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曹操的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曹叡,为何能够成为列祖?

网友提问:

曹操的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曹叡,为何能够成为列祖?

优质回答:

导读:这个题目挺有意思,咱们来简单说说。纯属一家之言,有不同观点欢迎讨论但是尽量别喷。首先我们要解释魏明帝曹叡的烈祖称号还得从庙号和谥号命名规则简单解释一下。庙号诞生于商朝时期,主要为的是用来祭祀先王。庙号常用祖和宗,采用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规则。并且只有优秀的帝王有庙号(两晋之前),至于泛滥以后基本上是个皇帝都有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皇帝太多了)。庙号在帝王去世后由后人裁定然后入太庙由国家祭祀,享受四季香火。咱们先搞明白这个,再说曹叡的这个烈祖是怎么来的?

庙号

咱们接着说庙号中的祖,一般来说有功的才称祖。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等。那么历史上这四百多个帝王,就是开国皇帝也有一把怎么测定的称谓呢?那就是所谓太祖一般指的是开国皇帝一般是草根出身、没什么背景,依靠自己的能力打下的江山登上皇位的称呼太祖。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出身草根,一条盘龙棍横扫天下;明太祖朱元璋要过饭,真正的草根等。

而所谓的高祖一般是指有一定家庭背景,借助一定的势力拿下江山登上皇位的称高祖。比如: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在西魏、北周时期祖上都是高官随国公。杨坚只不过是继承的父亲的爵位,所以他打下的天下死后庙号只能称呼高祖。当然唐高祖李渊也是一个道理,不再赘述。庙号的选字除了以上另个外,还有世宗、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不错的称谓。

谥号不光是帝王,大臣也可以使用。也是死后后人对先人的一种盖棺定论。一般也分善恶中性三种。本文主要说曹魏烈祖曹叡的事情,所以谥号不再叙述。

一般庙号祖的在一个朝代一般不会超过两个,像清朝圣祖康熙和今天说的曹魏烈祖曹叡这个基本都是后人拍马屁或者干脆提前定下的。如果说清圣祖康熙功劳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那曹叡的这个烈祖纯粹是自己生前就定好的,也是开了历史先河。人家别的帝王的庙号都有后人决定然后看是否有资格进入天子七庙享受祭祀。但是曹叡生前就早早定下身后之名,可发一笑。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记载: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三祖之庙,万世不毁。

看到没有,这是在曹叡执政活着的时候居然就定下了将来身后的庙号。所以说曹叡也算是秒人。

曹魏烈祖曹叡

在西晋之前,汉家天下政权对于庙号以及天子七庙的祭祀是非常严格和讲究的。为什么非要说西晋这个时间节点,那是因为西晋很快灭亡。随着五胡十六国的来临,政权更迭频繁。登上帝王的少数民族帝王犹如批发一样,庙号开始泛滥。

而曹魏在这之前,所以相对还比较严格。有些帝王甚至根据贡献来说没有庙号可见严格。曹魏由曹操奠定建国的基础,曹丕开始篡汉称帝,到曹叡这是第三代。

所以说追封曹操为魏太祖还是合适的;曹丕作为曹魏的开创者称呼魏高祖也勉勉强强。而曹叡自己给自己定了个烈祖的庙号,史称曹魏三祖。

那么我们来看看曹叡这个烈祖的成色究竟如何?他的功绩主要有: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制定《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编纂史上算是不小的贡献;再就是抵御蜀汉和吴国的北伐了。其他的就算反面的例子了:大兴土木修盖宫殿;广纳美女等等。如果看起这些来曹叡作为守成之君还是可以的,但是作为烈祖的庙号则不太恰当。

小结:

曹叡生前定下烈祖的庙号,一来估计是想夸功劳显示自己非常有作为;另外一个更可能的怕在严格的庙号执行下得不到庙号。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其他网友观点

呵呵。

本来,皇帝庙号是非常尊贵的,也是死后由新君大臣们共同议其功过,追奉宗庙。

所谓,祖有功、宗有德。

宗庙者,需国家拨款,专门建造,配之乐舞护卫,四时祭祀不绝。

庙号就等于皇帝死亡后在宗庙中的地址。

汉代初期,严格遵守天子七庙的规定,刘邦占太祖庙,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中宗宣帝。后面哀宗等也有庙号,光武帝清理后西汉皇帝庙号只剩这四位。

尤其在汉景帝死后,虽然有平定七国之乱的重大功劳,但大臣们一致认定,汉景帝只是延续汉文帝的治国思想,功德不足有庙号。所以汉景帝十分委屈,他的牌位被列在父亲文帝的宗庙以享受祭祀。

曹魏建国,曹丕给曹操上太祖武皇帝尊号,这是很正常的。曹叡当权,给父亲曹丕上高祖文皇帝称号,其实曹丕的功劳远不足称祖。

到后面,曹叡怕死后捞不到庙号,干脆提前给自己定下烈祖明皇帝...后人大笑之。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古代“海捕令”画像根本不像,为何还是能抓到犯人?

下一篇: 汉武帝杀子和唐玄宗杀子如何评价?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