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帅帅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绕口令练口才初学八百标兵奔北坡,有一个叫八百标兵奔北坡 的绕口令完整版是啥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
2、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3、八了百了标了兵了奔了北了坡,炮了兵了并了排了北了边了跑。
4、炮了兵了怕了把了标了兵了碰,标了兵了怕了碰了炮了兵了炮。
5、扩展资料绕口令又称急口令、吃口令、拗口令等。
6、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语言游戏,由于它是将若干双声、叠词词汇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有意集中在一起,组成简单、有趣的语韵,要求快速念出,所以读起来使人感到节奏感强,妙趣横生。
7、绕口令是中国民间语言游戏,将声母、韵母或声调极易混同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8、关于绕口令的产生,可以追寻到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
9、古籍中侥幸保存下来的《弹歌》“晰竹,续竹,飞土”,相传为黄帝时所作。
10、据考证,这是比较接近于原始形态的歌谣,其中,已经有了绕口令的基本成分——双声叠韵词。
11、由此推想,很可能在文字出现以前,绕口令就已经萌动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之中了。
12、随着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祖先越来越注意汉字字音前后各部分的异同现象,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双声叠韵词。
13、这些双声叠韵的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缠绕混淆;处理好了,又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音韵美。
14、这使得一些人想到寻找规律,练习发音,训练口头表达。
15、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把一些声韵相同的字组合在一起,故意兜圈子,绕弯子,连续成句子,教儿童念、诵。
16、其中一些音韵响亮而又拗口、诙谐风趣的句子,不仅儿童喜欢,不少青年人也很喜欢。
17、这样,一个人唱出或几个人唱和,就在人民群众中耳口相传,流传开来。
18、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又不断修改、加工、充实、完善,使它更近似于一首首幽默诙谐的歌谣,更加妙趣横生。
19、至于谁是绕口令的具体作者和修改者,人们根本没有留意。
20、因此,也就无所谓哪首绕口令是哪个人的作品了。
21、由于绕口令的逐步完善,在人民群众中日渐流传,一些接近下层人民的文人也开始注意这一通俗的文艺形式。
22、稍后于屈原的楚国作家宋玉,就曾经把双声叠韵的词汇引进了诗歌创作的殿堂。
23、长篇政治抒情诗《九辩》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大量采用了声韵相通的词,使得语句音节错综变化,读来音韵谐美,情味悠长。
24、这无疑大大扩展了它的地位和影响。
25、不少文人还在喝茶饮酒的时候,即兴编上几句,当作酒令,或者教给儿童念诵。
26、保留至今的古代绕口令,差不多都是文人模拟中国民间绕口令作的。
27、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唐代诗人温庭筠在1000多年前的《李先生别墅望僧舍宝刹作双声诗》:“牺息消心象;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月淡荡,仿佛复芬芳。
28、”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作过《吃语诗》(“散居剑阁隔锦官”),明代文学家高启作过《吴宫词》(“筵前怜婵娟”)。
29、从内容上看,这些绕口令大都是酒足饭饱之余的乘兴消遣之作,没有多少价值,从、形式上看,几乎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字游戏,书卷气浓重,晦涩难懂,最广大的下层民众和少年儿童只有敬而远之。
30、这大大影响了绕口令的语言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了绕口令的普及和提高。
31、关于古代的绕口令,明代文学家谢肇涮所撰的《文海披沙》卷五,曾作过一些记载。
32、另一方面,中国民间流传的绕口令保持和发扬了它的通俗浅显的特点,越来越完善,并且被搜集整理出来。
33、清朝末年,意大利驻中国的官员韦大利搜集的《北京儿歌》(1896年出版,英汉对照本)中,就有绕口令《玲珑塔》。
34、何德兰搜集的《孺子歌图》中,也有绕口《秃丫头》。
35、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绕口令。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