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突然暴富,良田豪宅,仆人成群,是作者吴敬梓的艺术夸张还是真实社会现象?
优质回答:当然是社会真实现象。
要知道举人值钱不是因为能当官,举人只是有了当官的资格,但是不考上进士,就算补缺也只是一个县丞之类的佐官。
真正值钱以及厉害的,是举人这个身份可以带来的隐形福利。那就是,举人可以凭借身份,带来数十人的免税和徭役。我们假设,一个富农,给朝廷要交1分税,冬天还要去修河堤,现在挂到举人老爷名下为奴,商量商量,给举人老爷每年交5厘,税少了,还不用去上工,这特权是实打实的经济收益啊。
而秀才只能免2人的税役,秀才到举人,在经济上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只需要这个特权,就可以彻底脱离劳动生产,成为统治阶级。 除此之外,在皇权不下县的年代,秀才本人具有一些豁免权,但还是被统治阶级管制,而举人,就算没有做官,在县官开堂断案的时候是要被请到堂上做见证旁听的,具有很大的建议、干涉的权利,已经是妥妥的统治阶级预备队了,已经是统治阶级的自己人了。
我们看第七回,范进进京赶考拜见周进,周进早已经在同僚中推荐过,遂中进士,放山东学道,考核生员时本要惩罚生员梅玖,梅玖冒充周进学生,就骂一顿了事,周进落魄时训蒙的学生荀玫,范进更是着力提拔,录科第一,然后省试会试高中,荀玫因父亲早亡逐渐败落的家业复振。这位荀玫后来做到盐运使。想想周进范进,踏破科举的秀才门槛,何其难也。 没关系的呢?严贡生打官司没辙了,想走周进的门路,范进随口一说严家来历,周进就把严贡生的帖子驳了。 中了举,就是统治阶级了,即使坐家里不去做官,这座师和同年的关系网,也不是秀才能比的,你跑的半死都叩不开的门,人家只要递一张帖子,即使自己不用这关系,同乡后辈也受用无穷。这样的人物,还不去巴结么!
其他网友观点答案是:在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夸张。
艺术文学作品,都是在现实逻辑下,进行二次美化与夸张,以此突出人物个体、故事情节,更好的表达中心思想,传达作者的意愿。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
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其他网友观点真实现象,古代科举制度即是如此,中者便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