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内容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关于【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可能是父母给的,用4个锦囊补救2、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

1、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可能是父母给的,用4个锦囊补救

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是家长们的心头忧,可毕竟一个班级里成绩拔尖的只有那几个。

有时候孩子自身成绩不理想,慢慢也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如果再一直被父母推着、催促着学习,反感情绪就更重了。

于是,等到青春期自己有了主意,便都盘算着辍学。这种想法不是突然诞生的,父母要知道,当孩子做出这个决定时,已经对学习不抱希望了。

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厌学,看作是孩子自己的错误,却忽略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是怎么一步步把孩子逼到绝路上的。

实际上,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很有可能是父母给的,并且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更可怕的是,父母通常都抱有一种自己无比正确,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心态,这是病态的。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01在孩子一步步厌学的背后,家长做了些什么?

小鱼的学习还算好,虽没有在班级上名列前茅,但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上次开家长会时,偶然和几个家长一起聊到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其中一位家长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我简直焦头烂额,让孩子放学回家写点作业就跟打仗一样,每次都要极不情愿地拖到最后实在不能拖,才会去做。

我已经够开明的了,总会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告诉他趁着小学的课程还不太难,争取把基础打好,不然等上了初中高中后就更跟不上了,到时候学习会比现在痛苦百倍。

而且,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真是什么方法都用尽了,包括奖励、约束等。

正是从这一番话中,我发现了大多数家长常犯的问题。

1)负面预设

问题恰恰就出在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上,在孩子还没接触更高层次的学习之前,家长已经把后面是一条多辛苦的路告诉他了。

因而,孩子还没走入这扇大门之前,就已经先产生了畏难心理,当然会打击积极性。忍不住想:“那么难,我怎么可能做好呢?”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2)威逼利诱

家长越看孩子不喜欢学习,就越紧张,于是关心则乱,采用各种强迫、惩罚、指责、奖励等方式,就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

可所有的这些,不过是在提醒孩子学习不吃点苦头怎么行,于是孩子就将学习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

他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期待和别人一样背个小书包去上学,学校的生活对他而言,也变得感毫无乐趣,就像在前面张着嘴等他进入的怪兽,不产生抵触心理才怪。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02家长应该如何向孩子正确表达?

这时,有些家长会说,那我告诉孩子学校生活有趣不就好了?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一来,学习确实是件需要耗费脑力和精力的事情,尽管称不上痛苦,但绝对不是轻松的。

二来,家长对学习的真实看法是无法掩藏的,孩子对这样的细节其实都很敏感,所有的微表情和不经意透出的情绪和偏好,都会让孩子认识到你所说的话是在欺骗他。

与其这样,倒不如坦诚地告诉孩子,他究竟为什么要学习、从前的自己为什么会厌恶学习、他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避免。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比如,父母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妈妈小时候不喜欢学习,是因为每次考试考不好,都会被姥爷打,一害怕就更考不好了。但现在宝宝不一样了,只要真的努力了,妈妈都会鼓励你,并且帮你一起寻找下次考好的方法。

妈妈不要求你必须考到多少名,只是希望你能尽最大的努力学习,今后不让自己后悔。学习并不是为了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么简单,是为了让你今后在做人生选择的时候,能够拥有更高的自由度。

当然,这段话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选择用不一样的方式说出来,让他能真正理解。

■比如当孩子年龄尚小时,父母可以这么说:

如果你努力学习了,以后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住在自己喜欢的房子里。你羡不羡慕爸爸呀?爸爸之所以现在能给我们这么好的生活条件,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努力学习了。

■而对于已经拥有了基本认知和责任感的孩子,可以这样说:

妈妈知道你喜欢摄影,但要想成为出名的摄影师,就需要多读书增长见识。学习是一个过程,让你今后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如果孩子摆正了对学习的态度,自然也会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自发地学习。

当然,光是这一点还不够,那家长还有哪些辅助手段,帮孩子激发学习的兴趣呢?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03孩子已经开始厌学,用这4个锦囊补救

1)日常生活中巧妙引导

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偶像身上挖掘闪光点,告诉他只有通过努力,才能也达到这么高的成就。

比如孩子认为学习没什么用,那么平常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对什么表现出兴趣时,父母就可以趁此机会,通过解决困难或帮孩子了解整个流程,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一个人拥有知识,对解决困难有多重要。

2)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

比如孩子长大后想当个歌手,那么父母就可以让他先设立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把成为歌手的每一步都列出来。

随后告诉孩子,读书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刚需,让他认识到现实。

这样一来,孩子才会为了理想的人生状态,带着目标感和方向感,努力学习。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3)给予有边界的奖励

这个措施的主要心理机制,是让孩子把学习与快乐连接起来。

可以参考巴甫洛夫曾经做过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频繁给孩子制造奖励与学习之间的连接,孩子就会慢慢对此产生愉快的体验。

那什么叫有边界呢?比如当孩子某一科成绩提高了约定好的分数,就可以得到奖励,但这个奖励是事先规定的。

比如期末考试时,数学成绩提高到90分,就可以奖励玩两个小时游戏,而不是随意提一个要求。

只有在父母事先为其设定边界,才不会让奖励的作用超出控制。

4)用恰当的方法帮孩子产生自信

自信是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最好方式,也是学霸们进入心流体验的重要一步。

大部分孩子不爱学习,都是因为觉得吃力,因而父母要帮孩子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从最简单的小目标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

当孩子感受到在这其中的成就感时,慢慢的,这种厌恶学习的挫败感,就会被“原来我也可以”的自信代替。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

​总而言之,孩子对学习的看法,大部分都来自于家长的日常表现。

一定要认识到这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后进行自我反思,尽量调整,并想办法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他自己的路。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2、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

一是家长自己的“想当然”

总认为“孩子是我的,就得听我的。”要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失去自信心;要么给孩子的任务太难,使孩子常常形成挫败感,导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缺乏主动性,故遇难而退;还有些家长常常指责、训斥孩子“太笨了、懒……”,孩子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欠缺,往往会因为成人的“这几句话”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甚至连本来擅长的事情也不如原来了,更不会主动尝试解决未知的难题。

二是家长的“过度溺爱”

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做什么?”平时从生活上包办代替,事无巨细,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心理上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从而养成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主动性,事事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替他解决,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孩子自身做事谨慎,性格胆小,常常缺乏主见,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要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在励志故事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

常言道: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小故事!每天睡觉前、吃饭后,都是讲故事的好时机。讲故事时,家长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反而影响效果。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怀抱中,在跌宕起伏的情境中贴近故事、感受故事;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边读故事边讨论,例如:

问题1:

“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他能解决吗?”如果孩子说“不能”,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其理由:“为什么?”,从而了解在遇到困难时孩子的真正想法,便于以后更具体的指导;如果孩子说“能”,家长要适时追问“你觉得他会怎么解决?”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

当遇到孩子做事遇到挫折想放弃该怎么处理呢

当我们面对困难惶恐不安的时候,肯定会希望旁边的人先安抚自己,当情绪平稳后,这时才有空间来面对难题。所以当孩子害怕、发抖、哭的时候,可以试着先安抚他,然后在跟他讨论眼前需要应付的难题,问他是否需要你的帮助。

但是父母不要给予孩子不必要的帮助,长期给予不必要的帮助的话孩子就会依赖于父母的帮助,不去尝试、不去探索,更不会自己去思考了,遇到困难直接找大人求助,自己不会想办法解决。

我们大人也喜欢待在舒适区里,不喜欢走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在大人的世界,我们也都见过碌碌无为、满足现状的人,知道勇于面对挑战,是重要的人格特质。如果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就去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怎么走出舒适区,孩子长大也就更可能迎难而上,接受挑战。

怎么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呢?善于使用跳一跳,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 。在舒适区里,孩子做什么事都比较熟练,游刃有余;而在“最近发展区”里,要学习的任务或知识要难一点,孩子一开始没办法独立完成,如果没人帮忙,他可能就有畏难情绪,不去尝试了。但是在其他人的帮助、指导下,他自己坚持努力,能够得着目标,在这个区域学习,最适合孩子发展。从教育学角度讲,这种方法叫做给孩子搭脚手架。

脚手架是建楼的时候,楼顶上那些提供临时支持的支架,一般是先搭一层脚手架,再盖一层楼,搭一层盖一层,等平楼变高楼了,再把脚手架拆下来。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发现了,孩子的发展跟建楼很像,我们爸爸妈妈就像脚手架,当孩子正在学习新事物的时候,给他大量的支持,等孩子的能力上来,他们可以做到本来做不到的事情了,这时候我们也该撤开支架,让孩子独立。

社会中有些人遇到小困难就退缩,有些人能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是什么造成的这些不同?种子可能在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如果父母从小就善用“脚手架”,为孩子的潜力发展搭好了平台,就能帮助孩子持续在最近发展区愉快自主地学习。

帮孩子搭脚手架,有以下3个步骤。

1、引导孩子定义困难

孩子面对困难,左右为难的`时候,其实是他们的思维卡壳了。你可以主动帮他们捋一下思路,请他们认真想一想,他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思考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

其实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是面对新事物,面对新的挑战,他有了畏难情绪,你可以请她描述她的想法,问问他:“你为什么不敢尝试呢?” 孩子可能会说,“害怕做不好。”

这时候你知道原因了,就可以帮助孩子先把心结打开。面对困难,孩子退缩,或者向你寻求帮助的时候,不要立刻就帮他们解决,而是延长孩子的思考时间,有时候他们不是没有能力,而是面对困难,还没理清楚自己的感受。

2、调整任务的难易度

调整孩子练习的难度,既不要太难,让孩子无从下手;又不要太简单,能帮孩子走出“舒适区”。

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首先要观察孩子,如果看到他努力过了,但就是无法达成目标,甚至都有些沮丧了,这可能就代表任务太难,我们就该提供“脚手架”支持,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经受挫折。

如果孩子实在说不出什么方法,这时我们大人引导他们描述一个小目标,然后开始进行下一步,给孩子提示,把任务拆解成小步骤。

首先,帮孩子审查一下,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做了些什么,然后,帮助孩子来计划将要做什么,孩子跟着你的问题思考,同时学习按照顺序,分解成孩子可以努力完成的“小目标”。等孩子多练习几次,熟悉这个过程之后,就可以自己做计划,分解任务了。

需要注意,尽量让每一个小步骤都是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里面,这样孩子每一次的努力都能成功,孩子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了。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畏难情绪本身是因为任务有太多步骤,孩子开始时候无从下手,就干脆放弃不做。如果我们把任务拆解了,变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孩子就可以按步骤一个一个地搞定了。

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

一是家长自己的“想当然”

总认为“孩子是我的,就得听我的。”要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失去自信心;要么给孩子的任务太难,使孩子常常形成挫败感,导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缺乏主动性,故遇难而退;还有些家长常常指责、训斥孩子“太笨了、懒……”,孩子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欠缺,往往会因为成人的“这几句话”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甚至连本来擅长的事情也不如原来了,更不会主动尝试解决未知的难题。

二是家长的“过度溺爱”

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做什么?”平时从生活上包办代替,事无巨细,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心理上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从而养成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感。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主动性,事事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替他解决,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孩子自身做事谨慎,性格胆小,常常缺乏主见,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要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在励志故事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

常言道: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小故事!每天睡觉前、吃饭后,都是讲故事的好时机。讲故事时,家长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反而影响效果。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怀抱中,在跌宕起伏的情境中贴近故事、感受故事;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边读故事边讨论,例如:

问题1:

“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他能解决吗?”如果孩子说“不能”,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其理由:“为什么?”,从而了解在遇到困难时孩子的真正想法,便于以后更具体的指导;如果孩子说“能”,家长要适时追问“你觉得他会怎么解决?”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

本文关键词: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办,如何解决孩子畏难情绪,孩子有畏难情绪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怎么解决孩子的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这就是关于《三个步骤应对孩子出现畏难情绪,小孩子有畏难情绪怎么改变(孩子学习的“畏难心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我们一定要幸福,我们一定要幸福图片(我们一定要幸福哦)

下一篇: 高级暗语表白越难懂越好,摩斯密码表白(文松妻子网上发表一家三口照片)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