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多尔衮手握重权,为何不篡位自己做皇帝?只是因为孝庄吗?

网友提问:

多尔衮手握重权,为何不篡位自己做皇帝?只是因为孝庄吗?

优质回答:

多尔衮也想成为皇帝,但他的实力不足以支撑他称帝,因此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只有六岁的福临继位,顺便把自己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皇太极长子豪格排除在外。

多尔衮的对手是豪格

1643年9月21日,前后执政17年的皇太极病逝于沈阳,死前有两道“遗谕”,内容是安排减免朝鲜历年贡额等,没有提到皇位继承人的事。这说明他遵照了本民族贵族共和制的政治传统,将皇位的决定权交给了八旗诸王会议。

当时在诸王中有力量争夺皇位的是睿亲王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虽然多尔衮军功卓著,继位呼声很高,但豪格皇长子的身份也具有很大优势。皇太极生前自领的两黄旗、皇太极长兄代善(两红旗)都明确支持豪格,多尔衮兄弟阿济格、多铎所领的两白旗则支持多尔衮,四大亲王之一的镶蓝旗济尔哈朗也倾向拥立皇子。力量对比实际上是不利于多尔衮的。

诸王推举皇位继承人的会议在清代的官方史书上没有记载,当时在沈阳的朝鲜国王世子留下了关于这次会议的记录:

诸王皆会于大衙门,代善发言道:“豪格是皇长子,当承大统。”豪格说:“我福小德薄,不配担当大任。”然后,豪格离开了会场。

这时,两黄旗拥戴皇子的大臣们佩剑上前,说:“我们这些人食于帝,衣于帝,皇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皇帝的儿子,我们宁愿跟随皇帝于地下。”见此情形,代善说:“我是皇帝的大哥,我老啦,皇帝在时,我都不参与国家大事,现在哪里还能过问这么大的事?”随即起身离开了会场。阿济格见多尔衮已经继位无望,也跟在代善后面走掉了。在会场中的多铎没有说话。

多尔衮则表态说:“你们说得有道理,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现在,豪格既然没有继统之意,就应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他年纪小,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等他成年之后,我们即行归政。”

顺治帝福临

妥协的结果是福临胜出

上面这段记录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解读一下:

第一,豪格称自己福小德薄其实是一种自谦之举,就犹如当年皇太极被议立时所说的“吾凉德,惧不克负荷也”,并不是真的不愿继承皇位。但这一点却被多尔衮顺杆爬了,巧妙地将豪格排除出皇位之争。

第二,两黄旗拥戴皇子的大臣们在会上佩剑示威,其实对多尔衮来说是一种相当大的武力压力,如果不拥立皇子的话,双方势必火并,对好不容易壮大起来的满洲势力极为不利,也不是多尔衮愿意看到的结果。

第三,多尔衮推出年幼的皇子福临继承皇位,而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确实是睿智之举,既满足了两黄旗要求皇太极皇子继位的意愿,又确保了自己能行使辅政大权。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论亲疏关系肯定比不上多尔衮和福临的关系,加上他并不热衷行政事务,因此最后朝政大权渐渐归于多尔衮一人。

多尔衮剧照

至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关系,民间传说有“孝庄下嫁多尔衮”一说,但未被正史记载。即使多尔衮与孝庄有暧昧关系,也是在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的事,断不可能在皇太极在世之日,与孝庄产生私情,更不可能为了与孝庄的私情放弃大位。因此多尔衮没称帝还是实力权衡的结果,与孝庄无关。

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评论,记得关注我的帐号哦~

其他网友观点

多尔衮不篡位就是因为他没儿子。篡了位也是白搭。

顺治登基,清兵入关,多尔衮先后被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地位崇高自王莽以来未有,而初入北京时新降的明朝士庶也是将他是为“皇帝”的,据《清史稿•睿忠亲王列传》记载:

“明将吏军民迎朝阳门外,设卤簿,请乘辇,王曰:'予法周公辅冲主,不当乘。'众以周公尝负扆,固请,乃命以卤簿列王仪仗前,奏乐,拜天,复拜阙,乘辇,升武英殿。明将吏入谒,呼万岁。”

说明多尔衮一直以周公自命,虽然没有坐上天子的法驾,但是却接受了百姓的嵩呼万岁。此后多尔衮的权力越来越大,并将昔日的对手南明诸帝、肃王豪哥等人逐渐消灭真正做到了唯我独尊,要想登上帝位绝非困难,但是多尔衮最终还是没有走出这一步,因为对于他来说,登上帝位就要面临一个让他很无奈的——乏嗣无后。

多尔衮有六妻四妾,但只有他的第六位福晋朝鲜李氏生养了一个女儿东莪格格。之所以多尔衮虽然妻妾众多但是却膝下无儿的原因就是在于他的身体一直非常不好,据说是有“风疾”或是“心悸”这种毛病,而且至少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相当严重。根据朝鲜王朝使臣的纪实日记《沈馆录》中记载,多尔衮曾经向其好友,昭显世子求药,这个药就是“竹沥”:

“俺荷国眷(指昭显世子)爱时深,世子之待俺,亦至其欲生不欲死之意,见俺有痼疾,非竹沥难治,而蒙惠得服便见其效。但此物非此地所产,不得不求之于馆 所者。”

竹沥清肺降火,滑痰利窍,主治用于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等病。多尔衮对竹沥如此渴求,可知他病得确实不轻。入关以后,就更是离不开这味药材,据谈迁《北游录》记载其目睹:

“卫辉淇县多竹。摄政王煎竹沥。初课民煎。每巨竹可获沥十斤。后疑其伪。令民输竹于京。以风日所暴仅煎六斤。淇之人苦于役。费甚矣。”

而且多尔衮身体不好在当时不是秘密,而是无人不知的事情,甚至也成了政敌攻击他的把柄之一,比如肃王豪哥就多次骂他是“病夫”,而且还公开的说过:

“和硕睿亲王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设不克终事,尔时以异姓之人主国政,可乎?”

所以,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可以凭着自己的手腕指点江山,睥睨群雄,但是生孩子的问题上最终是要看老天爷的恩情。所以多尔衮在东莪格格降生之后就恐怕对自己“乏嗣”的宿命有了准备,于是就就过继了同母弟多铎的第五子多尔博为养子。多尔博的生母是多铎的侧福晋博尔济吉特氏,乃是孝庄太后的亲侄女。看来是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做出的选择。

顺治七年(1650A.D.)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谥为“成宗义帝”。但仅仅三个月后,亲政的顺治帝就下旨将多尔衮撤享、削爵,也就是剥夺多尔衮一切头衔,并掘墓鞭尸。一时间人心惶惶,甚至将这一事件比之为秦始皇车裂假父嫪毐。而多尔衮的亲信被彻底清算,养子多尔博废去睿王,被勒令归宗并贬为闲散宗室。孤女东莪格格被交付信郡王府管制,不久又被流放至蒙古。

直到百余年之后乾隆帝方为多尔衮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顺治帝。

晚年的孝庄太后。历史上孝庄太后从未以“美貌”而闻名。

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以霹雳手段清算,所以没有留下任何画像。清初一位宗王的画像。

其他网友观点

多尔衮怎么不想当皇帝,他太想了,只是实力还不够没那个命,与孝庄没多大关系,在女人与皇位之间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皇位,当了皇帝女人大把的。

皇太极学他爹努尔哈赤连遗嘱都没立就匆匆而去,空空的皇位无不让人凯觎,论实力、才干,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是最大热门人选,两黄旗的图尔格、索尼、鳌拜是极力支持豪格,镶蓝旗的济尔哈朗支持福临,两白旗支持多尔衮,两红旗是旁系不参与,因此两人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一度差点大动干戈。

在这紧要关头,两红旗旗主、享有崇高威望的礼亲王代善出面平息事态,经过协商,采取“和稀泥”的方法,照顾各方利益,豪格和多尔衮两派谁也不立,照顾两黄旗的提议由皇太极的子孙当皇帝,同意多尔衮提议福临当皇帝,由两白旗的多尔衮和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做摄政王,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多尔衮也知道这个道理,皇太极去世后,他的儿子是正统的继位者,多尔衮如要夺位就属于篡位,大逆不道天下反之,皇太极如果没有儿子,多尔衮完全能胜任,哪怕大动干戈也不为过。

多尔衮权衡再三,如果死磕的话,对自己绝对不利,与其对抗不如退而求其次,由福临继位,乃皇太极之子,打压了对手豪格,又拉拢了济尔哈朗,各方都能接受,皆大欢喜,多尔衮利益最大化成了赢家。

至于多尔衮在当上摄政王之后为何不夺位称帝就不得而知,估计那个位子也不是那么好坐的,他现在虽无皇帝之位,但有皇帝之实,该满足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影响越来越小?

下一篇: 司马迁被汉武帝宫刑,是不是因为当自媒体瞎胡写?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