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如何正确的评价刘备,草根逆袭需要什么条件?

网友提问:

如何正确的评价刘备,草根逆袭需要什么条件?

优质回答: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三国时期蜀汉的奠基者,开国皇帝。著名的政治家。

当然刘备作为三国鼎立的一方,出身比起曹操孙权确实寒碜多了,曹操毕竟是官宦之后当朝为官,孙权而三代都是东吴太守之后,而刘备则是一个落魄王室后裔,以编织贩卖草鞋为生,说其草根一点都不假。但即便如此,刘备还是开创蜀汉政权,三国鼎立。作为草根是如何逆袭的呢?

下面就从天时地利人和,说一下刘备如何从底层一步步建立起王权霸业的。

先说天时;刘备出身之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百姓民不聊生。这样的乱世注定就会成就英雄,虽然刘备出身卑微,却是正统之后,心怀天下,仁义为先,时代必定造就其才,出身帝室以后又有大能的刘备迟早会有出头之日。

再说地利;纵观刘备崛起的过程,荆州的夺取对其来说是成功的第一步,而当时刘表不能守要送给刘备,刘备碍于仁义几次不要,后被刘表次子送给曹操,当时适逢曹操大军南下一统天下,后兵败赤壁,刘备乘机暂取荆州,刘琪又早死,刘备这才坐实荆州,后又益州刘璋昏晕无能而占据沃土,刘备又取而代之。正所谓刘备索取之地,都是些懦弱无能之辈不能守,基本与拱手相让无异。

最后说人和;刘备出道之处,就与张飞、关羽桃源三结义,兄弟情深,此二人都是当时少有的名将。刘备可谓是捡了大便宜,但还是没有起色,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直到后在荆州新野时,三顾茅庐于诸葛亮出山辅佐,从此龙生双翼,一发不可收拾,霸业一步步成功。最终三国鼎立,蜀汉称帝。

三国乱世,先主刘备作为草根,逆袭成就功名霸业,不可谓现代人创业的的模范,其身上的诸多闪光点亦为后人学习参考。

其他网友观点

刘备,乱世之枭雄也!世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太深,认为刘备是只会做哭和“军师如何如何”无能之辈。其实不然,试想只会啼哭无主见的刘备能让无人敌的关张倾心相随吗?能让智慧过人的诸葛亮“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吗?能得到这半壁江山吗?的确,我们该重新审视历史中的刘备了!首先,刘备有异志。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理解他为何如此反复。他 不愿作人下人,他要的是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样就决定他是不可能久居人下。其次,刘备 善养士卒。这真是关张、诸葛愿为之效死命的原因。再次,刘备能争善战。多年的羁旅生涯,让刘备成了不折不扣的将才。这也是他白手起家的最后资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一死,南中就作乱,直至蜀亡亦未 停休。这也间接说明了刘备的能力,南中人就怕刘备。总之,刘备并非无能之辈,他有异志,善养士卒,有能力,有他自己 容独特的能让关张诸葛着迷的人格魅力!

演义试图把刘备描写成仁义之君,但是就像诸葛亮“多智而近妖”,演义中的刘备仁义而近伪。其实正史中的刘备才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真正的刘备,善于识人,善于拉拢人心,有城府,有抱负,所以在最落魄的时候依然有人誓死追随;刘备确实是仁义之君,这在正史中也有很多体现;刘备大半生颠沛流离寄人篱下却从未消沉,可见刘备的坚韧不拔超乎常人 。从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成为一方霸主,可见刘备的能力也很强;但是刘备作为封建帝王,缺点是不可避免的,一意孤行起兵伐吴就是一个例子。

总的来说 ,刘备起于微末,志向远大、性格坚韧不拔、仁义、魅力 超凡、城府极深、但并非完人。

下面古人对刘备的评价,比较具有代表性:曹操:“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陈登:“雄姿杰出, 权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张辅:“刘备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其他网友观点

都说曹操是被严重脸谱化的一个人,其实刘备何尝不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心目中的刘备是只有仁慈没有果敢,只有谦恭没有决断的人,凡事犹豫不决,都要问军师的意见。正史中的刘备与此大相径庭,是一个有着大志向、“能得人”、大才干的大英雄。

一、刘备的大志向。

现在常说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刘备,绝对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那个。

曹操,出生于官宦世家,与袁绍一样是高干子弟。孙权,有父兄两代为他打下坚实基础。

刘备呢,虽说有个“皇叔”的称号,但并不能掩盖他出生于草根的事实。《三国志》是这样记载他众所周知的出生的;

"先主少孤,与母贩席织履为业。”

出身如此贫贱的刘备,为何能与孙曹并立,三分天下有其一呢?支撑他克服重重困难,做出一番事业的,正是他的大志向。

几乎像所有的开国帝王一样,刘备小时候就显示出非凡的气质。《三国志》接着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舍东南脚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二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盖宝车。’”

幸亏是别人当做童言无忌,若是大人说出这等语言,那是要抄家灭族的。幼时刘备,就有王者之气。

刘备创业之艰难,为三国中人物所罕见,放在历史整个中国历史中,也是少见的。刘备的前半生,几乎都是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度过的。在这样屡次挫败中,还能抱有希望,不断奋斗,没有大志向,是做不到的。在著名的《隆中对》中,已经成年,屡次挫败的刘备再次表露了自己的志向: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刘备的志向,是以天为己任,这不仅鼓舞着他自己屡败屡战,而且也是他能够组建和凝聚团队的最重要因素。这也是他能够逆袭的最重要因素。

二、刘备的“能得人”

刘备能“得人”,是个有魅力的领导人。

“能得人”的意思是受人拥护爱戴。宋江也是个受人爱戴之人。但是宋江的受爱戴,是因为他舍得花银子。宋江每次见到江湖豪杰,最会做的就是掏银子。第一次见到李逵,宋江就出了十两银子帮他还了赌债,从此李逵一辈子都对他俯首贴耳。

刘备的受人爱戴,似乎更高级。他不需要付出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拥护爱戴了。这种特质,从他小时候就展现出来。《三国志》这样写道:

“先主……少语言,善下人,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青少年时代的刘备不仅获得同辈的拥护,而且得到大商人的青睐,资助他很多金财。一个织席贩履的少年,竟然能获得大商人的天使投资,自然是因为非凡的魅力。

二战后期,巴黎光复。戴高乐将军率领军队返回巴黎,人民在马路两旁列队欢迎。纳粹不甘心失败,派狙击手埋伏路边楼房里,准备射杀戴高乐。杀手看到戴高乐向民众挥手致意,那份淡定、高贵和从容,深深被他的魅力折服,当即放弃了刺杀计划。这一故事只是传说,真伪待考。

而在1700多年前,同样的故事却真实地发生在刘备身上。《三国志》原原本本记录了下来。事情发生在刘备任代理平原令时。原文如此: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刘备的“能得人”,是其能逆袭的第二个原因。因为“能得人”,所以就算刘备颠沛流离,仍然有一帮铁杆兄弟不离不弃,衷心追随。虽然不占天时地利,但是占了最重要的人和。这一点,陈寿的评价可谓精当: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疬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三,刘备的大才干

看《三国演义》,人们发现刘备做决策,全靠诸葛亮,冲锋陷阵,全靠关羽、张飞、赵云、黄忠。其实,这是对刘备最大的误解。

刘备其实是一个非常有军事才干的大英雄。在蜀汉建国的过程中,有两场关键性的战役:一场是打败刘璋,攻取四川之战,另一场是打败曹操,占有汉中的定军山之战。这两场战役,都是刘备独自指挥的,没有诸葛亮什么事。

在攻打四川时,刘备采取了最能收伏人心的策略。

211年,刘璋派张松请刘备入川,让其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张松却趁机劝刘备袭取成都,正中刘备下怀。

刘备率三万人入川(诸葛亮留在荆州)。行至涪县,刘璋前来相见。在宴席上,张松、法正、庞统等劝刘备当场杀了刘璋。刘备拒绝。原因是杀刘璋容易,如此一来失了四川的民心,后来要治理四川,就要付出更大代价。

刘备借机跟刘璋要兵马钱粮,刘璋心有顾忌,样样都只给一半。刘备借机发怒,兴兵讨伐。最终占有四川。

这一战,与其说体现了刘备的军事才干,不如说体现刘备政治家的眼光。

至于定军山一役,则体现了刘备的军事才能。

刘备占据四川后,曹操也占领了汉中,对成都形成实质威胁。这成为刘备心腹大患。

219年,刘备和法正率赵云、黄忠和魏延东出汉中,占据定军山有利地形,与曹军守将夏侯渊、张郃对阵。

刘备采用声东击西之法。一面派军队猛攻张郃。当夏侯渊派兵救援张郃之时,乘虚进攻夏侯渊,黄忠于阵前斩杀之。刘备一举奠定了胜果。曹操率军前来,准备夺回汉中。

“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这两场战役的胜利,是战略性的胜利,奠定了蜀汉的基业。也是蜀汉历史上胜果最大的两场战役。刘备是这两场胜利的最大功臣,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政治、军事才华。

四、总结

身为织席贩履小儿的刘备,最终逆袭为蜀汉皇帝,与孙、曹三足鼎立,靠的是个人的远大志向,个人的魅力和才干。他是开创蜀汉基业的最大功臣,是一代人杰。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满清的将军、总督、巡抚、提督之间各是什么关系?

下一篇: 一百万放在银行,光吃利息,不用上班行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