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为什么韩信成名后,不杀给他胯下之辱的人?

网友提问:

为什么韩信成名后,不杀给他胯下之辱的人?

优质回答:

人们都说韩信不杀令其胯下受辱者是因为韩信经过多年的沙场生活,经历的多了站的高了,心胸自然也宽阔无比,自然是不会跟以前与自己有恩怨的一个小人物相计较,但是我的观点却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韩信胯下之辱过程

韩信少年有志,熟读兵法,又是名门之后,虽然有些落魄,但是心中的骄傲却并不比人少一点,因此,韩信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自己与别人不同,所以韩信经常背插一把宝剑行走在集市上,显示自己的不同,展示自己的孤傲。但是有一天,有一个人高马大的屠夫纠集起来一帮人横挡在了韩信面前,对其百般挑衅以及侮辱,原来是这个屠夫是当地的地头蛇,整日看着韩信背着宝剑在自己的地盘上晃晃悠悠一副与众不同孤傲的样子很不顺眼,于是想要给韩信一些教训。

所以,这一幕便发生了,韩信当时毕竟仅仅是十几岁的青年,虽然内心骄傲但是却也没有历经过什么风浪,那见过这等阵势啊,所以韩信很慌,漏出了胆怯,不知如何是好,屠夫见此更加猖狂,对韩信说道:“你不是喜欢背着宝剑吗?我到要看看你的宝剑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用来杀人,今天你要想从这过去就要拔剑并刺我一剑,否则就要从我的胯下转过去”韩信听此内心激起了愤怒,但是最后还是胆怯更胜一筹,挣扎着从屠夫的胯下转了过去,并用他的命没有我的值钱,我要留着命做大事,所以才受此大辱的,并不是我懦弱害怕他,用此来安慰自己,但是我认为韩信受胯下之辱最大的原因就是胆怯。

韩信最后为何不杀令其受胯下之辱之人?

多年之后,韩信再也不是当初的韩信了,韩信此时已经完成了自己心中的抱负,现在是汉初三杰之一,是兵仙是齐王。但是韩信地位越高,当年所受的耻辱就越令韩信难以忘怀,成了心中的梗无法过去。韩信可以不在乎这个人,但是却不可以不在乎这件事,但是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无法逆转,但是韩信却可以改变他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所以韩信重赏当年的屠夫的原因有二:

一、显示自己的宽容,营造好名声,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贤名,流芳百世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雪恨也是人之常情,而韩信当年受此奇耻大辱,理应前去报仇,但是韩信没有,反而厚待自己曾经的仇人,这便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提升,因此韩信便能贤名在世,流芳百世。

二、告诉天下人我韩信是有梦想的人,当初之所以愿意受此大辱是因为心中的梦想,知道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因为胆怯

这一点才是韩信的核心目的,韩信曾跟身边的人说过:

君子善忍,不以一时之怒把剑自毁,所以寡人不杀此徒。如今此徒已在寡人之手,寡人灭其族又有何难?

大致的意思就是,我当年是因为隐忍而不杀此徒的,我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因为他一个小人物而毁掉自己的前途犯不上,所以我选择了隐忍,而如今我杀他就如同碾死一只蚂蚁,又何必在乎他呢?经过韩信这么一说,相当于给自己完美洗白,自己当初受此侮辱,并不是因为自己胆怯与懦弱,而是因为自己善隐忍,知道自己有大的价值,将来能成大的事业,所以才不跟他一样。韩信说完此话,在经过手下人一传播,韩信善隐忍之名便流传天下了。

我认为这才是韩信的核心目的,彻底的洗去韩信曾经的耻辱,否则韩信也不会回来专门的找到屠夫,还给他官做。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场韩信处心积虑做好充足准备的自我营销。只有这么做自己才会完美洗白,才会有一个完美的韩信,而若是真的一剑将其杀了,那韩信自己早期因为懦弱而受到侮辱就是做实了,这不是韩信想要的。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其他网友观点

相信大部分看官都很清楚韩信早年受“胯下之辱”的故事,那么当韩信被封为楚王,掌握一国生杀大权之时,却为何没有选择报复,而是把那位让他受辱的少年提拔为“楚中尉”呢?韩信这么做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淮阴侯韩信在微贱之时穷得不是揭不开锅,而是连锅都没有,他常年在别人家“寄食”,比如他曾经在南昌亭长家蹭饭长达数月,后来算是被赶了出来,他也曾经因吃不上饭而在城下钓鱼,得到了好心的漂母长达数十日的接济。正是因为他没有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整天到处蹭吃蹭喝,身边的人当然会讨厌他甚至鄙视他,《史记》中说当时“人多厌之者”,所以,他才会受到“胯下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以上就是韩信受“胯下之辱”的记载,我们不能拿韩信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来夸赞他微贱之时能够“英勇忍辱”,在当时来说,他就是一个非常平凡甚至可以说是懦弱的人,毕竟古往今来没有能力却有雄心壮志的人多了去了,我们对他们的统一评价就是色厉内荏,就是懦弱。

韩信最初投奔了项梁和项羽,都没有受到重用,投奔刘邦之时如果不是遇到了滕公,他早就以一个普通的因犯法而被杀的士兵终结了他的生命(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后来, 在滕公和萧何的推荐之下,韩信的才能才被刘邦以及整个中国历史所承认。也正是在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早年的韩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吹牛大王”,他是不世出的将才啊!

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韩信辅助刘邦消灭项羽势力之后,因为立下了卓著的功勋而被封为楚王,他终于可以衣锦还乡了。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他先后召见了漂母、南昌亭长以及那个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淮阴市井少年,并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报恩与报仇。其中令人意外的就是他当众羞辱了那个曾经给自己管饭长达数月的南昌亭长,说:“公,小人也,为德不卒。”意思是南昌亭长没把好事做到底,咱不禁产生疑问——要求南昌亭长把好事做到底,你韩信是想一辈子在他家里蹭吃蹭喝啊?然而韩信却又赏赐了那个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少年,夸他是个壮士,并表示自己当时因为担心“杀之无名”才甘愿忍辱的。这也不符合逻辑啊:你韩信在南昌亭长家里蹭吃一辈子就可以“有名”了吗?

所以,如果强行抬杠的话,韩信认为南昌亭长的妻子早年把他赶出了家门,没有给他长期饭票,所以南昌亭长是他的仇人。市井少年除了曾经让他受辱之外并没有请他吃饭,但却是是他的恩人。

由此可见,韩信衣锦还乡之后没有杀那个让他受辱的少年,就是奔着名誉来的——被封为楚王,掌握生杀大权的韩信此时如果选择报复,才是真正的“杀之无名”。

其他网友观点

成功是一种成长,挫折也是。

当年受尽了屠夫的侮辱,但韩信最后选择大度放过当年的仇人。

韩信投奔刘邦之后,一共有过三个爵位,齐王,楚王,淮阴侯。其中,做齐王的时候是韩信最有有实权的时候,消灭项羽之后,被刘邦迅速夺了兵权,改封为楚王,但此时仍然是位高权重,事情就发生在这时候。

《史记》中,韩信改封楚王,回到封地,见到了这个屠夫,事实上,他见的不只是这个屠夫,他一共见了三个人,而这几次见面,相互映照,刻画出了韩信复杂,也更接地气的形象。

“厚脸皮”的韩信

见的其中一位是南昌亭长,韩信当年想做个小吏,无人推荐,又不会做买卖,关键是还不干农活。这个形象放任何时代,都像极了一个混子。

第一站,他选择厚着脸皮到朋友南昌亭长家蹭饭,天天去,顿顿去,一去就是好几个月。亭长还算好说话,亭长老婆不乐意了,所以有了个成语叫“晨炊蓐褥食”,做好饭,在床上就把饭给吃完了,一粒米也不给你留,韩信知晓后,司马迁这样描述--“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分析到这一句,我其实是很无语的,好几个月了蹭吃蹭喝,捂着脸抓紧做也是应该,韩信你心得有多大,竟然还好意思生气。

“志大才疏”的韩信

第二个人,是一位当年接济过韩信的洗衣老太,事情发生在韩信离开南昌亭长家之后,生气归生气,韩信再一次衣食无着了,恰好这位老太太在河边洗衣,看韩信可怜,一连数十日,每天都给他带个饭团子,不排除老太本可以提前洗完衣服的可能,不过是看韩信可怜,又照顾他的面子罢了,韩信很感动:“将来我封侯拜相,一定会重重的答谢您。”老太终于听不下去了,你可拉倒吧,也老大不小了,不过是看你可怜,将来若能养活自己也就不错了,报答既非我所愿,恐怕也并不现实。

“贪生怕死”的韩信

第三位就是这位屠夫了,要说这两位,放今天好像都不像正经人,一个成天背着刀剑在集市中瞎逛;另一个闲的要命,看谁不顺眼就非要找谁茬。终于这天,他找茬找到了韩信头上:“看小子你挺虎啊,背着剑,人模狗样的,这么着,你要是真牛X,你一剑把我砍喽,那我们谁都服你;你要是只会装X,那你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以后少搁这跟弟兄们装大尾巴狼。”

韩信什么反应呢?“孰视之”,仔细的盯这个莽夫,一个“孰”字掩饰了韩信那刻天人交战的复杂的想法,他内心里未必不想一剑刺死这屠夫,但最后还是做出了被在场左右人鄙视的举动--俯身于屠夫的裤裆下,慢慢爬了过去。

而到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又是如何对待这三位的呢?

他首先找到的是那位洗衣老太,赐她千金。富贵之后,当年的穷小子韩信没有忘记他在河边立下的报恩诺言。

接下来,小心眼的韩信赐给了南昌亭长百个铜钱。告诉他:“您啊,是个老好人,就是目光太短浅,赶我走时是不是没想过今天我能称王?”

第三个就是那个屠夫,所有人都觉得,翻了身的的韩信此时报复屠夫,既理所当然,又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可出人意料的是,韩信放过了他,甚至还给了他中尉的军职,“你当年的侮辱,至少让我学会了忍耐。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件坏事情。”

电视剧《楚汉传奇》里,对这一段的描述,又多了一层凄怆,韩信喜欢的第一位女孩子,此时竟已是屠夫的妻子。一别数年,她还是熟悉的面庞,只是一切都不一样了,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挫折与成功,都是一种成长。

“兵仙”“战神”的名号之下,从不意味韩信是个完美的人,至少在接下来的政治斗争中上,他证明了自己还嫩得很。他有跟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有自己的私心,还有些小心眼。但他心里始终保留着人性的温暖,这也是他更能引起后世读者的共鸣的原因。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400多年大汉朝的灭亡,如何分裂为乱世三国?

下一篇: 十八路诸侯会盟讨伐董卓,他们后来各自的最终结局如何?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