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的宋徽宗是怎样一步步登上皇位的?
优质回答:宋徽宗的前任是他的异母兄宋哲宗,哲宗死时只有二十五岁,没有子嗣。当时向太后召集大臣商议应该由谁即位,当时担任宰相职务的章惇首先开口,建议立简王赵似,理由是简王是哲宗的亲弟弟。向太后坚决反对,因为向太后没有儿子,而哲宗和简王都是朱太妃的儿子,如果简王也为帝,向太后的地位将受到很大威胁,所以反对,说,所有的皇子都是我的孩子,并不仅仅有简王一个。于是章惇提出第二个人选,申王,向太后以申王有目疾为由再次否决。向太后对端王赵佶素有好感,最后提出立端王赵佶,章惇知道端王爱书画而无规矩,于是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当时枢密使曾布觊觎宰相职位,厉声对章惇说,章惇,听皇太后安排!向太后说,神宗在时,说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于是章惇不再做声,其他大臣都附和向太后的建议,于是端王被召进宫,即皇帝位,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即位后,找个借口把章惇贬到外地,最后章惇在流离中死去。但是宋徽宗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他在位时朝政混乱,北宋可是说是葬送在他的手中,当时向太后等人确实是选错了人。
其他网友观点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宋徽宗被向太后喜欢。
宋神宗没有嫡子,所以传位长子宋哲宗。
宋哲宗死后,无子。皇位当然就应该在兄弟们中选拔。
当时,宋神宗的儿子们还有9子,11子,13子等人。但13子赵似与宋哲宗一样,都出于朱太妃,因此宋哲宗和新党大臣们都认为13子继位理所当然,所以没有提前册储君。
结果一直安居后宫的向太后杀出来,主持继承人选拔。宰相章淳当然说13王优先。
向太后立即放声大哭,说哀家无子,神宗儿子都是我的儿子。
这其实是在耍赖。要是给宋神宗选择继承人当然是有道理的,可是现在是在给宋哲宗选继承人,肯定是关系最近的13才符合礼法。
但是新党诸位大臣都在沉默。章淳只能后退一步说,以长当立9王。
然而老9高度近视,当皇帝确实有障碍。所以下面就是宋徽宗。
章淳发出神仙预言,端王轻佻,不可为君。
被噎回去的向太后再次哭泣。企图上位的枢密使曾布上前呵斥,章淳,听太后处分。
章淳没有得到同党支援,黯然退下。
向太后再说,端王仁孝云云。宋徽宗得立。
此后章淳被踢做山陵使,其他新党大臣均被向太后清理,付出了墙头草的应付代价,也包括首鼠两端的曾布。
事实上,元代编纂宋史时官员曾经叹息,若当时听从章淳建议,北宋也不会被折腾亡国。
其他网友观点北宋自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传到宋徽宗时已经过了一百四十年。此时的北宋王朝,已经在严重的党争与财政危机拖累下,变得垂垂老矣。虽然社会经济高度发达,却难掩政府之积弱。赵佶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年),是北宋第六代皇帝神宗的第十一子。按照正常的皇位继承顺序,他是没有资格坐上皇帝宝座的。元丰八年(1085年),老爹神宗驾崩后,接替皇位的是赵佶的六哥,也就是后来的宋哲宗。
宋哲宗九岁冲龄即位,比康熙也就早一年。长大亲政没几年,到二十四岁时就驾崩了。由于六哥无后,皇位继承一时出现了危机。当时最有希望逆袭的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哲宗的同母弟,老十三简王,还有一个是神宗仍在世儿子里最大的老九申王。可惜申王眼睛有疾,无形之中落了下乘;简王又不是向太后的亲生子,不为其所喜,所以这个狗屎运一下就落到了“招人疼”的老十一赵佶头上了。
赵佶这个人说白了,性格有些不踏实。他从小养尊处优,笔墨丹青,骑马射箭,无一不精,还有一项体育爱好,那就是蹴鞠。所以这赵佶从小就养成了飞扬跳脱的轻佻性子,再加上艺术气息太浓厚,自然不为朝臣所喜,那些大臣对他的做派那向来也是很了解的。所以让端王继位的建议提出后,正经受了好多人的反对。当时的宰相章惇当场就炸了:“端王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啊!”无奈势单力薄,螳臂不能当车,赵佶还是当时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