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尚香和刘备的婚姻是一场交易,并且没有感情,为何最后自杀殉夫?
优质回答:乱世的女人宛若漂萍,生死荣辱由不得自己,即使身份高贵者概莫能外。就汉末三国而论,悲情的女子并不在少数,而孙权的妹妹兼刘备的夫人孙尚香,便是其中的典型。那么问题来了,孙尚香既然跟刘备年龄差距很大,并且毫无感情,为何最终要选择自杀殉夫?
其实,正史当中并未提及孙夫人的真实名讳,“孙尚香”只是小说演义和戏曲中对她的称呼,但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姑且仍使用此名。依据史料来分析,孙尚香应该是孙权的亲妹妹,否则她的性格不至于那样的桀骜不驯,并且深得孙权的溺爱放纵。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让孙尚香摆脱作为一个悲剧人物的事实。
作为孙刘两家维护、巩固联盟关系的象征,年仅19岁的孙尚香在哥哥孙权的安排下,被迫下嫁给年已49岁的刘备,时在赤壁之战(208年)后。一个是正当妙龄少女,一个是年近半百的老翁,不仅年龄差距极大,之前从未谋面,并且性格迥然不同,怎么看都不会幸福,甚至可以说互相猜忌,矛盾极深。而史料当中的四处记载,恰好说明了这些论断。
首先,在新婚燕尔之际,每当刘备想跟孙尚香温存之时,都会发现她的闺房里有百余名侍婢持刀守卫,每每让刘皇叔胆战心惊、头皮发麻。正因如此,大谋士法正便劝刘备有意疏远孙尚香,万不得已不要去见她(“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仗剑侍立。先主每下车,心常凛凛。正劝先主还之。”见《三国志·卷三十七》注引《华阳国志》)。
其次,刘备寄居在公安县时,北畏曹操之强盛,东惧孙权之威逼,艰难窘迫至极。但就在此时,身边还有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孙夫人,真好比家中的“敌国”。正因如此,刘备把孙尚香、曹操、孙权并列为“三大祸患”,对她猜忌、盯防甚深(“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见《三国志·卷三十七》)。
再者,孙尚香依仗着孙权的势力,在刘备阵营中素以刁蛮跋扈闻名,而她从江东带过来的官兵又大多不遵守法度,由此令刘备忧心忡忡。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刘备便命赵云管理内事,以防止孙尚香或江东兵乱来(“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见《三国志·卷三十六》注引《云别传》)。
最能说明孙尚香与刘备互相猜忌的事实,莫过于孱陵城的建造。刘备为了防范孙尚香,便在公安城西的孱陵建造了一座小城,用来安置她本人和她的侍女、卫队。但另外一种说法则称,孙尚香是因为猜忌、防备刘备,所以才自己建造孱陵城(“孱陵故城,又名孙夫人城,在县,相传此乃刘备妻孙夫人所筑。夫人权之妹,疑备,故别作此城,不与备同住。”见《舆地纪胜》)。
就这样,在互相猜忌、防备之中,孙尚香与刘备异常尴尬地生活了三年时间,直到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孙权派大船迎接妹妹回江东。在临行前,孙尚香按照兄长的授意,准备把刘禅一并带走,幸好诸葛亮及时派遣赵云、张飞在江上拦截,才得以夺回“阿斗”。此后,孙尚香一去不返。三年后(214年)刘备夺得益州,正式改娶吴懿之妹为正妻。
关于孙尚香的最终结局,正史当中并没有记载,好似“人间蒸发”一般。毕竟,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没名没分的孙尚香自从逃回江东后,便已经形同“活死人”,不仅刘备懒得再问,而且孙权也不知道该怎样处置。这种无比尴尬的情况,让史家不敢也不知道该如何记述。当然,最大的可能是,孙尚香从此再未嫁人,最终在寂寞、冷清中了此残生。
不过在毛宗岗版《三国演义》中,倒是替孙尚香交代了结局,称在夷陵之战后,孙尚香因误信刘备战死疆场的谣言,悲伤过度之余竟然投江自尽。而当地民众因为伤感孙尚香的遭遇,还在她投江之处立庙祭祀(“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见《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观念并不反对妇女守寡后再嫁,而强调她们必须“从一而终”的思想,还是明清两朝的事情。其实,就孙尚香桀骜不驯的性格来看,她就算是保持独身,肯定也不是为了刘备“守活寡”,至于为她自杀殉夫一事,更是荒诞不经。然而作为清朝人的毛宗岗,硬是把孙尚香塑造为一位为夫守节、夫死身殉的忠贞烈女形象,最大的可能是出于迎合时代思维的需要。
资料来源:《三国志》、《三国演义》、《资治通鉴》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
我们先来搜索一下孙尚香:孙夫人,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
为巩固孙刘联盟,孙夫人嫁给刘备三年,后来大归回吴,之后事迹不详。史料并无生育记载。夹在两国之间,有着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桀骜不驯的个性。孙夫人在许多小说,戏剧和影视里被不断描绘。
她的身份何其高贵呢?那时三国鼎立,她是其中两国主公的至亲,吴国孙权之妹,蜀国刘备之妻。
她的一生又是何其可怜呢?虽为孙权之妹,刘备之妻,她甚至连真实的姓名都没有记载。
我们能确切知道的,只是她为了吴蜀关系而嫁给大她三十多岁的刘备,此后事迹不详。
提到她,人们总会想到她高贵的身份,但是这高贵身份下,掩藏多少心酸呢?
她着实跟两国的主公都是至亲,可正因如此,她的至亲都不能说完全信任她。
刘备疑她,只因她是东吴郡主。
孙权疑她,只因她是刘备之妻。
我们总偏爱唯美的言情,可不得不承认的是,她的爱情不美。
她与刘备之间,只有利益,没有爱情。
她对于刘备,或许是有爱意的。
为他的死投江自尽。
他对于孙尚香,许是无爱意的。
她没有生育的记录。
在这场利益化的婚姻中,谁先动情,谁就输了。
他可以为了两国的关系对她很好,可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她动了心,他只是为了利益。
正如《氓》之所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她的个性让我欣赏。可她那不学女红,爱舞枪弄剑的难得的英雄气概毕竟在古代女子中不会好过。
每次听到有关她的歌曲,我都会心颤。一个曾经颇有兄长之姿的英雄女子,一生却尤为惨淡,她的一生没有爱情,她的亲情也不温暖,她的结局是年纪轻轻投江自尽。弓腰姬又如何?千秋烈女又如何?她这一生早已毁在了政治手里。她只是一颗棋子,当吴蜀合力击败了魏国时,她就失去了价值,成为一颗废弃的棋子。
其他网友观点《三国演义》中刘备与孙权之妹的婚姻确实起源于政治交易。为达到夺取荆洲的目的,孙权在周瑜等计谋下,不惜以胞妹名节牺牲为诱饵,赚取刘备东吴招亲,行人质之谋。但诸葛亮已知其计,才将计就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
如果说孙夫人与刘备之间没有感情错了。婚前无基础,刘孙二人不相识,也没有现在人恋爱相互了解,但这并不能否定孙刘二人爱恋之情。刘备作为当今天子之皇叔,英名播于四海,孙夫人待字闺中是有耳闻仰慕的;洞房花烛夜孙夫人见刘备气宇非凡,仪表堂堂,从仰慕变成爱慕,二人一见钟情,才致刘备乐不思归,沉迷于鱼水之欢;倘若孙夫人与刘备无真情又怎能追随刘备不辞辛苦,背叛兄长,斥追兵,与孙权翻脸?
致于孙尚香殉夫自尽,虽史无记载,概因对孙权之吳国是件丢脸的事,真实的也不会去记之于史。而《三国演义》对孙尚香归吳后再无下文,正是罗贯中先生留下来的历史悬念,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