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马太效应”,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读懂“马太效应”才明白:你拼尽全力的,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2、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1、读懂“马太效应”才明白:你拼尽全力的,别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
-01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
你听说过“马太效应”吗?
意思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那些拥有的,将来还会拥有更多;而那些本就不多的,也会被那些强者们“收割一波”。
就像韭菜。
不断被人收割,收完了一茬,养一段时间,接着再收割另一茬。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国王交给3个仆人每个人一锭银子,只说了句:“这笔钱你们拿走,不管用什么方法,我要看到你们的成绩。”
第一个仆人回来时,一锭银子变成了20锭。
国王看到后,交给了他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和更多的权利。
第二个仆人回来时,一锭银子变成了10锭。
国王同样交给他一项任务,以及他一些赏赐。
唯独第三个仆人回来时,从怀里掏出了一锭银子,走的时候是这一锭,回来时没有任何变化。
国王没说什么,只是将他仅有的一锭银子收回了,然后奖励给第一个仆人。
这就是马太效应。
拥有的,只会拥有更多;
没有的,会越来越少。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在很多领域都是如此。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的命运,从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有人含着金汤匙出生,有人生下来就迎来了苦难。”
事实就是如此。
他们从出生时,就能够拥有一切,他们的起点,出身,就已经超过了你家庭中几代人的努力。
他们的学业,教育,人生起步阶段,眼界,见识,人脉,所有的资源都是你无法想象的。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
“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
因为他们没有底气,没有资源,没有自信,没有家人的帮助。
从小到大,他们所有的力气都用在学习上,终于如愿考上了好的大学。
然后呢?
他们的归宿,要么是进了大厂,拿着高薪,但随着年龄增长,依旧躲不过被收割的命运。
要么是选择稳定体面的体制内工作,但最终依旧很难改变阶层。
反观那些成绩没有他们好,但家境特别优渥的人,机会和选择就更多。
他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底气试错。
即使错了又怎么了?有家人兜底,他们不怕。
即使失败了又如何?大不了换条路接着来,他们耗得起。
可底层的人呢?
他们根本就没有勇气,不敢去尝试。
一步走错,可能就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
-02
有些努力,是无意义的
人不能拧巴自己。
小时候,想必很多人都上过一堂课。
老师问同学们:“长大之后,你们想要做什么?”
有人说:“我想当科学家。”
有学生说:“我想当老师。”
还有学生说:“我想当画家,想当医生,想当书法家。”
现在呢?
老师问同学们,长大后你们想做什么工作?
一部分学生回答:“我想当明星。”
还有学生说:“我想当网红。”
一切都在朝着不可预计,很难阻挡的方向发展着。
而在这种背景下,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年轻人越来越“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比如:
“我这样努力,考上了知名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好的工作岗位,可我真能改变命运吗?”
“我读书多年,努力多年,拼尽全力才能拥有的,却是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这就是自我怀疑。
他们发现,越努力,就越是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们抱怨,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公?我需要拼尽全力才能拥有的东西,别人随随便便就能拥有。
还记得张朝阳说的那段话吗?
“年轻人不要太过努力,因为你太过拼搏的话,也是会有伤害的,然后也不一定能行。”
言外之意:
“你该努力就努力,该读书就读书,该做事业还是做事业;只不过,凡事不能太过,要有所保留,要给自己留下一些底线。”
太过度,那不就变成了“内卷”?
更何况,你拼尽全力到最后发现,即使你内卷,你也卷不动别人。
这个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
别人20岁就能当老板,30岁就继承家族产业,40岁就跻身富豪榜。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普通人。
普通人要做的,就是别为难自己,别太拧巴自己。
该吃吃,该喝喝,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只是,不要让焦虑、内卷、拧巴,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这个世界,本就是遵循着“二八定律”。
网上有个热搜:
中国千万资产家庭达206万户,其中拥有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13万户。
大多数财富,资源,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至于剩下来的,都是普通人而已,都是韭菜。
-03
如何打破“马太效应”?
第一: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人最难的事情是什么?
接纳,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
家庭普通,出身普通,能力普通,智商普通,情商普通。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普普通通的人。
只不过,年轻的时候我们有热血,有追求,有梦想,并且幻想着自己一定能完成那个目标。
最后失败了,不甘心,想要再去尝试。
有勇气是好的,勇敢尝试也是好的,但凡事都应该适度。
你不能把你自己的失败,自己带来的损失,转移到家人身上,让家人被动为你一起承担。
当你能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你会发现心态就变得平和了。
不去攀比,不去炫耀,你只需要跟上一个阶段的自己比较就好,努力做到比上一个阶段的自己进步。
第二:开源节流
在当下的环境,一定要做到“开源节流”。
不浪费,你盲目消费,要理智,要懂得给家庭留一些底牌和退路。
因为这有可能是你下一步翻身的重要底牌。
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押在同一个框子里,毕竟要是框子没了,你的希望就没了。
转变思维很重要。
继续努力,但不要加入内卷;
做好当下,但要学会变通。
第三:保持健康
身体健康是基础。
无论你想做什么,都离不开好的身体。
当你焦虑时,情绪就会波动很大;
当你愤怒时,身体就承受着你的压力;
当你倦怠时,身体也变得懒惰。
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保持好的身体。
尽管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只要能专注下去,一直做你擅长的事情,总会越来越好的。
永远善良,永远正视自己,永远接纳自己,永远尊重自己。
共勉之。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马太效应”?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
2、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
“马太效应”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等领域。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
“马太效应”的启示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一个人只要努力,让自己变强,就会在变强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从而越来越强。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社会上大多数人并不具有足以变强的毅力,马太效应就会成为逃避现实拒绝努力的借口。态度积极主动执着那么你就获得了精神或物质的财富,获得财富后你的态度更加强化了你的积极主动,如此循环,才能把马太效应的正效果发挥到极致。
声明:本篇经验系酷知网「www.coozhi.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关键词:马太效应圣经原文,马太效应的由来,马太效应的例子,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马太效应出自哪本书。这就是关于《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马太效应”(读懂“马太效应”才明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