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都是嫡出长子吗?哪个皇帝最有作为?
优质回答:清朝比较特殊,是有能力者得之!
这就保证了,清朝中前期的历代君主都比较勤政。
其他网友观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清朝只有一位皇帝是嫡出+长子的身份继承大统的,他就是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即便从嫡出看,除去道光帝,也只有他的儿子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勉强能算——其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在生前由皇贵妃晋为皇后,勉强算是嫡出。不过,所谓嫡长,对于清朝皇位嬗替来讲,非常不重要。
道光帝(1782—1850)
实际上,清朝建储制度的核心就是——打破嫡长制,立储以能以贤,而不以嫡以长。
努尔哈赤(1559-1626)
在关外时期,努尔哈赤对继承人的态度就奠定了清代统治者的立储方向——努尔哈赤是率先打破嫡长制继承的人。在故事的开始,努尔哈赤也和关外的汉人邻居一样,立嫡长子褚英为嗣子,让其“专主大国,执掌大政”,但后来因其骄横擅权而诛杀了他,继立代善为太子又因通奸丑闻再废黜他的太子地位,其后对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一系势力持续打击——努尔哈赤似乎并不希望任何一个儿子做大自己的势力。在宁远之战前,努尔哈赤才最终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但距离他死亡已经很近了。他的仓促离世,让当时排行老四的贝勒皇太极在诸多势力中竞争即位,形成他和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辅政的局面。
随着女真改满洲,大金变成大清,皇太极对权力的集中并没有让储位问题变得更清楚。从没有希望的豪格到早夭的宸妃海兰珠儿子,皇太极的意图似乎一直在变化,直到他猝死之前,除了崇德初期他有过立嗣之举,后来始终没有再立嗣君,到末年更是以“四王共理国政”的形式,重回父汗的“共治”的老路上来了。因此,他的继任者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并不是他的中意人选,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在他死后会这样操作。
顺治帝(1638-1661)
入关后顺治帝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是听取了母亲孝庄文皇后和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在已经出痘(感染过天花)的儿子中选择一位。根基浅薄的佟佳氏的儿子三阿哥玄烨被挑中,成为继位者,是为康熙帝。康熙帝是真正意义上代表满清在中原统治地区成长起来的皇帝。这位伟大的君主被选择,仅仅是因为先天条件和母族单薄,这种随机性的选择所带来的幸运,是不可复制的。因此,他对按照汉家传统选立一位各方面都优秀的子嗣来继承的意愿,可能比他的祖先更旺盛,包括嫡长这个条件。
在我们熟悉的历史叙事中,康熙朝“两废太子”和“九王夺嫡”的跌宕起伏,恐怕是清朝历史上难得的大戏。二阿哥胤礽是康熙帝的嫡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嫡出长子。可惜,康熙帝在选择储君的事情上,试验失败,以至于最后陷入神秘主义,在康熙五十六年预先发布的遗诏中,和全国打哑谜,就是不说继承人是谁。这为并非嫡出、也不居长的雍正帝无过硬证据即位,造成了极大困扰。
雍正帝(1678—1735)
雍正帝从自己即位的教训中,进行了充分的反思。他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开创秘密建储制度的皇帝。同样并非嫡出,也不居长的四阿哥宝亲王弘历成为继位人,是为乾隆帝。
乾隆皇帝曾经有意在自己的嫡妻,也是他一生挚爱的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出的子女中,选择嫡子来继承皇位,但事与愿违的是,皇二子永琏,皇七子永琮都因病早夭;而他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所生养的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一个因帝后失和不为皇帝喜欢,一个早夭,也就失去了继承大统的可能性。最后,他选择皇十五子颙琰,不过是一个面对诸子早夭的窘况,所作出的“继位人需年龄合适且性格平顺”的备选答案。
《胤禛父子行乐图》(局部)(清 意大利 郎世宁)
上天眷顾嘉庆帝,让他可以平顺地选择了真正意义上的二阿哥、嫡长子旻宁——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长子——作为皇位继承人。而到了道光帝临死之前,他却仍在纠结,在即位遗诏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产生了“一匣两折”的继承人表述——“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从字迹看,很明显,皇帝是在写了皇四子的满汉双文安排后,又在旁边加注了皇六子的安排。以至于宣诏时,因从左往右的阅读顺序,令现场一度认为皇六子奕訢才是继位人选。
传位鐍匣为长宽厚32×16.7×8.7厘米的楠木匣子,无锁,上贴封条,封条上写着“道光二十六年立秋”。
因咸丰帝只有同治帝载淳一个儿子,而从同治帝之后,光绪帝载湉、宣统帝溥仪连续三位皇帝皆无嗣,清代皇位继承的逻辑就变得非常简单,一切按当权者慈禧太后的意愿行事。唯一的插曲是,在选择宣统皇帝时,根据慈禧太后的建议,以“双祧”的形式,将溥仪同时过继给载淳和载湉,以满足两位皇帝绵延后嗣的责任。从诸子争立,到无奈绝嗣,清王朝的末世刷新了历朝灭亡的新悲剧。
至于哪个皇帝最有作为,按照生享皇帝尊号的情形(排除努尔哈赤),综合主客观评价,我可以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排序:
康熙帝>天聪帝(皇太极)>雍正帝>乾隆帝>顺治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光绪帝>同治帝>宣统帝
其他网友观点【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清朝初期,大原则上是沿袭明朝的继承制度。只不过呢,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清朝十一位的皇帝(除努尔哈赤外)中,仅有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是以嫡子身份继承帝位的。
这其中,只有道光帝旻宁是以嫡长子身份来继承帝位,他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是嘉庆帝的原配嫡后。咸丰帝奕詝虽然身份上也是嫡子,可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在生育他时,身份还是贵妃,直至道光十四年钮钴禄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奕詝的身份才由庶子转换为嫡子,可却不是长子,庶长子奕纬一直到二十多岁才英年早逝。
当然了,大多数并不是他们不想要嫡子来继承,而是很多实际情况不允许他们实现嫡子继承帝位。比如顺治帝的两任皇后皆没有生育子嗣;康熙帝初立嫡子胤礽为太子,后来因事将他废黜;乾隆帝倒是个嫡子控,只可惜与富察皇后所生嫡子皆早夭,继皇后失宠形同被废之后,嫡子永璂也失去了帝心。况且,在雍正帝登基后,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为了规避诸皇子争夺皇位的问题,所以到后来,只有写在密诏里的人才是最后可以继承的人,不再如之前一定由嫡长子继承了。
说起最有作为的清朝皇帝,想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康乾盛世。不得不说,康熙帝在位61年间,平三藩、设台湾府等功绩确实亮眼,但却也留下了不少弊端,后世争议不断。
康乾盛世或许存在争议,但阿浅觉得这个时期放在整个清朝来看,确实是它王朝的巅峰时期了。而这段巅峰的成就除了康熙帝前期的积累之外,作为起承转合的雍正帝功不可没。
雍正帝登基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肃清吏治、整顿财政、、摊丁入亩、设立军机处等等,将康熙帝统治后期的一系列问题,一个个摊开来整明白了。尽管对他登基的风波,仍然存在异议,可是他在位期间的政绩确实是亮眼的,若是没有雍正帝执政的这十三年,放任康熙帝晚年那些问题不管,那么所有的问题爆发会来的更早,更别提什么康乾盛世了。
虽然只是短短在位13年,却为清朝巅峰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巅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