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被当地人称为洞庭茶,也叫“惊煞”。相传有个尼姑上山春游,随手采了几片茶叶,沏好茶后,闻之色变,脱口而出:“香得吓人。”因此,当地人把这种茶称为“吓人的香”。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在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翠绿、盘卷如螺的名茶,赞不绝口。但他觉得它的名字不雅观,就给它取名碧螺春。至于这个茶名的由来,除了康熙皇帝游太湖时所赠,还有一个传说是碧螺春在明代就有了茶名。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是,因其色泽翠绿,卷曲如螺,春收碧螺峰,故名碧螺春。这种茶历史悠久,在清朝康熙时期每年都成为贡茶。
功效:
1.软化血管:碧螺春茶的嫩芽富含茶氨酸,适合用凉开水浸泡半小时左右,使茶氨酸溶出。定期服务能有效预防肥胖、中风和心脏病。
2.晕车晕船的预防:提前用一小杯温热的碧螺春茶,加入2~3毫升酱油饮用。
3.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医学临床调查发现,每天喝2杯以上碧螺春茶的人,比每周喝3杯以下碧螺春绿茶的人,患认知功能障碍等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低50%。
4.缓解心慌症状:口臭或吸烟过量会引起心慌、恶心,用碧螺春茶水漱口,喝适量浓茶即可缓解。
5.防治儿童龋齿:碧螺春茶水中的氟可以防止牙齿在口腔的酸性环境中脱磷脱钙,因此常使用其茶漱口来预防龋齿。
以下情况的常见影响:
1.防辐射:经常喝碧螺春茶,有增强身体对辐射的抵抗力的作用。碧螺春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性的能力。经常面对的是用电脑工作的人和做过放疗的病人。喝碧螺春茶可以增强身体的抗辐射能力。
2.抑制动脉硬化:碧螺春含有较多的儿茶素,具有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儿茶素、EGC和茶黄素及其氧化产物等。有助于抑制这种斑块增生,降低凝血粘度增强的纤维蛋白原,疏通凝血,从而抑制动脉硬化,起到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3.清烟解酒:碧螺春中的茶多酚可以抵消酒中所含的乙醇,从而具有清烟解酒的作用。醉酒后喝碧螺春茶可以快速解酒,但喝碧螺春茶不能是浓茶,浓茶反而会适得其反,伤肾。
4.抗菌抑菌:碧螺春茶中的茶多酚、单宁酸能作用于细菌,蛋白质能使细菌凝结,从而杀死细菌。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肠炎等。皮肤溃疡、溃烂、脓性伤口和破皮。用浓茶清洗患处,有消炎杀菌的作用。炎症、溃疡和喉咙痛也可以用茶来治疗。
5.降脂减肥:碧螺春茶中的咖啡因、肌醇、叶酸、泛酸、芳香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所以喝茶可以减肥。
6.强心解痉:碧螺春中含有的咖啡因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禁忌:
1.寒性体质不宜饮用。
碧螺春是未发酵茶,性寒,富含多酚。寒性体质的人喝了会
碧螺春茶中含有鞣质、茶碱等成分,会影响药物的药效。所以一定要记住,碧螺春茶水不能用来吸毒。
饮用方法
碧螺春泡法
1.暖杯:清洁并提高杯子的温度。
2.热杯体:慢慢转动杯体,使杯体上下温度不同。
3.倒水:将水洗入水碗里。
4.冷水:将开水倒入杯中,使水温降至70-80度。
5.扔茶:用茶匙悄悄地将干茶拨入杯中。
6.欣赏te amo:茶叶从水面缓缓飘下,在水中舒展,俗称“te amo”。
碧螺春泡法(2)
1.观茶闻香:用茶匙将少许茶样放入观茶托中,使所有茶客都能观茶闻香。
2.热茶杯:拿水壶往每个杯子里倒入约占杯子容量1/3的热水,让热茶杯停下来。热茶杯的作用是温暖和清洁杯子。
3.水温:冲泡时,纯山泉水最佳。不会破坏碧螺春茶的营养成分。茶水温度不宜过高,80为宜。
4.放茶:茶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 50或根据个人需要。
5.浸润:将1/4的开水倒入茶叶中浸泡在水中,使芽叶吸水收缩后逐渐展开,便于可溶性物质浸出,清香初现。此时的香气是整个酿造过程中最浓郁的。
6.冲泡:手提水壶高低倒水3次,施加水的冲力,使茶叶在杯中上下翻动,使茶汤均匀。倒水的量大约是杯子容量的七分,意思是“七分茶,三分情”或者俗话说的七餐茶八杯酒满。
7.闻香:把鼻子凑近绿茶,浓重的蒸汽一下子钻进鼻孔。可以说是茶香四溢,香气阵阵。
8.品茶:一品二动三回味。初尝是指玉液初尝,初尝感觉淡、香、静,汤味清新淡雅。喝第二口茶。二是感觉茶汤更绿,茶香更浓,味道更醇,满嘴口水。三碧清,香香甜甜;如果再细细品味,眼前的不再是茶,而是品洞庭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