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清朝统治了哪些“殖民地”?古代有殖民地的国家才算是“帝国”吗?

网友提问:

清朝统治了哪些“殖民地”?古代有殖民地的国家才算是“帝国”吗?

优质回答:

帝国在狭义上用来形容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所以是不是帝国与殖民地无关。殖民地指强国在国外侵占并移民居住的地区,后泛指丧失了政治经济独立权力,受他国管辖的地区或国家。在清朝实施的宗藩体制下,各藩属国在政治、经济上独立性都很强,所以清朝是没有殖民地的。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壤之别。

宗藩体制是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华夏文明自秦汉以来逐渐成熟成型,到隋唐之时,已经依靠其先进的文明体系打造出了一个独步世界的中华文化圈。从某些角度而言,整个东亚世界都是依靠此文化圈维系。这一文化圈逐渐形成所谓“宗藩体系”,中国是宗主国,邻近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缅甸等都是藩属国,定期上表纳贡,新君继位也需要中原政权皇帝的批准方可进行统治。中原政权则负责保护和教化这些藩属国。这种依靠文化、政治、经济手段连结的“宗藩体制”,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中国通过朝贡贸易给周边小国一点好处,再通过分封来认同该国王室的合法性,关键时刻承诺使用点武力给予保护,从而获得该地区名义上的管辖权。这个成本是很低的。这管辖权,既然是名义上的,那还能有啥好呢?两个方面的好处。①从文明进程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柔性的文明扩张过程。中国的政治边疆从黄河流域扩张到后来那么大的版图,其实就是用了这个办法。你先是我的藩属国,你进贡,我保护,维持一个表面上君臣关系就行了。但是渐渐地,文明的向心力会让你渐渐地倒向中原文明,加入中国文明一体化的进程。这政治的边疆不就扩张了么?②藩属国是中国的安全屏障和战略缓冲地带。事实上,屏藩、藩王、藩国的这个“藩”字,其实就是篱笆墙的意思。

但是鸦片战争之后,这个局势就变了。这时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海上,而不是来自于传统的西北、东北和西南了。大清帝国和英法讲和的过程,其实也是安全意识往海洋上看的过程。渐渐地,就放弃了对藩属国的经营。

这一点,从对琉球问题的处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琉球就是今天的日本冲绳。原来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从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年)开始,琉球其实既是中国的藩属国,也是日本的藩属国,小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为难啊,两边称臣。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藩属国的态度变了,要“废藩置县”。日本天皇下诏,以琉球为藩属,1873年又列琉球为府县。1875年5月.日本强令琉球国王停止对中国的“朝贡”,并派军队驻扎琉球;为了消失中琉之间“宗藩关系”的痕迹,6月又强令琉球改用日本年号。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事实上将琉球置于其统治之下。中国当时的策略仅止于谈判,甚至请出来美国的前总统格兰特出来斡旋。请注意,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刚刚十年,日本的国力和大清还是没法比的。所以,大清帝国对琉球的这个态度,其实反映了当时的外交基本策略,就是向内转,管好自己的事,不再主动经营藩属国。和日本的态度截然相反。

但是,你不经营,藩属国带来的麻烦迟早还是要找上门来的。

五年后,1884年的中法战争就是这么来的。法国盯上了中国的另一个藩属国越南。要越南脱离中国独立。大清当政的恭亲王奕䜣两头为难,不打吧,舆论不答应,传统也不答应;打吧,又明知道国力不行。所以,中法战争,是中国在万般不情愿的情况下,在没有清晰的战略路线和战争准备的情况下,被一步步地拖下水的。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6月,中法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18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远征从对朝鲜进行侵略,胁迫朝鲜订约通商。另一方面派人来华交涉。当时总理衙门答称:中国向来不干预朝鲜的内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题发挥说,中国既不过问朝鲜事务,所谓“属国”只是空名,日本决心以“自主之邦”对待朝鲜,遂于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鲜签订了朝日“江华条约”。“江华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此后,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先后酿造了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虽然由于清军的迅速行动平息了这两次事变,但日本还是趁此迫使朝鲜签订了1882年的《仁川条约》和1885年《汉城条约》,扩大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权益。由于日本并不满足于这些利益。在其准备就绪之后;就发动了侵略朝鲜继而侵华的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

随着西方的殖民入侵,清朝的宗藩体制逐步被瓦解。清前期,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皆为中国藩属。后英印展开对这些国家的兼并和侵略,诸国纷纷向中国告急。但其文报中将英印称为“披楞”,昏聩闭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国,以为是一个什么远方的小国,而没有予以理会。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英国进一步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此时的清王朝已对国际形势有了明确了解,制定了结好尼泊尔,维护其藩属地位以遏制英印侵略和政策。尼泊尔也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积极维护和中国的关系。

中尼的宗藩关系从国际法上大大延缓了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对我国西藏也是一种很现实的保护。尼泊尔是数千年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宗藩。

其他网友观点

君主制、疆域辽阔、统治与控制多民族、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国家叫帝国。

所以,清朝是帝国。但不必需要有殖民地也可以是帝国。

清朝有殖民地,清朝把汉地、新疆以及西藏当作殖民地,但是,由于民族融合以及汉人武装的逐渐壮大,清朝逐渐走向了明满实汉,殖民地色彩逐渐淡化。

到清朝后期,汉人大量向东北、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区移民,朝廷先后在新疆与东北效仿汉地建省,并拟在西藏与蒙古地区建省,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而未能实现。

其他网友观点

首先,很确定的说,中国从来就没有过“殖民地”,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是以“内圣外王”称为帝国,教化四方,各国来朝,请为“藩属国”。

殖民主义:

殖民主义是强国用各种侵略手段使落后国家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的侵略政策。

“殖民时代”是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虽然它的表皮充满血腥,但谁也不可否认,正是由于殖民贸易带来空前的利润,使得经济飞速发展,才使得后来的“工业革命”和“技术大爆炸”有了经济和社会基础。

清朝的藩属国:

在古代中国,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清朝,相比周边小国,中原王朝一直强盛无匹。于是,周边诸多小国都会臣服于中原帝国,年年来朝、岁岁来贡,奉其为主,即中国为宗主国,这些国家称为“藩属国”。

大清建立后,依照前朝规矩,也有很多的藩属国,只是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大部分变成了西方的殖民地。

按照《清高宗实录》卷 131 乾隆五年十一月甲午条的记载 : “自京畿达于四裔 , 为省十有八 , 统府州县千六百有寄 。外藩属国五十有七 , 朝贡之国三十有一 。”是指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清朝直辖的区域 , 18 省之外 , 分布的则是“外藩属国” 。

随着清朝版图扩大。清朝藩属国扩充到东亚的朝鲜;北亚地区的蒙古各部;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柬埔寨被安南与暹罗瓜分,吕宋与苏禄于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群岛后相继消失);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回部、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李氏朝鲜(1636年朝鲜被后金征服 -1910年,李氏朝鲜王朝被日本彻底吞并)

琉球王国(1663年,琉球成为大清藩属国 - 1879年,琉球被日本灭)

越南王国(1804年,越南成为大清藩属国。1885年,清法战争不败而败 成为法国殖民地)

锡金王国(18世纪,锡金成为大清藩属国。1861年,锡金王国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975年,印度吞并锡金,国灭。2003年,中国放弃承认锡金主权)

南掌王国(1353年,南掌王国建立,比明朝建立早,随后成为明清藩属国。1893年,南掌王国成为法国殖民地,大清与之断绝关系,改名“老挝”,国灭)

缅甸王国(1769年成为清朝藩属国。1885年,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

苏禄王国(1390年,苏禄王国建立,随后成为明清的藩属国,对明朝尤为尊敬。1851年,结束了和清朝的宗藩关系。1915年,改名“菲律宾”,国灭。)

廓尔喀王国(791年,尼泊尔成为清朝藩属国。190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接触和清朝的宗藩关系,改国名“尼泊尔”)

暹罗王国(1652年,暹罗大城王朝成为大清的藩属国。1855年,受英国威胁,结束和清朝的宗藩关系,1939年,改国名“泰国”。)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三国时代真的存在么?究竟是怎样的?

下一篇: 美国华人终于无处可去,这次不仅是美国,中方也不再接收!如何评价?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