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网友提问:

溥仪给不了幸福,文绣大胆离婚,前卫的婉容为何拖着形婚得过且过?

优质回答:

导读:民国十一年,17岁的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迎来了自己的大婚,通过“照片选秀”而被选中的郭布罗·婉容和额尔德特·文绣,被同日抬入皇宫,共同嫁给了溥仪。按照中华民国政府给予清朝皇室之“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的优待条件,婉容被册封为后,文绣被册封为妃。

但因为幼年生活的特殊经历,男性能力的严重缺失,让溥仪和其“一后一妃”之间的夫妻生活名存实亡。

清光绪三十四年,光绪皇帝驾崩于瀛台,其身后无嗣,慈禧太后拼尽最后一口气为清王朝再续了一位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这未满三岁便被养育宫中的小皇帝,在宫女和太监的“精心照料”下,过早地开发了男女方面的情趣,早早地失去了男性功能。

但溥仪毕竟是一国之君,即使清朝已经灭亡,也拥有着“皇帝”称号,仍然是天子女子尤其是满洲勋贵女子梦寐以求的终极梦想。况且,溥仪无能的情况,在其成婚之前并不为人所知,直到婉容和文绣嫁给溥仪,直到两人对溥仪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1931年,被溥仪封为淑妃的文绣,登报公开表示与溥仪离婚,这个被称为“刀妃革命”的天字号新闻,很快轰动全国。文绣之所以选择和溥仪离婚,有着反对溥仪投靠日本人的原因,有着和文绣之间无聊争宠的原因,但生理上的无法满足也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

但同样嫁给溥仪,同样得不到生理满足的婉容,从北京到天津、从天津到东北,却为何一直跟在溥仪身边,甚至不惜和身边侍卫私通乃至怀孕生子,直到自我放弃,自我毁灭呢?

1、象征和附属之间的巨大差别

溥仪大婚之时,清王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按照中华民国政府给予大清皇室的优待条件,以溥仪为代表的大清皇室依然保持着种种特权和称谓,这对于已经成为亡国之君的溥仪而言,乃系最后的尊严和骄傲。

被册封为皇后的婉容,相当程度上代表了溥仪在皇宫内的皇权和特殊地位;而被册封为淑妃的文绣,和前朝历代的后宫妃嫔一样,仅仅是皇帝附属品和生育工具、泄欲工具。也就是说,对于溥仪而言,和婉容之间的“帝后形象”属于自己必须坚守的尊严和骄傲,势必会予以绝对重视和特别关注。而文绣同自己离婚,虽然也是“奇耻大辱”,但毕竟尚未伤及溥仪作为一个皇帝的最低配置,尚不至于丢脸丢到极限。

因为象征和附属品之间的巨大差别,导致了溥仪对婉容和文绣之间的区别对待、重视程度不同、看管等级不同,也就必然造成了最后归宿的巨大不同。

2、自幼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

郭布罗·婉容,满洲正白旗,出生于标准的满洲勋贵家族;其生母爱新觉罗·恒香乃系乾隆皇帝直系后代。高贵的出身、显赫的家世,让其自幼便浸润于传统文化乃至清朝祖制、皇室规矩之中。

额尔德特·文绣虽然同样出身于满洲官宦之家,但在父亲早逝后,文绣便跟随母亲开始了平民生活。文绣虽然也曾就学,但较之满族传统文化浸润下的婉容,她的思想更为自由和洒脱,更为开放和自主。

说白了,婉容乃系传统文化和清朝皇室祖制约束下的“乖乖女”;而文绣则更倾向于“野路子”出身的毛丫头。相较于文绣的勇敢自主,不畏一切,婉容就只能规规矩矩地遵照清朝祖制,“母仪天下”。

3、投靠日本以后,溥仪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被冯玉祥将军从皇宫逼到天津的溥仪,在郑孝胥“欲复辟清帝王业,必定要借助日本为外援”的建议下,偷偷地进入了北京的日本驻华公使馆,开始接受日本的“保护”。

对于日本而言,溥仪是一个久寻而不得的“傀儡”,有助于分裂中国,建立伪满洲国政权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对于溥仪而言,日本更是唯一能够帮助自己重登皇位,重新实现皇帝梦的“合作对象”。

面对溥仪投靠日本人的举动,文绣和婉容给予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文绣认为日本不可信,郑孝胥之流的话不可听,应该悬崖勒马;

婉容却精神焕发,她改变宫中的装束,换上了时装旗袍和高跟皮鞋,还烫了头发,成为租界中的“摩登女性”。

两人对溥仪举动截然不同的态度,自然会得到溥仪截然不同的对待:文绣被冷落、婉容成为溥仪独宠。

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皇室优待条件全部消失、自己又成为了溥仪的厌弃对象,更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留给文绣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逃出去,从这段荒唐的婚姻中逃出去,从这段屈辱的生活中逃出去!而婉容,和溥仪一样,被日本人视为皇权象征的基本配置、对溥仪的有效制约而被严密监控,肆意摆布。

参考文献:《末代皇后和皇妃》、《溥仪——我的前半生》、《郭布罗·婉容生平》、《清史稿·宣统皇帝本纪》

其他网友观点

去年问过,今年咋又来问?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其他网友观点

“红墙碧瓦初相见,雕栏画栋误终生!”婉容的一生大概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1922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在盛大的礼仪下被抬入了紫禁皇城中。然而热闹的吹吹打打却难以掩盖偌大皇宫的落寞,一如既往的铺张与奢华却再也没有了天家的排场。唯我独尊的紫禁城,早已不在属于爱新觉罗家了,皇帝大婚也再是天下头等大事,因为现在已经是民国了。

16岁的前朝贵族之女郭布罗.婉容,被选进了皇宫嫁给最后的君主,此时已然是逊帝的爱新觉罗.溥仪,对于这个女孩而言,她有些好奇也有些憧憬和担心,因为她并不知道未来等着她的会是什么。

一开始的时候,笼中的两个鸟儿还对彼此充满了新鲜感。你是皇帝,我是皇后,同样的年纪,让他们成为这个皇城中的彼此依靠,他们俩加上另一个小女孩也就是皇妃文秀,既是夫妻,又是没有代沟的玩伴。

人是群居动物,谁都害怕孤独,在没有手机和互联网的时代,他们在狭小而密封的宫里,他们便是彼此紧紧抓住的稻草,过着相依为命的脆弱幸福。本来大家都以为,皇室的生活也就是这种一眼可以看到未来的样子了。

可是后来,这种看似稳定的局面被冯玉祥打破了。冯玉祥率军来了北京,觉得皇室太过蛀虫,便将溥仪一家逐出皇宫,十倍缩减每年的优待费。

愤愤不已的溥仪觉得受到了侮辱,“蜗居”生父载沣的府邸更让他觉得人生有了很大的落差,他还做着复国的梦,于是他和找到他的日本人一拍即合,随即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从天津辗转去了东北,建立了满洲国。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两位妻子也发生了两件故事,而这两件故事似乎有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是文秀,文秀的故事震惊中外,当然最感羞辱的是溥仪。文秀因为种种原因,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溥仪个人能力的缺陷,导致文秀不堪忍受,最终性格大胆的文秀在报纸上公然与溥仪宣布离婚,要做一个新社会的女性,此事震惊中外,无奈的溥仪还给她一笔钱,让她不要提起有关溥仪的隐私之事。

而婉容呢?婉容在文秀离开之后便遭到了溥仪的冷遇,原因是溥仪认为文秀的离开正是婉容所造成的,因此对其态度非常恶劣,在此期间极其冷淡。

据传让这个忍受孤独的“皇后”心里更为痛苦是无能的溥仪还把自己作为礼物献给一位日本军官。但是即便如此,软弱的婉容依旧没有离开“皇帝”溥仪的决心和魄力。

后来更是得过且过,以沉沦作为报复溥仪的方式,不仅染上了鸦片,还与溥仪的侍卫进行私通诞生了下一个孩子。最后可怜的婉容活在孤独和监禁之中!此事被记录在溥仪所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

在婉容的悲剧里,她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不懂去为自己抗争,人生既然如此艰难,像文秀一样冲出去也许很难,但是冲过去了也就是碧海蓝天。本来就是无边深渊,为何还要苦苦站在原地等待苦难呢?

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相比较婉容和文秀,似乎一点也不假!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后周的开国皇帝叫郭威,可为啥最后一位皇帝却姓柴呢?

下一篇: 曾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中,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真的可以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