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袁绍、袁术为何不顾朝中袁氏而反董卓导致袁魁被灭门,袁氏势力大损?

网友提问:

袁绍、袁术为何不顾朝中袁氏而反董卓导致袁魁被灭门,袁氏势力大损?

优质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要想知道袁氏兄弟是怎么想的,就要了解东汉末年权力结构。

先回答你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的惯性思维里,没有人敢得罪他们士族。

东汉自光武中兴,国运实在是不好,从汉殇帝刘隆开始不少皇帝都很短命,留下小皇帝继位,但是皇帝太小,只能由太后摄政,但是太后是女人,一没经验二没手段,只能依靠皇帝的舅舅姥爷摄政,也因此外戚开始掌朝,但是小皇帝一点点长大不会任由外戚摆布,开始依靠最亲近的人夺回权力,小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太监,也叫宦官,宦官帮助长大的皇帝重掌朝政,得势之后宦官的地位提高外戚的地位下降。

但是东汉皇族的基因不好,一个是孩子生的晚一个是自己死的早,外戚宦官交替掌权的局面屡次出现,这两股势力就成为东汉末年两大权力支柱,不仅有机会要上,没机会也要效仿前人。在袁绍的那个时期就有出现了这个情况,汉灵帝早逝,留下小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外戚开始重掌大权,但是前朝的十常侍不甘心将权力交给外戚。十常侍假意向何太后投降,何太后妇人之仁,命令她兄弟大将军何进放过十常侍,然而十常侍却乘机剿灭了何进的外戚势力,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势力,冲进去又剿灭了十常侍为代表的宦官势力,自此东汉末年的两大权力支柱倒塌,就只剩下士族这一支了。

那士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东汉选拔人才制度是孝廉制,想入朝为官要先举孝廉,而且要朝中官员推荐才可以做官,官僚系统内部利用这个制度官官相护,互相推荐自己潮中甚至地方,导致朝中和地方的官员多被大家士族垄断。士族另一个更专业的说法就是门阀,他们远比外戚和宦官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待的久,因此他们有更加盘根错节的势力。袁绍就是典型的士族,袁家四世三公,甚至在一朝五人做过三公的官职,因此袁氏家族几乎是士族集团最大的一支。十常侍剿灭何进以后,士族就成为这个庞大机构唯一的权力集团。多年以来,不论外面经历了什么样的腥风血雨,士族集团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几乎也没有人敢得罪这个庞大的集团。

但是东汉末年产生了一个变数,那就是黄巾起义,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军阀拥有了自己招募军队的权利,地方军阀势力从此崛起,同时他们有人也渴望得到中央的权力,董卓就是当时的地方军阀之一。当年十常侍乱政,朝堂大乱,皇帝召地方军阀,带兵入京勤王,董卓就带着他的西凉兵近入了东都洛阳。但是董卓的西凉军进入洛阳以后并没有走,而是自己废立皇帝,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董卓也从此获得了中央的权力。

地方军阀进京不走,而且行废立皇帝之事,这明显是一种造反行为。当时的诸侯,也就是其他的地方军阀当然不能看董卓一家独大,但是他没有忌惮董卓的军队,所以决定联合起兵讨伐董卓。有时离经的袁绍,袁术分别在自己的封地募兵勤王。作为士族集团最大的一股势力,袁绍袁术起兵于情于理都是正常的,但是其他士族也忌惮董卓,具体是否要参加讨伐董卓的大军,他们也在犹豫。此时的袁绍根据惯性思维,认为董卓不可能因此得罪整个士族集团,所以他没有考虑在京的叔父伯父的安危,以个人的名义站在了董卓的对立面。

但是董卓本来就是粗暴的军阀,他不明白绝对不可以得罪士族,同时生性残暴,特别喜欢诛九族,没有政治头脑的董卓,以报复的心态诛杀了袁氏家族。对袁氏家族来说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袁绍而言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本来就是庶子,家族的继承跟他没有什么关系,而他家族的灾难却成为他收买人心的有力武器,士族集团义无反顾地站到了袁绍这一边,铁因为他曾经在朝堂之,因废立皇帝之事与董卓对峙,本来没有继承权的他却成为了诸侯的盟主。

总结一下,袁绍袁术武定董卓不敢因为他们得罪整个士族集团,但是他们没有料到董卓生性残暴,只喜欢杀人泄愤,不过对于袁绍而言这件事福祸相依。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袁绍、袁术可以不顾朝中袁氏有被灭门的风险,反董卓导致袁隗所在的袁家被灭门,最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认为董卓不敢灭袁家。

袁家当时在士族界有着巨大的名声,“四世三公”更是他们家骄傲的资本,全国各地做官的门生故吏数不胜数,可以说隐隐有着东汉末年第一世家的地位。当时董卓进京后,袁术先行离开洛阳,而后袁绍反对董卓行废立之事,也离开了洛阳。从这两人的反应来看,在洛阳的袁家的领导人袁逢与袁隗必定明白这两人会做出反抗董卓的事。

凭借袁家的实力,袁逢与袁隗想走怎么可能逃不了?但是袁家所有人都认为,董卓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真的敢对世家大族动手。尤其是袁家在董卓没发迹前,还帮助过董卓。

自古以来,世家大族一直有着巨大的实力与能量。他们完全可以左右朝政,这点从后来东晋就可以得到论证。因此,袁家人认为董卓就算真的想动手但是对于这背后的能量需要顾忌一下。

第二,讨伐董卓是积攒名望最好的捷径。

古代,你也许走遍不了全国,但是如果你有名望,你的名字可以让他人知道。古代人对于名望是极为看重的。为何刘备屡战屡败,但是最后还是可以建立蜀汉基业?就是因为他有着仁义之名,皇叔之称。

而当时董卓在朝中的行为可以说是天怒人怨,完全是真正的国贼。讨伐董卓义不容辞,也许我仅仅出几个兵,也许仅仅只是提供点粮草,仅仅只是摇旗呐喊,壮壮声势,但是这在天下人口中流传的时候,就会出现与董卓西凉大军恶战的高大形象。一个“忠君爱国”的名声是绝对跑不了。

完全可以说,讨伐董卓是对于自己有着巨大的回报的。

只是没想到董卓二话不说直接将洛阳的袁家灭门。当然除了防止袁家与关东二袁互通外,还有就是觊觎袁家巨大的财富。要知道董卓迁都,不仅仅灭了袁家,更是劫掠了洛阳城中所有的大户,还掘皇陵,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至于说损失,有是肯定有的。最大的损失就是老一辈人的去世,使得二袁之间的关系没人相劝,直接导致两人的敌对,袁家后来的内耗才是最为致命的。至于其他,那些袁家的名望、隐藏实力,可以说都被袁绍与袁术继承了下来,只是最后都败光了。

其他网友观点

袁绍说:“袁魁是谁?我不认识,他灭不灭们关我鸟事。”

袁术说:“袁魁是谁?我不认识,能帮助我当皇帝吗?”

袁魁说:“你俩是谁?我活着的时候你俩连骨头渣都没了。”

当时被杀的是袁绍袁术的叔叔袁隗【kuí】,不是袁魁。

东汉时期,汝南袁氏和华阴杨氏是当时唯二的四世三公之家,家族枝属、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高祖父袁安为汉章帝时司徒、曾祖父袁敞为汉安帝时司空、祖父袁汤为汉桓帝时太尉、其父袁逢为汉献帝时司空、其叔父袁隗为汉献帝时司徒。家族四代中出了五位担任三公职位的人,可谓簪缨世胄。

到了袁绍、袁术这一代,家族势力达到鼎峰。东汉末期军阀割据,袁绍统一冀州,袁术霸占扬州,天下九州袁家占其二。

但是正如题中所说,袁绍袁术起兵反董卓之时,朝中尚有袁家之人,袁绍袁术不怕董卓以袁家之人要挟吗?

袁绍袁术起兵之时,留在长安城内的袁家只有袁绍袁术的叔叔袁隗和袁术的弟弟袁基。董卓怕袁隗袁基和袁绍袁术内外勾结,于是在袁绍袁术起兵之时,将留在长安的袁氏族人全部斩杀。

这件事看起来是袁绍袁术因一私之利不顾家族命运,但是将这件事放到东汉末年的大背景下就很好理解了。

东汉中后期,士族门阀逐渐兴起,但除了像华阴杨氏、汝南袁氏这样的数百年豪族,大多士族政治话语权还是比较少的。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动乱军阀割据,各士族谨遵“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理念。像后期诸葛家族、司马家族,四方投资,各强势政权中都有其身影。最后无论天下归谁,这些士族总能占据一席之地,对于家族来说都是胜利。

袁氏家族虽然号称四世三公,但是在朝廷里面仍然不属于强势的一方,在乱世之中,更多的体现在荣誉上的,而不是实权上。

当时朝廷最为强势的肯定是董卓。袁氏一族留人在都城,一是为了董卓,如果董卓最后胜利了,袁氏可以凭借留在都城的族人获得利益;二是因为皇帝还在,虽然皇帝是个傀儡,但是名义上天下还是刘家的,作为四世三公的家族如果全都跑了,道义上说不过去。

可惜袁氏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董卓不按规矩出牌。出生于羌地的董卓自幼尚武好斗,对于这些儒家的道义并不看重,你反我我就灭你族。因此袁氏家族受到了打击。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司马迁的寿命在古代算是长寿,还是短寿?

下一篇: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为什么就自尽了?这是有什么内涵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