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队人数有没有1000万以上?为什么?
优质回答:清朝的军队肯定没有达到1000万人,即使清朝不差钱,他也不敢扩张这么多军队。
因为满族人口少,清朝一直实行不平等的民族统治政策,他对汉族一直有防范之心。他也不确定能否在中原立足,形势不对的话,他们随时准备撤回关外。因此,在清朝统一中国以后,朝廷对东北的龙兴之地实行封禁政策,禁止老百姓出关进入东北。关外就是满清给自己留的后路。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看满族的根基----八旗驻防部队。这支部队最多也就十来万人,是满清统治的最根本的暴力工具。这点人肯定是不够的,于是,满清又在全国成立了66镇(1169个营)的绿营部队,协助八旗。一个镇的绿营最多一万来人,即使叛乱也不会影响满清统治。而且,一个省的绿营又被巡抚、提督、总兵等官员分别掌握,实在不好串联叛乱。
如果,清朝军队人数扩张到1000万人,肯定要招收大约900万的非八旗士兵。八旗因为自身人数限制,可能会被稀释到百分之一左右。这不是主动将刀子交给汉族吗?在八旗驻防部队周围,随便凑点“绿营兵”,就能把他们挤死。满清才不傻,不会扩张这么多非八旗的军队。
一个国家军队规模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自身经济条件,二是外部政治环境。
自身经济条件,简单理解,就是有多少钱能养多少人。一个士兵一年开销20两,1000万士兵就是2亿两。满清财政收入到1900年才到1亿两白银。朝廷不吃不喝,也就能养500万士兵。事实上,清末主力新军只有二十来万。没办法,铁甲舰太贵了,新军的新式装备太贵了。
外部政治环境,就是周边有多少敌人。你看韩国,虽然很小,但是还是养活了60多万人的军队。要知道,比韩国大100倍的中国才养了230多万正规军。没办法,韩国北面有个宿敌,养了上120万军队。韩国对比朝鲜,在经济装备和外交(驻韩美军)上有优势,所以,他军队少点也不是很怕。
还有以色列,国土面积才1.49万平方公里,竟然养活着16.8万常规部队。还有42.5万人的预备役部队。没办法,周边各国都是他的敌人,时刻想着将他们赶跑。为了生存,只能保持这种“全民皆兵”状态。
清朝末年,在对外战争中,其用兵人数基本上都是多于敌人的。在兵力上,其实是充足的。但是,犹豫满清政治腐败、军队装备训练落后,这才一败再败。所以,满清军改的时候,搞得不是扩充军队人数,而是“精炼”新式军队。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其他网友观点在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古代军队兵力人数上的描述,一般出现的“百万大军”“千军万马”之类的数量词,大多都是“概数”,用来形容兵马很多,而不是确切的一百万、一千万的兵马数量。所以对于清朝的军队人数1000万的描述,我有以下几个判断。
一、统计中采用“概数”的方式
如我前面所讲,清朝自称有千万军士,那么这里的“千万”在很大程度上特指兵力强盛,人数众多,而不是去一个个数出来的军队人数多达一千万。
二、将适龄的“兵役”人口列入其中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社会,朝廷所供养的“职业将领”数量是优先的,而真正的“千军万马”往往是战事发起之后,临时从郡县农民人口中,征用的“雇佣兵”,而在朝廷对外宣战的人数报表中,通常会把这些适龄的“雇佣兵”人口数量,也会虚报其中,也显得国力昌盛,兵强马壮。而对于清朝来说,整体的社会中符合“兵役”的人口也就数千万,不可能朝廷供养的军队就超过一千万,这在历史上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不论从社会人口学的角度,还是古代军队建制的规模来说,清朝军队人数的“一千万以上”都是不切实际的。
其他网友观点纵观中华5000年史,没有一个王朝,拥有超过1000万人的军队,拥有兵力最多的王朝是宋朝,最多拥有140万人,养兵的费用占当时全国财政的7/10。清朝有一个著名的八旗制度,当年清军入关的时候也不过十万人,在乾隆30年,国家的财政达到了7100万两银子,最多拥有120万军队。后来乾隆六下江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又大兴文字狱,如果你是八旗子弟,每年可以从朝廷中拿到不少的银子,当然肯定是要看官职的。以至于后来八旗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这也是导致清朝养不起军队的原因之一,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朝就一直割地赔款,哪有钱养那么大庞大的军队,别说1000万了,估计100万都养不起. 当时的官员贪腐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慈禧太后,竟然把海军的费用当做自己过寿的费用,在1911年十一月初一日,清朝的户部存银仅为28万余两,还没有过年,朝廷就只剩下28万余两银子了,为了应付巨额的财政开支,被迫动用了皇帝的内帑20万来应急。可见当时的清朝已经没有钱养不起军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