重病而死。 鲁比教给了爱迪原谅与宽恕。

爱迪也原谅了从小对他苛刻严厉的父亲。其实,我想,原谅别人,也是宽恕自己。

第四个人 第四个人是他四十七岁就已去世的妻子玛格丽特。 爱迪和妻子玛格丽特非常相爱,在妻子去世后的日子里,爱迪无比怀念她。

这次的天堂相遇,玛格丽特告诉爱迪,生命虽然有尽头,但真爱是永恒的,失去的爱依然是爱,只是换了种形式而已,回忆成了你的伴侣,你拥抱着它,翩翩起舞。生命是必须结束的,但是爱不会。

爱迪也学会了如何对待伴侣的去世。 第五个人 第五个人是艾迪在菲律宾放火烧屋后、又想去救的屋子里的那个人——一位年约五、六岁的菲律宾小女孩塔拉。

当时兵荒马乱,塔拉母亲让塔拉躲进了那个无人居住的草房,告诉她自己出去一会很快就回来,塔拉却因爱迪的纵火而死。知道真相的爱迪,面对烧得面目全非的塔拉,非常懊悔非常难过,在塔拉的天堂,塔拉让爱迪用水洗去了脸上的疤痕,也原谅了爱迪。

而爱迪是否成功的救了在游乐场的那个小女孩也从塔拉这里得到了答案。塔拉告诉爱迪,他救了小女孩,他是把小女孩推开的,他拉住的那双手,是她的手,是她带爱迪来天堂的。

塔拉告诉爱迪,虽然他放火丧了她的命,但爱迪在游乐场很认真负责地工作,每天细心检查、维护游乐设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是活得很有意义的。 编辑本段主旨 这个世界充满了故事,但这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为了解开爱迪的一个心结——他认为影响了他人生的腿伤,他讨厌的父亲,妻子去世的哀伤和他一开始不愿意待的鲁比皮尔公园。所有的故事,一环扣一环,从小爱迪到老爱迪,连在一起,也连成了爱迪的一生。

其实所有的生命都是相关联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命故事上的一环,谁也离不开谁,别人影响着你的故事,你的故事也是别人故事的一部分,你的生维系着一个人的死,你的死又注定了一个人的生,大家彼此关联着。

正如影片最后鲁比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充满了故事,但这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 天堂的意义在于让你懂得生命的本质,让你学会爱、宽容、与幸福 记得爱迪说过,上帝好像已经把他遗忘了。

而他死后,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的原委,也突然懂得,所谓他该去的地方,就是鲁比皮尔公园。 在天堂,爱迪不仅明白了生命的本质,也懂得了接受现实、原谅、爱、付出、生存、死亡。

正如故事讲的,也许天堂的意义正在于此,带你回顾你的人生,帮你了解你。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感恩短句说说心情

下一篇: 妙词佳句的解释是什么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