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郎将是什么官职?
优质回答:“中郎将”是我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官职名,尤其是在东汉、三国时期,它更是成为了几乎被“用烂”的词汇。如果我们翻开如《三国志》、《三国演义》这样记录三国时期历史和人物的书籍,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中郎将”,名目众多、职能各异。
举例来说,著名的“火烧赤壁”导演者周瑜,就曾担任建威中郎将;诸葛亮归附刘备,经历赤壁之战后,刘备将其封为“军师中郎将”,此后庞统也受封过此职;北方曹操势力,则有过负责盗墓的“发丘中郎将”,曹丕曾担任过的负责辅佐丞相的“五官中郎将”等等。那么,古代的中郎将到底是个什么官职呢?
我国先秦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中郎”这一官职。它最早是作为君主的近侍被设置,其职能大体是管理皇帝的出行车驾、马匹并保卫君主、照顾起居等等。到了秦、汉,这一官职始终保留,中郎虽然官位不高,俸禄只有区区六百石,但因为是皇帝近臣,所以话语权很高。
到了汉朝,中郎开始负责统帅皇帝的侍卫、禁军,于是更名为中郎将,历代由掌管宫内事务的郎中令、光禄勋所统辖。“虎贲”自古便是皇帝身边的精英卫士的代称,汉平帝元始元年(1),宫廷卫士被正式命名为“虎贲郎”,他们的统领就被称作“虎贲中郎将”。
和原先的普通中郎将不同,虎贲中郎将的俸禄足足有两千石。后世说起禁军,“羽林军”是比“虎贲郎”更加著名的部队,它由汉武帝所设立,是十分精锐的皇家禁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意。虎贲中郎将设立不久,“羽林中郎将”也登上历史舞台,他的俸禄也是两千石,和地方的各郡郡守相当。
中郎将这一官职自虎贲、羽林设立之后便逐渐固定为两千石俸禄,这一品级高于一般校尉,但低于将军。到东汉时期,中郎将逐渐成为一个重要而普及的官职,其职能也从统率禁军变得更加宽泛,几乎但是统兵数大于校尉而少于将军的,便会被封为中郎将,其俸禄品级也各有不同,十分复杂。
举例来说,东汉时朝廷和北方匈奴交往密切,时常派出使臣,这些使臣从汉武帝时便常常由皇帝所信任的中郎将担任,如著名的苏武。到了东汉,更是设置了“使匈奴中郎将”,专门负责与匈奴有关的事务,如出使、侦察、保卫等。
上文已经列举过,三国时期,中郎将成为了一个非常普遍的官职,鉴于中郎将的职能之多样,有时其地位甚至高于底层将军。晋朝、南北朝时期,中郎将又变回“从事中郎”等官职,此时他们不具备统兵职责,而是常常作为幕僚。
唐朝建立后,中郎将干回老本行,负责统领禁军,地位很高。到了宋朝,中郎将一开始是名义上的武职,不过没有被使用多久就被废除。古代的中郎将在大部分时间是一个高于校尉、低于将军的武职,其职能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还是统领君主的亲兵。
其他网友观点中郎将原本是秦代开始设立的武官,到西汉时为掌管皇家车驾宫廷宿卫的郎中令(后改为光禄卿)的副手。直接掌管三个部门的郎官,最初有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三个。通典记载:五官、左、右中郎将,皆秦官。汉因之,并领三署郎从。
当时为皇帝服务的高级卫士成为郎官,有主管车驾护卫的车郎,还有主管宫廷安全宿卫值守宫廷门户的是户郎,还有从事文学政务顾问的议郎。《汉旧仪》曰:‘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凡郎官皆主更直,执乾宿卫诸殿门,惟议郎不在直中。
(汉高帝刘邦像)
还有一些有郎官职位而不参与实际值守工作的是散郎官,散郎大多是那些地方征辟举荐的人才和外戚官宦子弟。这些人通过充当郎官而入仕,升迁后充当地方官或者中央高官的属官秘书之类。后汉之制,郡国举孝廉以补之。
其散郎谓之外郎。故卿、校尉、牧守待价于此。公车特征贤良方正、敦朴有道、高节、公府掾曹试博士者,亦充兹位。其下第白衣试博士者,皆拜郎中。
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谓五官中郎将、左右郎将。——《通典·职官·武官下》
开始时中郎将属于为皇帝直接服务部队的中级官员,三属郎官属于皇家卫士见官不拜直属天子。唯有见到最高长官光禄卿和中郎将时才会行礼,凡三署郎官,二汉并属光禄勋。《汉仪》曰:“三署郎见光禄勋执板拜,见五官左右将执板不拜,于三公诸卿无敬。两汉时期中郎将的官职也代表一种荣誉,很多代表皇帝朝廷的使节被授予中郎将。苏武和张骞都曾被任命为中郎将出使外国,《通典》记载:又苏武以中郎将持节使匈奴。又司马相如拜中郎将,建节往使邛笮,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西汉疆域图)
汉武帝又仿照周礼选拔勇士数百人充任护卫仪仗谓之期门郎。平帝时改称虎贲,设置虎贲中郎将统领。《周官》有虎贲氏,掌领虎士八百人,军旅会同,君宿于外,则守王闲。闲,梐枑行马也。梐音陛,枑音护。东汉马援、孔融都曾被封为虎贲中郎将。汉宣帝设置羽林中郎将管辖羽林郎,东汉时羽林中郎将管辖皇帝宿卫禁军羽林军。
(汉宣帝刘询像)
到两汉之交时期逐渐的郎官的规模和权利发生变化,比如尚书郎、黄门郎等专职郎官。而中郎将逐渐成为一种武职不再专属管理郎官,东汉三国时期也不再是专属为皇家服务的特有官职。东汉末年朝廷还设置东南西北四中郎将统辖军队镇压黄巾军,后魏晋南北朝仍有这个官职。东汉还曾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护匈奴中郎将和平越中郎将等,管辖统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军政。最初两汉时中郎将位于将军之下,秩比两千石。武官依次为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中郎将。
(东汉末期诸侯割据形势图)
汉末三国时期是中郎将大放异彩的时代,中郎将的权利也不仅限于军权。汉末三国各地诸侯受到礼制限制,不能越过朝廷而设置将军。于是纷纷设立中郎将这个官职来统军管民。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开府建牙设置僚属管辖魏国军政。待遇相当于副丞相,位在诸侯王之上。刘备占领荆州时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统辖各郡民政军事事务。(诸葛亮剧照)
建安十六年,魏公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以副丞相,位在魏国诸侯王上。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裴松之注》
汉末三国时期各国中郎将名目繁多,有的中郎将成为一种低于将军高于校尉的统军武官,有的是充任外交使者或者边疆地方民政长官。三国名人很多都当过中郎将,比如建威中郎将周瑜、征虏中郎将吕范、荡寇中郎将程普、司市中郎将陈声、绥南中郎将士燮、副军中郎将刘封等。
(割据交州的绥南中郎将士燮像)
唐朝时期在中央设立十六卫将军衙门统领中央禁军和关中地区府兵,十六卫府一般设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将军只有在战时委派,平时府卫军政由中郎将代理。将军缺,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上将军之事。中郎将位在将军之下校尉之上属于中高级武官,由于将军职位不固定中郎将事实上就是府卫长官。(大唐十二卫军电视剧剧照)
大将军各一员, 正三品。 将军各二员, 从三品。 中郎将四人。 正四品下。——《旧唐书·》
到宋代中郎将和节度使一样成为中级武官的荣誉头衔,不再拥有实际的权利。各卫将军等职位都是由宗室子弟功勋大臣担任,有名无实手下既无兵也无权。到南宋建炎南渡以后基本不再设置中郎将职位,此后历代基本再无中郎将这个官位。其(各府卫)禁兵分隶殿前及侍卫两司,所称十二卫将军,皆空官无实,中兴多不除授。
(宋代武将复原图)
诸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 中郎将 、郎将。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为武官责降散官。——《宋史·职官六·环卫官》
其他网友观点中郎将是大内郎官的领导者。秦汉时期,郎官是皇帝的亲兵护卫和侍从,平时值守宫门,皇帝出游时跟随前后,还协助内朝处理政务。郎官跟随皇帝左右,在实际活动中获得政治经验,可以直接派出担任各地的县令等职务。
到了东汉末年,五官中郎将地位上升,仅次于宰相,曹丕篡位前就是五官中郎将。曹丕当了皇帝后,削减五官中郎将的职权,最终将其变成一个虚职。
1,秦朝时期已经有中郎,因此会有类似中郎将的职务,但具体名称是不是中郎将,待考。秦朝时期,已经有郎官,主要分中郎、郎中、外郎。
郎的本义就是廊,指皇宫的走廊。
中郎地位最高,其值班的走廊与皇帝最近。
北宋初年编纂的《太平御览》称:
五官中郎将,秦官也,秩比二千石。
但是秦朝的史料因为被项羽在咸阳宫一把火烧了,现在非常少,还没有确凿的考古证据证明秦朝已经有五官中郎将。
2,西汉继承秦制,设置中郎将一般认为汉武帝时,将中郎一分为三,分别设置统领官为: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
以五官中郎将地位最高。
汉武帝时,五官中郎将的上级是光禄勋,掌管宫殿门户。
五官的名字来源于五行和周礼,五官中郎是可以到朝廷各个部门任职的郎官。
汉宣帝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郎
汉平帝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
3,东汉继承了西汉的五位中郎将制度,但不再值守大内。东汉仍然设置: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羽林中郎将、虎贲中郎将。
中郎将不再担任宫廷禁卫,而是专注于管理郎官。
而汉朝最基本的政治人事训练是从郎官开始,五官中郎将相当于抓住了人事大权,势力不断膨胀。
五官中郎将负责郎官的典选、调补、管理、培训,相当于身兼后代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两大职权。
东汉规定举孝廉,年满50岁,方可为五官中郎,全部受五官中郎将管理。不满50岁的孝廉为郎官时,由其他中郎将管理。
中郎将不再管理禁军,名号增多,成为仅次于将军的一个军职。
4,曹丕是历史上最炙手可热的五官中郎将。建安十六年,凭借老爸的关系,曹丕担任了五官中郎将,“天下”英才皆受曹丕管理。
此时的五官中郎将的地位仅次于丞相曹操。
曹丕凭借五官中郎将的人事大权,笼络建安七子,为篡汉打下了人才基础。
曹丕当上皇帝后,自然很忌讳五官中郎将的超大权力,不断将其虚职化。
三国时期,中郎将的名号越来越多,泛滥成灾。
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本文为原创,如果觉得有点意思,敬请点一下关注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