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董卓不死便无三国,董卓到底有多“强大”?
优质回答: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是“该着”,所以只得“顺其自然”。
其他网友观点董卓不死,便无三国,此语恐怕有点儿太玄乎了。纵观董卓一生,邪恶残忍过剩,权倾朝野,独断专行,就是不被刺杀速死,也难成大事。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生长在西凉,年轻时爱行侠仗义,好结交羌人;成年后,在陇西郡府担任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吏。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颍将董卓推荐到公府。董卓有才武,膂力无人可比,尤擅长佩带两副箭囊,骑马飞驰左右射击。汉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被推荐担任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羌胡,粗猛有谋,力战建功,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犯事免职。不久被司徒袁隗征辟拜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因数讨羌胡有功,迁任中郎将。黄巾起义,董卓奉命征讨,战败被治罪免职。不久凉州爆发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的叛乱,进犯三辅,朝廷重新起用董卓,跟随车骑将军皇甫嵩、张温等平叛有功,拜破虏将军、斄乡侯,食邑一千户。汉灵帝重病,诏封董卓为并州牧,命其将下属军队转交皇甫嵩节制,董卓受命但不肯交出军队,灵帝下诏责备,董卓带五千人向并州出发,到河东郡停滞不前,以观察洛阳局势。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京讨伐十常侍。遇到京中动乱,何进被杀,宦官挟天子出逃,董卓在北芒山立下救驾大功,率军入洛阳,开始掌控朝政。不久又招吕布,杀丁原,收丁原部、何进部和何苗部为己所控,这样洛阳附近军权尽归董卓,实力大增。遂肆无忌惮,废杀汉少帝和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出任太师,专断朝政,迁都长安,威震天下。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受到袁绍等组成的关东联军讨伐,在洛阳被孙坚军击败,退守长安,自封相国,册封郿侯,广布亲信,挟天子以令天下。初平三年,司徒王允用反间计,董卓为吕布所杀。
那么董卓不死真的便无三国吗?其实不然。董卓擅自废立,独专朝政,不得人心。中平六年,董卓率军在北芒山救驾,十四岁的汉少帝刘辫看到董卓军,吓得大哭。董卓进入迎驾队伍,拜见刘辫,询问事变经过,刘辫语无伦次,而陈留王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又探知刘协为董太后养大,董太后与自己又为同宗,这时内心已有废立之心。进入洛阳,董卓掌控大局后,就着手废立事宜,与袁绍商议,袁绍不同意,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不利乎!”袁绍反讥道:“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因袁家四世三公,威望甚高,更加太傅袁隗在朝,为袁绍的叔父,曾是董卓的伯乐,有提携引拔之恩,因此后来袁绍弃官出逃至冀州,董卓不但没有诏告天下捉拿,反而又表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董卓找袁隗商议,袁隗同意。于是董卓召集朝会,以霍光自比,提出废立之事,满朝文武,俱畏惧董卓淫威,不敢反对,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欲杀卢植,被蔡邕劝阻。卢植只好弃官逃亡。就这样,汉少帝刘辫被废为弘农王,陈留王刘协被扶上帝位。紧接着董卓又数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状,将其罢免,未过两天将其毒杀,又不准朝廷举办丧礼。不久因东郡太守桥瑁以伪造的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辫的帝位。董卓就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鸠杀刘辫,以绝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因反董联军共推袁绍、袁术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就丝毫不顾提携之恩,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二百余口灭族。董卓掌控朝政后,还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事隔一年,董卓强制汉帝迁都长安后,自镇洛阳,又强制朝廷封自己为太师,位在各刘姓王之上。董卓的种种独断专行,倒行逆施,不仅激起了关东各州郡的反对,也让在朝心怀忠贞的朝臣不满。董卓残暴不仁。董卓率兵进入洛阳,仗着军威权势,使人擅自开启汉灵帝陵墓,盗取宝物;还纵兵在洛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淫妇女。董卓生性残忍,好以刑法立威。侍御史拜见他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就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将何苗的遗体从墓中挖出肢解后扔在园林中。董卓因厌恶大司农的儿子,就派兵在洛阳城外劫杀了他。董卓强迫迁都,就动用军队驱赶洛阳居民,导致大批百姓丧命。他指使放火焚烧洛阳宫殿、官府、民宅,趁机搜刮财物,挖掘帝王、公卿大臣陵墓盗取珍宝。董卓在洛阳甚至还奸淫公主、宫女。他还派军队袭击颍川郡阳城县,将正在举办“二月社”的百姓屠杀殆尽,对外却宣称剿灭叛贼得胜归来,把劫掠来的女人分给士兵。一次董卓要去他的老家郿坞,公卿大臣都到长安城横门外为其送行,董卓设宴款待众人,却在宴席上突然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郡叛军士兵和百姓进行虐杀,或割舌,或斩手足,或凿双目,或投放到大锅里烹煮。那些受刑未死之人,在宴席桌下挣扎哀号。文武百官无不吓得浑身发抖,恐惧得连勺子、筷子也拿不住了。而董卓则在那里又吃又喝,谈笑自若,自享其乐。在董卓专权不长的时间里,以严酷的法令和残忍的刑罚,制造了大量冤案,枉死者达数千人。百姓怨气沸腾,在道路上却不敢诉说,只能以目相示。董卓还将宫中的铜人和悬挂钟盤的铜器都打坏,改变自汉武帝以来数百年间流通的五株钱制度,另铸五分小钱,上面没有花纹和文字,粗糙不堪,流通市场。结果造成钱币贬值,物价飞涨,一斛谷竟卖数十万钱,从此商业凋敝,民不聊生。故度辽将军皇甫规去世有年,有皇甫规继妻寡妇孤儿还居安定原籍。继妻颇有才名,工草书,善属文,又天生丽质,历久未衰。董卓得知后,艳羡异常,带上厚礼往聘继妻。继妻毅然拒绝,不愿就聘。董卓不肯罢休,再三催逼,先许重利,继迫淫威。规继妻自知难免,索性毁容易服,自己来到董卓府门,长跪陈情,言词凄切。董卓出门观看,虽黯淡无光,仍然姿容未减,就开言劝解,说出许多好处。偏规继妻不肯从命,只是峻颜相拒,不由惹怒董卓,令左右拔刀围住,强逼就范。规继妻破口大骂,董卓大怒,让左右揪住规继妻发髻,系在车上,横加鞭挞。规继妻怒语道:“再重点儿,快点打死我吧!”不一会儿规继妻气绝,被弃尸野外。董卓睚眦必报。早在汉灵帝中平二年,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军区事务,以镇压凉州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的叛乱。董卓当时以破虏将军,在张温帐下效命。一次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怪罪董卓,董卓还言语冒犯。张温参军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杀董卓以立威,张温不许。若干年后,董卓已是独霸朝纲,太史望气,报告说不久会有大臣被杀。董卓害怕预言会应验到自己身上,就想起当年张温曾与自己不和,就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将张温抓到长安集市上活活鞭死。董卓初入洛阳,亲近大臣周毖、伍琼等人,将他们作为幕僚。董卓根据周毖、伍琼的建议,相继提拔韩馥、刘岱、孔伷、孔融、应邵、张邈等名士到州郡出任太守等职。没过两年,山东反董联军兴起,而周毖、伍琼以前举荐的韩馥、刘岱等人,差不多都参加了反董联军。董卓很是气愤,就以周毖、伍琼举人不明为由,将二人杀害。早在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又一次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为正,董卓为前将军为副,各领两万人救援陈仓。董卓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则认为陈仓城防备坚固,叛军无法攻克,朝廷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董卓建议。第二年二月,叛军果然围攻陈仓县城八十余日不克,疲惫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已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和穷寇。就让董卓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捷,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平叛取得胜利。董卓却因此很忌恨皇甫嵩。汉灵帝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不愿交出军队,上书辩解。有人劝说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灵帝下诏切责董卓,董卓对皇甫嵩更加怨恨。等到董卓入朝主政后,山东讨董联军兴起,董卓担心据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响应反董联军,就将他们二人征入洛阳。皇甫嵩到任后,董卓心衔旧怨,就指使人陷害皇甫嵩入狱,欲致其于死地。幸好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关系好,于是亲自求见董卓,替父求情,董卓方答应释放皇甫嵩。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董卓入长安,入城时,故意命令已为御史中丞的皇甫嵩跪拜迎接,以达其羞辱的目的。当董卓看到皇甫嵩拜谒车前时,禁不住志得气骄,高呼皇甫嵩表字道:“义真可服我否?”皇甫嵩惭谢道:“凡夫肉眼,但顾目前,不图明公竟得至此!”董卓捻着胡须道:“鸿鹄本有远志,燕雀怎能知晓?”皇甫嵩答道:“嵩与明公皆为鸿鹄,只明公今日变成凤凰,怪不得鸿鹄落后呢?”董卓对皇甫嵩一笑,旧怨总算得释。
董卓刚入洛阳时,虽擅自废立汉帝,还能选推名士,有所节制。但没过一年,就原形毕露,独霸朝纲,广植亲信,杀伐随意,严法酷刑,残暴不仁,只搞得民怨沸腾,天下激愤。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的专权独断,倒行逆施,残暴不仁,天怒人怨,结仇甚多,又不知收敛,相信不久董卓就有篡汉自立之心。到那时,即使王允杀不了,还会有其他忠良之士接继刺杀;与此同时,山东豪杰反董风浪会一浪高过一浪,董卓无论如何也长久不了。因此,董卓不死便无三国,真是太高看董卓了。
其他网友观点董卓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是有着它的道理的。董卓是汉末乱世的始作俑者,是他带兵进京,以武力干涉朝政。行废立之事,将朝廷大权总揽在自己手中。
后来在地方豪强的武力逼迫下,他烧毁洛阳,迁都长安,使得汉朝朝廷彻底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带来了天下混战的局面。
但是,董卓不死,他就控制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且牢牢控制着汉献帝这个傀儡。这样,他有着军政权力,使得天下豪强,不得不在汉朝的名义下活动。因此,董卓不死,就不会有三国称帝的局面。至少汉朝还会持续的延续下去。
在史书上,虽然董卓被视为奸诈臣子。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董卓不是一个无能之辈。他这个人智勇双全,具有豪侠气派,能够得到一般人的拥戴。
比如史书记载,他年少时和羌中豪帅交接,能够杀死正在耕地的耕牛来招待客人。在打胜仗的时候,能够把得到的赏赐都分给部下。这种豪侠气派使得他得到好的名声。
史书记载董卓“性粗猛有谋”,“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这些董卓本身具有的品格,造成了他成功的基础。
董卓在汉末镇压少数民族的反抗,和黄巾起义中,积蓄了力量,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何进招董卓入京时,董卓抓住时机,立刻进京。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董卓对时机的掌握非常好。而且,董卓进京只带了三千人马,可就是凭着这三千人马,董卓吞并了京师的军队,实力大增。从这一点来看,董卓的治军才能是十分强的。而且对部下的掌控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的。
然后,董卓又以废立皇帝的办法,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持朝政。董卓不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他也学着礼贤下士,重用王允、蔡邕等人。暂时稳定住朝廷。
到诸侯起兵的时候,虽然诸侯军人多势众,可是却对董卓的军队十分畏惧。董卓撤军长安,竟然没有人敢去追击。曹操恼怒去追,却被打得大败。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董卓的军队是如何强大,而且善于用兵。
但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董卓在到了关中之后,自我膨胀。他一改过去的作风,撕下了自己的伪装。他滥杀大臣,纵容手下祸害百姓。最后到了天怨人怒的地步。
终于有一天,众叛亲离的董卓被手下吕布所杀。他的尸体被扔到大街上被万民践踏。他的残暴,使得他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董卓死后,曹操依样办事,把汉献帝掌握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开创了三国的局面。如果董卓不死,是不会轮到曹操他们登场的,也不会有三国的局面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