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都是统军人物,是如何区分官职大小的?
优质回答:应该说总督、巡抚、提督和总兵并不全是统军武官,严格来说这四者里面只有提督和总兵是纯粹的武官,总督则是一省或几个省的军政长官,也算是有涉猎军队的官员,但是属于文官的范畴,巡抚一般是一个省的行政长官,是纯粹的文官。讨论这个问题需要区分两个概念:品级和权力
官员的品级和权力应该要分开看待的,因为这两者之间不一定是正向对应的,也就是说品级高的官员职权未必一定比品级低的官员大,尤其是文官和武官对比的情况。
自唐宋以来,很多历史时期都是重文抑武的,武官的地位远不及文官,所以品级高的武官职权不如品级较低的文官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情况在明清时期也不例外。
拥有总督、巡抚、提督、总兵这四个官职的朝代只有明清两代,而且明代的总督和巡抚制度并不是很完善,督抚只是朝廷临时委派到地方的官员,到了清代总督和巡抚才真正是固定的地方官员。
以清代的情况来分析下这四者的官职情况:品级:提督≥总督≥总兵≥巡抚
权力:总督>巡抚>提督>总兵
清代的提督分为陆路提督、水师提督,当然还有个九门提督,他们都是从一品的高级武官,应该说品级已经很高了,几乎到了最高的品级。提督的职权主要是统领一两个省的陆军或水师,而且主要只负责辖区的军事。
清代的总督品级起步就是正二品,如果有加尚书或督察御史衔的为从一品。总督一般是一到三个省份的最高长官,是权力最大的地方官员。
清代的总兵品级是正二品,清代的总兵数量是固定的,70名陆路总兵,13名水师总兵,共83员。总兵也是驻守一方的武官,属于提督的下属,受提督统辖,可见总兵的职权肯定在提督之下。
清代的巡抚品级一般为从二品,有加侍郎等衔的为正二品。巡抚的职权类似如今的省长,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次于总督,但也是封疆大吏的范畴。
虽然提督的品级和总督不相上下且在巡抚之上,但是在重文轻武的清代,提督的实际权力其实是在总督和巡抚之下的,理论上提督无权插手总督巡抚的事,但是在一定情况下总督和巡抚是可以节制提督的。其他网友观点在电视剧中,有很多情节都是说领军打仗,而很多时候面对五花八样的官职我们完全分不清。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统军人物的职位以及官职大小。
首先是总督,总督在明朝时期第一次出现,明英宗的时候出征麓川,兵部尚书王骥出任总督一职,这是中国首次出现“总督”的职位。而当时的总督是短期处理军务大事,在出征结束后就会被撤职。在随后的几次任务中,“总督”这个职位经常有出现,但每次都是短期职位。在明宪宗时期,“两广总督”被第一次设立出来,成为正式职位。
明朝时期,总督的位置举足轻重,在朝廷内是一方大员,而在军事上是所在地的最高行政官。而在清朝,总督是掌管一省或两省的最高级别官员,官位是从一品、正二品。在清朝期间,总督的位置在各个省份设立,从开始的直隶 、两江、陕甘、闽浙、两湖、两广、四川、云贵等地的八大总督,到后来新设的掌管水路事宜的漕运总督、东河、南河总督。在光绪年间,还设立了东三省总督。
与总督相似的就是巡抚,二者都是朝廷派往各地的管辖事务的官员。巡抚也是中央派往地方的军政大官,仍然是每个省份的最高官员,但是职位是从二品官员,比总督稍低。每个省份只设一个巡抚,而有的总督只掌管一个省份,那么该省就不另设巡抚。总督着重管理的是军务上的事情,可以被称为“帅”,而巡抚的职能则着重于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民生等问题,不能被称之为“帅”。总督所住的地方叫“督院”,巡抚所住的地方叫“抚院”或“抚衙”。
从宋朝起就已经有“提督”的存在了,但是一直不是正式编制,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才成为正式官职。在清朝的时候,政府在各地建立地方武装,叫做“绿营”,而绿营的长官便是提督,官居从一品,是实打实的武官,但是要受总督和巡抚的监管。此外不仅仅有地方性绿营,还有京城和水军的军队,那里的提督叫做“九门提督”和“水师提督”。
而总兵一职第一次出现在明朝,在明朝时期,总兵掌管当地兵营的的训练和操作,在边境的总兵是可以领取将军令来操纵军队战争,若是发生了大规模战争,那么朝廷会派出另外的总兵来领导军队,但是总军没有军级。为了防止总兵拥兵自重,朝廷派出巡抚来监管他们。到了明朝末期,总军作为军事首领手中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但到了清朝,总军被改为绿营中的官员,受提督管辖,官位为从二品。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
其他网友观点“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官职大小很好区分,看品级就可以了。
提督:从一品
总督:正二品
总兵:正二品
巡抚:从二品
所以简单来说,提督>总督=总兵>巡抚。
但是,如果仅仅这么比较那是大错特错的,就把封建官制想得太简单了。
首先,提督和总兵是武官,总督和巡抚是文官,两者不是一个系统,根本没有可比较性,如果按品级来看,提督在总督之上,但是一般来说,总督节制提督,这就是文官节制武官,但是武官品级比文官高,皇帝的平衡之术!
另外清朝的军队编制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我们经常听到的各种将军等等,今天就为大家梳理一下。
总督与巡抚两者都是中央官员,都是皇帝派到地方管理军政的大官。总督通常是督查节制数省的军务,而巡抚是一省的军务,巡抚受总督节制,但是巡抚的顶头上司不是总督,这就是说如果出了事情,巡抚可以听总督的,但是巡抚的升迁、安排、具体工作等等都不是总督安排的,而是皇帝安排的。
两人相当于皇帝的左右手,相互制衡,同时管理地方。
清朝军制提督、都统、总兵、将军,清宫剧里常常看得到,他们代表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将军:一共有14位,分别是盛京将军、 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绥远将军、江宁将军 、 成都将军、西安将军、宁夏将军、荆州将军、杭州将军、福州将军、广州将军,他们是负责辖区内八旗官兵!其中前五个号称五大将军,在他们的辖区内不设督抚,军务全部由将军管理,所以他们都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都统:则是清朝驻扎在各地的八旗兵中某一旗的统帅,受节制于各地将军。
提督:掌管数省的绿营兵,绿营就是汉军,与八旗兵相对。
总兵:掌管一省的绿营兵。
所以简单地说,八旗兵和绿营兵是两个系统,互相独立,同时也独立于督抚为代表的文官系统,但是他们都受督抚节制。
将军、提督、都统品级相同,都是从一品,但是将军、都督掌管八旗,由满人担当,提督掌管绿营,由汉人担当,所以实际上将军、都统的地位要在提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