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乾隆为何要为多尔衮平反?

网友提问:

乾隆为何要为多尔衮平反?

优质回答:

1650年12月,多尔衮在狩猎途中去世了。

顺治帝带着诸王大臣到东直门外迎侯,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以帝王之礼安葬,其元妃为“义皇后”,双双配享太庙。

可是,两个月后,画风突变!

朝廷定案:多尔衮“独擅专权”、“阴谋篡逆”,“削爵、撤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

一个“义皇帝”,瞬间变成了篡逆之臣!

这个锅,多尔衮一背就是128年。

直到乾隆43年,乾隆亲自发布了长达1500字的上谕,给多尔衮平反。

乾隆,为何“突然想起”给128年前的多尔衮平反了呢?

“翻案”达人

乾隆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喜欢“翻案”的皇帝了,没有之一。

乾隆刚即位的时候,就宽免了各种案件中被处分的官员及家属,起用前朝废员或不得意者。

当时的河东总督王士俊曾经抱怨:现在的条陈,都是翻案!只要把雍正时的事情翻转过来说,就是好条陈···

乾隆听了很不爽:你说群臣喜欢翻案,其实是说朕喜欢翻案吧!

于是,王士俊被斥为小人,后来削籍为民···

乾隆嘴巴上不承认,但他实际上确实是“翻案达人”。

后来,乾隆给多尔衮、多铎、豪格翻案,还给雍正朝被迫害的八王、九王翻案。

这还不算,他还还了当年满清的对手袁崇焕、史可法清白。

而给多尔衮翻案,也确实有必要。

经不起推敲、影响极坏的多尔衮案

多尔衮的罪是:独擅专权,不让济尔哈朗预政;妄自尊大,以为顺治继位是她的功劳;用的依仗、府邸僭越;逼死豪格等。

另外,他死前让人把八补龙袍等东西放在棺内,又把两白旗移驻永平,意图谋反。

诚如乾隆在翻案的上谕所说:多尔衮堂堂摄政王,排除异己,夺权篡位的机会多得是,需要靠靠临死前偷偷摸摸放龙袍到棺材来表达对皇位的觊觎吗?

由于官方说法太扯,所以,民间自行脑补了“故事线”。

大玉儿(孝庄太后)以下嫁多尔衮换取多尔衮支持顺治继位---顺治倍感屈辱---多尔衮死后顺治报复!

按照满人入关前的习俗,下嫁可能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这在中原人眼里,就是伤风败俗了!

一百多年前那些微妙的权力矛盾,到乾隆时已经不是个事了。

但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流言,却实实在在损害者爱新觉罗家的皇家威严。

所以,乾隆平反时说得很直接:如果多尔衮罪是顺治爷圣裁,我还敢翻案吗?当时,顺治尚在冲龄,“未尝亲政也”,“乃实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

别猜了!搞多尔衮不是顺治爷的意思,是宵小奸谋之辈干的!

乾隆的翻案上谕洋洋洒洒1500多个字,追述了多尔衮的丰功伟业。

但是,重点是重新梳理官方的故事线:多尔衮摄政期间得罪太多人---宵小之辈在多尔衮死后构陷之···

皇家威严,还是要挽回的!

摆脱历史问题的困扰

在给多尔衮平反的同一年,乾隆给自己的八叔、九叔,以及豪格、多铎等人悉数翻案。此外,对前明的袁崇焕、史可法等人也加以翻案、褒奖。

之所以如此,是社会矛盾变化了。

满清入关之初,主要矛盾有两个。

对外,是满清与明朝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对内,受到“八王议政”等老制度的影响,皇帝与各王之间,各王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权力矛盾。

到乾隆后期时,经过康乾盛世,矛盾变化了。

在统治集团外部,尽管仍有天地会等组织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但实际上,经过100多年,“复明”已经基本没有号召力。各地反清斗争,多是缘自“改土归流”、不堪剥削等现实原因。

在统治集团内部,尽管“八王议政”形势上仍然存在,但所议之事已经不涉及军国大事,对皇权基本上不构成制约。

这种情况下,给当初权力之争中处置过严的宗室平反,可以化解统治集团内部不必要的矛盾,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也利于乾隆的个人威望;给前明忠臣平反,可以给自己宣传的“忠君”思想自圆其说。

过去的矛盾基本不存在了,那么,摆脱当年矛盾遗留问题的束缚,是必要的。

一方面,乾隆给多尔衮等人平反,给予他们及后人尊崇、荣誉,另一方面,乾隆又于乾隆51年取消议政大臣职名,彻底终结八王议政。

一方面,乾隆给袁崇焕等人翻案,给与推崇;另一方面,乾隆朝的文字狱又登峰造极。

虚名已收人心,实招已固统治。

这大约就是乾隆的帝王之术吧。

其他网友观点

其中有两个原因

一、多尔衮的确是被冤枉的。

如果认功劳,从收降蒙古,追灭朝鲜李家王朝,到淞景大战,可以说大清朝能打进关内,统一中国,多尔衮有七成功劳。是他先联合吴三桂,灭了李自成,又灭了南明,一路过关斩将,皇大极死后,如果多尔衮想当皇帝,以他的势力,拈手可得,无论如何也轮不到顺治。因为还有许多人对皇位虎视眈眈,如果没有多尔衮,孝庄太后再有本事,顺治也没有登基可能。顺治秋后算帐,完全是因多尔衮英年早逝,死后又没有子女,一些权臣又窥视多尔衮的位置,才落井下石,顺治又年幼,才下令对多尔衮清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到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眉来眼去,又受多尔衮生前压制,心里压抑去又沒办法。多尔衮死后,终于可以出一口恶气了。

二、乾隆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明君,卖个人情。

其实,雍正在位时就曾想为多尔衮平反,种种原因沒来得及办理,亁隆又是个好表现的主,为多尔衮平反一是完成先皇遗愿,尽显孝心。二是向世人显示自己是个仁德之君,便宜都被他占了,又何乐而不为?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多尔衮对大清有功,他配得上乾隆替他翻案。

多尔衮对清朝有“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之功。要是没有他的统筹调度,清朝入主中原,恐怕没那么顺利。

当然了,清朝入主中原,大家都有出力,功劳也不是多尔衮一个人的。

但是即便不考虑“檄定中原”之功,多尔衮的功劳也是很大的,配得上乾隆为他翻案。

什么功劳呢?就是他拥立顺治帝登基。

清朝前期,很多制度没有形成规范,皇储继承制度也一样。通常来说,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由谁来做,就是看谁的拳头硬。谁拳头硬,谁继位。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拳头硬”,所以他继位。

皇太极暴毙后,当时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的拳头最硬。他们两个才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至于顺治嘛,小屁孩而已,没人拿他当根葱。

他继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等于零。

然而,正是由于多尔衮和豪格之争,皇位最终幸运的落到了顺治头上。

顺治死后,皇位传给儿子康熙;康熙死后又传给儿子雍正;雍正死后再传给乾隆。

所以,乾隆能当皇帝,他还真得感谢多尔衮对自己太爷爷顺治帝的拥立之功。如不然乾隆估计也就是个享受四品虚衔、食四品俸禄的闲散宗室罢了。

虽然后来多尔衮摄政期间嚣张跋扈,不把顺治帝放在眼里。但功是功,过是过,多尔衮的拥立之功,客观存在,不论顺治如何讨厌他,都是不能抹去的。

所以,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多尔衮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为“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这并不能称之为“洗白”。乾隆只是给多尔衮“正名”了而已。这是多尔衮应得的待遇。

这里注意,乾隆只是推翻了顺治皇帝给多尔衮的“欲加之罪”。多尔衮本身的罪过,比如他打击同僚,害死豪格等劣迹,乾隆并没有给他平反。

这一点从乾隆给多尔衮、多铎平反,但却不给阿济格平反就看得出来。

因为在乾隆看来,阿济格尽管也有功,但他在多尔衮死后竟然敢谋划造反,意图继续操控顺治帝,功不抵过,不予平反。(乾隆给阿济格的子孙后代全部恢复宗籍,但阿济格的亲王爵位不予恢复)

功是功,过是过,应该给谁平反,不该给谁平反,乾隆心里面很清楚。

再说第二方面。为什么偏偏是乾隆给多尔衮平反,康熙、雍正不给多尔衮平反呢?

其实,这个就是乾隆性格上的问题了。

换句话说,乾隆的性格注定了,他在晚年一定会搞点大动作。比如给“奸臣”平反。

乾隆是一个自视甚高又自信满满的人。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太爷爷做的不对。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

用他的话说——“朕若不言,后世子孙,亦无敢言者”。(我要是不给那些人平反,只怕以后的人更不敢平反了)

这就跟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一些好事之徒一样,对什么事情都喜欢插一脚。

顺带一说,乾隆给多尔衮平反后,又给自己的八叔胤禩平反昭雪。理由和平反多尔衮一样。也是乾隆认为雍正整胤禩不对,他要给胤禩“正名”。

当然了,乾隆是政治家。他给胤禩、多尔衮翻案,也吃饱了饭没事干,一样有其政治目的。比如他这么干,可以名留青史,彰显他的能力。(连太爷爷和老爹定的铁案都敢翻,朕牛比否?)

还比如可以收买人心,让后世子孙都歌颂他的英明神武(仿效明宪宗为于谦平反,受到后世好评)。

所以总的来说,乾隆替多尔衮翻案,一方面是多尔衮确实有功,功大于过,他有被平反昭雪的资格;另一方面,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翻前朝定的铁案,不仅可以在他的文治武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还很贴合乾隆喜欢“搞事情”的性格。

此乃一举多得之事,乾隆给多尔衮平反,也就很好理解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正五品的大学士,权力非常大,为何能压制二品尚书大人?

下一篇: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