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选问答 > 内容

各地的春节习俗,各地的春节及风俗(东北年俗的生长与消融)

关于【各地的春节习俗】,各地的春节及风俗,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春节的7个晚上|东北年俗的生长与消融2、各地的春节习俗

1、春节的7个晚上|东北年俗的生长与消融

各地的春节习俗,各地的春节及风俗(东北年俗的生长与消融)

小年夜,买了一堆烟花爆竹,带儿子去河面放掉。梅河汇入辉发河后已是一条江的身量,冰面阔大空旷,满目皆白,正是放烟花的绝好舞台。儿子自然欢呼雀跃。

对在上海长大的孩子,算是他父亲的老家——这个叫“梅河口”的小城市所能给的一种“福利”吧。

可是燃放烟花爆竹的人似乎在减少。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就我自己的感觉,在梅河口,似乎现在大部分人家过年时买的鞭炮并不比三十年前多——当然会贵得多,却与物质丰富的进程不太同步。一个显然的指标,是售卖烟花爆竹的店面越来越少,以至于与老家的中学同学聚会时,席上会有人求问哪里才能买到烟花。即使买了,找到合适的地方燃放,在春节冬夜突破重重寒冷求一时之乐,也变得益发困难。放烟花作为一种年关娱乐的地位与神奇魅力,早已淡化了。

放烟花爆竹在春节习俗中,曾经大概算全国最大公约数。连这也愈发淡了,可以想见那些更具地域特性的春节习俗,少不得要接受年岁的考验与洗礼。

我小时候,1980年代吧,到别人家串门,很多人家里某面墙上有祭拜专用的一块空间。摆放的物件五花八门,祖宗牌位,神灵画像……通常香烟缭绕,光线不足,充溢晦暗的神秘感。春节期间,照例还有供果糕点,讲究一点的,糕点都按了红点。说也奇怪,即使在物质那么匮乏的年代,也很少听说有小孩子偷吃供果的事件。想必是那神秘的威仪,确实深种到了所有人心中。

如今普通人家已经少有这样专门的空间。即使有家中祭拜需求,也都大为克制,甚至近乎敷衍。反正以我所见,作为一种曾经相当普遍的习俗,这个祭拜空间是在年岁中慢慢消融了。

有消融就有生长。私人空间消融的,转而在具有某种公共性的空间生长出来。怪力乱神的需求在萨满传统十足的东北是永远不会真正式微的。河边山边,一种曾经在特别年代被肃清的名叫“小庙”的微型建筑,从无到有到遍地开花,似乎不过用了十几年时间。

如果说有一种春节消耗品在这几十年中始终在增长,我首先想到的会是黄纸。春节期间,几乎每家小商店门口的黄纸都摆成小山,在有些街道两边更是显得壮观。黄纸经过焚烧,在另一个世界就注入了流通体系,灌注了对先人的情义与关心,盛而不衰。然则何以家庭中的祭祀空间会消融,烧纸却日渐茁壮?恐怕人人心里还是觉得,烧纸送钱更实惠更直接一些。

在这一点上,功利性占据了主导。谁能不遇到些不顺当的事儿呢?难免会有些狐疑,转而有了寄托和指望。一位亲戚就非常肯定地说,在得了新冠难受几天后,她忽然想到有两年没去给父亲烧纸了。挣扎着去烧了些,回家后什么症状都当即消失。

各地的年俗,主要分两种,一是禁忌,二是偏好,遍及娱乐、饮食……诸多领域。

东北的年俗讲究正月初一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把“扫帚星”引来,招霉运,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扫走运气而破财。 再有正月里不剃头,会“克死舅舅”。其实也不全是东北风俗,很多北方地区都有。到今天,目力所及,这些禁忌在有老人的家庭或许还比较严格地被遵守,但年轻人的小家小户,就很难说了。

至于饮食偏好与习俗,就更加如此。街上依旧有卖冻梨冻柿子的,但买回家经常没多大市场。各种经典的东北小吃,“粘火勺”“苏耗子”“粘豆包”之类,早就日常,不再是春节期间的食物。“杀猪菜”曾经是传统东北年夜饭的代表,如今因为随时能吃到,反而与春节尤其疏离起来。

与杀猪菜相近境遇的是秧歌。1980年代时,春节期间最值得期盼的就是秧歌队的到访,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但在现在,扭秧歌越来越回归到一种日常的文艺娱乐项目,在气候宜人的公园中稳定生长,结果是它反而离春节越来越远——当然还不至于消失。

东北之外的人,甚至相当多东北本地人,常忽视东北文化风俗元素来源的多元性。东北有自己的悠久文化与历史,但它却不存在于当代东北人的大脑里。比如我老家梅河口市,曾经是盛京围场总管衙门治所,类似一个娱乐与自然保护区功能的机构。从梅河口向南不远就是柳条边。向北呢?莫非是一片无人区吗?在《帝国之裘》一书中,作者就此提出了疑问,并给出了相反的答案:即使在柳条边存在的日子里,吉林以北的东北也并非无人之地。

短短一百多年间,东北骤然膨胀,土著与外来者的文化一起融入了当代东北的风俗文化中。融合如此顺畅,如今东北文化中一些代表性名词,已经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它的来历。比如嘎拉哈、酸菜白肉……汉族人和朝鲜族人都做自己的辣白菜与冷面,味道近似却又分明。

东北文化是年轻的,并且仍在继续生长。地方特色文化和风俗的消融在中国是普遍现象。只不过,当经济发达区域民间保存地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之时,多年来经济发展乏力的东北,却逐步成为某种“文化落后”的标靶,很少有东北人会为东北地域文化的主体性、独立性感到担忧。希望这仅仅是无意识下的无畏,而非无谓吧。

无论如何,总有一些在真实生活中缺乏土壤的年俗会逐步消融,能保留下来的年俗都是生命力强韧的。也有一些新的年俗会生长出来。但新的是不是一定好呢?也不见得。有一种“新年俗”肯定是全国都有的,那就是在年夜饭的桌子上,统统低头,翻看自己的手机。

各地的春节习俗,各地的春节及风俗(东北年俗的生长与消融)

海报设计 白浪

2、各地的春节习俗

各地的春节习俗

陕西:

陕西历史悠久,过年也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打醋炭”是其中一种,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保佑来年顺利平安。

“打醋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封神时忘了自已,只好做醋炭神,但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打了醋炭后姜子牙光临,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广西:

过年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高跷队,但是在广西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庆祝过年,那就是舞鸡舞春牛。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的幽默舞鸡歌,使主顾家喜笑颜开。

内蒙古:

蒙古族人喜食羊肉,春节盛宴更是如此。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年夜饭时,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面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上海:

初一至初五期间各家走亲访友,互祝新春快乐,并互赠礼品。期间,各寺庙香火远比平时旺盛,特别年初一早晨,上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特别早,要赶烧头香,城外的寿安寺和中兴镇的广福寺是最热闹的地方。

重庆:

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那天不能睡午觉,当地人成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藏族地区:

除夕这天是要举行隆重的“跳神会”而且必须穿着艳丽的服装和奇形怪状的面具,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高歌狂舞,去旧迎新驱邪降福——没有人能比我们更凶!妇女们还会去河边背“吉祥水”吉人自有福啊,好运爆表,求的'就是大吉大利。

各地的春节习俗

陕西:

陕西历史悠久,过年也有很多不同的习俗,“打醋炭”是其中一种,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要在家里的每个角落进行,意为驱邪。保佑来年顺利平安。

“打醋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封神时忘了自已,只好做醋炭神,但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打了醋炭后姜子牙光临,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广西:

过年期间,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高跷队,但是在广西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庆祝过年,那就是舞鸡舞春牛。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的幽默舞鸡歌,使主顾家喜笑颜开。

内蒙古:

蒙古族人喜食羊肉,春节盛宴更是如此。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年夜饭时,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面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上海:

初一至初五期间各家走亲访友,互祝新春快乐,并互赠礼品。期间,各寺庙香火远比平时旺盛,特别年初一早晨,上寺庙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而且特别早,要赶烧头香,城外的寿安寺和中兴镇的广福寺是最热闹的地方。

重庆:

重庆人不出门守在家里。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那天不能睡午觉,当地人成为“霉睡”,是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人小孩都必须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来年大吉大利。

藏族地区:

除夕这天是要举行隆重的“跳神会”而且必须穿着艳丽的服装和奇形怪状的面具,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高歌狂舞,去旧迎新驱邪降福——没有人能比我们更凶!妇女们还会去河边背“吉祥水”吉人自有福啊,好运爆表,求的'就是大吉大利。

各地的春节习俗

东北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天津

腊月十五开始,天津的年货摊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货全部上齐,把所有吃喝玩乐的商品都摆上贩卖。天津的年货市场主要集中在古文化街一带。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山东

山东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农村还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上贡品,烧香烧纸,人们称之为"发纸"。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祭拜各方天神。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初三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山西

山西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春节的第一顿饭是吃饺子。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大同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里面放柴,上面写个大红字条"旺气冲天"。等午夜十二点,,将旺火点燃。

陕西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四川

对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广东

在广东除夕会逛花市,行花街,百合、橘树、菊花、桃花等都必不可少,因为花是最有好运的行花街,可以交好运,新年吉祥。

浙江

鲁迅先生笔下的小说《祝福》,开头就描述了自己故乡浙江绍兴民间特有的盛大春节祈福大典“祝福”,现如今,这种盛大的仪式,依旧能在绍兴安昌镇近乎原汁原味地看到。镇上秉承着“祖礼不可废”的老人家,仍年复一年沿袭着世代传下来的“祝福”老规矩,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江苏

每逢春节之前,江苏南京市民都要送灶,皇家或做官的,是在阴历二十三送,老百姓就是阴历二十四送,这就是所谓的君三民四。送完之后,家家户户还要再请灶王爷,也就是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在烟囱上,到了除夕晚上把画翻过来,表示再请一次灶王爷。南京人认为,灶王爷上西天,帮着人民做好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福建

春节蒸年糕,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福建春节习俗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本文关键词:各地的春节及风俗,各地的春节风俗,春节各地的风俗,各地区的春节风俗,各地春节的风俗。这就是关于《各地的春节习俗,各地的春节及风俗(东北年俗的生长与消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教资认定流程详细步骤,教师资格证认定流程步骤(所有认定的考生都值得一看)

下一篇: 高考满分作文精选范文,高考满分作文(名校联考作文《幸福之源》)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