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测试用例和测试案例有什么区别吗
- 软件测试用例怎么写,有简单的例子吗
- 如何编写出漂亮的测试用例
- 测试用例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 如何编写单元测试用例
- 编写测试用例有哪些方法
- 求助软件测试用例的模板,最好有例子,简单点的
- 如何编写一个好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和测试案例有什么区别吗
两者之间没有区别。测试案例指的就是测试用例。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两者均是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其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最终形成文档。
简单地认为,测试用例或者测试案例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用于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软件需求。
扩展资料:
其他介绍:
测试用例主要适用于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在实施测试时测试用例作为测试的标准,测试人员一定要按照测试用例严格按用例项目和测试步骤逐一实施测试。并对测试情况记录在测试用例管理软件中,以便自动生成测试结果文档。
根据测试用例的测试等级,集成测试应测试的用例,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又该测试的用例,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都已做明确规定,实施测试时测试人员不能随意作变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试用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试案例
软件测试用例怎么写,有简单的例子吗
本回答以ECShop前台应用中用户注册、用户登陆、商品搜索等功能为例介绍测试用例设计活动。
1 用户注册
用户注册功能需求如图1所示。
图1用户注册需求
用户注册需求共涉及4个输入项和1个选择项。针对于输入项,利用等价类及边界值用例设计方法进行设计,选择项则无须设计在步骤中,在测试执行时分别执行勾选与不勾选即可。
01.用户名
用户名共有三个条件:必填、不少于3个字符、不能重复,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具体如表4-1所示。
敏捷测试用例根据实际测试需要,不一定写的非常细致,如“用户名”包含字符类型,此处无须再划分纯字母、纯汉字、特殊符号等,构造数据时可混搭。
02.email
email有两个条件:必填、符合规定格式,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如表4- 2所示。
03.密码
密码有两个条件:必填、不少于6个字符,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如表4- 3所示。
04.确认密码
确认密码有两个条件:必填、与密码一致,分别构造有效等价类及无效等价类,如表4- 4所示。
测试工程师利用禅道设计用例,如图4- 5所示。
图4- 5用户注册功能测试用例
2 .用户登录
用户登陆需求如图4- 6所示。
图4- 6用户登陆需求
用户登陆共有三个字段:用户名、密码、保存登陆信息,其中用户名、密码为输入框,保存登陆信息为选择框。因该需求比较简单,故无须分析过程,直接进行用例设计,如图4- 7所示。
图4- 7用户登陆功能测试用例
3. 商品搜索
商品搜索需求如图4- 8所示。
图4- 8商品搜索需求
通过需求分析,商品搜索功能较为简单,测试用例设计时只需考虑一个搜索条件的测试,测试工程师从搜索功能开发角度考虑。
对于系统而言,如果数据库中存在某个关键字的商品,则应该显示,否则应当提示没有匹配的商品,故搜索用例设计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用例设计方法,测试工程师只需根据经验设计用例即可。
对于显示方式,存在显示方式、排序条件、排序方式三种,显示方式又分为小图列表、大图列表、文字,排序条件有按上架时间、按价格、按更新时间,排序方式有升序与降序,如果完全组合则有3*3*2=18种组合,测试工程师可利用正交试验用例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分析,共有3个参数,每个参数分别有3、3、2个取值,因此需选择因子数、水平数都3,且试验次数最少的正交表。查询正交表,4因子3水平正交表符合条件,如表4- 5所示。
替换参数,得到表4- 6。
多余因子4舍弃不用,排序方式中的3,可使用升序或降序任意填充,由于4因子3水平表中没有全部取2与3的情况,因此根据经验再补充两条,最终得到表4- 7所示的正交表。
表4- 7优化后的商品显示测试组合
结合搜索条件,利用禅道设计用例如图4- 9所示。
图4- 9商品搜索功能测试用例
通过上述过程,测试工程师完成测试用例的设计工作,评审通过后等待测试版本发布,然后进行测试用例执行、跟踪处理缺陷等活动。
如何编写出漂亮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测试设计的一个产出物,它直接体现测试设计的思想,一份漂亮的测试用例不仅仅是设计思路的优,更是便于流转和执行,具有可读性、传递性。
首先,一份漂亮的测试用例-需有一个用例模板
模板的作用:将测试用例的结构形式固定化、标准化,对编写者启引导作用,保证一份测试用例数据完整。
两份模板差别在于 机顶盒1和机顶盒2,因在IPTV行业,是通过机顶盒展示给用户的,而当前机顶盒厂商多,需要进行兼容性测试,将需要测试的机顶盒直接标记在用例中,执行哪款盒子,就直接在哪款盒子上写结果即可。
同一个功能在多个机顶盒上是否OK 一目了然。
哪款盒子测试用例通过率/失败率也非常清晰。
如你测试的是网站可将机顶盒改成 IE11 Chrome 等。
其次,测试用例具有目标、可读、简洁。
测试用例的目标、可读、简洁是从各个属性所填的内容散发出来的。
1、用例编号
用例编号就是测试用例文档中一个代号,需全局唯一,我们可以通过代号快速找到测试用例。
用例编号的书写,建议是项目名_模块名_001,我们可以通过编号快速知道一个项目有多少用例,项目中一个模块有多少用例。
2、用例标题
目的:概述测试用例的主要内容,明确用例意图
在做用例评审时,通过浏览一个模块的用例标题,能快速判断有没有遗漏功能;通过浏览一个功能用例标题,能快速判断出有没有遗漏正常或异常case。
一个测试用例的好坏,一半体现在测试用例标题上。
一个好用例的标题,书写方式有三种:
一:一句完整的话(不超过30个汉字)
二:功能简报形式
例:电影详情页-返回
例:栏目-发布
例:电影-添加
三:按条件/状态
例:发起转码-无源媒体文件
例:发起转码-有源媒体文件
例:鉴权-已订购产品已过期
例:鉴权-已订购产品未过期
例:鉴权-未订购产品
3、预置条件
预置条件-测试用例能执行的前提条件。可以是到达某一状态,也可以是一些配置。
书写要求:一个简洁的结果。
用户已成功登陆
自动审核的开关已关
不需要写是怎么登陆的/如何将开关关掉的。
测试用例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
测试用例是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目的是能够将软件测试的行为转化成可管理的模式;同时测试用例也是将测试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不同类别的软件,测试用例是不同的。
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很多,例如软件本身的复杂程度、开发人员(包括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的人员)的素质、测试方法和技术的运用等。
扩展资料:
1、白盒法
白盒法又称结构化方法(结构测试)或逻辑覆盖法,其基本思想是把程序看作是路径的集合。这样,对程序的测试便转化为对程序中某些路径的测试,要设法让被测程序的“各处”均被执行到,使潜伏在程序每个角落的错误均有机会暴露出来。因此,白盒法实际上是一种选择通过指定路径的输入数据的分析方法。
2、黑盒法
黑盒法又称为功能测试,是根据软件需求说明书上罗列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来构造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实际执行被测软件,分析执行过程的行为与执行结果以便检查出被测软件的错误。在黑盒法测试中,测试者可以完全不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可见,白盒法是一种逻辑驱动方法,而黑盒法是一种功能驱动方法。黑盒法是最常用的测试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试用例
如何编写单元测试用例
一、 单元测试的概念 单元通俗的说就是指一个实现简单功能的函数。单元测试就是只用一组特定的输入(测试用例)测试函数是否功能正常,并且返回了正确的输出。 测试的覆盖种类 1.语句覆盖: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试程序,使得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也叫分支覆盖):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3.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4.判定——条件覆盖: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条件的每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并且每个可能的判断结果也至少执行一次。 5.条件组合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所有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6.路径测试: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要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用例的设计方案主要的有下面几种:条件测试,基本路径测试,循环测试。通过上面的方法可以实现测试用例对程序的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二、开始测试前的准备 在开始测试时,要先声明一下,无论你设计多少测试用例,无论你的测试方案多么完美,都不可能完全100%的发现所有BUG,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用最少的资源,做最多测试检查,寻找一个平衡点保证程序的正确性。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进行单元测试我选用的是现在一般用的比较多的基本路径测试法。三、开始测试 基本路径测试法: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每一个基本独立路径至少要执行一次。 函数说明 :当i_flag=0;返回 i_count+100当i_flag=1;返回 i_count *10否则 返回 i_count *20输入参数:int i_count , int i_flag输出参数: int i_return; 代码: 1 int Test(int i_count, int i_flag)2 {3 int i_temp = 0; 4 while (i_count》0)5 {6 if (0 == i_flag)7 {8 i_temp = i_count + 100; 9 break; 10 }11 else12 {13 if (1 == i_flag)14 {15 i_temp = i_temp + 10; 16 }17 else18 {19 i_temp = i_temp + 20; 20 }21 }22 i_count--; 23 }21 }22 i_count--; 23 }24 return i_temp; 25 } 1.画出程序控制流程图 圈中的数字代表的是语句的行号,也许有人问为什么选4,6,13,8......作为结点,第2行,第3行为什么不是结点,因为选择结点是有规律的。让我们看程序中;第2行,第3行是按顺序执行下来的。直到第4行才出现了循环操作。而2,3行没有什么判断,选择等分支操作,所以我们把2,3,4全部合并成一个结点。其他的也是照这个规则合并,然后就有了上面的流程图。 2.计算圈复杂度 有了图以后我们要知道到底我们有写多少个测试用例,才能满足基本路径测试。 这里有有了一个新概念——圈复杂度 圈复杂度是一种为程序逻辑复杂性提供定量测试的软件度量。将该度量用于计算程序的基本独立路径数目。为确保所有语句至少执行一次的测试数量的上界。 公式圈复杂度V(G)=E+N+2,E是流图中边的数量,N是流图中结点的数量。 公式圈复杂度V(G)=P+1 ,P是流图G中判定结点的数量。 通俗的说圈负责度就是判断单元是不是复杂,是不是好测试的标准。一般来说如果圈复杂度如果大于20就表示这个单元的可测试性不好,太复杂(也许有人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你们公司实行了CMMI5的话,对这个是有规定的)。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V(G)=10条边-8结点+2=4V(G)=3个判定结点+1=4 上图的圈复杂图是4。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它表示我们只要最多4个测试用例就可以达到基本路径覆盖。 3.导出程序基本路径。 3.导出程序基本路径。 现在我们知道了起码要写4个测试用例,但是怎么设计这4个测试用例? 导出程序基本路径,根据程序基本路径设计测试用例子。 程序基本路径:基本独立路径就是从程序的开始结点到结束可以选择任何的路径遍历,但是每条路径至少应该包含一条已定义路径不曾用到的边。(看起来不好理解,让我们看例子)。 让我们看上面的流程图:从结点4到24有几条路径呢?1 B(4,24)2 C,E,J(4,6,8,24)3 C,D,F,H,A,B(4,6,13,15,22,4,24)4 C,D,G,I,A,B(4,6,13,19,22,4,24)还有吗??5 C,D,C,I,A,C,E,J(4,6,13,19,22,4,6,8,24)算吗? 不算,为什么?因为上面的4条路径已经包括了所有的边。第5条路径已经不包含没有用过的边了。所有的路径都遍历过了。 好了,现在我们有了4条基本独立路径根据独立路径我们可以设计测试用例。1 B(4,24)输入数据:i_flag=0,或者是i_flag《0的某一个值。预期结果:i_temp=0.2 C,E,J(4,6,8,24)输入数据: i_count =1; i_flag=0 预期结果:i_temp=101.3 C,D,F,H,A,B(4,6,13,15,22,4,24)输入数据: i_count =1; i_flag=1 预期结果:i_temp=10.4 C,D,G,I,A,B(4,6,13,19,22,4,24)输入数据: i_count =1; i_flag=2 预期结果:i_temp=20. 这里的输入数据是有路径和程序推论出来的。而要注意的是预期结果是从函数说明中导出,不能根据程序结构中导出。 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看程序中的第3行。 int i_temp=0; 假如开发人员一不小心写错了,变成了int i_temp=1; 根据程序导出的预期结果就会是一个错误的值,但是单元测试不出来问题,那单元测试就失去了意义。 有人也许会问这么简单的函数就有4个测试用例,如果还复杂一些的怎么办?上面的测试用例还可以简化吗?答案是可以。 我们来看 路径 1 B(4,24)和 4 C,D,G,I,A,B(4,6,13,19,22,4,24),路径1是路径4的真子集, 所以1是可以不必要的。上图的圈复杂度是4。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它表示我们只要最多4个测试用例就可以达到基本路径覆盖。所以说圈复杂度标示是最多的测试用例个数,不是一定要4个测试用例才可以。不过有一点要申明的是测试用例越简化代表你的测试越少,这样程序的安全性就越低了。四、完成测试 接下来根据测试用例使用工具测试NUNIT,VS2005都可以。 接下来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测试人,时间,结果,用例,是否通过,格式网上一大把,每个公司的格式也不一样就不说了。
编写测试用例有哪些方法
可以采用软件测试常用的基该方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逻辑覆盖法等设计测试用例。视软件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基该方法来设计完整的测试用例,并最终实现暴露隐藏的缺陷,全凭测试设计人员的丰富经验和精心设计。
编写测试用例文档应有文档模板,须符合内部的规范要求。测试用例文档将受制于测试用例管理软件的约束。 软件产品或软件开发项目的测试用例一般以该产品的软件模块或子系统为单位,形成一个测试用例文档,但并不是绝对的。
测试用例文档由简介和测试用例两部分组成。简介部分编制了测试目的、测试范围、定义术语、参考文档、概述等。测试用例部分逐一列示各测试用例。每个具体测试用例都将包括下列详细信息:版本号、模块名称、用例编号、用例名称、用例级别、预知条件、验证步骤、期望结果(含判断标准)、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员等。
扩展资料
测试执行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更新测试用例。往往在测试执行过程中,才发现遗漏了一些测试用例,这时候应该及时的补充;往往也会发现有些测试用例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根本无法操作,这时候应该删除这部分用例;也会发现若干个冗余的测试用例完全可以由某一个测试用例替代,那么删除冗余的测试用例。
总之,测试执行的过程中及时地更新测试用例是很好的习惯。不要打算在测试执行结束后,统一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这样,往往会遗漏很多本应该更新的测试用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试用例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试用例
求助软件测试用例的模板,最好有例子,简单点的
用例ID;用例名称;用例所属模块;测试条件;前驱用例ID;用例步骤;期望结果;后续用例ID;创建人;
如何编写一个好的测试用例
我一直在想,作为测试人员应该用脑袋去测试,也就是说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把自己的发现应用到测试中去,这样你才能有真正的提高,你所具备的理论和能力才有竞争力。 回到测试用例中来,我觉得做好以下三点就是一个好的用例。 第一:依据分明 众所周知,一个项目首先立项,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到了需求分析,昨晚需求分析后,测试就可以做测试需求,然后就可以写测试用例了。所以写测试用例的依据就是需求。这么说太笼统,举一个例子。一个系统经过前期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模块设计等一系列的动作,最后生成了详细的需求说明和详细设计文档等等,在这些文档中,已经很详细的描述了所有的需求点和功能点,也有较详细的技术说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么把这些功能点和需求点变成测试点,这就需要做好测试需求分析和测试方案工作,生成一个个可测试的测试点。这也是需求必须可测的一个体现。 假设经过上一步工作,分析出这个系统有5个模块,50个大的功能点,500个具体需求点,最后生成了5000个测试点。那么 ok,我们就要写5000个测试用例。还是那句话,一个测试用例只能对应一个测试点,测试点和用例是1对1的关系;一个需求点可以对应多个用例,需求点和用例是1对多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在统计中讲。 第二:目的明确 用例都有个测试目的,这就是要目的明确,并且也只能有一个目的。前面无论多少步骤,都是为了找到这个目的途径。功能从大到小有层次的划分,我们做测试用例也是有层次的,不然你怎么定义用例的优先级呢?等到测试最小的功能点是,支持这个功能点的其他上层功能点,我们都默认正确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的预期,所以在测试步骤中不用对上层的功能专门考虑测试数据,只把他当成一个正确的找到目前的功能点的途径就行。换句话说,你要测试的功能点需要点10个连接才能找到,那么前9个连接我们再以前就应该设计了用例,在第10个连接中默认他们正确就ok,这个用例的前9步,只是告诉你如何找到第10步。就是这样。 第三:便于统计 测试用例对整个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做测试需求覆盖分析。这样如果一个用例写几个测试点,那么就无法完成需求覆盖分析工作,至少是不符合规则的。 你还可以通过模块划分,来分析哪个模块存在的问题较多,还有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应为程序员不同,能力就不同,缺陷喜欢扎堆分布,这个大家都知道),存在问题较多的模块需要做进一步的测试或者下一次作为测试重点。如果你统计的数据不准确,会误导结果的。 三,做缺陷分析。用例失败了,就生成一个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