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网友提问: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优质回答:

因为这货军用的定位太尴尬了。

首先我们得知道它不是一支便宜的枪

抗日机密档案轻武器史料中记载,当时采购手枪的自来得(C96驳壳枪)需要80元一支,而其他手枪仅需30元。

而C96本身是一款战斗手枪,最佳的用途是装备给二线部队-比如炮兵、通讯兵、巡逻骑兵等等。但这个价格明显吃不消装备给二线,而对于军官而言并没有作战需求,给他们盒子炮不如给他们各种小巧的撸子用以自卫。

所以说它是尴尬的,好在中国当时敌后武工队对这种尺寸不算太长,而且还有全自动型,也算能隐蔽携带的大型手枪有应用场景需求。 但更多的则是当时国内对于轻武器的认知不足,只是觉得个头大,威猛,威力大便是好的落后思想作祟。

实际上这种穿透过度,停止力不足,尺寸过大,重心靠前,价格昂贵的玩意,做手枪来说是失败的。

而战斗能力又远不及步枪、冲锋枪。所以这种当秀才欠火候,当强盗又缺狠劲的手枪被出局也是必然。

其他网友观点

在德国军队里,实际上没有驳壳枪的战术位置。这一点后来在我国也同样如此。

首先,我国军队装备驳壳枪的主要是,将军们的卫队连,卫队营,正规军当中的班排连长,还有担任突击任务的手枪团,手枪旅。以及部分游击队使用,还有一些富裕财主的自卫武器。

无论在德军还是我们的敌人日军,哪里都没有驳壳枪的位置。无论德国正规野战师,还是日本野战师团,都没有警卫营,卫队营这个概念。而且德国班排长装备冲锋枪,不使用驳壳枪。

日本陆军那些军曹和下级军官,直接是步枪或者马枪,南部手枪和军刀。这是一个战术分配的问题,我国的班排长是要带头冲锋的,所以要有驳壳枪这种大威力战斗手枪。日本那些分队长,小队长和下级军官,战斗的时候主要指挥机枪手和掷弹筒手射击掩护,领头冲锋是次要任务。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没有手枪团,手枪旅这样的突击单位。这种特殊突击单位,德军喜欢搞战斗群,日军喜欢搞混合编组的支队。基本就是1个大队或者1个联队,再配合一点,机枪大队,炮兵大队,工兵,还有装甲车坦克。德军战斗群也类似,以一个步兵营团为核心,再配备一些独立坦克,炮兵单位。

到了50年以后,我国军队开始接收苏联武器,也开始淘汰驳壳枪。原因也是一样的,没有驳壳枪的战术位置了。大批的波波沙冲锋枪代替了驳壳枪的位置。也不再需要大编制手枪单位作为突击部队了,毕竟有了更多的自动武器和重武器。

其他网友观点

图片上的“盒子炮”雕花镂刻,至少价值200块现大洋!非拥有上千亩肥地的“老财”用不起。

大多数军迷都会认为,抗战时期最受我军欢迎的当属武器应该是德制C96战斗手枪和其各地方仿制型号,由于它相对的短小精悍,即可以单发歼敌 ,又可以连发扫射…是一件利器。

由于C96的各种传奇故事,使其成为我国百姓心目中的“神枪”…这其实是一种错觉,“盒子炮”固然在我抗日军民手中大显神威,但该枪只适合游击战使用或者侦察员进入敌占区侦察敌情的防卫武器…而到了正面战场上大兵团作战,该枪所发挥的作用严重的降低!因为,战斗手枪也是手枪,就算是装上枪套抵肩较精准射击距离也就150米内,远不及“中正式”和鬼子的“三八”枪!而且7.92毫米手枪弹受发射药量少的限制威力也较低!C96诞生之初总体性能就不被欧美军队看好,综合性能远不及冲锋枪,而欧美国家的营连级指挥员必要时拿着冲锋枪上阵,团以上只配备手枪…从武器装备火力层次来说根本没有C96战斗手枪的位置,而且战斗手枪机械加工的复杂性不亚于生产一支步枪或者冲锋枪!既然威力低、结构复杂价钱又贵,C96 在欧美国家军队当中没有被装备。

但是,C96在1920年代初到了我国后境遇就不一样了,我国当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军工生产水平极低,连队主要火力基本上就是“汉阳造”!“中正”步枪和ZB-26轻机枪也只是在1920年代中后期才量产…所以,C96的出现正好弥补当时军队火力的严重不足…它才大行其道!还有就是抗战时期我抗日军民严重的缺乏武器装备也凸现了它的作用。黄志忠版的《亮剑》,李云龙、赵刚、孔捷、丁伟…等一众团级干部都拿着“盒子炮”,这也反应了抗战时期我军装备的缺乏,一个团仅几门迫击炮、数挺缴获的“九二式”重机関铳、ZB26轻机枪做不到每一个班一挺…根本没有冲锋枪、半自动步枪…在极端缺乏武器装备的条件下有一支C96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随着我军的壮大发展,缴获的敌人装备也是成批量的,在武器装备大大改善之后,“盒子炮”的地位也严重下降了…也就再也没有演绎出传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农民在农村怎样能够赚到钱?

下一篇: 古代读书人读什么书,十年寒窗之后,考中秀才的占百分之几?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