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尚书和总督谁的品级更高且实权更大呢?
优质回答:清朝尚书是清朝朝廷中央的六大部部长,清朝的尚书与明朝有一些不同,清朝的六部尚书是有十二个人的,这十二个人有六个是办实事的汉人大臣,有六个人是基本不办事情的满人贵族。
而清朝的总督是掌管一方军政大权的重臣,手中牢牢掌握着1到3个省的权力,在他们的管辖区域内,除了皇帝,没有人的声望、权势能超过他们,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如果要说到清朝总督和清朝尚书的谁的权力更大一些,这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清朝每个总督、每个尚书手中掌握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
清朝六部尚书的职权我们就说清朝的六部尚书吧,清朝的六部尚书分别是吏部、礼部、刑部、户部,工部、兵部等六大尚书。
在这六部尚书中,每个人的权力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以吏部尚书所掌握的权势最为庞大,因为掌管着全国各地官员们的调免权,所以他们就是真正的万官之首、被称之为天官。
如果单纯从权力上来比的话,这一点任何清朝总督都比不过清朝的吏部尚书。
还有清朝的礼部尚书,在那个儒法统治天下的年代里,礼部尚书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任何官员以及皇帝都要受他手中礼节权杖的震慑,任何人都不能在他面前逾越自己的礼节。
所以在礼部尚书的面前,地方总督的地位是不如他的,但因为礼部尚书的身份仅是清贵、不掌权力,因此礼部尚书的权力并不如清朝的总督。
更不用说其他的刑部、户部、工部、兵部等尚书了,他们在权力方面,我觉得也是不如地方总督的。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刑部尚书,他的手中掌管着“公检法司”四大权力,是整个朝廷律法之首。
户部尚书掌管着整个国家的钱粮,工部尚书掌管着朝廷内外的各大工程,兵部尚书手中没有兵权,他们与现在的国防部长差不多,最多只有参谋的权力以及给军队运送粮草的后勤职责。清朝总督所拥有的权力然后我们再了解一下清朝总督的权力有多大,首先他们的管辖范围是在一个省到三个省之间的,所以他们的权力也在这个范围内收涨。
总督是有着自己军队的,他的军队叫做督标,而如果他想的话,他也可以指挥巡抚的军队,指挥一省的抚标。
当然,清朝皇帝为了防范总督像从前的节度使一样拥兵自重,他们又会在这些地区安插一个提督与总督和巡抚互相制衡。
同时他们也管辖着一个地区内的粮饷大权,在古代那个以农为本的、各种工商业不是很发达的年代,这项权力所代表的意义也是非常大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他们想的话,他们是可以直接履行一省巡抚的职责、处理巡抚所能做的事情。
可能大家对巡抚的职责不太了解,如果把他们比作现代的省委书记,那大家就应该了解到他们的权力了,而清朝的总督,他们在权力上可以相当于1到3个地方的省委书记。
从实际掌握的权力上来说,很多地方总督的权力都是远远超过朝廷中央六部尚书权力的,除了两个吏部尚书之外,我觉得其他十个尚书没一个人的权力比得上地方总督。清朝六部尚书和总督的品级讲完清朝六部尚书和总督的权力大小,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地位高低。
首先清朝的六部尚书官衔是从一品,比清朝总督正二品的官衔大上一个档次,不过因为清朝每个总督在下放到地方掌握地方大权的时候,清朝皇帝都会给他们赐予兵部尚书的加衔,所以清朝每一个总督在地位上都是不输于六部尚书的。
而在这众多的总督中,因为有些人会被皇帝授予正一品的大学士加衔,所以有时候、有些总督的地位是要比六部尚书的地位高一些的。
所以说清朝除了吏部尚书的权力比较大之外,在实权方面,地方总督的权力是要比其他尚书要大些的,而品级方面,一般的六部尚书和地方总督差不多,但是这其中也是有例外的,有时候个别加了一品大学士衔的总督品级会比六部尚书高一个档次。其他网友观点如果单从品级上讲,尚书为从一品,而总督一般为正二品,尚书当然比总督要高。但因为这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博弈,所以这是个一直处在变动中的均衡结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很难简单的说尚书实权更大,还是总督实权更大。
清朝如此,明朝同样如此。明朝一开始设置总督的时候,一般都是为了应对危机,是赋予兵权的。从高拱担任首辅的时候就形成了定制,多设置几名兵部侍郎,储备懂军事的高级官员,一旦哪里需要,就放到哪里去执行任务。也就是说,总督在明朝的时候,本身就是侍郎级别,地位是低于尚书的。
从实际运行来说,在明清不设宰相的制度下,六部尚书就成了百官之首。但在实际运行中,明朝又很快就形成了内阁制,内阁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之前的宰相功能,但又稍微有些区别。一开始内阁官员的品级比较低,后来逐步形成了内阁辅臣大体上兼任尚书、侍郎的定制,就等于在六部尚书之上又有了一个内阁阁臣的层级。
到清朝以后,军机处取代内阁,变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机构。军机处和内阁一样,一开始的品级也并不高,但到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也形成了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一般都兼任六部尚书、侍郎的定制,等于变相提高了军机处在百官之中的品级和地位。这样,就等于在清朝的官僚体系中,六部之上又多了一个军机处,尚书的实际权力就更低了。
但在承平时期,京官的地位本身就比地方大员更高。因为六部是全国各个官僚系统的中枢,地方上的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六部去协调和批准,六部尚书作为六部的行政首脑,当然地位非常重要。实际上,不要说是六部首长的尚书或者是侍郎这种级别,就是六部下属的郎中、主事,往往也非常重要,地方大员要办事,也得找他们通融。这一点古今都一样。
可是如果国家出现重大危机,尤其是出现持续的战乱和动荡,中央权威在走向解体的过程中,六部尚书的地位就远不如总督重要了。因为总督一般都是朝廷任命的负责辖区内全部事务的全权大臣,包括财政、行政、军队和人事,都可以自行处置,然后再向中央报备,而中央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对总督也缺乏有效控制,只能听之任之。
所以,到了晚清时期,总督的地位实际上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太平天国起义冲击清朝统治的时候,总督所掌握的实际权力和资源远远超过中央。因为这时候中央所能掌握的资源有限,而总督反而因为可以在辖区内截留本应解送给中央的财政收入,所以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中央则因为掌握的资源少,地位不如总督。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之后,虽然中央的权威一定程度上有所恢复和提高,但是一些重要的总督仍然地位高于一般的尚书,尤其是有些总督本身就曾经担任过六部尚书,或者是出任过军机大臣,或者是有大学士的加衔,地位就更加高了。在北方比如直隶总督一般兼任北洋大臣,南方的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其地位就不是一般尚书可比。
其中比较著名的比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哪怕他们在总督任上的时候,实际地位也比尚书要高。一旦他们被朝廷调离地方,进入朝廷,也往往不是担任六部尚书,而是直接进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或者是在内阁担任内阁大学士,就等于地位一下子跳到了普通的六部尚书之上。这也就是一般所谓的出将入相。
而在1910年之后,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尤其是八国联军入侵时,各地总督发起了东南互保,等于在外交政策上脱离了中央的控制,没有支持中央对列强的战争,导致清廷和慈禧太后在此后更加意识到,地方总督已经有摆脱中央控制的可能,所以逐步调整,由一些满洲亲贵出任各地总督。
一直到1905年之后,清廷下诏让各省都自主编练新军,情况才有所变化,总督的权力才逐渐分散到了各地巡抚手中。到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总督反而没那么重要,而各地巡抚则可以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新军,摇身一变就成了新政权下的督军。
其他网友观点近几年清宫剧可谓是霸占荧屏,四爷一度是忙的不可开交。而其中的一个个官职也是让人眼花缭乱,而其中的六部尚书和地方总督一个位居中枢,一个坐镇一方,不禁让人问一句,尚书和总督相比到底谁品级更高,谁的权力更大呢?今天就让小祁来为朋友们盘点一下。其实,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时期,这两个官位的权力会发生颠覆,下面会讲,这里我们先大致介绍一下这两个官位!(清朝官员图)
尚书尚书一职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称作“掌书”,但是权力很小,但是逐渐发展到隋朝确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中央官制以后,尚书就成了中央政府正部级的高官了!隋唐时期尚书为正三品,而清朝尚书为从一品,是绝对的中央高官!
六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吏部尚书:掌管官员的资料以及人事任免权,影响着很多官员的仕途,因此成为了六部尚书之首,又因为它的重要性,又被称为“天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吏部尚书陈廷敬画像)
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仅次于吏部尚书,位列第二。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部长、国土资源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央行行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国家工商总局局长、海关总署署长、审计署署长、发改委主任。
礼部尚书: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礼、学校、科举和外交活动等,位居第三。相当于现在的中宣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
兵部尚书:掌管全国的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驿站等,位居第四(兵部听起来很牛的样子,其实手中并无兵权)。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总装备部部长、总参谋部部长。(清朝名臣张廷玉影视形象)
刑部尚书: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位居第五(与刑部并存的还有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者合称“三法司”)。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公安部部长。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相当于今天的工信部部长、水利部部长、科技部部长、住建部部长、农业部部长、交通部部长。
除此以外,清朝还设置有理藩院尚书,也就是处理蒙古、回族等少数民族事物的机构。和珅就曾出任理藩院尚书!
总督总督最开始出现在明朝,最初只是临时性的职务,“因事而设,事毕即撤”。后在成化年间在逐渐趋于定制。清朝沿袭明朝的制度,也在地方设置总督。(两江总督曾国藩画像)
清朝时期的总督是地方上的最高官员,总揽一省或多省行政、经济及军事,正式名称为“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一般情况下是正二品,但是大多数总督都会通过加兵部尚书衔、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高配到从一品。现在的官职没有可以与之比较的,总之肯定是远高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其实这些加衔并不是说总督就是兵部尚书了(只是虚衔),只是他有了节制地方的军队的权力,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则让他有了弹劾下属官吏的权力,总的来说就是为了让他更好的节制地方上的巡抚(民政)和提督(军务),需要注意的是巡抚并不是总督的下级,他们没有从属关系,巡抚和总督一样,直接向中央朝廷负责!
清朝前后共设有九大总督,分别为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以及陕甘总督。(清朝九大总督图)
当然,除此以外,清朝还设有专门负责某项事务的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
如果真要比较一下这两个官职,就如我最开始说的一样,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分情况。那么是什么情况呢?就是和平与乱世!和平年代肯定是位居中枢的尚书权力更大,毕竟离皇帝更近,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影响总督的任选,而各地总督进京还多要给各尚书送礼,称炭敬、冰敬等,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权力尚书是高于总督的!然而到了战争年代,也就是太平天国以后,各地总督的权力开始急速膨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都是战斗力极强的个人武装,尤其是清末的张之洞等人的“东南互保”更是让清廷颜面扫地,面对朝廷的诏令,各地总督拒不奉召,此时的总督已经俨然是地方上的“土皇帝”了,这时候的京城尚书明显是没法和总督的权力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