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网友提问:

汉献帝"签字禅让”;刘备自封“皇帝",蜀,魏政权谁合法理?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从法统上,其实曹魏政权更为合法;从延续上,蜀汉政权更为合理。曹魏的建立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一代霸主曹操病逝,终年66岁。曹操儿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而且将老爹的遗产全盘继承。

此时的汉献帝刘协,其实如同傀儡,朝廷大权早就被曹家紧紧掌握。曹操在世时,离皇帝之位不过只有半步距离,整个汉朝政府,其实都掌握在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集团手里。

曹操一死,曹丕直接捅破了这层薄纸。公元220年10月,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正式称帝,建国号“魏”,定都洛阳,建元黄初。曹丕追尊父亲曹操为武帝,而曹丕则被后世称为文帝。

至于刘协,则被曹丕封为山阳公,并以山阳郡作为刘协的封国,刘协也算是得到了曹丕的善待。刘协死后,曹魏仍然按照汉天子礼仪,追尊刘协为献帝。“山阳公”这一爵位,一共传了四代人,直到五胡之乱时才被灭国。

而曹魏一共立国四十六年,传了五位皇帝,后被西晋所代。

蜀汉的建立

公元221年,眼见曹丕直接篡夺了汉室江山,作为刘家宗室的刘备,于是也赶紧称帝,建元章武,延续国号“汉”,以示延续大汉国祚之意。

虽然在三国当中,刘备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蜀”,可人家的正式国号是“汉”,只不过一方面由于蜀汉建立者只占据这益州一隅,益州古称“蜀”地,因而代称。其次,另一方面就在于,书写历史的往往都是胜利者。

《三国志》书写的时代,已经是进入了西晋,西晋的法统来自于曹魏,自然对刘备的“汉”有所贬低了。

蜀汉立国四十三年,传了两位皇帝,后被曹魏所灭。

魏蜀两国,谁更合法理?

曹魏在取代汉室之前,曹操已经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执掌朝权二十多年,而且其占据着北方的广大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人力还是整体的实力,无不碾压蜀汉和东吴,曹魏集团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东汉中央政府”代表。

反观刘备,仅仅占据着益州一隅,哪一方面都比不过北方的曹魏政权,在刘备称帝之前,充其量也只是当时东汉政权当中的地方实力派。不过,刘备比曹家有着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刘备姓刘,追溯世系起来,那可也算是皇家宗室。

因此,于法,曹魏夺取东汉政权的过程属于正正经经的“禅代”,本来的东汉政府领导班子就都是曹魏集团的人。现在只是扯去了原来的那层朦胧的薄纱,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罢了,说起来,曹魏政权那可是法统正确。

可是,于理,曹家人篡夺了刘家人的江山,虽然顺利“禅代”,可天下人都知道,傀儡皇帝刘协,就算想拒绝,那也怎敢说个“不”字。

刘家江山,明显就是被权臣曹丕篡夺。而作为刘家宗宗室的刘备,虽然地盘不大实力不济,可也算是延续了汉家政权。

而且,西汉被王莽篡夺之后,身为宗室的汉光武帝刘秀,也是起兵恢复了汉家江山,算起来,这可是有先例的。所以,蜀汉政权那可是合理正确。

总结:曹魏夺取汉室政权,是通过“禅代”属于“合法统”,王朝正统,由汉传魏;曹魏后来灭了蜀汉,属于“胜利者”,曹魏的王朝正统,其实又合法又合理,后世史家也是以“魏”为正统;刘备称帝,属于自称帝,其法理来源,弱于曹魏的帝位传承;但是刘备属于汉宗室,刘备延祚汉家政权,两汉之交本就有宗室中兴的先例,合情又合理。

所以,总的来说,从法统上,其实曹魏政权更为合法;从延续上,蜀汉政权更为合理。

其他网友观点

关于三国这段历史最权威的史书《三国志》便是以魏政权为合法理的基础上写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陈寿是晋朝的臣子,晋朝是从魏继承的皇位,所以所谓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头。晋朝要合法,那么魏就必须合法,于是陈寿著书时在这一点上还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虽然尊魏为正统,但是陈寿却将魏蜀吴各自独立成书,这是一种加藏私货的表现,也如实的记述了这段三国鼎立的历史,暗示了三国是各自独立的政权,地位基本一致,尤其是在写蜀汉时,陈寿对刘备、刘禅“先主”、“后主”的称呼,其实也在暗自表面了自己曾为蜀汉臣子的立场和态度。

抛开《三国志》的观点不论,明离子认为,吴就不提了,从哪一点上都说不上合法理,主要说蜀汉和魏,明离子更倾向于后者。

蜀汉的合法理,主要是刘备的皇族血统,但是仔细推敲起来,却有点站不住脚,因为如果按照血统论,那刘表、刘璋等人都可以合法的登基称帝,人家的皇家血统可比刘备的可靠。

非要死磕“血统即合法”,那也得是从汉献帝最近的皇亲中选出新皇帝,如果严格按照血统这规律排序,刘备前面估计得有几千上万个更合适的候选人。

再说说曹魏政权,人家是严格的遵从了老祖宗禅让的那套流程办的事情。虽然肯定是演给大家看的。

大体流程是汉献帝让位,曹丕推辞,再让位,曹丕又推辞,然后一大堆的臣子开始上表,说什么汉室已衰,您再不登基,天下可就乱了啊。

这时候汉献帝把早就准备好的诏书发给了曹丕,小曹还是没有接受。

好吧,虚头巴脑的“三辞三让”仪式完成,最后搞了个封禅坛,汉献帝将皇位正式禅让给曹丕,曹魏代替汉朝的礼也就成了。

曹丕接受完汉献帝的皇位,挺可爱,还很耿直的说了句:舜禹禅让的旧事,我算是知晓了。

意思是啥,肯定大禹和他们老曹家一样,先把舜给架空了,才不得不来个禅让。但是这种事情哪能明说?政策是胜利者掌握的嘛,说它合法就是合法。

人家曹魏取代汉朝是经过了合法的禅让,如果质疑,那就是同样质疑共同老祖宗三皇五帝的禅让流程有问题咯?所以曹魏的高明就在这里,不过这招儿不久就让司马家给学了过去。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思考,签字禅让按理来说是最合法的手段,大魏政权似乎合法合理,顺应民心,但是如果大家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场禅让真的是汉献帝发自肺腑心甘情愿的吗?

大汉四百年江山毁在了自己手里,换任何人站在汉献帝的立场恐怕都痛心疾首吧,这场禅让闹剧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篡权逼迫,如果汉献帝不答应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好好想想就知道曹丕的魏政权是否是合法所得了,曹丕祖上世受皇恩,反而最终逼迫汉献帝退位取而代之,曹贼的名号确实是名副其实。

反观刘备,实际上蜀汉政权的成立也是钻了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的空子,汉献帝退位或死亡是刘备求之不得的事情 ,只是碍于名声不敢僭越称帝,刘备几十年打天下难道真的是为汉献帝打的吗。

其实从后来刘备对退位后的汉献帝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没人再管汉献帝的死活,更可恶的是曹丕只是将汉献帝废为山阳公,而刘备却让人散布谣言汉献帝已经被害,这些前期的舆论既让汉朝遗老将矛盾和仇恨全部转移到曹丕身上,又给刘备称帝准备好了前提条件。

所以魏政权和蜀汉政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属于正统王朝,但是很明显刘备的蜀汉王朝更贴近于正统王朝,因为刘备既是王朝亲贵,又以汉为国号创业,并且称帝建国的时机也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刘备创业初期一无所有,是靠什么让属下忠诚的?

下一篇: 历史上三国中,诸葛亮VS司马懿,谁更胜一筹?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