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以热衷平反闻名,多尔衮都能被赦免,为何唯独遗忘阿济格?
优质回答:乾隆四十三年,距离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这几位与当今天子有沾亲带故关系的满族男儿去世已经有一百多年了。经历了雍正十多年的统治之后,乾隆皇帝登上历史舞台,此时国库充裕,国泰民安,没有乱世风险,妥妥的就是一个太平盛世。
为了加固清王朝的统治,也是为了让现在的太平盛世看起来更像一个“盛世”,乾隆皇帝决定,进行大规模的平反活动。虽然这个活动和清王朝历代流传下来的祖制相违背,但是乾隆皇帝果敢地做了,这是他作为君王的自信。他认为如果自己不做,后世的人就更不敢做,而这也是一个使他被后世歌颂的绝好机会。
就在这次的平反过程中,曾被顺治认定有“阴谋篡逆”之罪的多尔衮、多铎都被平反,可是他们的兄弟,同罪的阿济格却没有受到这样的待遇,这是为何?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兄弟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都是努尔哈赤的孩子,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生兄弟。
阿济格是老大,他在幼年时受到父亲的宠爱,可在多尔衮和多铎出生之后,他宠爱便被分去了。父亲去世之后,阿济格分到的东西,比起两个兄弟来只少不多,这就加深了三兄弟之间的矛盾。
皇太极继位之后,为了使自己的地位稳固,开始挑拨这三兄弟的关系,他重用多尔衮,同时又找了借口把阿济格贬得更低,此时多尔衮已是睿亲王,弟弟多铎升迁为郡王,可是阿济格没有挪动窝。
皇太极去世之后,这三大兄弟都对这个皇位虎视眈眈。多尔衮大家知道,虽然对皇位虎视眈眈,最后还是在险境之中支持顺治帝上位,而自己则变成了地位高贵的摄政王,不管他的心是如何的,但是他也相当于匡扶了清朝社稷,而弟弟多铎也和他是一条心。
只有大哥阿济格在顺治帝登基前后做了许多蠢事。李自成率领着农民军谋反时,他们争北战打了好几场胜仗,便不知天高地厚地想要染指大清的江山。在多尔衮大权在握的摄政时期,阿济格也多次向他索要封号地位,多尔衮死后,他更是恬不知耻,想要用军队武力进攻,夺得皇位。由此看来,阿济格简直就是一个蠢笨的莽夫。
事已至此,那三个兄弟都受到了顺治的惩罚。多尔衮是被削爵抄家,剔去了皇族宗室的名头,甚至有传言说顺治帝将他鞭尸挫骨扬灰。阿济格也被开除了宗室的名号,而参与最少,死得最早的多铎则被降了爵位。
以上也就是三位的罪过了,野心勃勃死后什么也没有。
不平反阿济格
乾隆皇帝大规模给之前获罪的宗亲平反,虽然说这是一波为了刷取百姓和皇族宗室好感度的操作,但乾隆也不是毫无原则地进行平反。而他的原则就是功过到底能不能相抵。满足这个标准,那么就有被平反的条件。
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虽然说是野心勃勃但好歹也扶持了顺治皇帝上位,让江山稳固了下来,所以乾隆皇帝根据《清实史》记载中的功绩等,恢复了多尔衮和多铎的荣誉和封号。
但是阿济格此人罪孽深重,他所犯的错误,和他南征北战立下的功绩并不能相抵。
首先在攻打李自成时,他谎报李自成已死,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功绩有多么强大,可事实上,李自成却并没有死去,本来就是大罪,当时却没有被狠狠惩罚。
其次是在多尔衮执政期间,他蛮不讲理,非要让多尔衮给他封号和荣华富贵,这是居功自傲,没有为江山社稷做一些好事,却想要享受这么多,怎么可能会在后世好好给他平反?
而最为严重的一条,还是他试图武装夺取政权,自己想要称王,这绝对是犯了历代皇帝的忌讳。如此迷恋权势之人,纵使他南征北战为大清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想要平反他也需要费极大的一番功夫。更何况他该不该得到平反?值不值得皇帝为他平反?这还需要两说。
不同角度探索出来的不同乾隆
乾隆帝在乾隆四十三年为多铎和多尔衮进行平反,恢复了他们的地位,可是那一年他却没有为阿济格恢复地位。可能是因为阿济格的情况实在需要仔细考量。
终于在乾隆四十七年,乾隆恢复了阿济格的皇室宗族身份,对于前人的恩怨情仇,乾隆最后选择了维持表面上的原谅。乾隆这一行为不仅是要打造一个柔和的盛世景象,更重要的是想让自己的统治获得更多的民心,让大家看到一个宽厚仁德的皇帝,最好还能够被歌功颂德,流芳千世。
而在这一大批被平反的人物中,乾隆皇帝也似乎是在费尽心机地想要把他们往好处去放,毕竟连阿济格这种罪无可恕的人最后都能恢复宗族身份,确实是乾隆皇帝绞尽脑汁的结果。
现代的影视剧中塑造过很多乾隆皇帝的形象,有些很像现代的霸道总裁,还有一些畏畏缩缩像极了童年有阴影的孩子,而在这一次的平反事件中,他更像一个善者。这并不是千人千面,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一个皇帝的所作所为,得到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
这些不一样的结果是历史的趣味性,也是它的奥妙所在,如果有一天你在研究历史时得到了一个和有些历史不太相同的结论,你不要马上怀疑自己,那可能只是你们角度不同而产生的有趣的不同结果。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袁史”,切勿受骗
部分参考资料:《乾隆用档案为多尔衮平反》陈琳琅 《档案春秋》
《多尔衮曾被开除族籍》(无作者)《科学大观园》
其他网友观点清朝史事言史堂来回答;
清高宗乾隆确实热衷于给先辈们平反,他的爷爷父亲不敢做的事全让他给做了!但是这平反都是有先提条件的,有功于清朝且没有实际谋反或者只是政治斗争失败。诸如顺治一朝多尔衮,多铎,康熙一朝鳌拜,雍正一朝胤禵!
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多尔衮是怎么回事呢?
顺治帝在多尔衮刚死的时候,顺治帝是对多尔衮评价非常高的,先是评价其功劳,功盖天下,满清天下都是多尔衮打下来的!追封为成宗义皇帝!
顺治七年 十二月戊子,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薨于喀喇城。壬辰,赴闻,上震悼,臣民为制服。丙申,丧至,上亲奠于郊。己亥,诏曰:“太宗文皇帝升遐,诸王大臣吁戴摄政王。王固怀撝让,扶立朕躬,平定中原,至德丰功,千古无二。不幸薨逝,朕心摧痛。中外丧仪,合依帝礼。”庚子,收故摄政王信符,贮内库。甲辰,尊故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 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后
顺治八年癸巳,苏克萨哈、詹岱、穆济伦首告故摄政王多尔衮逆节皆实,籍其家,诛其党何洛会、胡锡。苏克沙哈等人上书顺治,说多尔衮生前谋反,这下好了。顺治母子多年积下的情绪一下子随着大臣们给的台阶爆发了。谋反的罪名在一个人死后才给安上,足以说明有心而为之!多尔衮就戴着这顶帽子被倔坟鞭尸,以至于其党一并获罪,身为多尔衮亲弟弟的多铎也不能例外。
爱新觉罗.多尔衮为什么给多尔衮平反,当时乾隆说了三点理由:
一:“夫睿王果有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摄政幼年, 威福不无专擅,诸王大臣未免畏而忌之”!乾隆给多尔衮直接定性,睿亲王没有谋反的可能,只是专权,让皇权受到了威胁和恐慌!
二:“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承认大清江山多尔衮功劳最大!
第三,“乃令王之身后,久抱不白之冤于泉壤,心甚悯焉。”第三点就是出于同情心以及对于多尔衮的感激吧,毕竟没有多尔衮也就没有顺治一脉的皇位继承,也就没有他乾隆。
综上就是多尔衮被乾隆平反的理由!
爱新觉罗.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一生战功无数,会同亲弟弟多尔衮,多铎是对大清王朝战功最大的三个亲王!被封为英亲王。
那么为什么落得个身首异处,乾隆时期更不敢平反呢!
甲寅,和硕英亲王阿济格谋乱,幽之。其党郡王劳亲降贝子,席特库等论死。理由就是阿济格这个人实际参与并领导谋反了。虽然战功卓著,但是在封建王朝,只要是谋反罪名成立,就基本翻身无望了。乾隆虽然热衷于平反,但平反的都只是被莫须有的罪名或者政治斗争失败的王公贵族。像阿济格这种领导谋反的,一旦翻案,就给了王公贵族谋反的台阶。乾隆不会也不敢给阿济格翻案!
本文纯属手打,或有不当,欢迎下方评论指正!言史堂专注于清史,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评论,互相学习提高。其他网友观点当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时,野心也会随之膨胀。
大权在握的摄政王,声威与实力早已远超皇帝,哪个野心不会膨胀?
正因此,九子夺嫡、多尔衮霸权辅政这样的事件才会时有发生。
不过相较于雍正的严酷,乾隆却非常仁爱,不仅热衷于为先辈洗白身份,什么平反、赦免在他手上那是干的不亦乐乎。
九子夺嫡的结局我们都知道,雍正成功上位,其余如四爷党、八爷党虽然并未被雍正处死,但却从此幽禁府中,终生不得出府。
不过,待到乾隆上位后,他认为八爷胤禩、九爷胤禟早已没有威胁,便为他们恢复了身份,也算洗白了雍正。
在对待摄政王多尔衮、多铎时,乾隆也特意为二人翻案。
然而,如此一位热衷赦免的十全老人,在对待多尔衮、多铎的兄弟阿济格时,态度却极其暧昧,不仅没有赦免他,反倒刻意的遗忘了他,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多尔衮。
多尔衮之所以死后被定罪,其实说白了,还是顺治帝私心作祟!
当时,顺治帝认为他有不臣之心,不仅依仗超规,堪比至尊,更是在更方各面都压顺治一头,这让顺治非常不爽。
因此在欲加之罪下,多尔衮从此只能背负屈辱,冤屈传世。
但对于乾隆来说,多尔衮曾经拥立顺治,使得顺治一脉登上皇位,自己也间接地承了他的人情。
再加上多尔衮本就没有谋反之心,功绩不容忽视,因此他特意为其翻案,并称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而多铎呢,纯粹就是因为多尔衮而受到牵连。
他为人一生清白,早年曾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后来,他引军入关,一举击败李自成,随后灭顺南征,接着平定江南,为清朝的版图和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样一位清朝功臣,乾隆自然不会忘了他。
不仅将他配享太庙,更是称他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至于阿济格,则完全比不上他的两个兄弟。
身为英王,他竟趁多尔衮病逝之际妄图夺权,即便在事败幽禁后,他还非常狂妄。
又是挖地道,又是威胁看守,这样一来,皇帝哪能容忍他?
就算是乾隆,也根本不想为他平反,罪有应得才是他的真实写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历史怪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