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常识摘抄 > 内容

晋明帝听完司马懿事迹,为何会掩面哭泣?

网友提问:

晋明帝听完司马懿事迹,为何会掩面哭泣?

优质回答:

在后梁创建之前,晋朝堪称得国最不正的王朝,作为奠基人的司马懿及其两子司马师、司马昭,为篡夺曹魏江山而做出的恁多卑鄙凶残之事,每每令后世切齿痛恨。其实,司马懿父子的恶名不仅在南北朝得以广泛传播,甚至在两晋之间,世人便经常把他们视为窃国大盗,对他们万分的鄙夷。不仅如此,甚至连晋明帝司马绍都对祖上的事迹深以为耻,直称帝国应该灭亡,堪称晋朝最有良知的皇帝。

司马绍是司马懿的玄孙,琅琊武王司马伷的曾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孙,东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生母是宫人荀氏,自幼便以聪慧过人见称,深受其父的喜爱。司马睿镇守江东时,刻意锻炼儿子的才能,在司马绍14岁时便任命他为东中郎将,负责镇守广陵,而司马绍的表现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令其父甚为欣慰。

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并册立司马绍为太子。当时的名臣,从宰相(司徒)王导、中领军庾亮到散骑常侍温峤、中书侍郎桓彝、太子中庶子阮放等人,都被司马绍亲近看重,引为良师益友。不仅如此,司马绍还好习武艺、善抚将士,很得军心。当时江东人才济济,无论远近都归心于司马绍,将他视为帝国未来的希望。

永昌元年(322年)闰十一月,晋元帝不堪忍受权臣王敦(王导的堂兄,官至丞相、大将军)的欺凌,在愤懑、忧虑中去世,太子司马绍随即登基为帝。晋明帝上台伊始,外有羯族人创建的后赵窥伺江南,内有权臣王敦的专权,局势之糟糕真可谓危若累卵。好在晋明帝是一个励精图治、忧患意识极强的君主,时常会将王导、温峤等人召至宫中,跟他们探讨历代治乱兴衰的话题,并期望藉此寻找到中兴晋朝、消除内忧外患的“药方”。

某日,晋明帝向温峤询问司马家得天下的原因,由于其中充满了各种黑暗、丑恶的因素,所以温峤支支吾吾半天,就是不肯正面回答。王导见状,便为他打圆场道:“温峤年轻不熟悉这段往事,请允许微臣为陛下说明。”本着“为尊者讳”的态度,王导应该尽量美化、粉饰司马懿父子的事迹,但此君过于诚实,竟然一口气把他们的肮脏往事讲得一清二楚。

原来,早在魏帝曹芳继位之初,司马懿便已经滋生不臣之心,而等到高平陵之变(249年)取代大将军曹爽执政后,更是变得一发而不可遏制。为了篡夺曹魏的江山,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在积极培植党羽的同时,还秉持着“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态度,肆意诛杀不肯依附于自己的朝臣、望族、名士,往往将他们灭族,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不仅如此,司马懿执政时肆意凌辱魏帝曹芳,完全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而他的两个儿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司马师执政期间公然废黜曹芳,而司马昭在执政时更是敢于弑杀皇帝曹髦,开人臣弑君现象的“先河”。在君权至高无上的时代,废黜、弑杀皇帝乃是十恶不赦的罪行,就算人臣得逞一时,但终究会遭受后世的口诛笔伐。由司马懿父子对待皇帝的态度来看,怎能不招致无穷的骂名?

如果王导遇到的是一位阴鸷狠毒、护短心切的皇帝,他讲得这番话很可能会为其招致杀身灭族的结局,但好在晋明帝是一位极具良知的皇帝,非但没有迁怒、处罚王导,反而对他讲得这番往事羞愧不已。据正史记载,明帝听完司马懿父子篡魏建晋的往事后,先是目瞪口呆,接着便是羞愧万分、掩面而泣,连连哀叹道:“如果真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怎么可能会长久呢?”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弑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见《世说新语·尤悔》(注:宣王即司马懿,文王即司马昭,均为晋武帝司马炎在当魏朝的晋王时,为他们追加的谥号)。

正因为祖上德行有愧、作恶多端,所以为洗刷恶名考虑,明帝在位时加意励精图治,笼络士民,以期改变天下人对司马家的坏印象。明帝在位期间,在王导等人的协助下,凭借着隐忍明敏、举措得宜,终于成功地铲除王敦集团,并大力加强北方防务,从给国家带来一种相对安定的局面,由此被后世称为明君。可惜,晋明帝在位仅3年便驾崩,终年才26岁,时在太宁三年(325年)闰八月。

史料来源:《晋书》、《资治通鉴》、《世说新语》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对于司马晋的风评从来不好,其实后晋石敬瑭也比较差。

与曹魏不同,曹丕虽然逼迫汉献帝禅让,但北方本来就是曹操自己打下来的,曹丕当皇帝是毫无疑问的,仅仅因为没有统一天下而被迫向世家妥协,借了东汉政权的皇帝法统。

司马晋就差距太远,国土军队是曹魏的,司马懿欺负曹芳孤儿寡母掌握不了权力,以欺诈和装疯卖傻骗过曹爽而发动政变,然后虚假许诺让曹爽放弃抵抗再族灭。最后,司马懿没有胜利者的应有宽容,残杀政敌,甚至用猫戏老鼠的方式来残忍报复。

重要的是,司马晋表现很差,纵容世家把持仕途,允许疯狂掠夺百姓,断绝下层百姓晋升之路,对外对内都是一塌糊涂,也成为第一个被异族灭亡的大一统王朝,造成数百年的五胡乱华,给华夏文明带来惨痛历史。最终也被刘裕将皇族几乎斩尽杀绝。

正因为如此,历史普遍认为,司马晋——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所以,大儒王导给南逃后建立东晋的第二个皇帝晋明帝讲学说司马家夺得政权的过程,司马绍用衣摆遮脸,羞愧哭泣说:

如此得来的江山,又怎么守得住呢?

其他网友观点

晋明帝司马绍是一个比较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很短,但是他在位期间平定了王敦之乱,重用寒士制衡世家大族,又安排了各州刺史相互制衡的局面,化解了东晋王朝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如果你了解了司马绍的一生,你就会发现这个人真是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超越于平常人。

根据《世说新语》记载,司马绍小时候,有人问他太阳和长安哪一个更远,司马绍回答说当然太阳离我们更远。他还有自己的理由:经常听说有人从长安来到建康,但是从来没有听说有人是从太阳那边过来的,说明太阳离我们实在太远了,根本就没有人能够跨越这么遥远的距离。

司马睿知道这件事,有心在大臣面前显摆自己儿子的天才,于是在一次大会群臣的时候也这么问司马绍。但是司马绍的回答却是:长安离我们更远。这一下轮到司马睿尴尬了,因为之前不是这样说的呀,这小朋友闹哪一出呢?司马绍依然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抬头就可以看见太阳,但是却始终难以见到长安,说起来还是长安离我们更远啊。

古人当然没法证明长安和太阳到底哪一个离我们更远,但是司马绍的这一番回答却体现出了他小时候就具有过人的思维能力。“举目见日,不见长安”这一典故,也成了后来讽刺那些偏居一隅、不思进取的政权的绝妙注脚。

司马绍后来并没有像很多神童、天才那样,因为过早得到关注,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司马睿因为王敦造反郁郁而终之后,司马绍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帝位,一开始就处于王敦的压制之下。所以司马绍对王敦这种权臣压制幼主的事情,心中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在他听说司马懿当年杀死曹爽、压制曹芳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时候,他其实是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权臣的立场上。当他想到自己受王敦压制时的处境,心中不免非议司马懿,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讲道理,没有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哪来的司马氏江山?但是这样以来,王敦趁着形势动荡,效仿司马懿,又有什么不对吗?

正是因为司马懿的前车之鉴,司马绍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定的反思,之后之所以没有大肆追究琅琊王氏的责任,可能也是出于对世家大族钳制皇权的深刻认知吧。

在平定王敦之乱时,司马绍曾经微服出行,跑到姑孰(今安徽当涂,紧邻南京)王敦大营附近,侦察形势,差一点被王敦麾下的人马抓获。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司马绍敢于冒险,头脑清醒,是一个具有真正雄才大略的人。如果他在位统治的时间能够长一点,或许东晋能够在祖逖、郗鉴等人前期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北伐,重新回到洛阳一带,就像后来桓温能做到的那样。

可惜当时世家大族的利益盘根错节,他们不需要一个英明神武的司马氏皇帝,所以司马绍即位后没几年就暴病去世。至于司马昭的死因,一千多年之后,已经无从考证了。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汉武帝时候百姓的生活幸福吗?

下一篇: 如果苏联丢了莫斯科,斯大林还能退到西伯利亚继续抵抗并反败为胜吗?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