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问答 > 内容

二陈丸和二陈汤有啥区别(二陈丸与二陈汤药效是一样吗?)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二陈丸和二陈汤有啥区别,以及二陈丸与二陈汤药效是一样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二陈丸可以代替二陈汤吗?

病情分析:

你好鉴于你的描述综合分析考虑是丸肯定不如汤的疗效好的

指导意见:

建议是还是服用汤药治疗的助于改善你的症状的建议是辨证论治的

2二陈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二陈汤--《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和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

橘红各150克

白茯苓90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上药为粗散。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痰湿内阻,脾胃不和,胸腕痞闷,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至9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侯。

【备注】本方是治疗湿痰的要方。湿痰之成,多因饮食生冷,脾胃不和,运化失健,以致湿聚成痰。方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止呕;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痰由湿生,故以茯苓健脾渗湿;甘草和中益脾。煎加生姜,既制半夏之毒,又协同半夏、橘红和胃祛痰止呕;少用鸟梅,味酸收敛,配半夏散中有收,使其不致辛散太过。凡是痰湿为患,均可用本方增损治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二陈汤--《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陈皮

半夏(姜汁炒)

茯苓(去皮)

白术 (去芦)

苍术(米泔制)

砂仁

山药(炒)

车前

木通

厚朴(姜汁炒)

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主治痰湿中阻,泄泻或多或少,脉象沉滑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3片,乌梅1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泄泻不止,加肉蔻,诃子,去厚朴。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二陈汤--《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陈皮 半夏(姜汁炒)茯苓 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 木通 山桅 麦门冬(去心)车前子 黄柏(酒炒)各等分 甘草减半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主治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用灯草1团,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二陈汤--《诚书》卷八

【处方】半夏(炒,去脐)

枳实(炒)

酸枣仁(炒)

陈皮各6克

茯苓15克

甘草(炙)3克。

【功能主治】主治顽痰所致的惊悸。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大枣、竹茹,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八

二陈汤--《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

【别名】治中汤、补脾汤、正料治中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炙)、干姜(炮)、青皮、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胸腹胀满,呕逆不食,自利不渴,因伤宿食,或吐后噫败脾气。伤寒汗后,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寻常血气不和;太阴伤寒,手足温,自利不渴,腹满时痛,咽干,脉尺寸俱沉细;饮食伤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气复热,四肢冷痹,三焦不调,及胃虚寒气在上,忧气在下,二气并争,但出不入,呕不得食;中寒,饮食不化,吞酸呕宛,食则膨亨,胀满呕逆;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愈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霍乱吐泻,泻血不止;脏寒冷气,腹痛肠鸣,下痢青黑;食积,心腹满痛;忧思郁结,脾肺气凝,胀满上冲,饮食不下,腹满痞闷,兼食积者;冷食粘滞。

【用法用量】治中汤(原书同卷)、补脾汤(《本事》卷九)、正料治中汤(《直指》卷二十六)。大便秘,加大黄(棋子大)2枚。

【临床应用】伤寒劳复《本事》:有人患伤寒得汗数日,忽身热自汗,脉弦数,心不得宁,真劳复也。予诊曰:劳心之所致,神之所舍,未复其初,而又劳伤其神,荣卫失度,当补其子,益其脾,解发其劳,庶几得愈。授以本方,佐以小柴胡得解。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引《指南方》

二陈汤--《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

【处方】半夏(汤洗7次)5两,橘红5两,白茯苓3两,甘草(炙)1两半。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去痰和中。和中理气,健脾胃,消痰,进饮食。健脾燥湿,顺气和中化痰,安胃气,降逆气。主治湿痰为患,脾胃不和。胸膈痞闷,呕吐恶心,头痛眩晕,心悸嘈杂,或咳嗽痰多者。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妊娠恶阻,产后饮食不进。气郁痰多眩晕,及酒食所伤眩晕;食疟,诸疟。咳嗽呕痰;痰壅吐食。臀痈,流注。中风风盛痰壅。上中下一身之痰。疡痈,中脘停痰。痰多小便不通,用此探吐。痰嘈,痰多气滞,似饥非饥,不喜食者,或兼恶心,脉象必滑;呃有痰声而脉滑者。肥盛之人,湿痰为患,喘嗽,胀满。心痛,腹痛;膏粱太过,脾胃湿热遗精;脾胃湿痰下注而淋。妇人月水准信,因痰闭子宫而不受胎者。子眩。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二陈丸」(见《饲鹤亭集方》)。

【注意】热痰,燥痰,吐血,消渴,阴虚,血虚均忌用。

【各家论述】1.《丹溪心法附余》:此方半夏豁痰燥湿,橘红消痰利气,茯苓降气渗湿,甘草补脾和中。盖补脾则不生湿,燥湿渗湿则不生痰,利气降气则痰消解,可谓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之药也。今人但见半夏性燥,便以他药代之,殊失立方之旨。若果血虚燥症,用姜汁制用何妨。抑尝论之,二陈汤治痰之主药也。2.《医方考》:名曰二陈,以橘、半二物贵乎陈久耳。3.《古今名医方论》:李士才曰,肥人多湿,湿挟热而生痰,火载气而逆上。半夏之辛,利二便而去湿;陈皮之辛,通三焦而理气;茯苓佐半夏,共成燥湿之功;甘草佐陈皮,同致调和之力,成无己曰,半夏行水气而润肾燥,《经》曰,辛以润之是也。行水则土自燥,非半夏之性燥也。4.《张氏医通》:此方本《内经》半夏汤及《金匮》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方而立,加甘草安胃,橘皮行气,乌梅收津,生姜豁痰,乃理脾胃,治痰湿之专剂也。5.《医林纂要》:痰者,水湿之滞而不行也,半夏之辛,本润肾补肝,开胃泻肺,去湿行水之药,而滑能通利关节,出阴入阳,是能治水滞下行,故主为治痰君药;水随气运,水湿之滞而成痰,以气不行故也,橘皮之甘苦辛温,主于行气,润命门,舒肝木,和中气,燥脾湿,泻肺邪,降逆气,故每合半夏为治痰之佐;痰本水也,水渍土中则为湿,湿积不化则为痰,茯苓生土中而味淡,专主渗土中之湿;脾不厚不能胜湿,故甘草以厚脾,然不多用者,以甘主缓,过缓则恐生湿也;生姜之辛,亦以行湿祛痰,非徒以制半夏毒也。6.《时方歌括》:此方为祛痰之通剂也。痰之本,水也,茯苓制水以治其本;痰之动,湿也,茯苓渗湿以镇其动。方中只此一味是治痰正药,其余半夏降逆,陈皮顺气,甘草调中,皆取之以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书风痰多者俱加茯苓,呕者俱加半夏,古圣不易之法也。今人不穷古训,以半夏为祛痰之专品,仿稀涎散之法,制以明矾,致降逆之品反为涌吐,堪发一叹。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6;2:40):乌梅滋阴敛肝,佐甘草合和,取其酸甘化阴以滋胃津。方中夏、橘虽贵在陈久,仍不失劫阴之弊,伍以乌梅兼制半夏之燥性,使半夏之燥性尽失,而无伤阴之虞,乌梅生津而无滋腻之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乌梅之功厥伟,其功不可泯也,为方中画龙点睛之处。二陈汤中乌梅滋养胃阴,收敛肝气之功,后世多忽而不察,失其制方之本旨。

【临床应用】1.气厥:倪维德治一妇病气厥,哭笑不常,人以为鬼祟所凭,倪诊脉俱沉,胃脘必有积,有所积必作疼,遂以二陈汤导之,吐痰升许而愈。此盖积痰类祟也。2.咬牙:咬牙一证,多见于小儿虫积,成年人则很少见。友人一子,25岁,每夜入睡后,即上下齿相切磋,震震有声,可闻于户外,同屋之人,往往惊醒。因切其脉滑象显露,望其体,肥壮面色光亮,断为痰饮蓄于中焦,足阳明之脉入上齿,痰阻经络,滞碍气机,或导致咬牙。为拟二陈汤加焦荷叶以燥湿化痰,水煎服十剂。服五剂后,咬牙声即减少。十剂后,同屋之人已不复闻其齿牙相击声了。嘱再服数剂,以巩固疗效。3.夜咳:舒某,男,教师,1980年3月31日初诊,干咳痰滞,胸闷已三月,昼轻夜甚,苔薄白,脉弦滑,予二陈汤加当归,五剂后诸症大减,原方续服五剂而愈。

【摘录】《局方》卷四(绍兴续添方)

二陈汤--《嵩崖尊生》卷七

【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干葛、青皮。

【功能主治】酒厥。

【摘录】《嵩崖尊生》卷七

二陈汤--《回春》卷四

【处方】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枳壳(麸炒)、牛膝(去芦)、猪苓、木通、山栀、麦门冬(去心)、车前子、黄柏(酒炒)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咳喘,痰气闭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加灯心1团,水煎,空心服。

【摘录】《回春》卷四

二陈汤--《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玄参、升麻、桔梗、天花粉、牛蒡子(研)、

3同是化痰名方,二陈丸和参苓白术散哪个更出众?主要看适用人群

将近一年多的援助 *** 生活,成为了石大夫心中难忘的一段回忆。

冬日的一个早上,一位患者走进了石大夫的诊所,“大夫,我胃胀、恶心好久了,还老是吐痰,刚吐完,就觉得喉咙里又有痰要涌出来。难道我身体里装了一个制造痰的机器?走路或逛街,时时刻刻要留意痰盂和垃圾桶在哪里,您说烦不烦?”

一开始石大夫担心是炎症入肺了,结果一看舌象一把脉,发现是风寒咳嗽错用了清热药,“把药换成二陈丸,保准好。”半月后,患者果然痊愈了,还给石大夫送来了一条哈达。

她至今仍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心里是暖和的,再苦、再累都值得。”

二陈丸被称为临床上治痰之通剂,此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乌梅及生姜 6 味药组成,其中橘红属于陈皮的一部分,是新鲜橘皮去掉白色部分晒干制成,入肺经止咳化痰更佳,且橘红的性质更为温燥。

二陈丸处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有很多有效且实用的名方。据《局方》记载:“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头眩心悸、或发为寒热、脾胃不和、或恶心呕吐。”

在《医方集解》中把二陈丸成为治疗痰的通用药方。二陈汤中有—橘红、半夏,以及陈皮,有健脾止咳化痰的功效,由此二陈汤又成为痰的敌人。

那么为何叫二陈丸呢?其实因为方中两味主药—橘红、半夏,以陈久为贵,越陈、越久、越不怕药性太散、太燥所以称之为“二陈”。

本身就是一种组成药物,能达到清胃降浊,减少体内痰湿现象,大家会知道陈皮本身有效止咳,减少痰多的现象,如此多的功效,大家更好奇二陈丸的功效了,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二陈丸的功效。

在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曾有人用药剂汤做了一副对联送给袁世凯,名为: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此对联一出一语双关,用对联直接暗示陈宦、陈树藩等多人支持袁世凯,最后加速袁世凯倒台。那么此对联中所说的二陈汤到底有何功效呢?

二陈丸的价值在于祛除身体的痰湿,包括广义与狭义的痰,一般药效体现在广义的痰,例如痰湿引起的冠心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以二陈丸祛湿已是八百年的名方,足矣被人称为身体内的清道夫。此外,二陈丸的5种妙用,还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分享给大家。

1、解决富贵包

富贵包其实是身体痰湿重的外在表现,当气血津液留到富贵包以后会有一个小小回旋,如果老是低头或者含胸驼背,导致这个位置经络不通,气血津液回旋越长,再往后经络出会堵得越来越严重,气血津液会堵住从而形成富贵包。

2、化解脂肪瘤

脂肪瘤,表面上看是一团肉疙瘩,其实是谈痰湿堵在此部位,所以中医上又称为痰核,治法就是化痰散结。

3、解决痰湿引起的便秘

中医对痰湿认识的都是“湿性粘滞”,假如肠道中有痰湿,大便往往下排会黏住,从而导致排便过程拖拖拉拉,不是很顺畅,反过来,痰湿没有排便就轻松顺畅了许多。

4、解决梅核气

梅核气就像是喉咙里面老有东西堵着,吐又吐不出,像塞了梅子核,而服用二陈丸之后,可以推动痰湿下走,同时可以将郁结气机理顺,从而喉咙中的梅核气就能轻松散掉。

5、化痰

有些人从早到晚就爱吐痰,吐出来的痰又白又稀,本身痰湿要往上走,二陈丸一下去就从下面将大小便都顺走,从而还能把痰湿化掉便秘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说完痰湿概念,有些病人就好奇了,二陈丸和参苓白术散都是祛痰湿的,那么两种古方哪个更出众呢?

二陈丸

成分主要包括:陈皮、茯苓、甘草、半夏

主要用于痰湿停滞导致咳嗽痰多,恶心呕吐,为补益剂,具有燥湿化痰以及理气和胃的功效。

主要适用于:治疗胃溃疡清理肠胃;化痰润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参苓白术散

成分主要包括:人参、茯苓、山药、莲子、白术、甘草...

主要用于健脾益气,体倦乏力并且食少便溏等。

主要适用于: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导致的泄泻、运化失常、水湿停留所导致的水肿、夹湿生痰所导致的咳嗽等情况。

虽然二陈丸与参苓白术散都是名方,但是功效成分截然不同,调理也有所不同,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服用。

#39 健康 超能团# #清风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4二陈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二陈丸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处方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7 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测定法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贮藏 3.11 版本

4 二陈丸中药部颁标准

4.1 剂型 4.2 拼音名 4.3 标准编号 4.4 制法 4.5 性状 4.6 鉴别 4.7 检查 4.8 功能与主治 4.9 用法与用量 4.10 规格 4.11 贮藏

5 二陈丸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5.2 药品汉语拼音 5.3 剂型 5.4 性状 5.5 二陈丸的主要成份 5.6 二陈丸的功能主治 5.7 二陈丸的用法用量 5.8 注意事项 5.9 二陈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0 备注

6 参考资料 附:

* 二陈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èr chén wán

2 概述

二陈丸即《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方之二陈汤作水丸或蜜丸。组成为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水煎,不拘时服。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治痰多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舌苔白腻等症。近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证者。方中以半夏为主药,其性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且能和胃降逆而止呕;辅以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而痰降,气化则痰亦化;茯苓健脾渗湿,俾湿无所聚,则痰无由生,是兼顾其本之法,甘草和中补土,使脾健则湿化痰消,均为佐使药;加生姜降逆化痰,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夏、陈以行气消痰;少用乌梅以收敛肺气,防祛痰理气药伤正,与半夏相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实验研究:本方具有抑菌、抗炎、抗变态反应、镇咳、祛痰、平喘、止呕、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载有二陈丸标准。

3 二陈丸药典标准 3.1 品名

二陈丸

Erchen Wan

3.2 处方

陈皮250g、半夏(制)250g、茯苓150g、甘草75g

3.3 制法

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5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甘、微辛。

3.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茯苓)。草酸钙针晶成束,长32~144μm,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半夏)。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陈皮)。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甘草)。

(2)取本品5g,加甲醇3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10g,研细,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 *** 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3.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醋酸—水(42:4:54)为流动相;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83nm。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约10mg,置50m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橙皮苷40μg)。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60~90℃)适量,加热回流2~3小时,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甲醇适量,再加热回流至提取液无色(6~8小时),放冷,提取液转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次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得。

3.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陈皮以橙皮苷(C28H34O15)计,不得少于10.0mg。

3.8 功能与主治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3.10 贮藏

密封。

3.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二陈丸中药部颁标准 4.1 剂型

浓缩丸

4.2 拼音名

Erchen Wan

4.3 标准编号

WS3B147493 陈皮 250g 半夏(制) 250g 茯苓 150g 甘草 75g 生姜 50g

4.4 制法

以上五味,取陈皮、生姜以70%乙醇为溶剂,半夏及茯苓 80g以45%乙 醇为溶剂,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17页)分别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 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1.35(20℃)的清膏;将甘草制成部 分细粉及浸膏;将剩余的茯苓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甘草细粉及浸膏及各清膏混匀,加入 饴糖适量,混匀,制成浓缩丸,上墨灰衣,打光,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包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深棕色;气微香,味甘、微辛。

4.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 4~6 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4.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4.8 功能与主治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4.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2~16丸,一日 3次。

4.10 规格

每 8丸相当于原生药 3g

4.11 贮藏

密封。

5 二陈丸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二陈丸

5.2 药品汉语拼音

Erchen Wan

5.3 剂型

水丸:每100粒重6g;每瓶60g。

5.4 性状

二陈丸为灰棕色至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甘、微辛。

5.5 二陈丸的主要成份

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等。

5.6 二陈丸的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5.7 二陈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天2次。

5.8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肺阴虚所致的燥咳不适用。

4.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

5.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若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5℃,或出现喘促气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显增多者应去医院就诊。

8.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9.对二陈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10.二陈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1.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2.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0 备注

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少年的你经典语录英语的(少年的你经典语录)

下一篇: 西安中兴通讯招聘最新招聘(中兴通讯-产品研发体系-无线研究院-控制器西安开发部怎么样谢谢)



猜你感兴趣

推荐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 软文发布 | 粤ICP备20211060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