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项羽死也不过乌江,如果忍辱负重卷土重来,刘邦项羽谁能得天下?

网友提问:

为什么项羽死也不过乌江,如果忍辱负重卷土重来,刘邦项羽谁能得天下?

优质回答:

这个提问包含两个问题,首先为什么项羽不肯过乌江,第二是如果忍辱负责卷土重来,刘邦项羽谁能得天下?

第一个问题,不肯渡江的原因在于项羽对于兵败的心理归因。

在四面楚歌之后,项羽被围,他跟他的手下说,我输不是我打仗不行,是因为老天爷让我输。然后冲进汉军敌阵,杀了几百个汉军将士,向他的手下作证明。项羽到死都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认为是老天的安排,让他兵败。

因此,当项羽到了乌江边上,乌江亭长告诉他“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没有船,渡不了江,如果项羽真的上了船,是可以逃出重围的。项羽还是大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把一切责任都推给老天爷,坚定了自己的必败信念,加上他脸皮薄,不愿回去面对江东父老,最终在乌江边上自刎身亡。

第二个问题,如果忍辱负重卷土重来,项羽并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独特的江东地势、松散的刘邦联盟、主场作战的优势,都是项羽重新翻盘的利好因素。

假设项羽忍辱负重,他翻盘的机会有三个有利的条件。

第一个是江淮地区纵横河道和长江天险。江淮地区河道纵横密布,加上有长江天险作为凭借,如果项羽过江,刘邦一时半会也难以攻下,项羽可以有战略缓冲、重整旗鼓的机会。三国时期孙权占据江东,凭借长江天险与曹魏军队对峙了半个多世纪,江东地区的防守是有天然优势的。

第二个是刘邦势力松散的联盟结构。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刘邦分封大量异姓诸侯王,汉廷中央直辖郡不过十五,关东多是异姓诸侯,《汉书·韩彭英卢吴传赞》曰:“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茶、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烈士,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大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后来,刘邦自己也放心不下这些异姓诸侯,一个个给灭了。可见,刘邦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都是投机分子,如果项羽肯放下身段,施展离间计,还是存在拉拢分化刘邦盟友的空间的。

第三个是主场作战的优势。江东是项羽起家的地方,他的大本营,在人脉支持、资源获取上都有一定的便利,有机会迅速站稳脚跟、卷土重来。

但性格决定命运,刘邦被项羽好几次打得灰头土脸、丢盔弃甲,都能够锲而不舍地继续战斗,项羽打输了一次,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历史不能假设,项羽要能卷土重来,他就不是我们所认知的项羽了。

其他网友观点

因为项羽把尊严和颜面看得比生命重要,这是他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命运所决定的!假如既使项羽不顾及脸面回到江东在短期的时间内也无法召集到所谓的什么八千名子弟兵,因为江东的家底被他的主人霸王拯的是血本无归了,根本就没有再东山再起的任何本钱了!更现实的一点就是,凭着项羽这种性格特征,真的是再无任何的颜面再去见江东的父老乡亲了!”一个大英雄主义刚愎自用残暴不仁听不进去人言无大智大勇没有政治头脑的西楚霸王是斗不过刘邦的!别看刘邦是一个臭无赖出身,因为刘邦有政治头脑和远见,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识人,有高明的政政艺术,会用人,知民情懂民意,能听进人言。而项羽就大不相同了,在他的心目中,任何人都不如他,太自以为是了!这就是刘邦最终能彻底打败项羽能得天下的根本性原因。

其他网友观点

项羽是一名真真的悲剧英雄,纵然两千年过去,世人提起项羽同情怜悯之心依旧油然而生,可又能怎么办呢?项羽在掌握一手好牌的情况下确实失败了,即便当年项羽过得了乌江,天下依旧还是刘邦的。乌江自刎自是项羽最后的体面罢了。

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诗《叠题乌江亭》简单说明了题主的假设,其言: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项羽之败并非一朝一夕,当年项羽若能携带彭城之战之威一举荡平刘邦的仓皇逃窜,天下自然是他的,可惜上天给了刘邦机会,让刘邦得以在荥阳与刘邦对峙,之后项羽虽然步步紧逼,可致命一击一直都没能发出。

鸿沟合议是项羽的最后机会,当时项羽部虽然略显疲态,但刘邦部也好不到哪里,那时项羽若有当初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气势,孤注一掷则大有机会胜利,可惜项羽又放弃了,天真的他接受了刘邦的议和。岂不知这是刘邦在蓄力,当然项羽是不知道的。

在项羽兴高采烈回自己一亩三分的时候,刘邦出其不备联合韩信、彭越多面攻击项羽,最后结果我们也知晓,项羽乌江自刎。

假设项羽听从乌江亭长的话渡乌江而去,我们直白的从王安石的那首诗中可以得到答案,在第一句诗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王安石说明了两点其一多年征战项羽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少年,王者之心已有裂痕,没有必胜之心怎么与刘邦再争天下,其二项羽在中原的失败导致刘邦的势力早已遍布原六国各地,就算项羽渡得了乌江,仅凭乌江之地也无法与刘邦抗衡。

之后王安石的另一句诗: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又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便项羽渡了乌江,乌江子弟还愿意为项羽拼搏么?答案恐怕不言而喻。

所以长篇大论不用提,王安石用短短两句诗已告诉了我们想要的假设。

项羽之所以被人反复提及他的临终表现为自己加分不少,假如项羽真的渡乌江而去恐怕他就没有后世如此高的历史地位了。不完美才能造就更大的完美。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清朝皇帝都是嫡出长子吗?哪个皇帝最有作为?

下一篇: 改良为什么没能挽救清政府覆灭的命运?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