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山茶还是老熟茶,都是近几年的产物。明确一点,我们先来了解普洱茶市场最近20年的变化。
往前推20年,1997年,普洱茶市场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具有流通资质的普洱茶企业很少,流通权主要集中在中粮集团。更多厂家的产品由中国进出口总公司(中国茶叶)包装,包括勐海茶厂(大益牌)。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开放,一些厂家开始用自己的公司名称做包装,然后出现了一个各个厂家和品牌百家争鸣的时代,大概是2000年到2008年。此时的普洱茶市场以品牌为主,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消费者主要忠于品牌消费。
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普洱茶市场泡沫的破灭,电商的迅速崛起,信息的爆炸,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参与度提高,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微产区迅速走红,山茶、古树茶时代正式到来。很多时候,看到很多名山茶是一种讽刺。当然,市场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但会越来越透明。
老熟茶的到来,主要是因为熟茶发酵技术的升级。只是现在,在2008年之前,几乎没有古树茶和名茶的概念。这些观念只在少数制茶者中流传,它们只是用来通过地域勾兑来提高茶叶的口感。
虽然名茶古树茶的理论在2008年逐渐萌芽,但基本上是2012年的时间走向成熟。同样,2012年、2013年前后,少数厂家开始了老熟茶的发酵实验。但由于老熟茶成本太高,传统发酵工艺至少需要10吨堆温才够,风险大,所以鲜有老熟茶发酵。
直到2015年、2016年,古树茶的发酵技术才在少数厂家取得阶段性突破,开始少量量产古树茶熟茶。因此,老熟茶的大量生产主要是由于成熟茶发酵技术的突破。
消费者如何鉴别是否是老熟茶?其实要看口味。同一个地方的茶叶,古树料发酵和普通茶叶发酵的口感差别还是挺大的,小陌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