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及曹彰,曹操为何让曹丕接替王位?
优质回答:历史上有几个文人治天下的,至于武,只能冲锋陷阵镇守边关。治天下之人只有具备工于心计这才谓之雄才大略,才可以一统天下过去立嫡是传统,但这个嫡是否扛起这面大旗才是根本,毕竞传下去的是江山社稷,是要万世一统的!
其他网友观点曹丕确如题主所说,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可曹操最终选择曹丕为继承人,原因就是把这句话颠倒一下说,是因为曹丕文超曹彰,武超曹植。文武兼备,心思沉稳,为最佳人选。
曹丕如父如弟一般,为建安七子之一,诗赋作品自成一格,大家可去查曹丕所作《燕歌行》、《沧海赋》,都是上品佳作,风格更近曹操,直抒胸意。曹植诗赋,词藻华丽,才思快敏,这点上和曹操走的是不同的文彩,会更讨曹操喜欢些,也是难免。可曹操对曹丕不在文采上褒扬,正是不希望他在文学方面太下功夫,浪费时日,也是用心良苦。这不代表曹丕文采不行。曹丕还著有《典论》,是公认的文学评论的大作,如无极高的文学修养,是不可能写出这种高水平著作的。
曹氏子弟,到一定年龄就会随曹操征战天下,长子曹昂战死,也没让曹操改掉这项家规。曹丕作为二子,长兄弟几岁,历练更多。特别是从官渡之战至袁绍集团被彻底消灭,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战役,曹丕都有参加。要不然也不能抢得甄宓。早就具备独立领军能力,这点上未必输于曹彰。赤壁之战,曹操己留曹丕统管后方,实为监国之意,可见信任。
对曹丕的评价,后世多有刻意打压,因为给他带的帽子是“篡汉”,为乱臣贼子。所以大家小看曹丕了。事实证明,曹操的眼光不差,曹丕是有为之君。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
我们先来看下历史上这三个人的描述:
曹植:建安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作品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都收录在《曹子建集》,共十卷,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后人对其在文学上的造诣评价极高,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只是曹植文气太浓,又常任性而为,自制力太差,饮酒毫无节制;建安二十二年,借酒兴私乘王车,擅开司马门,严重违反了曹操定下的法令;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封曹植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领命出行,曹操从此不再重用他。
曹彰: 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
太祖曾对他说:“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他是这样回答的:“丈夫一为卫、霍,将数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做博士邪?”太祖无奈,只想做将军的儿子做不了好皇帝。
曹丕:少时好弓马,诵诗、论。及长,熟读《五经》、《四书》、《史记》、《汉书》;诸子百家之言,无不毕览。六岁能射,八岁能骑。建安二年,十岁的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如果把曹植和曹彰比作是文、武状元的话,曹丕可以算作是双料探花了,并且曹丕在登基之后对曹植和曹彰的区别对待,更觉得曹操没有选错人:曹植一介书生,封侯封王,由他去,反正造不了反;曹彰的死至今是个谜,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曹丕下棋时趁其不备毒死的,大多倾向于后者,可见曹丕的权谋和政治手腕。
如果我们以结果来逆推题主问题的话,曹操之所以选择曹丕,应该是因为勇武胜过曹植,文采胜过曹彰,更擅长二人所不具备的政治家谋略,何况曹丕还是嫡长。试想,如果你是曹操,会将曹魏集团的最高权力和未来交给谁?一个只会吟诗作乐的曹植?还是一个只知封侯拜将的曹彰?当然是更有政治大局观的曹丕。
也正是曹丕,在曹操文治武功的基础之上,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为统一北方、灭吴、蜀、三分归晋打下了坚实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