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几次要废盈立如意太子,为什么最后刘盈和周昌还拼命护着如意不让吕后杀死?
优质回答:惠帝刘盈保护弟弟是因为他天生仁爱胆小,不愿手足相残。周昌保护如意则是刘邦活着时曾托孤周昌要他辅佐如意护他周全。选周昌托孤又是因为当初吕雉孤立无援、儿子的太子差点被换掉的时候,周昌一个结巴话都说不利索,还跳出来力挺太子刘盈,最后打消了刘邦换太子的想法。当时吕雉还不顾皇后的身份,对着周昌行了大礼,所以周昌是吕雉和儿子的大恩人。刘邦料定了吕雉不会拿周昌怎样,才把最爱的儿子如意托付给他,要他陪如意一起去封地做赵王。不得不说吕雉和刘邦这两口子真的很神奇啊!对彼此的了解那简直是直奔七寸而去,捏得那叫一个稳准狠!
后宫女人但凡受宠又有儿子的,都希望自己儿当皇帝。戚夫人天天给刘邦吹枕边风要换了太子刘盈立如意,那怎么可能啊!自大周朝以来皇帝立太子都是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礼法。这件事让吕雉恨死了戚氏,加上之前的过节,吕雉想杀戚夫人母子泄恨的心思不是一天两天。但是儿子惠帝天生仁爱,对自己的异母兄弟姐妹都很照顾。他一听母后先叫周昌进宫,随后又立即宣如意进宫就知道母后要对如意下手,特意把弟弟保护起来片刻不离身,可还是被母后毒死了。
其他网友观点嫡庶已定,尊卑既成。
汉惠帝没必要杀赵王如意这样的废物。
何况汉惠帝心地善良,不想杀兄弟。
其他网友观点一、为何刘盈会保刘如意与其生活背景性格有关:
1.仁义善良性格初定: 刘盈从小基本是跟着母亲吕雉生活,吕雉早年称得上是贤惠的女人,初嫁给刘邦时,生活并不富裕,刘邦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吕雉便亲率子女从事农桑针织,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早年的刘邦常戴一顶自制的竹帽到处闲逛,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砀山下的沼泽地区。吕雉除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所以对于教育子女尤其培养了刘盈仁义善良性格,行事作风均中规中矩。在刘邦死后,吕雉多次想要暗杀刘如意,都是他帮刘如意躲过了杀身之祸。只是因为他不想这个弟弟被残害。
2.性格软弱易被操控也情有可原:母亲吕雉是位能为刘邦操持家业、颠沛流离、诛戮功臣的糟糠之妻,尤其是从吕雉当上太后之后的一系列毒辣手段可以看出,吕雉是个杀伐果断,太过强势的人,无论何事都是母亲说了算,包括到后来虽然登上帝位,也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
3.刘盈可以说是个缺乏父爱的人,很多事也都习惯有母上大做主,也希望自己能得到父母关注,母子关系已长期如此,没希望改变,只能寄希望于父亲刘邦,然而,刘盈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他不像自己亦不适合做储君。而 戚夫人所生子 刘如意深得刘邦喜爱,并且刘如意酷肖刘邦,刘邦以其类己,故常欲易太子。或许迎合父亲同样爱戴兄弟能得到父亲的青睐,结果却与刘如意培养出了兄弟情。兄弟有难我不帮谁帮,所以保如意也是情有可原。
二、才华得不到肯定,凡事都有母亲操持,母亲的种种有背常理的狠毒行径使母子俩生出了嫌隙以致随自己意愿保护如意,向吕雉发出无声抗议。
刘盈(汉惠帝),其16岁继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推动了经济的繁荣。他还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使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在思想和文化上,他废除秦时禁锢,以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
但其性格仁弱,大权被吕后掌握。他也是见证了父母从恩爱夫妻变成了敌人,两个人斗了半辈子。最终也没能改变夫妻关系,开始发现母亲离曾经那个善良贤德的模样越来越远,从后来发生的事也可看出,吕雉让儿子观看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惠帝失声痛哭,并使人对太后道“这种事不是人作得出来的。儿臣是太后的儿子,终究没有办法治理天下。”大病一场,从此不理朝政。
三、周昌如何亦要保护刘如意?
说到周昌还有一个小插曲:高祖十年(前197年),刘邦欲易太子,下廷议。结果群臣纷纷反对。御史大夫 周昌反对最强烈,刘邦问其原因,周昌由于为人 口吃,且又盛怒,于是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见此状,欣然而笑,罢置此议。事过之后, 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所以说物以类聚,当时周昌也是站在刘盈这个阵营的,同样是看上了刘盈的宅心仁厚。
但刘邦临终前,把戚姬独子刘如意托付给他(周昌当时为御史大夫),让其务必保护好刘如意,最后周昌和刘盈两人在吕太后要杀刘如意这件事上站在了统一占线。
只是,刘邦的这种安排没什么效果,周昌和刘盈最终还是没能保住戚姬,也没保住刘如意。
刘邦刚刚驾崩,戚姬就被汉高后发配到永巷为奴,戚姬在永巷时,不堪凌辱,做了一首名为《舂歌》的诗,诗中说自己常与死神为伍,这是没一丝夸张的。
戚姬被剃去了头发,脖子上戴了刑具,身着囚服,终日跟一帮死刑犯在一起参加劳动改造,最后被做成人彘,戚夫人撑了一年才死去,后人封其为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