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刘娥临死前为什么不断拉扯衮袍,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优质回答: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3月29日,弥留之际的太后刘娥几次用手牵扯自己身上的天子衮服,然而口不能言,众人都不解其意。那么,刘娥的这个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要从刘娥的一生经历来分析。
蜀地孤女漂泊日,帝国皇后养成时人这一生啊,真是充满了不可思议。回顾刘娥的一生,她的经历可谓精彩纷呈。从一个蜀地的孤女,最后站到了帝国的最高处,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
刘娥的祖籍是太原,后来迁往成都华阳,很不幸的,在她出生不久,父母就死了,她也就成了一个孤儿,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一个如此传奇的女子,她从出生之日起就应该是不寻常的,所以,后来有人说,她的母亲庞氏曾经对别人说,有一天晚上,她梦到一个大太阳降落到自己身上,然后就怀孕了,不久就生下了了刘娥。
在很小的时候,她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走街串巷的给人打首饰。后来流落到了开封城,结果发现首都的日子也不好过,于是龚美就和刘娥商量说,与其俩人一块饿死,不如找个大户人家把你卖给他们吧,这样你就不会饿死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你还能过上好日子呢。毕竟也是患难夫妻,刘娥是不想离开丈夫的。可是这样下去真的只能饿死,自己如果到了富人家了,说不定还能救济一下丈夫,于是就同意了。
卖到了谁家呢?指挥使张耆家,最后通过张耆,在一次欢迎宋真宗赵恒的舞会上,遇到了贵人赵恒。按理说这个赵恒什么女人没见过呢?未曾想竟然对刘娥一见钟情,很快就如胶似漆了。
赵恒和一个歌女勾勾搭搭的事情,很快被他老子赵光义听到了,这还了得,一个太子,怎么和一个地位低贱的歌女牵扯不清,不行,于是禁止他们来往。
皇帝老子发怒了,赵恒也没招啊,于是只能把刘娥藏在张耆家里,时不时地找机会偷偷去幽会。这个张耆也懂事,自从赵恒把刘娥送到他家藏着之日起,为了避嫌,他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只是安排家里人好好照顾刘娥。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等到赵光义死了,赵恒继位的时候,刘娥已经36岁了,在那个年代,这就是一个老女人了。但是赵恒竟然毫不嫌弃,不仅接进了宫里,而且宠爱有加,甚至想立她做皇后,迫于反对声音太大,才暂时打消了念头。但是,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力排众议,还是把她立为了皇后。因为这时候她的娘家人已经找不到了,只好把她的丈夫龚美认作兄长,改姓刘。这个龚美应该算是幸运的吧,算是中国第一个卖了老婆还得了天大美事的家伙。
后来,刘娥成了大宋的皇后,母仪天下,荣耀非凡。
瞒天过海刘娥生子,临朝听政太后专权做了皇帝女人的刘娥这时候却有了一个心病,那就是和赵恒卿卿我我如许多年,竟然没有儿子,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啊。因为一旦将来真宗去了,别人当了皇帝,自己肯定就要彻底滚蛋了。
在一些演义里,这就是那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后来多次改编。说是真宗时期,刘娥无法生育,于是联合太监郭槐,用一只剥皮的狸猫调换了李妃的孩子。李妃因为生下了怪物,所以被真宗打入冷宫。后来仁宗继位之后,包拯为李妃平冤,迎接李妃还朝,仁宗母子相认。这个故事自出现以来,人们竞相传颂,可以说是脍炙人口。
其实,这只是一个故事,真相并没有如此残忍。那么真相是什么呢?说是刘娥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生孩子的希望越发的渺茫了。每天真的是愁啊,这要是真的没孩子,以后真宗肯定会从宗室里领养一个孩子,那将来自己真的就无依无靠了啊。怎么办呢?
有一天,她又在寻思这个事情,忽然看到了一旁俏丽的小宫女,温柔可人的小李姑娘。只见这个小李姑娘身材圆润,粉面含春,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屁股大。据说屁股大的能生儿子啊,刘娥眼珠一转,立刻来了主意。
这天晚上,真宗又来到了她的寝宫。夫妻二人对坐饮酒,刘娥命小李姑娘一边伺候,几杯酒下肚,小李姑娘肆意的青春气息给真宗带来了久违的兴趣。于是,在刘娥的安排下,赵恒拉着小李姑娘进入了寝帐。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多久,这个小李姑娘竟然怀孕了。刘娥一看大喜,立即吩咐人小心照料,同时封锁消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小李姑娘不负众望,竟然真的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就是未来的仁宗赵祯。
这时候,真宗同时宣布,皇后生子了,生了他唯一的儿子。这个可是大好消息啊,普天同庆。顺势,赵恒就把刘娥立为皇后了。
就这样,赵祯就成了刘娥的儿子,随着真宗的死去,刘娥就成了太后了。为了彻底地隔绝母子相认,那个小李姑娘被刘娥赶去给真宗守陵。可怜的一对亲生母子,就此被深宫阻隔,李氏直到死也没有再见自己儿子一面,这也算是人伦惨剧了。
真宗死的时候,赵祯才11岁,所以刘娥临朝听政,大权独揽,这一拿住印把子,就再也没有还给赵祯,直到死。至此,那个曾经的流浪歌女,成了帝国的掌权人,而她的野心,也一步一步地膨胀了。她想干嘛?想做女皇帝啊。
处心积虑太后欲称帝,阻碍重重朝臣犯颜谏权力的熏陶下,会令很多人失去理智,刘娥也不例外,她野心膨胀,想当皇帝了。但是,现在是阻碍重重啊,她必须拔掉几个钉子,首先摆在她面前的就是曹利用和王曾。
刘娥很早就立了一个规矩,每年的正月初八,就是她生日的这天,定为长宁节,和皇帝生日的庆祝规格一般无二。天圣二年9月份,还有四个月就要过生日了,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刘娥命人制作了自己的行撵,叫做大安撵。这个规格更厉害了,光是护卫人员就达到了1008人,可以说是超豪华的。
这一年,宋真宗赵恒的谥号、皇太后刘娥和皇帝赵祯的尊号都要举行册名大典。宋真宗和刘娥所用的是纯金,皇帝赵祯勉强用了纯金。但是同时规定,以后就不行了,赵祯要用涂金。更过分的是,她要求在天安殿举行她的册名礼。这可是只有皇帝才能享有的特权啊,刘娥这是逾礼啊,这是赤裸裸的非分要求啊。
于是王曾不干了,他直接站出来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合礼法,让刘娥很是下不来台。后来,在刘娥的强硬坚持下,达成了勉强的妥协。尊号可以在天安殿发册,但是只能在文德殿受册。
很快的,刘娥又出新招了。天圣四年底,他怂恿小皇帝赵祯向百官宣布,说明年的元日朝会的时候,他要先率领百官去给皇太后上寿,然后再去天安殿受朝贺。
王曾一听就火了,刘娥你个老女人,你想干什么,你是不是什么事情都想抢在皇上前头?你凡事不压皇上一头就不甘心是不是?还没等着动作呢,刘娥竟然主动站出来了。她先是猛夸了自己的乖儿子赵祯,看看多孝顺,凡事都想着自己的老母亲,太感动了,太贴心了。但是我也不能凡事都想着自己啊,不能因为我的事情耽误了大朝会的举行,好一顿谦虚地表示。
王曾可算得着机会了,连忙表示,说太后你太英明了,那就还是先大朝会吧。然后又对皇上赵祯说,皇上的孝心真是令人感动啊,但是太后实在是不忍心破坏祖宗的制度,咱们还是都听太后的吧。
刘娥这个气啊,我就是谦虚一下啊,好你个王曾,实在是太可恶了。但是刘娥能让这个机会白白地溜走吗?绝对不能,她还有招呢。啥招啊?回宫之后把皇帝暴揍了一顿?那不能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也许会有,还有就是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史书都说了,她对这个儿子从来没有好脸色的,毕竟不是亲儿子啊。何况在权力面前,亲儿子都是可以出卖的。
果然,小皇帝赵祯没招了,直接下了圣旨,还是先去朝见太后,然后再举行大朝会,刘娥得逞了。但是,随后的清算也来了。天圣七年(1029年),玉清昭应宫失火,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至青州,不管是不是你的责任,就是整你了。而那个曹利用,也因为侄子的事情被罢官,这两个钉子终于拔掉了。
还有一个人,就是参政鲁宗道。有一天,刘娥忽然问鲁宗道:“爱卿啊,你说说这个唐武后是个怎么样的人啊?”这个武则天肯定是刘娥的偶像啊,她肯定是想着我为什么就不能效仿她再来个牝鸡司晨呢?所以她这么问的原因就是想找支持者啊。
结果鲁宗道不解风情啊,明知道刘娥在找支持者,可是他偏偏说,武后是个祸国殃民之辈,唐朝就是毁在了她的手里。刘娥听完大失所望,深深地看着鲁宗道。心里话,你还是我提拔起来的,真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啊。
紧接着,有个小官上奏,说要为太后建造刘氏七庙。什么是七庙啊,《礼记·王制》的解释是:“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这是皇帝才能干的事情啊。当年武则天做了皇帝之后,就建了七庙。而且这个建议也是一个小官提出来的,当时他领着一帮人去长安,要求武则天做皇帝,改唐为周,要当时的皇帝李旦改姓武,怎么样?这个暗示够赤裸裸够明显了吧。
你刘娥要是建了七庙,是不是要小皇帝赵祯跟你姓呢?而且刘娥就问大臣们怎么看,大家都不敢搭话。就连当时的王曾和曹利用都不敢回答,这弄不好要掉脑袋啊。
这时候,鲁宗道又站了出来,他直接说:“太后啊,你要是建了刘氏七庙,你儿子往哪里摆。”意思很明显,就不废话了,直接说,你是不是想把老赵家的江山改成你老刘家的?你想怎么样,直说吧。
意外的是,刘娥听后,完全没有表示。这时候大臣们其实都很疑惑,屠刀都亮出来了,怎么就罢手了呢?所以说啊,刘娥还是很有政治智慧的,她不蛮干。
紧接着,刘娥又出幺蛾子了,在一次皇室游行上,她直接提出来,要自己的大安撵在皇帝銮驾之前。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开封御道,宽度足有300米,刘娥此举就是要间接地接受天下的朝贺啊,因为150米远,谁能分得清皇帝和太后啊,所以直接朝前面的太后跪拜吧,她就是皇帝了。
这时候,鲁宗道又站出来了,毫不客气,你是一个女人啊,女人的三从四德你不知道吗?在家从父,嫁了从夫,夫死从子。你儿子是皇帝啊,你不能这么干。刘娥的努力这次又白费了,她于是选择了闭嘴,做个安分的女人,乖乖地跟在皇帝的銮驾后面。
有没有发现,刘娥这时候很能忍啊,包括鲁宗道和王曾的这些劝谏,她能忍的都忍住了,是好脾气吗?当然不是,是智慧,因为经过这一番的试探,刘娥发现,自己和武则天之间所差的就是自己没有支持者。所以,她不能翻脸,她要寻找支持者。
天圣七年,她准备扶持自己的支持者,于是,一批新人上台了。包括吕夷简、薛奎、陈尧佐、夏竦等等。然而,刘娥,你找的这些真的是你的支持者吗?
刘娥可不管,她等不及了,就这批人了,先试试吧。在一次重大朝会上,小皇帝赵祯又宣布,要先去拜见太后,再去天安殿。明眼人一看都清楚,这肯定是刘娥的授意啊,这乖儿子也太听话了。此言一出,群臣傻了,赵祯你没毛病吧,我们拼命的想把你推到前台,你倒好,拼命的后退,你到底咋想的啊?
不过这次,朝中大佬们都不说话了,泄气了,爱怎么就怎么着吧,到时候我们跪着磕头就是了,你们母子的事情,我们掺和不了。
刘娥刚想露出笑脸,但是瞬间又僵住了,因为这时候,一个刚提拔上来的小官站出来了。谁这么大胆?小小芝麻官敢怼太后?说到此人可是大大的有名啊,他就是当时的秘阁校理范仲淹,这次刚守完丧,才回到京城,刚好就赶上这个事情了。
他直接上书表示反对,大意是说,皇帝啊,你要是孝顺你老妈,我们不反对,这也是好事。但是,这里是国家,是朝廷,是公事,你不能混为一谈,你不能把家事当做国事啊,实在是有失国体。
上完书,范仲淹就在家等着挨收拾,但是等了几天没动静,后来一问,才知道被扣下了。原来,因为怕担责任,内阁根本就没人敢拿给太后看。
范仲淹一听就火了,再次上书,说太后你退休吧,你都那么大岁数了,退休享福吧。而且皇帝也大了,你该还政给皇帝了。
回家等了几天,又没动静,原来啊,新上任的这些宰执大臣都是软蛋,他们愣是又把上书扣下了。而且刘娥能不知道吗?但是大家都保持默契,毕竟不要太伤脸面啊。同时,这件事情,也给刘娥提了个醒,她不得不暂时放慢了脚步。
但是范仲淹不干了,他这个气啊,满朝文武,你们都是些什么东西啊。于是一怒之下,请求外放,这下有反应了,很快,他就被外放了。
可是,范仲淹的这个举动,却带来了连锁反应。紧随范仲淹之后,还有一大批不知死活的鬼,轮番轰炸,想要把太后的权力给缴了。时不时地就有上书,要求刘娥还政,把刘娥弄得焦头烂额。而且当单纯的罢官贬职依然无法阻止的时候,她心慌了,她想要放弃了。
心灰意冷刘娥罢手,大梦难醒太后示威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吕夷简,这个被她提拔上来的大臣,又给了她一击。这一年,宋天圣十年,宫里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前朝妃嫔死了,没想到,却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个女人就是前面说的李氏,也就是宋仁宗的亲妈。
这一天,朝会快结束了。忽然吕夷简站出来了,他说:“太后,听说宫里有位嫔妃死了啊。”刘娥一听就炸锅了,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厉声问道:“宰相,你要管宫中之事吗?”说完,不等吕夷简回答,立刻拉着23岁的小皇帝赵祯就跑回了内宫,把赵祯搞得是一头雾水啊。
随后,刘娥就又跑回了大殿,她问吕夷简:“你要离间我们母子吗?”这时候,吕夷简就回答了一句话,就让太后闭嘴了,他说:“你难道不想保全你的家人吗?”这话厉害啊,我想刘娥肯定是听明白了。吕夷简的意思很明显,太后啊,你应该知道,死的那个才是皇上的亲妈啊,你现在瞒着他可以,不给她应有的名分下葬也可以。但是你要想清楚啊,等你百年之后,皇上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你想他会怎么报复你的家人呢?
最后的结果是,这个嫔妃最后是以皇后的礼仪下葬的,最高规格,太后和皇上都要举哀。至此,就是仁宗再傻,他也应该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个吕夷简太厉害了,这是吕夷简据理力争的结果,这就是他的晋身之道。后来的经历也证明,吕夷简做对了,他用几乎搏命的招数,逐步走上仁宗朝第一权相的地位,这就是富贵险中求啊。
接着,又发生了一件事情,皇太后的寝宫着火了。烧得太惨了,连仁宗的受命册宝都烧毁了,内宫变成了一片白地。事后追究责任,说是一个做针线活的妇人引起的。于是这个替罪羊被送进了开封府,要求明正典刑。但是没想到,之前还进献“武后临朝图”的开封府尹程琳竟然表示了拒绝。通过分析,程琳说,这火是内宫烧起来的,说白了,是老天爷点的火。
刘娥这个气啊,好你个程琳,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你说是老天爷放的火,这不是胡扯吗?再说了,你不是我的人吗?怎么这时候拆我台啊?
没想到,随后而来的反应更令刘娥措手不及,范仲淹的好朋友,殿中承滕宗谅以及秘书承刘越立即上书,说宋朝是以火德治天下的,现在这火都失控了,究其原因,就是太后你引起的啊,你只要尽快把大权还给皇上,这天下就太平了。
而且,事后证明,这一切或许就是那个小皇帝指使的啊,不然这俩人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啊。这个一向温顺的孩子长大了,想要权力了。不仅如此,赵祯还要改元,把天圣年号换了,这可是彰显刘娥权力的年号啊。
刘娥真的心灰意冷了,她猜想肯定是小皇帝知道了什么了,所以,她怕了。她不明白,这些大臣们为什么对她如此苛刻。老皇帝们都死光了,我为你们服务这么多年了,想要个名分就不行吗?还真的不行,因为武则天开了一个坏头啊,从此之后,天下的男人们已经决心不让这种牝鸡司晨的悲剧再次上演。还是安安分分地做我的太后吧,我也老了,也争不动了,我罢手了。
但是,刘娥的梦不想醒啊,她不甘心,她还要挣扎一下,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皇帝的梦渐渐地远去了,刘娥越来越老了,回顾自己的一生,刘娥走到今天的地步实在是不容易啊,她不想带着遗憾离去,她要做一件事情,做一件魂牵梦绕的事情,她要以皇帝的身份,去拜见先皇。什么言官,什么谏言,什么顾忌,都算了吧,我不在乎了,我要完成自己的心愿。
1033年2月,刘娥穿上皇帝的服饰,坐着天子才能坐的撵车,走进了赵宋王朝的太庙。面对着赵匡胤、赵光义等列祖列宗,刘娥神色肃然,表情淡定。她在想什么呢?我从布衣身份,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是我应得的。命运对我就是这么安排的,我只是顺着命运的轨迹走到了现在。即使在太祖的神位前,刘娥也不觉得有丝毫的束缚,其实我们所有的差别,也只是一个男女的身份,我们的轨迹都是一样的啊,只是你可以光明正大的做皇帝,我不能啊。我并不是非要篡权,并不是非要夺取你赵姓的江山,我只是想证明自己,现在我做到了,这就足够了。
一代传奇太后谢幕,最后动作暗藏玄机3月21日,刘娥病重,29日,刘娥的精彩人生就此谢幕。回到正题吧,临终前的刘娥,不停地用手拉扯着自己的衮袍,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用了如此长的篇幅,大致概括了刘娥的一生,比之吕后、武则天,为了一己权利,不惜流血漂杵,人头滚滚,她们的权力是在尸身血海中取得的。而刘娥,她却从来没有滥杀过任何一个人,就这点来说,我们要向她报以敬意。
史书的这句话我觉得概括得非常全面,
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刘娥时期,国家算是平安稳定,社会正常发展,朝政也没有太大的缺失,更没有大的政绩,算是平平淡淡,平稳过渡。虽然她终其一生,从未有还政于仁宗,但是,也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
这时候赵祯问:“太后拉扯自己的衣服是什么意思呢?”参知政事薛奎连忙上前回答:“太后的意思是穿着天子衮服,怎么去见先皇啊,她一定是想脱掉啊。”赵祯一听,恍然大悟,连忙命人帮太后脱去天子衮服。终于,刘娥去了。
可是,刘娥真的只是这种意思吗?从太庙回来之后,一直到病重,刘娥应该是始终穿着天子衮服的。病势如此沉重,却始终舍不得脱去,就要离去了,却怕见先皇吗?太庙里不是早就见过了吗?人都要死了,还怕这些?所以,我觉得另外的意思也很靠谱。其实刘娥的意思是说:“我这身衣服,你们不要给我脱掉啊,我要穿着离去。”机灵的薛奎和韬光养晦的赵祯,只是在众人面前演了一出戏,虽然他们只是配角,但是作为主角的刘娥,只能是无奈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刘娥一生的表现来看,刘娥是一个有大追求,大志向的女人。只看她至死不肯还政于赵祯,就可以确定,刘娥恋权啊,奈何抵不过命运啊。她一直有想称帝的野心,只是政治手腕还是欠缺啊,赵宋的一帮老臣,实在是太难斗了。她想迈出那一步,可是羁绊太多,牵挂太多。正像吕夷简说的,要她顾忌自己的家人。其实古今成大事的,谁会在乎家人呢?刘邦为了逃命,可以把妻儿踢下车;赵匡胤敢黄袍加身,完全不去考虑还在开封的家人老小;武则天为了称帝,不惜捂死自己的女儿,毒死自己的儿子。可是刘娥做不到,不仅因为她只是一个女人,还因为她是一个不够狠毒的女人,一个有太多儿女情长的女人。
刘娥去了,不是以皇帝的身份离去,这是她最后的一丝遗憾。
其他网友观点世人知道刘娥多是从戏剧《狸猫换太子》里了解她的历史,在这部戏中刘娥被写成一个恶毒的女人,抢了人家的孩子,杀了孩子的亲妈和所有知情的人,最后被老太监戳穿了实情,皇帝与她断绝母子关系,只能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那么历史上的刘娥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她在寿终时为什么又要撕扯身上衮袍,这里面有什么隐情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历史上的刘娥实际上是一个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抢人子杀人母的事情?因为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写的并不是刘娥本人,当时作者是要揭发万贵妃残害皇嗣的事情,可是因为作者正处于明朝时期,如果直接写万贵妃,肯定会落得个杀头的下场,因此他就来了个偷梁换柱,让宋朝的刘娥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实际上刘娥是一个懂分寸、识大体的女人,她的一生可以说是从街头艺人到权倾天下逆袭的范本,她的升迁记可以励志很多人。
刘娥出生在四川,生下来就是一个孤女,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从小便尝尽了世间疾苦,可是她生生将一手烂牌打成了好牌。
她从小就有不服输的性格,自学音律,掌握了花鼓戏的表演,有了一个可以吃饭的本领,后来又认识了转变她命运的龚美。
15岁那年,龚美带着刘娥去汴梁城卖艺讨生活,那时两个人常常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为了两个人都不被饿死,龚美不得不把刘娥卖到了张耆的府里做歌妓。
有一次赵恒到张耆家里做客,刘娥作为歌舞演员之一,和大家一起来为赵恒表演助兴。赵恒正喝的兴起,只见舞池里一人轻歌曼舞,身姿曼妙,相貌身材最为突出,一下就吸引了赵恒的眼球,这次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张耆看在眼里,知道赵恒对刘娥有意,就把刘娥送给了赵恒。
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大怒,一个堂堂的皇子怎么能被一个歌舞伎人勾引,因此宋太宗不允许赵恒和刘娥在一起。赵恒没有办法,他不敢违抗生命,但是又实在舍不得刘娥,只得把刘娥放在张耆的府中,找机会才能去见一面。
刘娥明白,以色示人只能是一时的,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与皇子并肩站在一起。 因此她在15年的时间里,把张耆家的书全部都读完了,从一个街头卖艺的女子,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知书达理、通晓古今的女才子。 可以说刘娥的转折告诉我们,读书是多么的有用,读书才是逆袭的最好方法。
后来刘恒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刘娥接进了宫中。当时她已经36岁,36岁在古时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老女人,可是刘娥硬是凭着自己的学识比过了那些年轻美貌的妃嫔。
后来赵恒的郭皇后去世后,赵恒打算立刘娥为皇后,可是朝廷大臣都反对,认为她出身低贱又没有子嗣,不是皇后的合格人选。
赵恒没有办法,便宠幸了刘娥的贴身侍女李氏,不久便生下了儿子李祯,李氏对刘娥非常忠诚,李祯便由刘娥抚养成长。李氏也被封为宸妃,刘娥和宸妃关系非常好,宸妃死后刘娥还以皇后之礼安葬了她。
所以赵恒一直非常喜爱刘娥,认为她是知书达理的女人。1022年宋真宗驾崩,年幼的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这时刘娥开始垂帘听政。
刘娥非常有政治头脑,虽然处于孤儿寡母的劣势,她依然能掌控局势。她采取守成的态度,稳定了时局,又采取雷霆手段避免官员拉党营私。
打压反对势力
刘娥做事非常果断,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能沉得住气,真宗驾崩后,丁谓想要架空刘娥,自己独揽政权,刘娥早已查觉了这一切,便找机会除掉丁谓。她首先收集丁谓的犯罪证据,等到关键时刻再给予重重一击。
乾兴元年,刘娥召集群臣在承明殿议事,看到大家都已到齐,她将宰相丁谓欺上瞒下,想要架空自己和皇帝,还与宦官勾结的证据拿出来公诸于众,使得丁谓哑口无言,本要将丁谓定死罪,因为大臣们的求情,最后将他抄没家产,流放边疆。
刘娥能够掌权,曹利用功不可没,但是曹利用居功自傲,一心想要爬到刘娥头上,刘娥也有些忌惮曹利用,上朝时都称其“侍中”而没有直呼其名,以表示尊重。
天圣七年,有人状告曹利用侄儿曹汭酒醉后穿黄衣,还让人呼其万岁,这实在是大不赦之罪,刘娥想借此机会治曹利用谋反的罪名。 她亲自手书给宰相王曾,上写:“曹利用与其侄儿谋反事,理分明也,须早杀却。若落他手,悔不及也。”尚书张士逊向刘娥进言:“这是曹汭一人做的,曹利用是重臣,应该不知道这件事情。”刘娥因此大怒,将张士逊罢官。 宰相王曾虽然与曹利用不和,但要治曹利用的谋反之罪,也不敢多说什么。刘娥看大臣们这样,只能对曹利用从轻发落,改为将其贬黜,曹利用在被贬途中,自尽身亡。
她采用铁腕手段使国家越来越强盛,为宋仁宗后世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的刘娥已经权倾天下,无人能及,她穿上了衮袍上太庙祭祀,但是她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登上皇位,实际上她当时已经有这个能力,但是最终没有走上这一步。
也许是她还念着和赵恒的情分,也许是她自知命不久亦,总之她只是有皇帝之实却无皇帝的名份。
明道二年,刘娥穿着衮袍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不知这时她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和赵恒的过往,也许想到了从小的艰辛,也许想到了此后要去和赵恒见面,要去见宋朝的先皇,她撕扯着身上的衮袍,眼睛看着赵恒,赵恒突然明白了,赶紧让人把她的衮袍脱了下来,刘娥方才吐出一口气,溘然长逝。
这样一位大格局的女人就此逝去,但是她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不管当前的形势有多么恶劣,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再艰难的形势一样会发生逆转,总有一天会攀上人生巅峰,只看我们愿意付出怎样的努力了!(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其他网友观点刘后其实本人还是不错的。最少连不是自己儿子的宋仁宗都能够抚养成人,也没有搞武则天的那一套。
古人最在乎的就是身后名,实际掌握皇权多年的刘娥只有一个渴望,嘴巴说不出,不断用手拉扯自己的衣服,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穿皇帝衮服下葬。当时的现场上,人人都明白啊。可穿皇帝衮服下葬,与刘娥自己平时穿当然是不一样的,这等于国家政权承认刘娥是皇帝,哪怕此时宋仁宗还不知道刘娥不是自己生母,也不可能同意如此安排。
宋仁宗不点头,大臣们当然也不会故意来说这个话题,可把刘娥给急死了。最终,刘娥还是以皇后服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