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内容

共情能力强到底好不好,共情能力强好吗

发现大家对共情能力强到底好不好,共情能力强好吗此方面的信息都挺关注的,小编就此整理共情能力强到底好不好,共情能力强好吗相关方面的信息来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正文摘要:

共情,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共鸣。心理学家西蒙·拜伦-科恩称之为“万能溶剂”,浸泡在共情中的所有难解之结都会溶解。好像人类天生就有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共享他人感受,预测他人行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共情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的,也就是说除了极端人群如自闭症患者,大多数人可以基本理解他人的情绪。周周也明白,所以她一直以来都尽量避免去看一些情绪大起大落的电影,因为特别容易和剧情人物深度共情,然后好几天都沉浸在情绪里走不出来。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共情能力是“灵丹妙药”,可以拯救人与人之间日益孤立的“原子化”社会。共情能力强到底好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共情,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共鸣。

心理学家西蒙·拜伦-科恩(Simon Baron- Cohen)称之为“万能溶剂”,浸泡在共情中的所有难解之结都会溶解。

好像人类天生就有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共享他人感受,预测他人行为。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共情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具备的,也就是说除了极端人群如自闭症患者,大多数人可以基本理解他人的情绪。

周周前几天刚看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看完正好是黄昏。

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恍惚不知身在何处,有了和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沧桑感。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时常还会忽然想起里面剧情的片段,然后暂时发呆沉浸其中。

我最近看到一个词叫沉浸感,终于找到一个精准的词来形容她的状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确也是一个感性,且有同理心的人。

周周也明白,所以她一直以来都尽量避免去看一些情绪大起大落的电影,因为特别容易和剧情人物深度共情,然后好几天都沉浸在情绪里走不出来。

01

几个月前,我接了一通朋友电话,她爷爷凌晨去世了。

上次放长假还去她家里坐了坐,爷爷给我们炖了梨水汤,说换季了要润润嗓子。好像刚满八十岁,身子骨看起来还挺硬朗的。听说是后来出门滑了一跤,加上一些老病根子,脑溢血,当晚就走了。

朋友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出奇的冷静,听到消息我也愣住了,所有话都梗在嗓子眼,说不出一句话来安慰她。好像这种时候,说什么都不顶用。我没办法去感受她此刻是种什么心情,但其实我清楚的知道她这会儿一定很难过。

我一定要说些什么,但这个时候,我什么都说不出来,我没能好好安慰她。这件事过后,我时常觉得自己亏欠她,对她总怀揣着愧疚心理。

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共情力对你的人际关系处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好像我们从小到大的书本都不会告诉你共情的重要性,也没有任何一个测验能让你知道你的共情力及不及格。

02

老张刚刚结束一场心理咨询的工作,来访者是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这位女儿静坐在他面前,平静的讲述着自己遭受校园霸凌,甚至被猥亵的残忍经历。

老张像完成过去的工作那样,和她聊了好久好久。

但和往常不同的是,当小女孩走出咨询室的时候,老张瘫坐在靠椅上,陷入了长时间的自我挣扎。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老张的反应大概是常见的。

他属于极具共情力的那一类人,因此他的情绪一旦进入到别人的痛苦里,他便难以停止感受,更难以从中走出。

老张说:

“有人曾经问我最厉害的心理学是什么?是那种打一个响指就能让人进入睡眠的心理大师吗?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催眠你,除了你自己。催眠师只不过引导你进入你的睡眠,任何人都无法催眠一个不想被催眠的人,因为,人只能给自己催眠。

同样,人也只能自我疗愈,心理咨询师只不过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共情能力,没有共情,就没有疗愈。”

好像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们,更像是情绪领域的急救人员,他们不断地奔向所有人都想避开的“创伤现场”。

他们每天都必须非常努力地去理解别人曾经受过的痛苦,甚至将自己代入进校园霸凌或者虐待性的亲密关系中。

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竭力寻求共情的过程,但也必须承认的是,这会让他们长久的处于一种强烈的精神疲惫,也就是“共情耗竭”。

03

所以 ,共情能力太强的人会怎么样?

1. 负面情绪加重,难以消化

因为共情能力过强,身边的人会觉得你特别善解人意,能从你身上获取到自己需要的安慰或鼓励。

大家向你倾诉心中的苦楚,你也总能够感同身受,却因为担心自己情绪的释放会影响他人而选择默默消化。久而久之,负面情绪叠加,自己反而陷入情绪的低谷之中。

2. 能够迅速察觉出他人情绪的变化

你仿佛能感受到某种“情绪磁场”,只要他人的情绪有丝毫不对,你都能够迅速察觉到。尤其是像悲伤、愤怒、失望这样的负面情绪。

即使对方表面上无波无澜,嘴上说着“我没事”,你也能感觉到他们平静表象下暗自汹涌的情绪。

3. 不自觉地扮演老好人的角色,轻易原谅他人对自己的伤害

强大的共情能力让你去试着理解伤害你的人,甚至能为他们找出很多理由,“他可能也有自己的难处”。明明自己气还没完全消,却习惯性地选择原谅。

深受这些情绪的影响,你总试图确保周围每个人都开心。为此,你会不自觉地取悦他人,甚至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是为了安抚他人的负面情绪。有时,你可能自己都分不清是出于对他人的关心,还是因为他人的情绪对你影响太大。

4. 常常觉得自己“过于敏感”

当身边的人陷入负面情绪之中时,你时常会觉得自己的情绪比他们还要强烈。甚至在看影视作品时,你也总“入戏太深”,长时间无法从剧中人物情感中抽离出来。看到他人陷入负面情绪,你总想伸出援手,觉得自己能为他做点什么。

04

如何避免“沉浸感太强”的共情伤害?

1. 如果不能产生直接影响,就尽量让自己隔离负面信息。

2. 力所能及去帮助别人,你并不需要拯救全人类。

3. 勇敢的去表达自己,不要把深厚的感情埋藏在自己的心里。

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共情能力是“灵丹妙药”,可以拯救人与人之间日益孤立的“原子化”社会。

可一旦共情力过剩,将自己长久地卷入他人的情绪之中,很有可能在为他人分忧解难时,让自己难以抽离,同时陷入痛苦之中,甚至影响自己的判断。

当然不得不承认,共情能力强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天赋。

但这种天赋带来的弊端就是对情绪太过敏感。因此,共情力较强的人,尤其要主要区分“识别”和“认同”这两者之间的度。

在生活里,你识别出对方的情绪,并且理解了他的情绪,就足矣了,但我们往往强迫自己去认同、去同情别人。

我们如果时常不由自主地去认同某种行为,并且无法感觉到边界感,不能清楚地区分“他”和“我”是在过着两种不同的人生,不明确两个人都是独立的。

最后,无论是敏感还是钝感,感性还是理性,这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特别的礼物。

你就是你,请勇敢的接受自己是谁,享受你的天生才能和天赋。

【今日话题】

你有过“共情力”太强的表现吗?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Soul星人类观察室

专注时下年轻人 情感 | 社交 | 心理 话题

愿你的世界总有温暖相伴

共情能力强到底好不好相关阅读:

共情能力太强,其实是一种“硬伤”

共情又叫“移情”,意思是一个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立场和处境来考虑问题,故而很能体察和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

粗略一点来讲,就是特别“善解人意”。

按理说,这分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各种思想百花齐放、各种观点激烈交锋的网络时代,这种共情能力更是有助于在多元割裂的时代氛围中消解冲突和分歧、起到很好的弥合作用。

甚至哪怕仅仅是在个体社交活动当中,共情能力都可谓是种肉眼可见的“长项”。譬如备受世人推崇的“高情商”,便通常是建立在共情能力的基础之上。

因而共情能力强的人似乎也像是一块“香饽饽”,属于到哪都受欢迎的类型。

然而事实上,共情能力太强,于人于己都未必是件好事。

首先,对于他人来说,共情能力太强的人非但不是一种帮助,反而很可能是一种“添乱”。

很多人难免想当

然地认为,一个人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够将心比心地代入他人的情感,那么他们必然也是温暖的、值得信赖和依靠的。

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因为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善于“共情”、再怎么理解你的境况和心情,但他终究是个跟你不一样的、独立的个体。他可能会“懂”你,但却未必会作出跟你一样的、或是符合你期待的“反应”。事实上,他只会、也只能作出符合自身惯例的“反应”。

比如有一对关系很铁的闺蜜。其中A与同事发生了一点不愉快,心里又气又难过。闺蜜B知道了,也很生气,转身就去找A的同事理论。结果由于她的态度表现得太过蛮横嚣张,俩人竟几乎动起手来。最后因为关系弄得太僵,A也没办法再继续与那个同事一起正常共事,于是只好被迫离职。

俗话说:关心则乱,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一个人太能共情、在别人的事情上太有代入感,很可能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逾越”的举动,按照自己的行事做派去越俎代庖地处理别人的事情。

在他自己看来,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热心。但在他人看来,却未免有些热心过度、甚至有些太自以为是了。

其次,对于一个人自己而言,共情能力太强非但不一定有益,甚至更可能是有害的。

1、共情能力太强的人往往容易情绪化。

能够精确洞察和感知他人的所思所想,这样的人无疑是细腻的,同时也无疑是敏感的。若非如此,他们也绝不可能做到与他人“共情”。

然而一个人的“触觉”一旦太过灵敏、太善于捕捉与获取到来自“外界”的信息,那么他被这些信息干扰的可能性也就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因而也更容易因此产生情绪上的变化和波动。

反之,一个对外界感知能力较弱的人,即使接收到干扰力或者破坏力十分强大的信息,情绪上往往也不太会受到过多的影响。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和史湘云。众所周知,“林妹妹”向来机敏聪慧、多愁善感,而“呆湘云”则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正因为如此,这俩人即使同样无父无母、寄人篱下,心态和做派却是大相径庭。

正如史湘云亲口对“林妹妹”所说的那样:“我和你一样,可我就不像你那么心窄。”

一个人心思细了、自我的天地就小了。于是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很容易被误判为惊天动地。如此“声势浩大”,天长日久,岂有不心累之理?

2、共情能力太强的人容易被别人的负能量“带偏”。

共情能力太强的人,遇到积极阳光的人是一种幸运,因为可以尽可能地感知和分享他人的“正能量”。

然而生活中也总是不乏有一些充满“负能量”的人,倘若不小心与之“共情”,则很容易被诱离原来的心理航线,甚至“误入歧途”,被对方的心思、情绪所裹挟和辖制。

比如对方是一个暴躁武断、喜怒无常的人,此时就算是一个原本温文尔雅的人与之共情,也难免不被“同化”,很快也变得焦躁易怒起来。

因为共情能力太强,则极有可能丧失对于他人情感所应有的防御力及免疫力,因而也就不得不随时面临被他人情绪感染的危险,甚至被一些别有用心者趁机伤害和利用。

比如近几年被大家谈论得比较多的“PUA(全称为Pick-Up Artist,pick up,原意是“搭讪艺术家”,现主要是指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邪恶的情感操纵。)”,通常便是一些共情能力太强的人更容易“中招”。

“PUA专家”:“你太糟糕了!”

共情者:“是的,我太糟糕了!”

“PUA专家”:“你不配!”

共情者:“是的,我不配!”

“PUA专家”:“你得听我的!”

共情者:“好的,主人!”

太过善解人意的“共情者”们,往往就是这样一步步失去自我而不自知的。

3、共情能力太强,有时其实是一种“不智”的表现。

理性和感性,很多时候体现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感情过于丰富、过于细致、过于“泛滥”,理智则容易被湮没、被切割。

一个共情能力太强的人,其关注重心通常在于情感层面,其行为驱动力也通常在于情绪、情感,而非客观理智的分析判断。因此他们的情绪总是快于他们的思考,他们的行动也总是快于他们的大脑,从而在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上表现得极其莽撞和冲动。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三国时期的刘皇叔刘备先生。说起这位刘皇叔,真可谓“成也是[情],败也是[情]”。

一开始,“桃园三结义”让他一举获得关羽、张飞两员猛将,从此走上“创业”之路。后来,他“三顾茅庐”、以情感化诸葛亮,更是如虎添翼,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就在其事业发展的紧要关头,因为关羽的意外被害,刘备顿时便丧失了原有的淡定。加上张飞的悲恸控诉,更是激得他干脆不顾一切地御驾亲征。

然而逞一时之气的结果就是,蜀军大败而归,从此锐气大挫,更为以后的消亡埋下了诸多隐患和伏笔。

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共情能力太强,便蒙蔽了理智的“视线”,使人难以洞察事物的实情,从而也远离了事物的真相,犯错失利必然也是在所难免。

共情的力量:情商高的人,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 心理学百科拥有情商的核心能力情商的核心

聊一聊:你是一个善于“共情”的人吗?你对“共情”这件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分享你的观点~~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ppt动图怎么做背景(ppt动图怎么做)

下一篇: 失独家庭2022年补贴涨伐,2022年失独家庭有什么待遇(国家层面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450元提高至590元)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