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李渊为什么不能阻止″玄武门之变″?

网友提问:

李渊为什么不能阻止″玄武门之变″?

优质回答:

谢邀。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开国皇帝,虽然在他的次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下,后世史官普遍把他写成了一个平庸的父亲和皇帝,但悦史君认为,能开创李唐近300年基业,唐高祖显然不是一般人。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对这起皇族内部的斗争,唐高祖其实早有准备。

悦史君梳理了一下唐高祖历次对嫡长子李建成、嫡次子李世民和嫡四子李元吉的安排,发现他一直在平衡儿子们的权力和地位,并努力维护嫡长子李建成的继承权。

第一,明确李建成的超然地位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时为唐国公的李渊起兵反隋,很快攻入长安,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他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

隋恭帝杨侑进封李渊为唐王、大丞相、尚书令,李建成被册封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秦国公、京兆尹,李元吉为齐国公。

隋朝义宁二年(618年),隋恭帝任命唐王世子李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秦国公、京兆尹李世民作为副将一起进攻东都,不久徙封李世民为赵国公。

同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王李渊,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以李世民为尚书令,册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后加李世民为雍州牧。

悦史君认为,无论是唐王世子还是唐朝皇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始终与唐高祖同步,李世民和李元吉的爵位一致,官职比李元吉多一些,但相对来说相差不大。

第二,平衡诸子军功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先后命秦王李世民西讨薛举薛仁杲父子、破宋金刚、讨王世充、破窦建德、防备突厥等,加任太尉、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天策上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中书令等职务,对李世民相当器重。

但实际上,唐高祖也同样派遣皇太子李建成破刘黑闼、防备突厥等,还有大量军国事务委任给他。

齐王李元吉也参与攻刘武周、讨刘黑闼等,加任司空、侍中、司徒等职务。

悦史君认为,虽然李世民的军功确实更卓越,但李建成作为皇太子,他的任务就是辅助皇帝处理国务,对外征战就不是他的任务,唐高祖有意让他参与进来,也是平衡军功的一种表现。

而李元吉打仗不漂亮,但还是多次参与征战,也是一个道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越久对李世民越不利,于是他与房玄龄、长孙无忌等部属,断然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唐高祖对此非常震惊,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黯然退位。

虽然李世民后来开创了“贞观之治”,但这确实也是一个遗憾。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其他网友观点

如果有能力,你以为李渊不想?只是玄武门之变爆发的太突然了。根本出乎李渊的意料之外。他来不及阻止罢了。

其实,李渊以及以太子李建成为首的太子集团,对战功赫赫,德高望重的李世民早有防备,为了不至于出现玄武门之变,或者说不至于出现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夺权事件,他们不但逐步削弱李世民的兵权,隔离李世民与文武大臣的交往,太子还曾在李世民的酒里下过毒,只是李世民命大,呕吐几天,挺了过来。也曾收买暗杀过李世民手下大将,可是都没有成功。

此次政变之前,李世民并没有准备出手对付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等人。并且一直在退让。可是,李渊他们却步步紧逼,并准备软禁李世民。李世民了解他们的布局之后,从容不迫,处变不惊,在他们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反戈一击,取得了彻底性的胜利。

事情的导火索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建成乘突厥入侵之机,怂勇李渊夺了李世民的兵权,交于太子党李元吉,然后准备在为李元吉践行之时对李世民发难。

一种说法是钦天监秘密上书,表示上天呈现秦王会反的天象,李渊把李世民招进宫内,让李世民解释,可是这种事情怎么能解释的清呢?李世民反告密李建成与李元吉污秽宫妃之事,混淆视听后,回到秦王府。

当然,也有其他说法,大以致俩种说法流传最广。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可以让人们看到,如果不发动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就没有活路。玄武门之变,可以说是李世民一夜之间, 发动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进行周密布置,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利益的反戈一击。

当李渊觉察到李世民兵变之后,已经被李世民所布置的将士控制了自由。那时,李渊呼天不应,唤地不灵,只好任人摆布了。

其他网友观点

最是无情帝王家。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大英帝国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下一篇: 如果北宋王安石变法成功,能改变北宋软弱的现象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