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普洱受到的极大追捧相信很多人都记忆犹新,不夸张地说,那会儿谁家有普洱,就可以发财。
2007年的崩盘后,活下来的茶企慢慢恢复元气,越来越多人开始放下浮躁,静下心来从先做好茶的角度,做好普洱。
直到2011年开始,普洱市场才迎来再次兴盛,2012,2013,2014年,价格跳跃式增长,大家对山头、微产区、古 树、单株、仓储、转化阶段等细节的追逐又到了巅峰。
我们也看到了自普洱复兴之后,对于普洱茶最极品原料的大规模追逐。
国有林,正是这两年以来甚嚣尘上的原料概念,在很多才入行的普洱茶爱好者心里,这三个字,犹如神一般的存在。
今天,就为大家解读一下“国有林”,以及“国有林”中的普洱茶。
国有林到底该如何定义
关于普洱茶中“国有林”概念的兴起,其实很难考证到底从何时开始,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当中,广大的茶商一定是乐见其成。
而对于广大的茶叶消费者来说,其实也并非坏事——在普洱茶的领域中,能够找到这样足够细分化的概念,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无疑是正向的。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国有林并非是整个概念的全称,事实上,如果要把其说明白的话,那我想应该是称呼它们为——国有林中的普洱茶树。
这是一个需要解释的概念。
按字面上的意思理解,国有林即为属于国家的树林。在百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国有林,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是我国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国有林所有制是单一的,即山林权属于全民所有。
也就是说,国有林并不专指茶园,它是片森林,森林里啥都有,包括茶树。而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国有林”,则是山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里的那些茶树。
说到这里,还得再普及另外一个概念:大树茶。这是这十多年来关于普洱茶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大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古老大乔木茶,在云南的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等地,都有很多的古茶园。
它们在物竞天择的生态环境里拼命充实自己,树龄更长,根系发达,内涵物质更丰富,口感更协调,更有层次感。
而很多品质优良,树龄更长的大树,就是来自于国有林。像一些知名微小产区,如薄荷糖,大一点的,如同庆河、弯弓、茶王树……等都属于国有林。
因此国有林,在很多茶友心目中,就代表着更原生态的森林、茶树和更多的森林植被共生。
这也成为国有林被众相追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被故作神秘的“国有林”
国有林的概念,在几年前,小耿刚刚开始做茶这行的时候就有了。
小耿曾在2014年广州茶博会时,喝过一家茶企拿出的茶,当时大家觉得茶确实还不错,但主人家就是神神秘秘不说出处,只告诉是国有林的,单饼卖了数千以上。
一直在茶叶市场沉浮的小耿自然深谙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打着稀缺的旗号,价钱也就上去了。
他比较大的感慨就是在易武,从最初的刮风寨,弯弓茶,到现在的一大堆国有林名字,沾上就一年一个价。
事实上,最近两年火得一塌糊涂的薄荷塘、同庆河、百茶园、弯弓、茶王树,其实几乎都是国有林,价格也居高不下。
“但其实吧,国有林的茶树,不能说每棵都好,再加上茶农的加工手法参差不齐,所以不是国有林的茶就有品质保证,真的要喝了才知道,喜欢才是好。”小耿说。
大家可以理解,国有林里的茶树品质也有高低,再加上大片的森林实在太深远难以涉及,所以能发现好资源也不容易,极好的微产区里,每棵树能够采到的鲜叶更有限,所以根本起不了量。