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罪与伐2、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1、罪与伐
近日,南宁市宾阳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滥伐林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被告人卢某犯滥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5000元;卢某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费13743.8元,并向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支付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费6000元,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在“宾阳吧”上公开赔礼道歉。
此案在网络传播后,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和不解,砍自家的树也犯法?毕竟这些树都是自己种植的,是归自己所有的合法财产,而宪法和民法典都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林木不仅承载了个人的财产所有权,更承载了生态服务的特定公共功能。虽然说林木为个人种植,个人也有支配林木收益的权利,但这些法定权利的行使,应当在生态环境保护所允许的范围之内。
那自己种的树到底能不能砍?当然能,但是需要办理采伐许可证后方可砍伐。根据《森林法》规定,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应当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如果是采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竹林,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办理了采伐许可证,也并非万事大吉,实际采伐时还要根据许可采伐的地点、面积、树种、株数、采伐方式和期限等进行采伐,否则也属于违法。
对于未办理许可证采伐林木以及超出许可证规定进行采伐的,属于违法行为,达到一定数量,可能涉嫌滥伐林木罪。根据刑法规定,滥伐林木,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关于滥发林木的数量,依据现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数量较大”以10至20立方米或者幼树500至1000株为起点;“数量巨大”以50至100立方米或者幼树2500至5000株为起点。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采伐行为都需要办证,根据《森林法》规定,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济南市绿化条例》对此也明确规定,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宅基地范围内、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办理采伐许可证。
私自砍伐自种树木获刑的案例时有发生,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砍伐者不知法、不懂法。在用法律武器惩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当加强宣传教育,让人们知法,而后守法,避免因伐而罚,因伐入罪的悲剧。
小时候村庄旁边的德惠河岸边曾经是一篇茂密的树林,后来偶然发现被砍的干干净净,几天后当警车响着警笛穿行在公路上的时候,我们听说组织砍树的人已经匆忙出逃。现在河边又种上了一些树,但再也不见曾经繁茂的影子。
2、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
一、法律上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二、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违法行为:
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三、违法行为和其它一些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
1、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四、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
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可见,违法犯罪其实并不是一个概念。而违法实际上也不等同于违反了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就比如过去的传统道德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可是现在,人们结婚之前就住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已经很普遍了。
确定当事人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那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国家有关部门也无权实施制裁。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
一、法律上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二、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一般地说,违法行为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缺少任何一个就不能称违法行为:
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原则上,由于过错,才构成违法行为。但没有过错,法律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仍应承担。
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三、违法行为和其它一些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
1、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四、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根据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犯罪的,构成单位犯罪,因此,单位也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二)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犯罪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有两种,即故意和过失。比如犯盗窃罪,犯罪人希望将他人财物窃为己有;犯故意伤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体受到损伤的结果。
有的犯罪是过失性质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状态。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该单位对犯罪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也同样具有主观心理状态。
(三)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
(四)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不同的,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所直接针对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犯罪对象是具体的被害人,而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利不受非法侵害的这种社会关系。
可见,违法犯罪其实并不是一个概念。而违法实际上也不等同于违反了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就比如过去的传统道德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可是现在,人们结婚之前就住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已经很普遍了。
确定当事人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那就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否则国家有关部门也无权实施制裁。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
一、违法跟犯法的区别
违法和犯法的区别具体如下:
1、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总而言之,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但是两者对社会危害性程度不同,受到的处罚也不同。
二、犯罪的特征
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2、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3、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种犯罪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的条件。
《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三、违法和犯罪的惩罚
1、处罚执行机关不同,处罚的方式不同,轻重程序不同。
2、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行政执法部门的制裁,程度一般较轻,一般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如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3、犯罪行为,必须经法院审判才能确定有罪,处罚执行机关有法院监狱公安部门,程序一定较重,如主刑有: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对外国人的还可以附加驱逐出境等。
4、一般违法不会有犯罪记录,即案底,犯罪记录就是只有触犯刑法的人才会被记录,一般违法,如打架,只是触犯了我国治安管理法,依法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而不是刑事处罚,所以说不会有犯罪记录。
综上可知,两者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一般违法行为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犯法就一定是违法行为,两者的处罚方式和处罚程度是不一样的。
本文关键词:违法和犯罪有何区别,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呢,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查,违法犯罪与犯罪有区别吗,违法跟犯罪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关于《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在哪里(罪与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