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福长安收到判决后喜出望外?对此你怎么看?

网友提问:

为什么福长安收到判决后喜出望外?对此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和珅被赐死,在古代是根据罪犯的功过相抵而又非死不可的(和珅)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种较为人性的惩处手段。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将乾隆时代最大的宠臣和贪官和珅抓了起来,同时被抓的还有他的嫡系朋党福长安。法网恢恢,疏而不露。朝廷很快给和珅以赐死手段杀了罪大恶极的和珅。

和珅被赐死,福长安被判秋后处决,为何福长安收到判决后喜岀望外。

历史毕竟是历史,不可能将福长安收到判决后却还喜岀望外,格外开心,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事实。作为和珅的死党,见和珅已被赐死,岂不知自巳死路一条。倒有笑对砍头誓死如归的气概。我觉得不见得如此狂妄,我认为是比和珅死的期限长了一些,何许还有其它隐情。可能是因为福长安被判的不是问题所说的秋后处决,而是斩监侯。斩监侯有缓期执行之意,也就是对判处死刑的罪犯,不立即执行,而是监禁起来等候秋后或朝审,有不执行死刑的余地,甚至按照古时的法则可保住性命。当福长安被押到和珅赐死的场所跪视和珅的下场,被杀鸡儆猴了一把,但是基本确定不会马上处死的,有了回生的希望,(也许福长安在朝廷还另有隐情)而面临生死的瞬间,故而松了一口气而已。

最终结果,福长安似乎也明白了嘉庆皇帝别有用心,恨的是和珅,不是他,只要他不立刻死,朝廷绝有人为福长安翻盘的。所以,和珅成了乾隆皇帝的威严的替罪羊,和坤是逃不脱的,定罪有应得的下场。

而福长安的根盘错杂的皇族关係,可以逃脱被判死罪的下场。

其他网友观点

嘉庆四年,乾隆帝腿刚一蹬,嘉庆帝就对和珅出了手。

正所谓除恶务尽,和珅垮了,当初与和珅有关的人自然也都不能放过。

傅恒之子福长安,因与和珅来往过密入罪,最终嘉庆帝的意思是“斩监候”,嘉庆帝要求福长安跪下看着和珅自尽。

本来以为死定了的福长安,得知自己被判了斩监候,还被要求跪视和珅自尽,不仅没有害怕反而长长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

显贵无匹的贵公子,与第一权臣一拍即合

福长安姓富察氏,出身满洲勋贵沙济富察氏,其父亲就是清朝名臣,也是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富察·傅恒,他的哥哥是福康安,姑母是孝贤纯皇后,姑丈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帝与元后富察氏鹣鲽情深,对富察氏家族也是非常厚待。

正因如此,乾隆时代,原本就非常显赫的富察氏家族变得更加煊赫,堪称顶级显贵的家族。

福长安出生没多久,与哥哥福康安一起被乾隆帝养育在宫里,在乾隆帝的眼皮子底下,与其他的皇子们一起长大。

19岁的时候,福长安已经成为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次年就得到了在紫禁城骑马的资格。

因为富察家备受荣宠,所以乾隆帝在世的时候,福长安的荣华富贵非常惊人,这样的贵公子在朝中自然巴结的人一大堆,数都数不过来。

乾隆时期,乾隆皇帝跟前的第一红人自然就是和珅,抛开演绎作品就史实来看,和珅是个能力相当出众的人。

说来也对,倘若和珅真的只是会奉承讨好,并没有真才实学,是绝无可能得到乾隆帝的信任与重用的,他在朝多年屹立不倒,自然也是手段过人。

但但是和珅自己,其实也不能在朝中稳若磐石,必须要与其他人进行合作,能够帮助和珅的人自然也非同一般,比如福长安。

福长安与哥哥福康安不同,福康安与和珅之间关系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敌人,但福长安却与和珅在私下里相当亲近,这倒是非常特别。

和珅把持朝政多年,而福长安掌握着户部,两人真是合作得亲密无间,和珅赚得盆满钵满在朝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时,福长安也是吃得满嘴流油。

和珅的本事很大,福长安的本事也不小

作为历史上最会捞钱的人物之一,和珅被嘉庆帝抄出了多少钱,具体数字没谁知道,最主流的说法就是,嘉庆帝从和珅家里得到了当时十五年的国库收入。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绝非夸张,和珅这个新手大礼包丰厚得惊人。

在嘉庆帝与群臣议定和珅的罪名时,福长安也被牵扯其中,当时的福长安身上拥有一等侯爵爵位,担任着户部尚书与军机大臣,还兼任镶白旗都统。

这样的地位,待遇当然也不会差,更何况福长安可不是寻常的富贵人家,其富察氏家族都兴旺了不知道多少代了,有点资产也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福长安的财产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并且严重僭越规制,这些都是福长安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的,这也成为了他被弹劾的罪证。

福长安在西城的私宅,有房间屋舍六百零七间,其私人花园有房间六百七十四间,与亭台楼阁二百八十三座,在京师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他的私人房产有上百处。

富贵是应该的,但如此的富贵,别说他的父亲傅恒与兄长福康安,即便是爱新觉罗家的宗室诸王也没谁富裕成这种程度的。

乾隆晚期与乾隆帝做太上皇那三年,和珅被称作是“二皇上”,而福长安被称作是“二和珅”。

朝廷之中几乎都是和珅与福长安的人,因为乾隆帝日益老迈,头脑也开始变得不清楚,而当时只有和珅在其身边,因此朝政几乎都是和珅说了算。

这时候的嘉庆帝,反而变得可有可无,人人都知道和珅,却似乎忘了还有他这个皇帝。

但与和珅不同的是,福长安是很清醒的,他知道嘉庆帝与和珅之间的关系无法调和,只要太上皇一没,和珅必除,而自己要尽早筹谋,免得惹祸上身。

杀鸡儆猴,一场虚惊之后全身而退

嘉庆帝之所以要除掉和珅,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贪婪,更因为和珅的存在极大威胁到了原本属于他的权柄,嘉庆前三年,他这个皇帝形容木偶摆设。

更可悲的是,和珅聪明了一辈子,却在要命的问题上犯糊涂。

乾隆帝晚年立储的时候,和珅押宝押错,押在了永瑆的身上,对颙琰非常轻视。

然而颙琰登基之后,和珅非但没想着如何及时止损,反而想着如何用强硬态度强化自己的地位与权柄,以保全自己在乾隆帝驾崩后的身家性命。

可他看清了乾隆帝的心术,也高看了自己在乾隆帝心里的分量,他到头来还是被乾隆帝当成了新手大礼包,送给了自己的儿子。

和珅是非死不可的,至于福长安就比较难说,如果从他做的那些事情来看的话,就算是斩一百次也并不为过,但嘉庆帝并没有打算对福长安下狠手。

福长安虽然被称作是“二和珅”,但他只是纯粹搞钱,对于嘉庆帝最在乎的皇权,他并没有沾染太多,这是他与和珅最大的不同。

毕竟,福长安是孝贤纯皇后的亲侄子,父兄都功在社稷位高权重,与皇家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这可不是娶了个公主做媳妇的和珅能比的。

福长安在宫里长大,与嘉庆帝之间关系也向来不错。

和珅被嘉庆帝算账的时候,嘉庆帝之所以要收拾福长安,主要是因为怪罪福长安当初没有及时帮着自己扳倒和珅,而且福长安的诸多作为的确过分,犯了王法。

福长安落罪的时候,嘉庆帝下了一道圣旨,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

你深受先皇的器重厚爱,却每天与和珅搅和在一起,对他的罪应该很清楚,可你却没有及时上报,这就是在包庇和珅。

从嘉庆帝给福长安定罪的这种说法来看,福长安捞钱什么的其实都不算是什么罪,他最大的罪就是没有帮着嘉庆帝对付和珅,而这个罪名可大可小,主要还是看嘉庆帝的意思。

和珅被定罪之后,原本应受凌迟,但因为和孝固伦公主的缘故,最终嘉庆帝令其自尽。

至于福长安,原本朝臣议论的结果,是要将其处斩,不过得知消息害怕了半天的福长安,又在狱中得到了新的旨意:处以斩监候,类似于现在的死缓。

众所周知,现代被判了死缓,十有八九就没大事了,而古代的斩监候也与此类似,在等候处斩的这段时间内,其实会发生各种事情,改变最终的结果。

福长安被判罪的时候是在正月,定在秋后处斩,就是说还有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另外,嘉庆帝还让福长安去跪地看着和珅自尽。

这个时候,福长安心里就有底了,如果嘉庆帝要斩他,根本不会这么麻烦,既然是斩监候就是说自己不会有事了。

让他去看着和珅自尽,主要就是震慑吓唬他而已,所谓敲山震虎杀鸡儆猴,就是如此。

果不其然,福长安最终只是被罚去裕陵做供茶拜唐阿,没多久又开始步步高升,做到了从一品古北口提督与正黄旗满洲副都统,甚至在身后还有太子太保的荣耀。

其他网友观点

福长安多么喜出望外也不见得,但肯定是大大松了一口气,这是因为福长安被判的不是问题所说的秋后处决,而是斩监侯。斩监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死刑缓期执行,也就是对于判处死刑的罪犯,不立即执行,而是监禁起来等候秋审或朝审复核决定是否执行死刑,复核结果分为情实(罪情属实,立即执行)、缓决(案情属实然而危害性较小,留待下次再行审核)、可矜(案情属实,但情有可原,减死一等)、留养承祀(情节虽重,但父母、袓父母年老无人奉养,免于死刑)等几种情况。虽然没有尘埃落定,但是按照清朝司法的潜规则,皇帝要杀也就杀了,改成斩监侯无非暗示还有转圜的余地,也就是性命是保住了,因而福长安虽然被押到和珅赐死的场所跪视和珅的下场,被杀鸡儆猴了一把,但是基本确定不会死了,自然松了口气。

逃得性命的福长安被安排到裕陵也就是乾隆的陵寝担任没有品级的管事人员拜唐阿,可以说是一撸到底,但是只要不死,就还有机会,虽然后来又几经起伏,但最后官至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即使早在30多岁福长安已经是正红旗满洲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50余岁还没达到这些旧有的级别,然而相比此时坟头上树已经很高的和珅,总算还是幸运的。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佛教为什么会分成大乘和小乘两种?

下一篇: 一些人逾期了,银行和金融公司为什么不直接起诉?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