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无线保真的中文名称,是一种可以无线连接个人电脑和手持设备(如pad和手机)等终端的技术。其实是高频无线电信号。
无线安全真的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一个品牌,归Wi-Fi联盟所有。目的是提高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络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目前大多数人把Wi-Fi和IEEE 802.11混为一谈。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上网。
无线充电技术简介(英文: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起源于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分为低功率无线充电和高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小功率无线充电往往采用电磁感应,如手机充电的Qi法,但中兴的电动车无线充电采用感应法。大功率无线充电往往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车都是这种方式充电),供电设备(充电器)向用电设备传输能量,用电设备利用接收到的能量为电池充电,同时提供给自身运行。
因为充电器和用电设备是靠磁场传递能量的,两者之间没有导线连接,所以充电器和用电设备都可以裸露在外,没有导电触点。
无线充电技术原理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的引入来自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和设备之间传输空气中的电荷,线圈和电容在充电器和设备之间形成谐振,实现高效的电能传输。
利用物理学的“共振”原理,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可以高效地传递能量。
1.传输线中的电能被传输到由铜制成的天线。
2.天线以10 MHz的波长振动,产生电磁波。
3.天线发出的能量传播到2米(6.5英尺)以外。
4.笔记本电脑也以10 MHz的频率振动,接收电流能量并将其充入设备。
5.没有转换成笔记本电脑的能量不会被天线重新吸收。不能产生10 MHz共振的人和其他物体不会对其产生干扰。
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变压器分成两半,带电的部分通过电磁感应得到相应的电压。这与其说是创新,倒不如说从节能角度来说,它的损失太大了!
电磁感应式交流电的基本原理初级线圈中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发射端传递到接收端。目前最常见的充电方案是电磁感应。其实电磁感应方案的技术实现并没有太多玄机。早在2005年12月,中国本土企业比亚迪就申请了非接触式感应充电器专利,采用电磁感应技术。
磁共振由一个能量发射器和一个能量接收器组成。当这两个设备被调谐到相同的频率或在特定频率下共振时,它们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这是一项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马林索尔贾西奇(Marin Soljacic)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这项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60瓦灯泡,并将其命名为WiTricity。本实验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无法商业化。如果线圈尺寸减小,接收功率自然会降低。
电波式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晶体接收机,主要由一个微波发射机和一个微波接收机组成。它可以捕获从墙上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的能量,并在根据负载进行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DC电压。这种方法只需要一个安装在墙上插头上的发射器和一个可以安装在任何低压产品上的“蚊子式”接收器。
标签:技术充电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