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是以什么名义继承皇位的?
优质回答:溥仪是以嗣皇帝的身份继位的,在这里,溥仪被看作是同治皇帝的“儿子”!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咸丰皇帝说起。咸丰皇帝是慈禧的老公,在他死后,慈禧的儿子6岁的同治皇帝载淳继承大统。也是因为儿子小,(咸丰的懿贵妃)慈禧和(咸丰的皇后)慈安搞定“顾命八大臣”以后,两宫太后开始一起“垂帘听政”。
本来,这一家子过得还算和谐。虽然,慈禧是同治皇帝生母。但是,慈安是咸丰皇后,手里又有咸丰皇帝遗照,可以在必要时候克制慈禧。所以,慈禧对慈安也是很客气,经常亲手给慈安太后做吃的。两宫太后也算很和谐。
(同治皇帝)
可是,同治皇帝身体不争气,19岁就死了。同治皇帝载淳虽然早就娶了5个媳妇,可是,一个孩子也没生出来。此时,有大臣提出,按照祖制,应该从近支晚辈中选一个立为皇太子。
这个意思很简单,因为同治皇帝是“载”字辈的,现在应该从同治皇帝的兄弟家,选一个“溥”字辈的出来当皇帝。但是,慈禧不乐意。这是要选一个“溥”字辈的出来给同治“当儿子”啊,那么,慈禧就成了新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了。这还怎么垂帘听政啊!绝对不行!
(光绪皇帝)
于是,慈禧找同治皇帝的“亲兄弟”、(“载”字辈)4岁的载湉继位,这就是光绪皇帝。这样,光绪等于是“兄死弟继”。这个光绪皇帝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光绪也是慈禧的亲外甥。而光绪皇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同治皇帝的叔叔/姨夫----奕譞。
此时,有大臣不乐意。御史吴可读以“尸谏”为同治皇帝“争嗣”。说白了,就是想让同治皇帝晚辈当新皇帝,给同治皇帝找个干儿子。但是,慈禧摆平了慈安,无论大臣们怎么闹,还是立了光绪皇帝。
戊戌政变后,慈禧觉得光绪太不好控制了,本想散布光绪病重的消息,杀了光绪。可是,被洋人派医生搅黄了。之后,慈禧又想用给同治皇帝立嗣的方法,让光绪让位!此时,慈禧听从荣禄的建议,选(光绪帝的堂兄)载漪的儿子、15岁的溥儁【jùn】为“大阿哥”。溥儁【jùn】也不是外人,他的母亲是慈禧弟弟的女儿,慈禧是他的“姑姥姥”。可是,洋人反对,这件事没办成。
(溥仪)
最终,在光绪死前,让光绪的(同父异母弟弟)载沣家的长子溥仪继位。(载沣是奕譞第五子、荣禄的女婿)之前,光绪继承同治皇帝皇位,是“兄死弟继”。而这次不同,当时慈禧没想到自己会马上死去,慈禧是让溥仪给同治皇帝“当儿子",然后,废除光绪皇帝!
为此,慈禧还特意封听话软弱的、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并且,还让自己的侄女、光绪的皇后那拉氏监督载沣。这样,慈禧虽然做了太皇太后,依然可以跟以前一样把持朝政。
所以,溥仪继位,其实是给同治皇帝“当儿子”!
(奕譞)
对了,奕譞也算可以了。他的父亲是道光皇帝,哥哥是咸丰皇帝,儿子是光绪皇帝,孙子是宣统皇帝溥仪。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其他网友观点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是道光帝的曾孙纯贤亲王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1909年登基称帝。
因光绪帝没有后代,所以,慈禧在皇族近支中选择溥仪为继承人。之所以选择溥仪,除了血缘关系外,还有慈禧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慈禧对权利的极度留恋,不相信自己会这么快死去,所以选择只有三岁的溥仪,以方便自己继续掌握权利。按说对于溥仪,慈禧已经是奶奶辈分了,继续把持朝政,于礼法不合,但是因为隆裕太后不是一个权利欲望特别强烈的人,当然也没有这方便的才能和天赋。所以慈禧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毕竟她太明白权利的重要性了。
其他网友观点从血缘关系说,溥仪是醇贤亲王奕譞孙,继任醇亲王载沣子,光绪侄。而同时醇贤亲王嫡福晋又是慈禧妹妹,所以溥仪是所有宗亲中血缘关系与光绪最近,也与慈禧最近的。
由于同治之后光绪已经兄终弟及,不能连续第二次兄终弟及,所以载沣被排除了,而慈禧即将死亡,无所谓当不当太皇太后,因此载沣儿子溥仪被确定为继承人。
由于同治光绪均无子孙,溥仪以同治嗣子身份继承皇位,同时兼祧光绪。就是,溥仪首先是同治儿子,兼给光绪做儿子。
原因何在?
一,确保慈禧的法统地位
同治与光绪来自不同的道光子孙。同治是咸丰之子,也是慈禧之子,更是慈禧控制中国47年的法统所在。
如果同治绝了后,直接让道光儿子奕譞的子孙继承皇位,等于咸丰后裔断绝,今后满清政府如何祭祀慈禧呢?
所以,溥仪必须嗣同治。
二,让侄女隆裕有足够地位
隆裕是慈禧亲侄女,光绪的皇后,溥仪兼祧给光绪做儿子,而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早死,宫中只几个老妃,那么隆裕就能以太后的身份控制皇宫,进而钳制载沣的摄政王、皇帝本生考身份。也能够保证叶赫那拉家族的利益。
所以,溥仪得同时给光绪做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