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内容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关于【“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2、“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

1、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第一梗:来UC上班!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这个梗近段时间才开始火,想必知道的人应该不多!明天来uc上班是指仿造各种自媒体(以UC,微信居多)文章用来哗众取宠的标题作为回复,于是就有了这种梗,用来称赞能够精准地用这种回答来总结事件的回复模仿标题党的语气。

UC浏览器上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垃圾广告软文,而且大部分标题都是震惊开头。其中有一部分上说在赌石、赌木,高价收购原料一刀切开赔大了,最后在车床上车成珠子串成手链没想到赚了250倍....等等的垃圾文章。于是网友评论:

“欢迎你明天到UC震惊部上班!”

“UC震惊部需要你!”

“请问UC震惊部还招人吗?”

“UC震惊部小编又出来兼职了?”

​这里插播一个题外话:UC震惊部

UC震惊部,其实就是UC浏览器上的标题党。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uc震惊部作品:

震惊!新疆小伙看视频导致笑死,背后的秘密居然是这样的!

震惊!99.99%的人都不知道的死法!

震惊!美国总统看到后都惊呆了!

震惊!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

你以为uc只有震惊部吗?那么你还是太年轻,uc除了震惊部还有沉默部、惊呆部、吓尿部、脸红部、不转不是大陆人部等等。​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第二梗:​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买橘子!

这个梗出来好久了但是懂得的人不是那么多!没度过朱自清的书的,估计都很少知道!这里就为大家解说一下吧!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æˆ‘åŽ»ä¹°å‡ ä¸ªæ©˜å­è¡¨æƒ…åŒ…

这梗出自朱自清的文章——《背影》中,主人公对他父亲说道:爸爸你走吧!然后主人公的爸爸回答道:“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给你买个桔子。”

这个梗其实就是占个便宜,比如A对B说了这句话,其实A的话可以理解为:我是你爸爸!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

好了,以上这就是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两个梗!如果你觉得好笑就点个赞咯!

2、“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

几十年前,人们口口相传的歌里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十年后,新中国已经繁荣富强,走上了复兴之路。曾经那些峥嵘岁月里的英雄们,也都成为了烙印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深刻的名字。

其中最值得铭记的,莫过于为人民打下新中国江山的人民解放军将士们。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一共有十位“挂像英模”,分别是:

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

这十位挂像英模,都代表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受到过自毛主席开始,历任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肯定和赞扬。其中的董存瑞、雷锋等人,更是出现在我国小学课本上。

说明国家要记住他们,也要人民记住他们。不但要记住他们的名字,更要记住的是他们的精神,记住他们作为党员、作为军人、作为中国人的英雄事迹。

这十位挂像英模中,大多是战争年代的烈士。新时期的成员里,也都是部队里不同岗位的将士。

但其中有一位,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

这个人既不拿枪,也不开飞机坦克,更不是在战争中牺牲。他隐姓埋名了三十多年,直到去世六年后,才重新被世人所知晓。即使如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他仍然比肩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家喻户晓的英雄。

他的名字叫林俊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将,一个用脑子保家卫国的少将。

在国家的资助下,林俊德奋发图强,读完了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浙江大学机械系,进行深造。林俊德家里虽然穷,但是家教很好,不然国家也不会资助他继续上学。

也正是这些良好的品德,教会了林俊德成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这份知恩图报,也成就了林俊德一生的事业。

毕业后,林俊德本应该浙江嘉兴工学院当老师,但浙江大学的老师不想浪费林俊德这颗好苗子,就把他介绍到了另一个单位。这一次单位的变化,也让林俊德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就这样,从浙江大学毕业的林俊德被分配到了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他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到了单位后,又直接被派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林俊德觉得奇怪,但也只好服从组织的安排。

林俊德去哈尔滨的时候,是1961年。那几年的中国还有些动荡。1959年,赫鲁晓夫突然决定停止对中国的援助,把所有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图纸资料等,要么带走,要么烧毁。

那个时候,抗美援朝刚刚结束,中国本就元气大伤,赫鲁晓夫的举措让中国更加陷入了被动。于是,一个名叫“596”秘密的工程在毛主席的命令下悄悄展开了。

林俊德起先并不知道自己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的目的是什么,到了那里以后,领导向林俊德交底,说:“国家正在西北建设一个核试验场,把你挑过来,就是去那里工作。”

林俊德一听,激动不已。作为当时的大学生,还是理工科大学生,林俊德深知原子弹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一直想要报效祖国,但没有办法,这个机会突然摆在眼前,是林俊德求之不得的。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完,林俊德就直接去了西北。

他被组织上任命为地面检测组的组长,任务是研制出能够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仪器。这种仪器中国没有,只有苏联和美国有,可是当时的苏联专家已经被撤走,

这个地面测量仪器非常重要。因为核爆炸如果没有确切的数据证实,在国际上是不太容易被认可的。没有数据证明这是核爆炸还是化学爆炸,原子弹的研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林俊德面对这个难题时,也伤透了脑筋。他起初先去找见过苏联测量仪器的人询问,但仅仅通过大概的描述,没人能做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

于是,林俊德决定自主研发。

终于,19 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荒凉的罗布泊里发出了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升起。

这个场景意味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也成为了独立掌握了核武器技术的国家之一。

消息传到中央,周总理立刻致电到核爆现场指挥所,询问:“怎么证明是核爆,而不是化学爆炸?”

法国第一次核爆没有拿到任何数据,英国、美国、苏联,也只拿到了很少的数据。中国当时的形势,压力比这个几个国家都大,很需要数据的证明。

核爆后,参与工程的人员们纷纷从战壕里跃起,抛起帽子,互相拥抱,大声欢呼,庆祝来之不易的成功。

与此同时,一些穿着防护服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往辐射严重的核爆中心赶去,这其中就有林俊德的身影。

他们去做的,就是拿到数据。监测数据的仪器,正是林俊德的手笔。

周总理在电话里的询问没人能回答,现场一片安静。这时候,拿着仪器的林俊德等人冲回了指挥所,报告了核爆的数据:

“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确认是核爆炸!爆炸当量为两万吨!”

所有人最后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不久后,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这一天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让中国人民举国欢呼、激动人心的日子。

第一次原子弹试爆虽然成功,也给了林俊德顾虑:如果中国一直没有完善、成熟的冲击波测试体系,核科技上就永远无法独立成熟。这些事关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国防尖端科技,必须要自主创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就这样,林俊德留在了大漠,一留就是一辈子。

真正让林俊德被社会大多数人熟知的,是他临终前的事迹。

2012年5月4日,积劳成疾的林俊德倒下了,体检结果上写着“胆管癌”三个字,病已经是晚期,癌细胞转移扩散至全身。家里人都建议他接受化疗,放弃工作,林俊德坚定的拒绝,对家里人说:“我宁愿活有质量的一天,也不要躺没有质量的无数天。”

儿子林海晨后来回忆说,林俊德曾经对他说过:

“我们搞核试验的,不怕苦,不怕死,就怕时间不够。”

林俊德问医生,自己还有多少天时间,好安排工作。医生回答后,林俊德转到西安唐都医院,在那里度过了生命最后九天。转到那里,是因为便于工作。

林俊德还有项目没有实施,手里带的学生还有论文答辩没有做完,林俊德心里始终记挂着。

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林俊德争分夺秒地整理好手中几万份的资料,其中很多都是国家机密。也给学生写下了最后338个字的论文评阅意见,这三百多字是他最后的笔迹。家人亲戚们来看他,他通通不接见,因为怕耽误最后的工作。

学生来了,他就让学生自己拷走电脑里的资料。学生们这才知道,

在林俊德的档案里,记录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足迹,既像老师,也像家人。

临终前8小时,林俊德已经出现了完全的`肠阻梗,肚子里都是胀气和腹水,心率、呼吸均不正常,接近生命的濒危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林俊德依然九次试图起床,想完成最后的工作。

九次,这样的毅力很难让人不动容。

最后,做完了工作的林俊德艰难微弱地对女儿说:

“C盘弄完了,C盘我做完了,还有D盘要弄。”

妻子走来,说:“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下。”

林俊德说:

“坐着休息,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一边说着,他的眼睛和手,还是在做着工作上的事情。这一幕被摄像机记录下,无数人为此落泪。

两个小时后,林俊德终于坚持不住,在电脑桌前晕倒,人们才把他抬回到病床上。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

同一年,林俊德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去世六年后,中央军委增补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照片在所有连级以上单位的墙上悬挂着。

临终前,林俊德对妻子微弱地说:

“把我送回马兰。”

林俊德在临终前几天说过一句话: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

林俊德的一生,对于他自己而言是幸福的,哪怕在大漠吃苦,隐姓埋名几十年。他奋斗的目标也正是他自己的追求,这无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他的名字,记住他的精神。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

林俊德个人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

语音 编辑 讨论3 上传视频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

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 [1] 。2019年9月25日,入选“最美奋斗者”个人名单 [2] 。

社会评价

2012年感动中国给予他的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6-8]

评价:以智殉国铸就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马兰。

林院士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他是用一个战士冲锋的姿态跨越了生死之界。他的跨越是那样的壮美、壮烈。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下,这种纯粹的精神值得学习。

“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

几十年前,人们口口相传的歌里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几十年后,新中国已经繁荣富强,走上了复兴之路。曾经那些峥嵘岁月里的英雄们,也都成为了烙印在新中国历史上的、深刻的名字。

其中最值得铭记的,莫过于为人民打下新中国江山的人民解放军将士们。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一共有十位“挂像英模”,分别是:

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

这十位挂像英模,都代表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们中的每一位,都受到过自毛主席开始,历任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肯定和赞扬。其中的董存瑞、雷锋等人,更是出现在我国小学课本上。

说明国家要记住他们,也要人民记住他们。不但要记住他们的名字,更要记住的是他们的精神,记住他们作为党员、作为军人、作为中国人的英雄事迹。

这十位挂像英模中,大多是战争年代的烈士。新时期的成员里,也都是部队里不同岗位的将士。

但其中有一位,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

这个人既不拿枪,也不开飞机坦克,更不是在战争中牺牲。他隐姓埋名了三十多年,直到去世六年后,才重新被世人所知晓。即使如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他仍然比肩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家喻户晓的英雄。

他的名字叫林俊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将,一个用脑子保家卫国的少将。

在国家的资助下,林俊德奋发图强,读完了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浙江大学机械系,进行深造。林俊德家里虽然穷,但是家教很好,不然国家也不会资助他继续上学。

也正是这些良好的品德,教会了林俊德成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这份知恩图报,也成就了林俊德一生的事业。

毕业后,林俊德本应该浙江嘉兴工学院当老师,但浙江大学的老师不想浪费林俊德这颗好苗子,就把他介绍到了另一个单位。这一次单位的变化,也让林俊德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就这样,从浙江大学毕业的林俊德被分配到了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他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到了单位后,又直接被派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林俊德觉得奇怪,但也只好服从组织的安排。

林俊德去哈尔滨的时候,是1961年。那几年的中国还有些动荡。1959年,赫鲁晓夫突然决定停止对中国的援助,把所有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图纸资料等,要么带走,要么烧毁。

那个时候,抗美援朝刚刚结束,中国本就元气大伤,赫鲁晓夫的举措让中国更加陷入了被动。于是,一个名叫“596”秘密的工程在毛主席的命令下悄悄展开了。

林俊德起先并不知道自己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的目的是什么,到了那里以后,领导向林俊德交底,说:“国家正在西北建设一个核试验场,把你挑过来,就是去那里工作。”

林俊德一听,激动不已。作为当时的大学生,还是理工科大学生,林俊德深知原子弹对于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一直想要报效祖国,但没有办法,这个机会突然摆在眼前,是林俊德求之不得的。

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完,林俊德就直接去了西北。

他被组织上任命为地面检测组的组长,任务是研制出能够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仪器。这种仪器中国没有,只有苏联和美国有,可是当时的苏联专家已经被撤走,

这个地面测量仪器非常重要。因为核爆炸如果没有确切的数据证实,在国际上是不太容易被认可的。没有数据证明这是核爆炸还是化学爆炸,原子弹的研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林俊德面对这个难题时,也伤透了脑筋。他起初先去找见过苏联测量仪器的人询问,但仅仅通过大概的描述,没人能做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

于是,林俊德决定自主研发。

终于,19 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荒凉的罗布泊里发出了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升起。

这个场景意味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也成为了独立掌握了核武器技术的国家之一。

消息传到中央,周总理立刻致电到核爆现场指挥所,询问:“怎么证明是核爆,而不是化学爆炸?”

法国第一次核爆没有拿到任何数据,英国、美国、苏联,也只拿到了很少的数据。中国当时的形势,压力比这个几个国家都大,很需要数据的证明。

核爆后,参与工程的人员们纷纷从战壕里跃起,抛起帽子,互相拥抱,大声欢呼,庆祝来之不易的成功。

与此同时,一些穿着防护服的人,用最快的速度往辐射严重的核爆中心赶去,这其中就有林俊德的身影。

他们去做的,就是拿到数据。监测数据的仪器,正是林俊德的手笔。

周总理在电话里的询问没人能回答,现场一片安静。这时候,拿着仪器的林俊德等人冲回了指挥所,报告了核爆的数据:

“冲击波的数据已拿到,确认是核爆炸!爆炸当量为两万吨!”

所有人最后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不久后,周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这一天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最让中国人民举国欢呼、激动人心的日子。

第一次原子弹试爆虽然成功,也给了林俊德顾虑:如果中国一直没有完善、成熟的冲击波测试体系,核科技上就永远无法独立成熟。这些事关民族存亡、国家安危的国防尖端科技,必须要自主创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就这样,林俊德留在了大漠,一留就是一辈子。

真正让林俊德被社会大多数人熟知的,是他临终前的事迹。

2012年5月4日,积劳成疾的林俊德倒下了,体检结果上写着“胆管癌”三个字,病已经是晚期,癌细胞转移扩散至全身。家里人都建议他接受化疗,放弃工作,林俊德坚定的拒绝,对家里人说:“我宁愿活有质量的一天,也不要躺没有质量的无数天。”

儿子林海晨后来回忆说,林俊德曾经对他说过:

“我们搞核试验的,不怕苦,不怕死,就怕时间不够。”

林俊德问医生,自己还有多少天时间,好安排工作。医生回答后,林俊德转到西安唐都医院,在那里度过了生命最后九天。转到那里,是因为便于工作。

林俊德还有项目没有实施,手里带的学生还有论文答辩没有做完,林俊德心里始终记挂着。

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林俊德争分夺秒地整理好手中几万份的资料,其中很多都是国家机密。也给学生写下了最后338个字的论文评阅意见,这三百多字是他最后的笔迹。家人亲戚们来看他,他通通不接见,因为怕耽误最后的工作。

学生来了,他就让学生自己拷走电脑里的资料。学生们这才知道,

在林俊德的档案里,记录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足迹,既像老师,也像家人。

临终前8小时,林俊德已经出现了完全的`肠阻梗,肚子里都是胀气和腹水,心率、呼吸均不正常,接近生命的濒危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林俊德依然九次试图起床,想完成最后的工作。

九次,这样的毅力很难让人不动容。

最后,做完了工作的林俊德艰难微弱地对女儿说:

“C盘弄完了,C盘我做完了,还有D盘要弄。”

妻子走来,说:“医生想叫你休息一下。”

林俊德说:

“坐着休息,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一边说着,他的眼睛和手,还是在做着工作上的事情。这一幕被摄像机记录下,无数人为此落泪。

两个小时后,林俊德终于坚持不住,在电脑桌前晕倒,人们才把他抬回到病床上。

2012年5月31日20时15分,林俊德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

同一年,林俊德获得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去世六年后,中央军委增补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照片在所有连级以上单位的墙上悬挂着。

临终前,林俊德对妻子微弱地说:

“把我送回马兰。”

林俊德在临终前几天说过一句话: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

林俊德的一生,对于他自己而言是幸福的,哪怕在大漠吃苦,隐姓埋名几十年。他奋斗的目标也正是他自己的追求,这无疑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们能做的,就是记住他的名字,记住他的精神。

本文关键词:中国唯一七星上将,全军英模挂像十位,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事迹,全军挂像英模啥意思,全军挂像英模10位。这就是关于《“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为国铸核盾(那些你不知道的网络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饭后喝水的最佳时间,什么时间喝水好(哪个才是饭后正确姿势)

下一篇: 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幼儿园教研活动反思怎么写(问题意识伴随教研全过程)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