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吃大米,哪些文化因素造成日本流行饭团子,中国并不流行?
优质回答:东北大米的兴起是建国以后开垦北大荒然后引进日本粳米的事了。
中国一直以来大米主产区都是在南方,无论是隋唐的大运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还是明代“湖广熟,天下足”。
而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以籼米为主,籼米的粘性不足,难以捏成团,所以没有形成大范围吃饭团的风气和习惯。因为糯米的粘性大容易捏,长江流域很多地方有糯米饭团,但是糯米这东西偶尔吃吃还行,经常吃一般人真的受不了,所以往往都是偶尔作为早点吃的。
另外补充一下,日本和东北的粳米放凉以后口感不会返生和变干。中国南方普遍吃的籼米放凉以后就基本没法入口了。
其他网友观点我小时候家里也喜欢做饭团吃的。那时候住在农村,用的大铁锅烧饭,底层总免不了会有一层锅巴。我母亲就会用那层锅巴做成饭团,给我们带到学校当干粮。锅巴做成饭团之前,一般都会用锅铲擂碎擂软,擂的过程中加点盐加点香油。吃起来可香了。
其他网友观点冷食和热食的用餐习惯
中国人习惯吃热乎乎的东西,认为冷冰冰的食物伤胃伤身体,吃冷饭被比喻为处境艰难。而日本人并没有必须食用热食的传统,寿司,饭团,刺身都是他们的最爱
筷子的使用
中国使用筷子早在商周之前就有了,所以直接吃热食也不怕烫
而日本早期的时候并没有筷子的使用,但是日本也是盛产水稻的国家,所以日本人会把米饭放凉卷成小球或者矩形,方便大家分食,也方便取用,筷子被认为是在圣德太子时期传入日本,此时日本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日本国土狭小,米饭可以作为路上干粮,在干粮坏之前即可到达目的地,米饭做成饭团方便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