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内容

少年有可为辩论赛

一、少年有可为辩论赛

少年有可为辩论赛 - 激发青年的思辨力与领导才能

少年有可为辩论赛 - 激发青年的思辨力与领导才能

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参与并发展青年的思辨力和领导才能是至关重要的。少年有可为辩论赛是一个极具意义的活动,旨在让年轻人通过参与辩论,锻炼他们的批判思维、口才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本文将探讨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并介绍为什么少年有可为辩论赛是激励青年实现成功的理想平台。

思辨力的培养

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年轻人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能力。少年有可为辩论赛提供了一个让青年人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平台。辩论中的辩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参赛者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评估问题,以便形成有力的论证和回应。这过程发展了年轻人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参赛者需要广泛阅读和了解各种观点和信息。这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辩论赛鼓励参赛者主动寻找权威性的资源和证据,从而学习区分真实性和虚假性的信息,培养了年轻人的信息素养。

口才表达的提升

良好的口才表达是成功领导者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少年有可为辩论赛通过辩论的形式培养年轻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参赛者需要清晰、连贯地陈述观点,以及准确、有力地反驳对方观点。这要求他们学会组织语言、优化文字和有效沟通。这些技能将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

辩论赛中的角色扮演也有助于年轻人克服公众演讲的紧张感。在面对评委和观众时,他们学会保持自信、镇定,并用清晰的声音和肢体语言传达观点。这种锻炼有助于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日后的领导岗位做好准备。

团队合作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中,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尤其对于领导者而言。少年有可为辩论赛不仅考验个人能力,也注重团队合作。参赛者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准备辩题,并一起磨练辩论技巧。他们需要合作制定策略、协调角色分工,以及相互支持和尊重。这种团队合作培养了年轻人的领导才能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团队中更加有价值和有影响力。

此外,辩论中的辩题多是现实问题,这需要参赛者对社会和政治环境保持敏感并及时调整策略。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的认知,培养了他们的领导潜能。

结语

少年有可为辩论赛是激发青年的思辨力与领导才能的一项重要活动。它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口才表达能力和促进团队合作,为年轻人成长为成功的领导者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参与辩论赛,青年人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建立自信、锻炼勇气,并发现自己的潜力。不容忽视的是,少年有可为辩论赛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道路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少年有为时代可为的意思?

意思是只可以让自己做的事情,或者是有让自己做的事情,这就是体现了一个人生自愿或者是一种不自然的状态之下,所有的作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三、辩论赛,如何反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首先,这个论点论据不完整,整句话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多了一个知字,就已经回答了你的疑问。其不可为,说明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总的规范需要遵从,违背天道的必然失败,顺应天意的才能成功。既然必然失败,为什么还要为之?难道真的是傻瓜?非要去做不可能的事情,获得注定的失败?所以知字很重要,小知只是知道这件事不会成功,只会失败。大知是大智慧,在理论层次上进行提高升华,从思维模式上超越了小知的局限性。老子哲学和易经理论,就是人类可以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然的限制,在完全明白自然法则之后,革旧迎新,开拓更大领域。其不可为代表已知,代表陈旧落后。知道为什么不可为,然后找到解决难题的钥匙,把难题解决了,所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才是真正高明的方法。人类不可能一直停滞不前,时代一直在进步,所以人类一直在困境中成长,不断突破,取得进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人类的伟大智慧,目的就是实行人类共同目标

四、20201是平年还闰年有多个少天?

答案是:20201年按现在的历法推算是平年。但那是一万多年以后的事了,说不准。

按照现在的历法,凡公元年份是4字倍数的年份和世纪年(末尾两位是00的年份)是400的倍数的年份为闰年。其余是平年。20201年不是4或400的倍数。

20201年距现在还差一万七千多年。从公元001年至今才2000多年,人类有历法记载也不长,若干年后谁知会有何变化,因此答案是:说不准。

五、2016年有什么值得推荐的辩论赛视频?

强行资源难找,微博微信关注华语辩论,会有推送的比赛,爱奇艺的星辩,优酷bilibili的老友赛,优酷的山海杯新国辩,bilibili的局座推荐20场,法辩应该也在优酷,比赛多的要死,你说资源难找?

六、辩论赛的判准,这二十年有哪些变化?

(不知不觉写成了辩论赛的历史,罪过跑题了,向所有为辩论发展做贡献的辩论人致敬)

声明:本人确实将本文无偿授权给多个公众号发表,但并未授权这些公众号标记原创。本人的其他知乎答案,除了【南审校辩论队】公共号外,所有的标记原创行为均没有得到本人授权,本人如若发现都将申诉维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明确两个前提:

1、我聊的只是传统辩论赛,政策性辩论的判准变化我不熟悉,建议邀请PH等相关人士;

2、辩论赛数目多样、种类繁多,评委来源也千奇八怪(总的来说分为辩论评委、社会评委、观众评委三种,细分分不完),所以我只聊在某一段时间圈内认可度最高的几个大赛的主要判准。

开始正题,从1986年亚辩至今,近30年来辩论赛的判准一直是在发生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一则来自于大环境本身的变化,二则来自于辩论赛这项竞技活动本身的发展,主要阶段如下:

(不要问我为什么年代之间有重叠,自己想)

第一阶段(1986-2001年):侧重语言和演讲

无论是亚辩也好、国辩也罢,新加坡办比赛的初衷,都是为了推广华语。1993国辩的评委分别是金庸、许廷芳律师、郭振羽教授(南洋理工传播学院院长)、吴德耀教授(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杜维明(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及文明学教授)。从这个构成,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主办方的定位。

这一阶段国内外的辩论赛,基本处于鸿蒙初辟状态,实际上那个时代的辩手也不知道辩论应该怎么打,比如1997年的首都师大,就以演讲比赛来作为辩手选拔的标准。观看1995-2001年的国内名校杯等比赛,你会发现许多队伍把辩论赛定位为演讲和朗诵的对决。那个时代研究辩论技术的也有,但都不成熟,我在之前的技术流的答案提到过,南大和武大都在摸索自由辩论战场。

正因为本身的推广华语(也就是普通话)的初衷,以及当时的辩论赛确实没什么技术可言,那个时代的评委判准,多以演讲能力、引经据典能力和配合气势等场面因素为准。那个时候的辩论队,尤其是93年到01年的大陆辩论队,获得或少都受到了复旦风格的影响,重文采,轻逻辑。

开始讲第二阶段之前,我先跑个题,讲一下我的偶像林正疆。

就在复旦大学一炮而红,蒋昌建前辈成为风靡万千少女和大妈的偶像后。1995年的国辩在北京举行,南京大学占据主场优势,而且恰逢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南大四朵金花还占据了性别优势(这几句话都不是我说的都是当时媒体说的)。但即便如此,95决赛南大仅以3:2获得胜利,大陆队伍首次本土作战就丢掉了最佳辩手。95年决赛后,南京大学收到了雪片般的信件,批评她们的辩风,这使得南大校方对辩论的热情大减,南大校赛不久之后停办了十几年,南大几个主力的女辩手也心灰意冷,表示再也不接触辩论。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林正疆。

林正疆学长用他惊人的临场表现,让评委和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辩论中现场交锋的魅力,改变了当时人们认为“辩论赛就是比文采和演讲”的认知。国际华语辩坛这么多年,大神辩手虽然无数,但单人推动整个辩论圈辩论理念发展的只有两个人:林正疆和黄执中,剑宗我稍后讲。

但当时大陆的辩手并没有在意,他们觉得这只是个个例,也就是这个叫林正疆的比较强,辩论的正途还是复旦那个路子。但林正疆的影响扩散很远,在马来西亚,许多辩手原本就苦于自己语文不如大陆队伍好,看了林正疆的表现后,他们知道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第二阶段(1997-2005年):侧重形式逻辑

1997年,辩论圈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大陆队伍居然首次输给了外国人。1997年国辩决赛,首都师范大学负于了马来亚大学,仅获得亚军,当时马来亚采用了包含诡辩的逻辑打法。这场比赛对大陆辩坛冲击很大,比如原本大陆去国辩的参赛队都是教育部直接邀请的,后来改成了选拔制,于是才有了1998的全国大专辩论赛。这场比赛后,许多教授写了书,分析为什么会输,我看过不少,但大多的结论是马来亚大学是诡辩,评委有问题云云。我可以理解这些教授的想法,但无疑这种分析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反思。但那场失利让大陆队伍知道,打辩论不只有语言,还有逻辑。

1998年,史上最强的辩论队,拥有路一鸣、郭宇宽、樊登(当时是田岚,99年换成了谭琦)的西安交通大学获得了首届全国大专辩论赛的冠军。在之后一年的训练中,西安交通大学的主教练韩鹏杰教授,加入了大量的逻辑训练内容。这使得99年的西安交大几乎每场比赛都是吊打,当时马来亚大学的新星胡渐彪,在面对西安交大相对最弱的谭琦时,也丝毫占不到任何便宜。

而复旦风格的影响彻底告别大陆辩坛,是因为2001年的国辩决赛。那场比赛武大失利的因素很多(比如辩题不利),但有一个大家很少提到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当时的评委已经不再认为语言才是辩论赛的主要评判标准,逻辑比语言更重要,这就叫大环境的变化。对了,特别标记一下马来亚大学,他们两次击败大陆队伍获得国辩冠军,推动了辩论理念的发展。

于是,2002年的全辩,无论是参赛队的风格还是评委的判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那届全辩,一支完全没有什么语言能力的队伍也能赢比赛,只要他的形式逻辑得到评委的认可。甚至,2002年的全辩,评委开始默认诡辩都是成立的,然后看对方是否指出。因此,2002和2004年全辩的许多比赛,许多队伍都故意使用偷换概念、双重标准等的诡辩,不但没有被评委制止,许多还得到了评委的喝彩。在我看来,这属于对01国辩决赛的矫枉过正。之后的04全辩,各种脑洞立论层出不穷,双方比的就是谁扣的帽子多、谁的归谬多,正儿八经讨论问题的队伍,很少很少。

直到2005年国辩,收视率创下了新低,辩手们全场都是辩论套话和逻辑攻击,观众们都说辩论赛变得不好看了,大陆辩手们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这些年的路走偏了。从2005年开始,电视辩论也一蹶不振,民间辩论那个时候又没有发展起来,辩论陷入了低谷。当然这里要提一句,辩论赛观众的流失是一种时代的必然,因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几乎没有什么综艺节目,辩论赛自然很有看点;现在的电视台节目玲琅满目,脱口秀节目现在没有一千也有几百,辩论赛作为一项比较严肃的活动,丢失观众是很正常的,没必要成天哀叹。

在开始第三阶段之前,我要开始聊另一个单人改变辩论圈的大人物:黄执中。

在2003年,辩论就是逻辑这种论调深入人心,大陆辩手以不说人话为荣,结果海峡赛愣是杀出来一匹黑马,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那就是黄执中。他用非常感性的辩论方式,折服了所有的评委。尤其是他最经典的创业利弊一战,他的结辩让大陆辩手大惑不解:这尼玛也行?

2003国辩,黄执中获得全程最佳。那届比赛最经典的一战我认为不是决赛,而是半决赛马来亚VS世新大学,那场比赛马来亚大学的精彩表现不亚于01决赛,可还是输给了剑宗(其实许多大马辩手并不服)。在把逻辑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2003年,黄执中击败了当时或许是逻辑打法最熟练的马来亚大学,这无疑是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赛后,剑宗一举成名,但他其实并没有得到当时大陆辩论圈的认可。在当时的华语辩论网有很多类似的论调“他就是在背稿子啊”、“他只会煽情”,连武大的教练赵林老师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认为黄执中虽然强但是“以情动人不如以理服人”。12年后,大家反观这些言论,是不是觉得有些幽默呢?

林正疆对辩论最大的贡献,是他让大家知道辩论并不是背稿子和演讲,而是要注重交锋和临场的。而黄执中对辩论最大的贡献,是他正视了辩论赛中的主观要素,在他眼里辩论赛不再是冰冷的逻辑和纯粹的理性,而是有血有肉的价值的争锋。黄执中对大陆辩论影响深远,现在是2015年了,大家也许习惯了辩论要说人话、辩论不能诡辩、辩论不能什么都不承认,但这些理念在十年前都是天方夜谭。

其实直到现在,有一些落后的地区的辩论理念还是很落后。我一个朋友上个月去湖南的一家企业做培训,他的对手的教练是十年前的辩手,于是他惊讶地发现对手全场都是这样的辩词:

“孔雀开屏,自作多情”

“万水千山总是情,回到正题行不行”

“对方辩友是吃了炫迈吗,偏题停不下来”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这其实就是十几年前大陆辩论赛最常见的歇后语扣帽子打法,总的来说,不说人话。

此外,2006年开始,政策性辩论开始被引入中国,获得了上海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等校的辩手,以及郭宇宽等前辈的大力推广。政策性辩论启迪思维、注重实证的风格也大大推动了辩论圈的发展和变化。这块原本应该大书特书的,但我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回复。

第三阶段(2005-2010年):相对侧重辩论赛的技术

前情提要:

为什么现在电视上很少看到辩论赛? - 夏惟桐的回答

2006年,全辩停办,2008年,名校杯停办,2009年,国辩停办,2011年,国辩彻底死亡。

伴随着各大电视台撒手不管辩论赛,辩论圈当时陷入了空前的低谷和危机,辩论将亡、辩论衰落的声音不绝于耳。有责任心的辩论人们,纷纷开始了自救。

最早发起自救的,主要是两拨人。第一拨,叫中华名辩盟,这个组织最早由四大名校辩论赛发展而来,后来逐渐推展范围,从G4拓展到G9再到十六校,发起人是张学森老师、韩鹏杰教授、尹德刚教授、李琦教授、张爱萍老师等,大部分发起人都是原来全辩和国辩的评委。这是一个名校之间的辩论联赛,参赛队包括武大、澳大、厦大、重大等。名辩盟组织了一系列的辩论赛,包括两届贵州的夜郎争锋国际辩论邀请赛、两届澳门王者归来辩论赛,还有一年一度的名辩盟赛事。这是中国第一个非官方驱动的民间辩论组织(虽然后台其实很硬),对辩论圈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唯一的局限是,只有几所名校可以参赛,覆盖面并不广。

第二拨人,请允许我致以更大的敬意,他们叫做马来西亚辩论人。从2007年开始,马来西亚人开始尝试自己独立举办世界性的辩论赛事,也就是世界大专华语辩论赛,而后的2008、2010年,世辩扩展到了24校和32校的规模。虽然这个比赛后来停办,但是影响深远,珠海的新国辩、南审的世锦赛都或多或少受到老世辩的影响,而南洋理工举办的亚太大专华语辩论赛,筹委中许多成员也都来自马来西亚。而在2013年,颜如晶催动的星辩,更是成为目前影响力最大的无差别辩论赛事。

马来西亚辩论人在1997年和2001年教育了大陆辩手辩论不只是语言,而在2007-2010年,马来西亚辩论人又一次教育了大陆辩手:打辩论比赛不能等官方喂饭,要靠自己主办。

PS:马来西亚人热衷辩论是有原因的,在马来西亚,华人的地位比马来人要低,无论从政还是从商都会受影响,甚至高考华人要考更高的分数才能和马来人上一所大学。所以在马来西亚,辩论不但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寻根活动,对他们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

2009年开始,争鸣辩论网开启CDA中华辩论联赛,启动了正式的网辩新模式。

因此,2005-2010年开始,辩论圈不再只有国辩、名校杯这几个电视辩论赛事,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的、纯粹辩论人参与筹备和评判的辩论赛事。

我发现我跑题太久了,那么这一阶段辩论圈的主流评判理念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技术,这里的技术不是指简单的套话技巧,而是非常复杂的实战体系

请参考:什么是辩论赛的技术流,是指自由辩论战场推进么? - 夏惟桐的回答

那个时代网络还不发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些独门武功,而且并不外传。我在技术流那个答案中写过,那个时候大陆知道自由辩论战场的学校就没几个,知道而又会用的更没几个。因此,那个时代各个学校都在研发和摸索自己的技术,而由于世辩等比赛的评委构成以韩鹏杰等辩论裁为主,在那几年,拥有先进理论体系、技术理念的队伍胜率远高于没有技术的队伍。比如在武汉大学内部,就出现了持续几年的“依靠技术”和“依靠天赋”两派的较量,最后天赋派彻底绝迹。

技术是非常复杂的,辩论自由辩论的推、追、结、转、挡、破,就需要非常复杂的体系;比如质询中的确认、处理、展示,处理中的归纳、反驳、受身等,也非常难以驾驭。辩论赛技术的出现,标志了辩论赛这项竞技活动,开始规范化、学术化、体系化。

许多人认为技术没什么用,毕竟有时候一通乱打就能赢,但他们不懂的是,技术最大的作用是:通过理论体系,带动辩论的传承和发展。

也正因此,在我的观感中,2005-2010年的比赛,基本就是技术的比拼。那个年代战绩最好的队伍是黄聪涵的那支马来亚大学,在三年的时间里连续拿了接近20个国际比赛的冠军,这个记录至今都没人能够打破。那支马来亚大学,是一只主要依靠技术打比赛的队伍,在那个年代他们无敌天下,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其他队伍的技术理念并没有成型。而在大陆内部,武汉大学凭借技术流长盛不衰,始终占据大陆第一名门的高位。可惜的是,07国辩武大和马大都没参赛。

第四阶段(2011年至今):多元辩论理念成熟发展

2011年国辩成了脱口秀,彻底死亡,但是民间辩论也随之获得了大发展。2011年,南审开始办华辩,北师珠开始办鑫茂杯,许甜开始办捭阖。到了2013年,华辩变成了世锦赛,鑫茂杯变成了新国辩,捭阖的影响力覆盖大半个中国。之后,辩论黄金联赛等也开始推广....

截至目前,辩论圈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自发氛围,大型比赛层出不穷。而且辩论的发展也不只局限在亚洲,澳洲就有五个国际华语辩论赛事,还有英国也开始了华语辩论赛的推广。由于选拔制辩论赛事(世锦赛、捭阖)的出现,任何学校都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而不只局限在机所名校。

这一阶段的辩论理念是怎么样的我不敢多说,因为这一阶段还没有结束。但总的来说,现在的大型辩论赛事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多元,不再只关心语言或者逻辑或者事实或者技术的单一方面,而是会对两个队伍的整体表现尽心综合考虑。我认为这是一个成熟的阶段,不再偏重任何一个单一要素,却也不偏废,辩论真正获得了成熟的发展。

关于这一点,贴一段黄执中学长的评述,结束今天的回答:

黄执中:辩论赛做评委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我希望我们大家问问题之前先要反过来想,这个问题答案有可能是什么。好,比如说我们讲,假如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套明确而一直且合理的评判标准,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么多评委呢?懂我的意思吧。反过来讲一个辩论如果目的是为了改变别人的看法,你觉得人群之中有没有一个一致,明确,大家都认为合理的判断一件事情的标准呢?如果没有,那裁判就不太可能有了。如果有,那么那个标准一定超抽象,懂这个意思吗?在座各位我相信都能同意一套标准叫做一场辩论赛,表现好的会赢。这个标准一致,明确,可是超抽象无法运用。可如果具体化,什么叫做表现好呢?讲话流畅就是表现好,是不是大家都同意?就不一定咯。或者是拿出证据就叫做表现好,也不一定哦。所以你看,抽象才容易是一致的。人要做什么人?做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人,这没问题。可这句话怎么样?毫无具体的指导意义。林冲和宋江也都觉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啊。所以人的情况是这样的,要找到一个共同遵守的标准,它的范围越大越共通,它就势必要越抽象,包容不同的冲突。而越抽象,越不可能有实际上的指导意义。

也许有一些规则是大家共同都同意的,比如评审要公正。但这一定不是你想问我的问题,对吧?你要问我的一定是,两边讲的都有道理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标准告诉我那边一定有道理?没有。而这恰恰是辩论最有乐趣的地方。你要知道,之所以我们要辩论,就是因为标准答案都不一样,如何在各种标准当中寻找最合理的公约数,以便在比赛当中,如果你不能七比零赢,你至少也得四比三赢。这才是乐趣之所在。我问你,如果我们今天有一个明确的下象棋怎么下就一定赢的算式在那里,那象棋就没乐趣了。做菜,如果有一个所有吃这道菜的评委都会明确依循的一个标准,加多少盐就叫做够咸,那做菜也没乐趣了。所以总是这样的,只能给你做一个参考。

七、2017年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辩论赛视频/录音?

第八届亚太辩

半决赛 东吴大学vs新加坡国立大学

推荐理由:东吴大学“判定立驳”体系的绝佳呈现遇上新加坡国立大学完美的攻防层次,13级两大辩论王者的正面对决,一场经得起反复回味的比赛。

小组赛 中国人民大学vs香港大学

推荐理由:一场资料决胜的攻防硬仗,双方的攻防拆解有来有往,交锋绵密,呈现多元。应该说近年来的比赛对于资料的使用越来越考究,而这场比赛绝对值得借鉴。

以及中国政法大学的比赛,肖磊学长的论展现出辩论重剑无锋的一面,对于侪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udn鸣人堂公共政策辩论

同性婚姻合法化议题

推荐理由:一定程度上这是一场站在历史节点上的比赛。恰好是在台湾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背景下进行的这场比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参赛的辩手都是台湾老一辈的至强者。温朗东学长和王彦渤学长的对决也是让人心潮澎湃。

附带推荐公共政策辩论的第一场,虽然是在2016年的圣诞。

推荐理由:正方吴子申学长钟岳学长,反方殷玮学长刘彦禮学长,我觉得对于台湾辩论稍有常识都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

八、如何看待在2017年有人说NintendoSwitch上游戏少?

主机发售首年游戏数量肯定不会太多,毕竟许多第三方厂商也要一个适应阶段和一个观望阶段,但是任天堂的大作可以说是每月一个,还是十分重视switch的。

九、近几年有哪些高质量的辩论赛供学习和观赏?

最近有在试图整理,就发上来把这里当个小文件夹了,各位看到的话也许会有一点帮助。相比于其他赛制自己更喜欢新国辩所以主要以新国辩为主啦

早前电视辩论年代的经典场次另一个类似问题里有很全的评论,我挑一些近几年我觉得很厉害的吧

————————————————————————

我终于考完研啦!哈哈哈好好玩了一个寒假把今年新国辩全部补完,稍微更新一下新国辩。今年都是以网赛为主,确实听音频和视频没有什么感觉啊。准备给小朋友布置作业了

另:一定要上岸再打三年!要进三大赛正赛!

新国辩2014:

复赛 港中大vs中山(搓麻绳大赛,詹青云vs梁秋阳)

新国辩2016:

初赛 港大vs人大(讲法海和许仙的故事,正方的立论思路很新颖,是一场既有水平又好看的比赛)复赛 新国大vs武大(美国禁枪法令应不应该实行,教科书级别的政策辩)决赛 世新vs新国大(自由意志是不是存在)

世锦赛2016:

初赛 新国大vs世新(财富/包袱 的定义战之争。台湾的队伍好像经常能把非常规的辩题思路带到赛场上来,这场小霸王的质询和结辩是相当漂亮的破奇论典范了)

世锦赛2017:

半决 天大VS华东政法(时间能不能改变一切,政法带你闯三关)

新国辩2017:

决赛 复旦vs武大(相信需不需要证明。可以结合那一年的哲理辩一起看)半决 墨尔本vs复旦(可以说比决赛的激烈程度更高,郭航初学长和金歆学长的组合很值得学习)

亚太赛2017:

半决 东吴vs新国大(死亡笔记使用指南)

新国辩2018:

初赛 复旦vs中政法(虐待NPC。论究极头铁是怎么一回事)复赛 武大vs苏大(董事会性别配额)复赛 澳大vs天大(诉讼融资的职业道德,谢宇学长的削弱课)半决 武大vs澳大(技术是不是中立的)决赛 澳大vs马大

世界杯2018:

决赛 哈佛耶鲁vs人大(阿詹结辩一战出圈)

临潮杯2019:

八进四 墨尔本vs浙律协(临潮杯的题目真的都是宝藏了)半决 浙律协vs靖霖律所(。。。太强了太强了太强了。两点感受,一是对于脑洞题感觉抽象出内核再拉回现实打才是比较好的呈现方式,二是如果想让辩论重回大众,可能风格上还是要像老国辩靠拢些)决赛 清华vs浙律协(看到过一个讨论老国辩强还是新国辩强的讨论贴,其实这场比赛很像是两种风格顶层的对冲了)

新国辩2019:

初赛 人大vs清华(李翔和马骋的教科书质询)初赛 西南政法vs东吴(微博热搜是不是可喜)初赛 新国大vs马大(欢乐局,Lucas教你拆数据,张核教你搞推销)复赛 东吴vs爱丁堡(要不要征收肥胖税。政策辩作业加一)复赛 北邮vs清华(加州宠物)半决赛 东吴vs武大(被误解是不是表达者的宿命)决赛 东吴vs马大(这年推荐了很多圣伟的比赛,觉得他结辩做到的逻辑梳理和价值提升的细节、分布和诠释都是很值得仔细拆分学的)

世界杯2019:

1/4 澳大vs东吴(刘曦冉vs林圣伟)决赛 东吴vs人大(蝴蝶终于飞过了沧海)

新国辩2020:(今年也太好看了T T)

初赛 天大vs人大(象叔vs人大,老兵永不朽)初赛 清华vs东吴(鲤鱼vs yyds,东吴的新二辩也很厉害啊)初赛 北大vs北邮(强推,个人向今年初赛最精彩,很适合练逻辑笔记。感觉博硕辩手确实深度层次都高出很多)复赛 哈工程vs澳科(我们也会有孩子呀)复赛 武大vs墨尔本(黄思晗!!!T T今年好多四辩我都觉得好厉害)复赛 北大vs人大(up主/什么主?)

新国辩2021:(在更了在更了)

1.半决 东吴vs墨尔本(我心中的21年最佳单场赛事)

也是刚刚开始整理,打算一点一点把国际赛事看一看,有经典或者精彩的都会放上来,个人喜好。主要会以校园辩论为主,至于老友赛星辩这种,我是觉得每一场都值得一看。以后可能会看心情单独再收集一些浮屠辩这类性质的比赛

十、教师继续教育少一年有补救办法吗?

这种还是很麻烦的,要看看当地的政策,有没有可能补学习一次,如果不可以,那你的继续教育只能从新计算时间,从新学习,可能会影响你的职称评定工作,其它的可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在医学上打什么针或者药物是最痛的?

下一篇: 个人成长收获能力素质提升及表现?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