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清朝八旗分上三旗下五旗,它们是怎么划分的,又是怎么来的?

网友提问:

清朝八旗分上三旗下五旗,它们是怎么划分的,又是怎么来的?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非常复杂,详细说的话能写一本书,我试着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回答,希望你能够耐心看完。

我们先说八旗的由来,再说它的演变和本质,这样就能准确又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

八旗的由来:游牧民族狩猎组织不断扩大的结果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制定的。女真人历史悠久,八旗的雏形来源于他们历史上的狩猎组织形式。女真人狩猎时,每十人有一个首领,叫做“牛录额真”。十人每人出一支箭 ,牛录就是大箭,额真就是“主”的意思。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遗甲起兵时,有五个牛录额真,可见,他当时大概只有五十个兵。而此时,“牛录额真”实际上已经成为最基层的组织,相当于现在军队的班长。

后来随着努尔哈赤逐渐吞并女真其他部落,所统治的人数越来越多,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牛录的人数从十人扩展到三百人。而此时,“牛录额真”成为了真正的官名,就是统领三百人的将官。努尔哈赤此时有四个牛录,大概一千二百人的军队。每个牛录用一面旗子区分,分为黄、红、蓝、白四个颜色,这就是最初的四旗。

到了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除了叶赫部落之外,女真人已经被努尔哈赤统一,再加上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努尔哈赤已经有了四百个牛录,于是每五个牛录设一个统领,叫“扎拦额真”,五个扎拦额真设一个统领,叫“固山额真”。又把黄、红、蓝三旗厢上红边,红厢白边,这就成了八旗,也称八固山。可见,八旗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这个时候。

由以上可知,八旗中并非全是满人,也有蒙古人和汉人。再后来增设蒙八旗和汉八旗,只是依照旧制增加了军队人数而已,和此时的八旗制度不是一个概念,想弄清楚两者的区别,我们就得研究一下八旗制度的演变过程,从而得出八旗制度的本质。也就回答了什么是上三旗什么是下五旗,又是怎么区分的。

八旗制度的演变:由政体、国体变成军体

努尔哈赤时期,八旗都有自己的旗主,由自己的子侄担任,他们有各自的官署、大臣管理自己辖下的百姓,八旗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而并没有高低之分。并且旗主并不是世袭的,而是在皇帝的子侄中选择有能力的人担任。

我们一般认为,八旗是清朝的军队体制,而实际上,八旗创立之初是政体、国体。

清《武皇帝实录》记载,天命七年三月初三这一天,八固山皇子问谁能继承皇位,努尔哈赤说:“继我之位者,毋令强势之人为之。此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持势,获罪于天也。且一人之识见能及众人之智虑耶?尔八人可为八固山之王,如是同心干国,可无失矣。”“当聚众共议国政,商国事,举贤良,退谗佞。”又说:“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

可见,努尔哈赤创立八旗之初,八旗制度不仅仅是军队的体制,而是政体、国体。政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贵族军事共和制”,国体类似于联邦制。他本意是八分天下,不让任何一方强于其他,让子侄们同心同德共治天下,可见,此时的八旗还没有上三旗下五旗的说法。

努尔哈赤的这个天真的想法,很明显实现不了,而且不利于皇权的加强,所以,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就开始改变这种制度。

上三旗的变化:皇权争夺的结果

清朝将皇帝亲自统领的八旗称为上八旗,而称分封给子侄贝勒们的八旗为下八旗。

按照努尔哈赤的遗嘱,八旗本来是要分给八位皇子,可他死得仓促,后事并没有完全交待清楚,皇太极继位后,也并没有完全按照他的遗嘱去做,而是趁机扩大了自己的权力。

努尔哈赤生前自己就是正黄旗、镶黄旗两旗旗主,也就是皇帝的亲兵,战斗力高,死后分封给因母得宠的皇子阿济格和多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是一母所生,皇太极继位后,趁多尔衮和多铎年幼,阿济格孤掌难鸣之机,用两白旗交换,收回了两黄旗的控制权,从此,两黄旗就一直是上三旗之二。但另一旗却有变化。

按照努尔哈赤的遗嘱,正蓝旗分封给了皇子莽古尔泰。天聪九年,莽古尔泰死后,皇太极找借口削其爵,将子孙废为庶人,收回了正蓝旗,这就是最初的上三旗:两黄旗和正蓝旗。这是八旗制度逐渐脱离努尔哈赤的本意,皇权逐渐加强的开始。

正白旗成为上三旗是在顺治年间。正白旗旗主最初是多铎。天聪二年,皇太极以阿济格擅自为多铎订婚为借口,剥夺了他的镶白旗旗主之位,多尔衮成为旗主;多铎死后,多尔衮又成了正白旗旗主;顺治年间,多尔衮成了摄政王,以出外打仗需要护卫为借口,从顺治手里拿走了正蓝旗。这样,多尔衮反而有两白、正蓝三旗,而顺治帝只有两黄旗。

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清算多尔衮的罪状,将战斗力最强的正白旗收回,镶白旗和正蓝旗分封。这样,两黄旗和正白旗为上三旗就成了清朝的定制。

八旗制度是游牧民族在未接受汉文化熏陶之前,制定的天真的贵族民主国体,由于实现不了,所以经过几代皇帝的改革,到雍正时,旗主的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八旗制度仅仅成为军队的体制。在演变的过程中,以及上三旗的变化,都充满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和血腥的皇权的争夺。

其他网友观点

在大家看清朝宫廷剧之际,若清军出征之时,定会见到红白黄蓝四色军旗,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八旗子弟兵,那么八旗子弟兵是否都是平等互助呢?自然而然可以知道其不以等级而分何以为八旗。实际据史所佐证,作为一代皇帝努尔哈起初也并非权力集中一人,是部分走向联合。

一、满族兴起——游牧中强强联手早就上三旗。

原因有二,一本来满族人未有汉人执政强悍,历朝历代都是汉族人统治中原,而其满族便是分散的游牧民族,虽体强而智弱。对于草原来说,有牛羊就有生活;对于政治来说,他们也反对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但无奈无人将这马上民族一一联合。

二是如果联合会引起汉人的注意,不利于自己对计划的秘密实施,所以努尔哈赤所幸遇遇到机遇,刚好遇见八旗之其中两旗叛乱,由其剿灭收编其三旗,后其努尔哈赤施发号令三旗,但另二旗明面为罪臣,不再参与任何军事事业。其余八旗也因努尔哈赤剿灭残余不敢争功,所以努尔哈赤自然而然成其中功臣,后发现其努尔哈赤强军战马之时以晚,所以此三旗有确定皇位之说,即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此三旗即清朝八旗中的上三旗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所以又称其为皇帝的亲军。

二、瞒天过海下五旗,守护贝勒与诸王

为何在说下五旗会提及满天过海呢?是源于清朝满族人将下五旗人数制度改为与明朝人士兵军制下名称相同,明朝人十人为一小旗,满50才为一旗,在明朝军制算法中满清前期一共八旗即四千人,又是游牧民族。故明朝认为其人少而又为一盘散沙,所以对其无防备心。而实际满族人以一旗四百牛录,一牛录为三百人为满,故一旗有12000人,那么八旗子弟兵共有七万二人马,且强军战马,而且还是只计算满族人。

而传说中的下五旗就是那个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但其包涵汉、满、蒙三族人士,所以其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由于努尔哈赤一次又一次的满天过海成功。他从一旗扩展到三旗,每次都是一口气全部把兵派到战场上,为的是一次性且强势胜敌人,生怕自己用一小部分兵力不胜敌人,把自己吞并。

所以后来胜利后扩军正式开始任面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且为拉进与兄弟的关系,将兵力分配与弟兄们,和兄弟一同管理政治,所以兄弟合心,齐力断金。很快又再次扩军,四旗变成八旗,从一色旗分成两个正镶分支,但原来跟随努尔哈赤的旗仍认为是高贵旗,而清朝建立后下五旗成为贝勒爷诸王的守护军——京城之师,由上三旗为京师之禁军。

其他网友观点

众所周知,清朝时期有八旗之说,这是一种制度,也是身份的象征。所谓八旗,指的是正、镶黄,正、镶白,正、镶红,正、镶蓝。一般我们都会认为所有的旗人都是指满洲人,但其实在清朝而言,旗人中也包括蒙古,汉族,高丽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而且根据民族的不同,也会成为八旗蒙古或者八旗满洲等。那么,八旗是如何划分的呢?

一、八旗划分为上三旗和下五旗,而所谓上三旗就是,正、镶黄和正蓝旗,这些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也是皇帝的心腹,最为信任的人。在八旗当中,算是身份地位都非常高贵的,他们能够享受优良的条件,也会有不同的封号。但这是在皇太极时期,随后到了顺治年时,多尔衮将上三旗进行了改制。他当时所统治的是正白旗,所以他用正白旗代替了正蓝旗的地位,所以在顺治年间,上三旗更改为正、镶黄旗和正白旗。而且在那时,上三旗的人大多都能够亲近皇帝,也是皇帝最看重的一些人才,大多都是以汉人和满人为主,其中也包括一些蒙古人。而下五旗当中包括正、镶红旗,正、镶白旗和镶蓝旗,同样是在清朝刚入关时的制度,顺治帝之后进行了更改,下五旗便成为了正、镶红旗,镶白旗,正、镶蓝旗。比起上三旗来说,下五旗的任务主要表现在驻守各地方面,也有一些人会接到命令驻守在京师。

二、八旗的来历。古时候突厥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打猎时10个人一组,而在这一组当中有一个人是领导者,他需要起到带头作用。但因为人太多,努尔哈赤不好打理,所以他便将手下的人进行了扩编,每个人可以管理300个人,而且用不同颜色的旗来代表编制,最早时只有4种旗子颜色,分别为黄,白,红,蓝。大概到了1614年时,才又增加了另外4种颜色,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每一个旗的人数能够达到7500多人,也就相当于八旗的总人数可超过6万。久而久之,便将八旗的习惯保存了下来,到了清朝入关时,也成为了每个人不同身份的象征。但根据自己的功劳,也会被皇帝随时抬旗或者降旗。

以上就是关于清朝时期,八旗的划分和由来了,不得不说,古时候皇帝为了管理好所有的人也真是煞费心思。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汉武大帝完胜匈奴,打出了汉人威风,为什么要下“罪己诏”?

下一篇: 假如曹爽不那么作死,政治上没那么愚昧,司马懿还会发动政变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