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粽子怎么包不漏米】,粽子要怎么包才不会漏米,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粽子怎么包不漏米:粽子要怎么包才不会漏米2、无论煮啥粽子,学会3个技巧,粽子软糯清香,不夹生不漏米,好吃1、粽子怎么包不漏米:粽子要怎么包才不会漏米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除了在商场中直接购买粽子,我们也可以自己手工来包粽子,手工做出来的粽子味道更好,用料更足,那么粽子要怎么包才不会漏米呢?下面为大家带来一些方法。
工具/材料
粽子叶,清水,糯米
操作方法
首先我们把买来的粽叶泡一会儿,粽叶变软,在包的时候才不容易折断。
然后我们把粽叶折成一个漏斗型,把两片棕叶的尾部叠在一起,漏斗型的粽叶可以防止米漏下去。
然后我们在漏斗里加入我们准备好的糯米,加入糯米的时候一定要把糯米压实,防止有糯米从粽子的底下漏出去。
放好糯米之后,我们把靠里面的那片粽叶拿过来捏紧。
在把另一片粽叶顺着之前的一片粽叶也包过来捏紧,这样两片叶子交叉包在一起,米就不容易漏出去,粽子也会包得非常的牢。
最后我们用棉线绑好我们包好的粽子,绑紧一点,这样包好的粽子就不会漏米了。
2、无论煮啥粽子,学会3个技巧,粽子软糯清香,不夹生不漏米,好吃
无论煮啥粽子,学会3个技巧,粽子软糯清香,不夹生不漏米,好吃
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文章,这次我要和大家说的是:『 无论煮啥粽子,学会3个技巧,粽子软糯清香,不夹生不漏米,好吃 !』
从小老师告诉我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楚国诗人屈原。长大后才知道,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人的日子。
如今,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影响深远,吃粽子的习俗也流传至朝鲜、日本及东南亚一带。粽子的口味多样,除了普通的白粽子、豆沙棕等,各地还有鲜肉棕、虾仁粽、香肠粽等,甚至还可以包入水果、咸蛋黄,可以说“粽子包万物”。
家里有老人和孩子,喜欢的粽子口味也不一样,孩子喜欢吃肉粽,老人爱吃豆沙棕。
每次端午节,都要包好几种馅的粽子,我想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吧。煮粽子时,由于馅料的不同,很多人都疑惑不同的粽子能一起煮吗?
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无论什么馅料,都是用糯米包裹的,只要糯米煮熟了,里面的馅料肯定也熟了,所以和荤素无关。还有人煮粽子,口感比较硬,外层糯米熟了,里层糯米是夹生的,很难吃,味道也不香。都是煮粽子的方法不对。
无论煮啥粽子,学会3个技巧,粽子软糯清香浓,不夹生不漏米,好吃。
【煮粽子的技巧】
1、什么时候下锅?
不少人觉得,用开水煮粽子更好,熟得更快,这是错误的,外层虽然软了,但里层还硬的,就是夹生的,正确的做法是冷水下锅。
冷水下锅有很多好处,其一粽子缓慢受热,里面外面都可以煮熟,口感更软糯;其二粽子不会剧烈膨胀,把粽叶涨破,就不会漏米;其三可以让粽叶慢慢释放香味,糯米吸收了香味,粽子的清香味才更浓。
2、加多少水?
粽子比较难煮,需要吸收很多水,而且要煮几个小时,所以水少了可不行,粽子根本煮不熟。
煮粽子的水量要高出粽子5厘米左右比较合适,当然更多也可以。要注意的是,水要一开始就就加够,中途尽量不要加水,会冲淡粽子的香味。最要压个重物,别让粽子浮起来。
3、加什么调料?
用清水煮粽子,只能把粽子煮熟,想要更香更软糯,就需要加一些调料,最常用的就是食盐、食用碱。食盐增加了水的渗透能力,可以粽子快速吸水变软,煮的时间更短,还能激发糯米自带的甜味,让甜粽子更甜,咸粽子更鲜。
食用碱有助于释放粽叶的清香味,还能去除新鲜粽叶中的草酸,从而不影响钙的吸收。
4、煮多长时间?
因为糯米提前浸泡了,在加了食盐、食用碱后,粽子一般煮2~3个小时就熟了。如果糯米没有泡,那至少要煮4个小时,所以把糯米泡一下更省时省力。
但糯米不宜泡得太久,有些人一泡就是一晚上,糯米吸收了太多的水分,一捏就烂了,煮出来的粽子口感也是稀烂的,并不好吃。那糯米泡多长时间合适呢?根据我的经验,泡4小时就可以了,粽子口感软糯不稀烂。
如果家里有高压锅,更加节省时间,上气后只需煮30分钟即可,关火再焖30分钟就熟了。
煮粽子虽然简单,但多注意这4个细节,粽子才能软糯清香,不夹生不漏米,更好吃,马上就I要端午节了,大家学会煮粽子了吗?
本文关键词:粽子怎么包简单易学不漏米,粽子要怎么包才不会漏米水,粽子漏米怎么办,粽子怎么包才能不漏米,包粽子技巧怎样不露米。这就是关于《粽子怎么包不漏米,粽子要怎么包才不会漏米(无论煮啥粽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