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何没有趁机出兵攻打东吴?是孙权称臣的原因吗?

网友提问:

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何没有趁机出兵攻打东吴?是孙权称臣的原因吗?

优质回答: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著名战役的最后一战。是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最后以刘备战败结束。

赤壁之战后,曹魏退保北方,刘备占据荆南四郡,周瑜从曹操手中夺得江陵丶夷陵。后孙权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吴、蜀两国结仇。刘备为夺回荆州,以替关羽报仇为由,亲率大军攻吴。孙权向曹丕称臣,联合攻蜀。刘备战败后西逃回蜀,手下大将黄权退路被陆逊阻断,后投魏。刘备在白帝城收拢散兵,及赵云的援军,陆逊失去进一步进攻的机会,再加上又顾忌曹魏攻吴,遂撤兵。陆逊的这一次撤兵是明智的。果不出意料,曹丕反过来攻吴。因为陆逊早有准备,曹魏没有得逞。

其他网友观点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来看一下时间线。

公元220年,曹丕改元黄初,代汉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同年刘备开始向东吴发兵。

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刘备兵败猇亭。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孙刘两家交兵,正是魏国代汉,最高权力交接,举国不稳的阶段。

可以说曹丕是自顾不暇,又哪有功夫腾出手了进攻吴国?

而且曹丕对于孙刘两家的态度,破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意思。

在公元221年的时候,孙权就直接给曹丕上表称臣。

到了公元222年,刘备大举伐吴的时候,孙权就以臣子的身份上书曹丕,请求曹丕出兵,帮助吴国对抗蜀国。

结果呢?

曹丕面对孙权的请求,只写了一封鼓励性质的诏书送给孙权,却没有给予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刘备夷陵之败后,蜀国对于吴国的威胁接触,孙权对曹丕就不像之前那么恭敬了,吴魏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

后来曹丕亲领大军,三征东吴。

虽然都是无功而返,但至少可以说明,曹丕并没有因为孙权称臣就偏袒吴国。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其他网友观点

公元221年,孙权袭取了刘备的荆襄,因害怕蜀汉刘备的报复,所以选择向篡汉的魏文帝曹丕称臣,曹丕也投桃报李,封孙权为大将军、吴王。同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当时的吴王孙权因向刘备求和不成(并没有像演义上说的归还荆州),就坚定了抵抗的决心。同时为避免两面作战,他以向曹丕汇报战况为由,派人去洛阳试探曹魏的意图,甚至抱有希望曹丕出兵的想法,曹丕当然知道他的意思,故意向其打起了太极,对使者说嗯好的不错知道了等等废话。

孙权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只能选派五万人马交给陆逊抵抗刘备,仍要留守相当的兵力防备曹魏。

魏文帝的想法更简单,坐山观虎斗,见机行事。可当他知道刘备七百里连营的时候,已经料定刘备很快就会失败,所以他此时不仅没有选择攻打吴国,甚至因害怕孙权乘胜北上攻占襄阳樊城,主动把两座城市给烧了(关羽打了那么久没打下,如今曹丕竟然要主动放弃)。而东吴因担心曹魏袭击后方,也不敢越过三峡入川攻打蜀国,直到此时为止,魏蜀吴三方疆土才真正的实现了稳固。

做为政治家的曹丕,他一直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抱负,不可能因孙权的假称臣而选择不去攻打他,之所以演变成最后的结局,主要还是三方势力相互博弈的结果。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苏轼为什么会反对王安石变法?

下一篇: 三国时期诸葛亮三兄弟分投三国,虽然是三国鼎力的局面但三兄弟均未受影响且得到重用,这是什么原因?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